本文目录一览:
2、红星尔克股票
【中基协: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财联社1月28日电,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2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56万亿。
都市快报讯 一个简单的企业捐款事件,让一个已经淡出公众视野的企业一夜爆红。7月21日下午,面对河南暴雨的灾情,鸿星尔克官方微博宣布,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5000万元物资,驰援河南灾区。
这个行为让大批网友直接破防,于是大家自发把鸿星尔克刷上热搜,集体涌入线上直播间、网店和线下门店,将产品一扫而空,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种种“野性消费”之后,甚至有人问起了“鸿星尔克的股票怎么买”,知乎上还有网友打听起了持有鸿星尔克的基金。
一个冷知识:鸿星尔克是国内最早在海外上市的运动品牌。2005年,鸿星尔克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BR9,2011年停牌,2020年退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安踏、李宁等国产运动品牌在资本市场上迎来了“高光时刻”,李宁股价更是在5个月时间内暴涨1.1倍。
年销几十亿的潮鞋卖家转型卖国货
对于国货运动品牌,大众的消费意识可能才刚刚开始觉醒,但是商业和资金有着更高的敏感度。
今年以来,炒鞋泡沫被逐渐刺破,不少高价潮鞋疯狂掉价,大量囤鞋的鞋贩子因此大亏。
一位鞋贩解释,潮鞋圈也有庄家坐庄和囤货,囤货后价格不涨,卖家可能会故意拉高价格,如果能冠上当红明星同款,不用刻意拉高价格就能迅速升值。“但今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明星抱团抵制,消费者也不买单。没有最后一棒,那么囤货的卖家就成了最后的接盘侠。”上述鞋贩说。
“没有明星带货的炒鞋圈基本凉了一半。”在杭州武林路开了17年鞋店的吴老板表示,“这个圈子里亏了钱的大有人在,我认识的一个杭州的鞋贩子,囤了近千万的货,最后亏了大几十万。我倒是不太囤鞋,有几双卖几双,看到价格不对了就赶紧出掉了,风险可控。”
不过,也有商家赚到了钱。“原本就做国货运动品牌的那批商家今年赚得盆满钵满,也有部分同行在转型卖国潮,慢慢积累国产运动品牌的粉丝群,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大家都觉得,这里会产生新的商机。”在杭州曾举办过多届潮鞋展的亚奇也发现,一些根基深厚的潮鞋商家开始逐渐转型,甚至圈内年销几十亿的“大卖家”,也开始大力推国潮,几百几千双地进货。
“很明显,消费者和商家都在逐渐认可国产运动品牌。”亚奇感慨,“这在几年前是很难想象的,耐克阿迪和国货品牌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两边的消费者甚至都不是一群人。”而现在,伴随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国货品牌也在加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洋品牌,而商家也在这些高性价比的新国货里寻找商机。
从国产体育品牌“第一股”到退市
2005年11月,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国产运动品牌,股票简称“中国鸿星”,代码BR9。发行股票1.20亿股,每股发行价0.40新币,共募集资金4800万新币,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根据公开资料,鸿星尔克利用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不仅将产能扩大数倍,还邀请了陈小春作为代言人,那句“TO BE *”也是在那个时候家喻户晓的。
2007年,鸿星尔克赞助了多项*赛事,影响力逐步提升,为了区别于其他品牌,它选择了网球这一细分领域,一度跃升为“中国网球服饰*”。然而由于快速大规模开店等战略,此后鸿星尔克业绩急转直下。
2010年,迫于业绩压力,鸿星尔克开始向渠道压货。2011年开始鸿星尔克长期停牌,直到去年,鸿星尔克正式退市。
国货崛起是长期趋势
基金大举加仓安踏李宁
从营收数据来看,国产运动品牌中,鸿星尔克只能算二线,而安踏、李宁和特步的市场份额占据前列。这些公司也是港股上市公司。去年,安踏体育以51.62亿元的净利润*超越阿迪达斯,成为耐克之外全国*钱的运动品牌。在刚刚发布二季度业绩公告中,安踏中国零售金额同比增长35%-40%。
而李宁2020年全年的净利为16.98亿元,预期2021年上半年将录得纯利不少于18亿元,同比增长163.5%。
业绩催化下,安踏和李宁迎来了股价上涨周期。截至7月23日收盘,安踏体育每股报价169.8港元,市值达到4590.3亿港元。今年3月,安踏体育每股报价*约110港元;而李宁每股报价83.85港元,市值2092亿港元,相较3月*39.302港元的价格已上涨113.35%。
今年二季度,安踏体育、李宁也成为了沪港深基金的大幅加仓对象。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经理刘国江表示,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度持续提升,纺织服装中的国产品牌吸引了广泛的购买者,头部企业纷纷披露了强劲的业绩预估数据,这背后更多地体现了民族纺服品牌的长期竞争力。国货的崛起不太会是短期的现象,更是一种长期的趋势,相信这会衍生出很多长期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3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34万亿元。
从1998年公募基金业蹒跚起步,到*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0000只,我们再度见证了历史!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数量达到9872只,加上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135只新基金,正处于发行期的90只基金,排除6月份清盘的20只基金,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多达10077只,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历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超26万亿,基金数量超过10000只,整体说明了公募基金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行业实力显著增强,公募基金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超过A股4800多只股票两倍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投资难、选基难”的问题也在凸显,基金投顾、公募FOF等新业态,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公募基金总数量突破10000只
又创下了历史性时刻
6月29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2022年5月市场数据,截至2022年5月末,公募基金总数量为9872只,总管理规模为26.26万亿元,公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继续震荡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公募基金数量已经多达9872只,而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新基金数量有135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目前正处于发行期新基金有90只,排除6月份已经清盘的20只基金,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多达10077只,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公募基金的行业形象和专业价值受到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以及近期个人养老金发展意见的逐步落实,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是目前大资管板块下*竞争力的产品形式,未来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表示。
刘亦千表示,早在2021年年底,我们根据历史新发基金数量的平均增速预测2022年10月或将突破万只基金大关,而现在早早在6月就已经突破了万只,可见即便是在今年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也并不影响新发基金市场,2022年上半年共新发700只左右,数量上仅次于2020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规模虽然创下过去三年新低,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形势仍然非常乐观。
谈及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的现象,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一方面,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市场容量快速增长,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无论公募基金数量还是管理规模近几年都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投资者理财观念的持续转变。这背后离不开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的不断进步,产品线逐渐多元化,也离不开日益成熟的财富管理机构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搭建了桥梁,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正确的投资价值观,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助力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另一方面,从规模看,尽管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相较于美国市场,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结构看,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较小,市场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从产品结构看,1万只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据6000多只,是*的“主力军”,但产品管理规模不足30%。另外,债券类基金1900多只,位居次席,规模占比不足20%;货基、公募FOF都有300多只,QDII基金200多只,公募REITs有13只,但是货基规模占比超过了40%,是规模*的公募产品类型。
从未来发展潜力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权益类基金、公募REITs、公募FOF等产品类型,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上海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从上述产品结构看,公募REITs目前尚处一片蓝海,如今在项目标的限于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还有广阔可挖掘空间,若是未来地产类项目也能纳入项目标的,成长空间更加不可限量。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也表示,从长期来看,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仍然是市场中的主流,其中权益基金受益于行业的发展,有着更加长期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市场有效性提升,有利于被动投资策略的发展,指数基金有望迎来进一步大发展。
另一方面,刘亦千分析,从政策面来看,《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将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而养老目标型公募FOF作为适配度极高的理财产品,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未来FOF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事实上,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以来公募FOF规模占市场非货基金规模比例持续攀升,增速高于基金行业的增速,公募FOF正逐步成为资管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产品。”刘亦千称。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权益类基金、FOF基金和REITs基金可能会有较大发展。
从权益类基金来看,尽管从数量上权益类基金较多,但从规模上来看,权益类基金占比较低,截至2021年底,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不足30%,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仅为2.8%,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据ICI披露,2021年底权益类基金占全部基金规模的47.3%,相比较而言,国内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空间广阔。
第二,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提升,产品逐渐工具化,加大了居民财富管理的配置难度。FOF产品可以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承接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同时还可以不断挖掘市场中*的基金管理人,发挥价值发现的功能,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FOF产品将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
最后,长期来看,公募基础设施REITs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助力盘活底层资产、降低杠杆率,是国家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概率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且中国房地产和基建的规模极大,若未来将商业地产一同纳入底层资产的范围中,该市场有望发展成万亿规模。
虽然公募基金行业历史性发展成绩显著,但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公募基金的网友分享成本很高,如今市场规模的增速赶不上产品数量的增速,产品同质化、小微基金等诸多问题,也可能会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
基金行业生态生变
“选基难”或助推基金投顾等新业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突破1万只,超过A股4800多只股票两倍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投资难、选基难”等问题会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基金投顾业务、公募FOF等可能会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乃至公募基金经理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头部化现象和迷你基金并存,人才竞争等也都会日趋激烈。
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分析,在公募基金数量超过1万只以上,行业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一是基金公司的规模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资金向头部基金管理人、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产品集中;二是买方投顾业务或将迎来发展的土壤,破解基金投资者的“选择难、投资难”等痛点;三是小微基金数量,乃至小微基金公司也可能会越来越多;最后,在基金产品数量激增,基金管理人的激烈竞争中,预计基金经理的优胜劣汰也会更为残酷。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攀升,导致了投资者“选基”困难,部分基金产品迷你化。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提升,个人挑选基金的难度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将承担更多的居民理财服务,基于居民个性化的理财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投资顾问服务,财富管理机构将获得广泛发展空间。
此外,目前公募基金趋于工具化,这为FOF产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混合FOF、目标日期FOF和目标风险FOF适合多种投资场景,同时FOF产品的价值发现功能也将加快清除行业内的资质较弱的个别基金。
“对基金公司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具备全球视野,为投资者挖掘足够优质的投资品种。”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刘亦千也表示,面对1万多只基金,个人投资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成了一个难题,基金业绩分化带来的产品选择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客观现象,成为影响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制约行业快速发展。
刘亦千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买方角度来看,持有基金投顾资格的机构用专业知识帮助投资者选择与其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相符合的基金产品;引导客户建立合理的预期并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帮助客户获得自身风险可承担且与基金业绩相匹配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实现基金行业、基金投资者以及基金投顾三方共赢。
另一方面,从第三方评价角度来看,基金评价机构通过科学的评价理念传导,可以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投资业绩,理解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对普通投资者的积极意义,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基金投资价值观,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另外,好的基金评价结果也将对基金行业扶优抑劣,从而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刘亦千观察,在剧烈的专业竞争下,基金行业也面临格局的转变:第一,基金投顾的发展有望推动资产配置的权力,由原来的基金管理人通过投顾向客户转移,未来基金行业有望专注于产品创设和管理。
第二,由于基金行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创设和管理,那些风险收益特征明确、风格清晰且稳定,长期业绩稳定的产品有望进一步获得市场青睐;而风险收益特征不明显,风格漂移显著,长期业绩缺乏稳定性的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淘汰,尤其是混合基金中定位模糊、长期风险收益特征不稳定的产品。
第三,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主题基金、跟踪标的接近的指数基金的竞争烈度将持续提升,相应小微基金后发劣势愈发凸显,或在竞争中面临市场出清。当然,竞争强化也将倒逼基金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创设能力,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更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事实上,在公募基金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层已经适时提出了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鼓励基金管理人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摒弃蹭热点、抢噱头、赚规模的‘伪创新’”,积极鼓励公募产品及业务做好守正创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有多少家基金公司、红星尔克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