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撰文/ 牛耕
编辑/ 张泽
10月14日晚,有媒体报道“℡☎联系:软决定关闭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在中国的服务”,这迅速引发关注。
因为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截至2020年全球拥有超过7.4亿用户,年收入为80亿美元。在国内部分,尽管没有单独披露收入,但个人用户超过5100万,企业用户超过27万家。除了外企在使用它,它还帮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和高科技企业招募海外人才,也帮助国内大企业出海找人才。
10月15日一早,领英迅速辟谣了这一消息,称“将对目前战略进行调整,专注于提供‘连接职业机会’的价值,不再涵盖用户分享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联系:软还解释说: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中国市场独立应用‘InJobs’。
领英这个回应,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会废止之前的国内版本,放弃社交产品,在晚些时候重新推出一个招聘产品。
图/领英官方℡☎联系:博
实际上,领英一直未在国内市场摸索到一条明晰的道路。此前,领英CEO Jeff Weiner表示,领英在中国仍旧还只是起步阶段。而领英中国相关人士称,相比中国本土互联网,领英产品太不接地气。它此次退出后,回归将做怎样一款招聘产品,而它退出的高端职场社交会有人来补位吗?
领英是谁?
“作为猎头,你可知我们每年能通过领英,挖猎多么大数量的优秀人才回到国内?”一位猎头在社交平台上称。AI财经社获悉,国内排名Top20的互联网大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领英的用户。这些企业需要的部分核心海归人士,都通过领英挖掘,而且不用花钱买会员也很好用。
制图/张哲
不仅如此,国内顶尖企业出海,领英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华为、字节跳动都是领英的大客户,有很多海外定点招聘需求在领英上。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进一步告诉AI财经社,华为出海选择据点时,会参考领英的人才分布热力图并与领英做一些定制化方案。
如果观察华为官方 LinkedIn 帐户,目前华为在汽车工业之城慕尼黑正在招募无线芯片组和汽车芯片的开发团队;在伊斯坦布尔招聘软件工程师;在苏黎世和俄罗斯招聘基础研究科学家......
领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平台?业内人士称,这家2003年在硅谷成立的职场社交平台其实很难被定义。你说它是招聘平台,但它的社交招聘模式让人付出的时间成本较大;你说它是社交媒体,具备类似℡☎联系:博的内容发布功能,但又是一个职场弱社交,没有℡☎联系:信、QQ等强社交关系。
自从被℡☎联系:软收购后,领英并不单独公布财报。但根据陆坚在2018年透露,领英最大收入来自B2B业务,主要是B2B招聘和B2B营销:
在B2B招聘部分,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招聘页面,精准发送给履历合适的候选人。领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否则,过去一些企业的HR为了拓展人脉甚至把电话打到竞对公司,谎称自己是对方邻居,闻到烧焦的味道,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人。
但有了领英,就可以按照对方的人脉圈不断扩大人才库。“一批核心的海归人才,都是HR和猎头通过领英挖回来的,而且领英不用花钱买会员也很好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免费帮助中国引进人才的产品。”有用户说。
在B2B营销部分,则提供广告投放服务。比如卖计算机硬件的企业想找到客户,领英就能帮他把广告投放到履历有IT部分负责人的页面上。
除此之外,领英还有高级付费账户、职业咨询等服务,虽然付费用户不到20%。总体来说,领英2020年全球收入达到80亿美元,并且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相比之下,脉脉的收入暂未披露,但BOSS直聘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在2020年仅为19亿元。目前看不到其他产品,能撼动领英在招聘和职场社交的全球化地位。
领英在国内做错了什么
2014年,领英进入中国市场。为此,它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一个例子就是,根据媒体报道,领英将其中文网站部分股份让渡给了两家国内风投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和红杉资本中国子公司,从而更能深入了解国内市场。
在第一任领英中国总裁沈博阳的战略中,领英中国既要能与总部“航空母舰”对接,也要作为“小飞船”跑得足够快。时隔一年半,“小飞船”造出来了,这就是领英体系的中国独立App“赤兔”。赤兔发布时,被认为将在中国掀起很大风浪。
为了做这款App,沈博阳向总部先斩后奏,并根据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形势,摒弃了领英全球的PC端,也不向用户收费,还主动放弃广告投放,减少对用户打扰。沈博阳的行为意外地获得了总部的宽容。“我看到了不做它们的风险。”后来,领英CEO Jeff Weiner解释自己当时为何如此大度。而那时领英已被℡☎联系:软以26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但赤兔并未如愿收获成功。上线1438天后,2019年7月,赤兔宣布下线。根据艾瑞数据,到赤兔下线前最后一个月,领英中国拥有用户4700万,脉脉拥有用户8000万,而赤兔注册用户不超过500万,日活跃用户低于2万。
外企缓慢的节奏害了赤兔。经历过千团大战的沈博阳后来这样说过:“2014年领英刚创立的时候,沈南鹏问我,你觉得领英App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我说需要支持手机号注册。他问多长时间做出来?我说,如果是我自己的创业公司,加上测试,最多两周上线。在领英,估计两三个月搞定。”但现实情况是,这个功能前后做了两年。
也因此,当时有人形容“赤兔的节奏比国内互联网慢10倍!”
2017年,沈博阳离开领英。2018年4月,另一位战将、沪江教育出身的陆坚上任领英中国总裁,并宣布领英2.0战略。在发布会上,他总结了领英的教训,委婉指出了赤兔另一个问题。
他说:赤兔面对本地职场人,主打的是人才金字塔底层;而领英旗舰产品聚焦在比较高端的人才上。“这两个目标用户群体没有交集。当你有个不相连的用户群体时,是非常难的。”他将这归结为本地化策略的失败。
领英的2.0战略称要打造更符合中国职场人的功能,如问答平台,并借助领英全球平台和海量数据,对B端中国企业提供全球化人才战略、品牌出海方案。对中国公司来说,最稀缺的服务是咨询和海外招聘。不过,到目前,领英在下沉市场上并没有取得成功,在本地化功能上,产品也没有出现爆款。
领英与国内App之争
就在领英进入中国的7年中,它与国内招聘类网站或职场社交App打了几场战役,但在与本土App竞争的案例中,海外产品鲜有获胜的事例。
图/视觉中国
领英与脉脉之间,就“实名、匿名”有过一场仗。领英坚持做“实名”社区。陆坚表示,“职场上实名会更加可信。如果你想去找一个导师,你不会想找一个匿名的人。”沈博阳也说过,“有一个东西我们坚持不碰——匿名社交。”
这提高了领英个人档案的价值,但很多新业务完全无法在实名逻辑下开展,比如2.0战略中的“职场问答”。陆坚当时的设想是:“有人得到了一个阿里的机会,他可能就想知道阿里的情况,可能会问阿里的工作体验怎么样?”似乎其乐融融,员工上传几张办公环境照片,再讲讲公司内部的轶事,外部人才就会趋之若鹜。
这如同“真空环境的球形鸡”,与职场环境非常不符。今日我们已经知道,匿名更有助于员工放松下来,袒露真言。如今就连许多大厂,包括腾讯、字节跳动和滴滴,都已经允许员工在内网匿名发帖。
脉脉恰好把握住了匿名发帖的机会。有人指责脉脉“戾气更重”,但也有人称:“脉脉创始人最初对匿名社区的设想只是帮助职场人士宣泄压力,却最终靠这门生意打败竞争对手。” 据市场调研报告,截至2020年,脉脉拥有1.1亿注册用户。
领英与传统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也有过一场下沉的战役,但最终领英止步于高端用户。
在领英初入中国时,最先吸引的是那些海外背景、跨国公司的人,用着英文名和英文履历。沈博阳设计出赤兔要解决用户下沉问题,陆坚曾经畅想可以与传统招聘网站合作,来形成人才阶层的互补,但到今天也没有实现下沉。
首先是领英产品本身的“高端范儿”并没有改变,使用习惯仍与海外版趋同,导致与用户调性水火不容,草草收场。比如,领英推出过新的产品形态,比如LinkedIn Live(视频直播服务)、Student Voice(短视频记录),并且曾经与℡☎联系:信、QQ邮箱和蚂蚁金服合作,来扩大用户阶层,但这些产品都没有激起什么风浪。
其次,用户也认为,基础岗位放到招聘网站上,走传统招聘的渠道,效率更高。国内App也更能及时顺势玩花样。比如,2018年国内招聘App搞起站内直播,招聘公司高管在直播间畅聊工作体验,下面在招职位就像商品一样滚动出来,与当年流行的直播电商逻辑如出一辙。这样一场直播,就能吸引数万求职者参与。
此外,领英中国最初也以免费的“赤兔”吸引用户,但2.0战略后又转回了收费逻辑。付费墙又阻挡了大部分用户。相比之下,大部分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逻辑,都是“免费引流,增值付费”。领英查看人脉的范围限于“二度”以内,即你能查看“你好友的好友”,但无法直接发送信息或查看联系方式,需要先发送邀请变成好友,或通过中间人推荐。而充值付费会员可以解锁直接发送信息的功能。有用户抱怨道:“有时候目标客户就在那冲你℡☎联系:笑,你就是没法联系!”
对此有人质疑,“二度人脉”是不是把用户拦到了付费墙外?陆坚回应说:“DAU并不是领英最关注的问题。领英中国更希望存在于用户职场生活的每一个阶段,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这种做法无疑守住了领英中国的用户调性,但也阻止了它跟本土产品竞争。根据艾瑞2021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领英并未进入前五。
如今看来,领英中国的基本盘仍是与领英全球平台互通,走高端路线,特色在海外人才招聘上。这可谓是领英中国无法丢失、对手也不可能抢夺的优势。而领英承诺年底上新的产品InJobs,大概率也会从高端人才、海外人才入手,它不太可能争夺本土App的下沉市场。而它放弃的高端职场社交市场,也不太可能被脉脉填补,就像一些网友调侃,“在脉脉上,HR的形象根本不是招人,而是被围攻,脉脉大V是保罗沃克这样的反阿里斗士......”。
从这个角度讲,让该属于领英的归属领英,让该属于本土App的回归本土App。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分享出品,
*ST盈方7月27日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来的《关于维护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稳定的承诺函》,为维持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稳定,东方证券现承诺,公司恢复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企业不减持、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包括由该部分派生的股份,如送红股、资本公积转增等);企业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积极行使包括提名权、表决权等相关股东权利,不会主动放弃所享有的任何股东权利,保持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及管理层的稳定性。承诺函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且不可撤销,生效后即构成对本企业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如违反本承诺,本企业将赔偿因此而给上市公司或投资者造成的一切损失。
撰文/ 牛耕
编辑/ 张泽
10月14日晚,有媒体报道“℡☎联系:软决定关闭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在中国的服务”,这迅速引发关注。
因为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截至2020年全球拥有超过7.4亿用户,年收入为80亿美元。在国内部分,尽管没有单独披露收入,但个人用户超过5100万,企业用户超过27万家。除了外企在使用它,它还帮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和高科技企业招募海外人才,也帮助国内大企业出海找人才。
10月15日一早,领英迅速辟谣了这一消息,称“将对目前战略进行调整,专注于提供‘连接职业机会’的价值,不再涵盖用户分享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联系:软还解释说: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中国市场独立应用‘InJobs’。
领英这个回应,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会废止之前的国内版本,放弃社交产品,在晚些时候重新推出一个招聘产品。
图/领英官方℡☎联系:博
实际上,领英一直未在国内市场摸索到一条明晰的道路。此前,领英CEO Jeff Weiner表示,领英在中国仍旧还只是起步阶段。而领英中国相关人士称,相比中国本土互联网,领英产品太不接地气。它此次退出后,回归将做怎样一款招聘产品,而它退出的高端职场社交会有人来补位吗?
领英是谁?
“作为猎头,你可知我们每年能通过领英,挖猎多么大数量的优秀人才回到国内?”一位猎头在社交平台上称。AI财经社获悉,国内排名Top20的互联网大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领英的用户。这些企业需要的部分核心海归人士,都通过领英挖掘,而且不用花钱买会员也很好用。
制图/张哲
不仅如此,国内顶尖企业出海,领英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华为、字节跳动都是领英的大客户,有很多海外定点招聘需求在领英上。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进一步告诉AI财经社,华为出海选择据点时,会参考领英的人才分布热力图并与领英做一些定制化方案。
如果观察华为官方 LinkedIn 帐户,目前华为在汽车工业之城慕尼黑正在招募无线芯片组和汽车芯片的开发团队;在伊斯坦布尔招聘软件工程师;在苏黎世和俄罗斯招聘基础研究科学家......
领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平台?业内人士称,这家2003年在硅谷成立的职场社交平台其实很难被定义。你说它是招聘平台,但它的社交招聘模式让人付出的时间成本较大;你说它是社交媒体,具备类似℡☎联系:博的内容发布功能,但又是一个职场弱社交,没有℡☎联系:信、QQ等强社交关系。
自从被℡☎联系:软收购后,领英并不单独公布财报。但根据陆坚在2018年透露,领英最大收入来自B2B业务,主要是B2B招聘和B2B营销:
在B2B招聘部分,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招聘页面,精准发送给履历合适的候选人。领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否则,过去一些企业的HR为了拓展人脉甚至把电话打到竞对公司,谎称自己是对方邻居,闻到烧焦的味道,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人。
但有了领英,就可以按照对方的人脉圈不断扩大人才库。“一批核心的海归人才,都是HR和猎头通过领英挖回来的,而且领英不用花钱买会员也很好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免费帮助中国引进人才的产品。”有用户说。
在B2B营销部分,则提供广告投放服务。比如卖计算机硬件的企业想找到客户,领英就能帮他把广告投放到履历有IT部分负责人的页面上。
除此之外,领英还有高级付费账户、职业咨询等服务,虽然付费用户不到20%。总体来说,领英2020年全球收入达到80亿美元,并且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相比之下,脉脉的收入暂未披露,但BOSS直聘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在2020年仅为19亿元。目前看不到其他产品,能撼动领英在招聘和职场社交的全球化地位。
领英在国内做错了什么
2014年,领英进入中国市场。为此,它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一个例子就是,根据媒体报道,领英将其中文网站部分股份让渡给了两家国内风投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和红杉资本中国子公司,从而更能深入了解国内市场。
在第一任领英中国总裁沈博阳的战略中,领英中国既要能与总部“航空母舰”对接,也要作为“小飞船”跑得足够快。时隔一年半,“小飞船”造出来了,这就是领英体系的中国独立App“赤兔”。赤兔发布时,被认为将在中国掀起很大风浪。
为了做这款App,沈博阳向总部先斩后奏,并根据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形势,摒弃了领英全球的PC端,也不向用户收费,还主动放弃广告投放,减少对用户打扰。沈博阳的行为意外地获得了总部的宽容。“我看到了不做它们的风险。”后来,领英CEO Jeff Weiner解释自己当时为何如此大度。而那时领英已被℡☎联系:软以26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但赤兔并未如愿收获成功。上线1438天后,2019年7月,赤兔宣布下线。根据艾瑞数据,到赤兔下线前最后一个月,领英中国拥有用户4700万,脉脉拥有用户8000万,而赤兔注册用户不超过500万,日活跃用户低于2万。
外企缓慢的节奏害了赤兔。经历过千团大战的沈博阳后来这样说过:“2014年领英刚创立的时候,沈南鹏问我,你觉得领英App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我说需要支持手机号注册。他问多长时间做出来?我说,如果是我自己的创业公司,加上测试,最多两周上线。在领英,估计两三个月搞定。”但现实情况是,这个功能前后做了两年。
也因此,当时有人形容“赤兔的节奏比国内互联网慢10倍!”
2017年,沈博阳离开领英。2018年4月,另一位战将、沪江教育出身的陆坚上任领英中国总裁,并宣布领英2.0战略。在发布会上,他总结了领英的教训,委婉指出了赤兔另一个问题。
他说:赤兔面对本地职场人,主打的是人才金字塔底层;而领英旗舰产品聚焦在比较高端的人才上。“这两个目标用户群体没有交集。当你有个不相连的用户群体时,是非常难的。”他将这归结为本地化策略的失败。
领英的2.0战略称要打造更符合中国职场人的功能,如问答平台,并借助领英全球平台和海量数据,对B端中国企业提供全球化人才战略、品牌出海方案。对中国公司来说,最稀缺的服务是咨询和海外招聘。不过,到目前,领英在下沉市场上并没有取得成功,在本地化功能上,产品也没有出现爆款。
领英与国内App之争
就在领英进入中国的7年中,它与国内招聘类网站或职场社交App打了几场战役,但在与本土App竞争的案例中,海外产品鲜有获胜的事例。
图/视觉中国
领英与脉脉之间,就“实名、匿名”有过一场仗。领英坚持做“实名”社区。陆坚表示,“职场上实名会更加可信。如果你想去找一个导师,你不会想找一个匿名的人。”沈博阳也说过,“有一个东西我们坚持不碰——匿名社交。”
这提高了领英个人档案的价值,但很多新业务完全无法在实名逻辑下开展,比如2.0战略中的“职场问答”。陆坚当时的设想是:“有人得到了一个阿里的机会,他可能就想知道阿里的情况,可能会问阿里的工作体验怎么样?”似乎其乐融融,员工上传几张办公环境照片,再讲讲公司内部的轶事,外部人才就会趋之若鹜。
这如同“真空环境的球形鸡”,与职场环境非常不符。今日我们已经知道,匿名更有助于员工放松下来,袒露真言。如今就连许多大厂,包括腾讯、字节跳动和滴滴,都已经允许员工在内网匿名发帖。
脉脉恰好把握住了匿名发帖的机会。有人指责脉脉“戾气更重”,但也有人称:“脉脉创始人最初对匿名社区的设想只是帮助职场人士宣泄压力,却最终靠这门生意打败竞争对手。” 据市场调研报告,截至2020年,脉脉拥有1.1亿注册用户。
领英与传统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也有过一场下沉的战役,但最终领英止步于高端用户。
在领英初入中国时,最先吸引的是那些海外背景、跨国公司的人,用着英文名和英文履历。沈博阳设计出赤兔要解决用户下沉问题,陆坚曾经畅想可以与传统招聘网站合作,来形成人才阶层的互补,但到今天也没有实现下沉。
首先是领英产品本身的“高端范儿”并没有改变,使用习惯仍与海外版趋同,导致与用户调性水火不容,草草收场。比如,领英推出过新的产品形态,比如LinkedIn Live(视频直播服务)、Student Voice(短视频记录),并且曾经与℡☎联系:信、QQ邮箱和蚂蚁金服合作,来扩大用户阶层,但这些产品都没有激起什么风浪。
其次,用户也认为,基础岗位放到招聘网站上,走传统招聘的渠道,效率更高。国内App也更能及时顺势玩花样。比如,2018年国内招聘App搞起站内直播,招聘公司高管在直播间畅聊工作体验,下面在招职位就像商品一样滚动出来,与当年流行的直播电商逻辑如出一辙。这样一场直播,就能吸引数万求职者参与。
此外,领英中国最初也以免费的“赤兔”吸引用户,但2.0战略后又转回了收费逻辑。付费墙又阻挡了大部分用户。相比之下,大部分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逻辑,都是“免费引流,增值付费”。领英查看人脉的范围限于“二度”以内,即你能查看“你好友的好友”,但无法直接发送信息或查看联系方式,需要先发送邀请变成好友,或通过中间人推荐。而充值付费会员可以解锁直接发送信息的功能。有用户抱怨道:“有时候目标客户就在那冲你℡☎联系:笑,你就是没法联系!”
对此有人质疑,“二度人脉”是不是把用户拦到了付费墙外?陆坚回应说:“DAU并不是领英最关注的问题。领英中国更希望存在于用户职场生活的每一个阶段,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这种做法无疑守住了领英中国的用户调性,但也阻止了它跟本土产品竞争。根据艾瑞2021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领英并未进入前五。
如今看来,领英中国的基本盘仍是与领英全球平台互通,走高端路线,特色在海外人才招聘上。这可谓是领英中国无法丢失、对手也不可能抢夺的优势。而领英承诺年底上新的产品InJobs,大概率也会从高端人才、海外人才入手,它不太可能争夺本土App的下沉市场。而它放弃的高端职场社交市场,也不太可能被脉脉填补,就像一些网友调侃,“在脉脉上,HR的形象根本不是招人,而是被围攻,脉脉大V是保罗沃克这样的反阿里斗士......”。
从这个角度讲,让该属于领英的归属领英,让该属于本土App的回归本土App。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分享出品,
本周是9月的第一周,市场成交量连续33个交易日破万亿,
市场整体分化严重,有几个潜在风险,大家要当心了!
也出现了一些机会,错过可能再等一年。
不管是买基金,还是买股票,
耐心看到最后,
我会告诉你怎样躲大跌,怎样吃大肉!
首先是本周的几个热点事件:
1.创投,券商,新三板
一句话:别人都跑了,你还要进去接盘吗
北交所成立的消息出来后,券商板块整体高开4%,
开盘后迅速下跌,收盘还收跌了。
证券9.3日分时图
我们投资都应该清楚,利好出现就是获利兑现的时候,
所以相关创投,券商,新三板概念也不别碰了,
如中关村,创业黑马,第一创业,申万宏源,创元科技,中国宝安等等。
申万宏源
2.北交所成立,有新的投资机会吗
一句话:门槛高,收益和风险也高
北交所成立,其实本质是为新三板公司服务的,
它将会为更多中小型公司提供更多融资圈钱的机会,
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博弈机会的。
这些公司可能还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而且新三板的涨跌幅是30%,
所以它对投资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资金门槛目前也是100万元,或有下降空间,
但对散户来说,
即使你达到门槛,我也不建议你去冒险,这里更多是机构投资者的乐园。
再说,以新三板公司的普遍实力,你能保证准确找到优质股票么。
普通投资者如果真的想参与这里面的投资,
可以关注是否会有相关的基金或ETF。
投资新三板的基金
目前关于新三板的基金有这些,最多的年化回报有48%。
3.中国电信
一句话:说个笑话
中国电信上市的时候我就觉得估值过高,想起邮储银行的事情后,就没有申购了。
但没想到上市首日还是有30%的涨幅,还是很不错的,
这时候如果不走的话,那应该都是真爱了。
中国电信
最近它一路跌到发行价附近,成功给大家演示了什么是绿鞋机制。
最后一个交易日一直在4.53的发行价附近2分钱的位置上下摩擦,
超700多万手,对应超30亿的资金在下面垫着。
中国电信9.3分时图
但是绿鞋机制只有上市30个交易日的保护,剩下19天,是走是留你们自己决定吧。
顺便说一下,邮储银行当时是破发了。
邮储银行
4.本周的盘面变化
一句话:加仓是不可能的,还要小心大跌
A股已经连续33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换作以前是指数飞涨的行情,现在却是震荡不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通过基金持续增量入市,和北上资金持续买入,
另一方面,是市场意见分歧太大,涨幅过大的板块如新能源,周期股,一直暴跌但一直有人承接,而杀估值的大白马消费医药则一直萎靡不振。
面对震荡行情的做法,就是高抛低吸。
上证目前已经到了3600的压力位,在这个位置想要一次性往上难度很大,从60分钟周期来看,至少需要一个回踩到3437缺口附近,才有更好的向上动能,但依然很难。
上证指数60分钟分时图
我觉得更可能是先会在3520附近短期震荡,再选择向上还是向下。
上证指数日线图
但我们依然是,以不变应万变,高抛低吸。
5.未来的机会
一句话:这些板块先别碰了
基金
未来的半年,主要机会可能还会在以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为主的中小盘,
不知道买什么的,可以定投宽带指数基金。
想获得超额收益的,可以选择相关主题的行业基金,如偏向新能源和周期类;
还可以选择增强型的指数基金,它没有行业基金波动大,也比普通的指数基金赚得更多,
更适合一般的基金小白,比如相关中证500的增强基金。
新能源
最近最强的板块之一,龙头的隆基股份,阳光电源都已经开始震荡了,短期还是要小心,
和先前2、3月份的行情很像,可以再观察观察。
隆基股份
阳光电源
但是毫无疑问,现在不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周期股
最近一个月以来表现最好的板块,我们以大宗商品板块指数来代表分析。
与新能源类似,近期也是有做双头的情况,不要追高,等回调吧。
大宗商品
大金融
想要整个板块起来比较困难,相反,他们起来了,反而要小心为其他板块的下跌护盘。
以短线的博弈为主,长线的话,要有耐心。
证券
证券上方有一大片的套牢盘,短期根本不可能突破过去,所以只能慢慢来。
银行
银行情况类似,但是银行这个位置的性价比更高,可选择介入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好的股票。
消费、医药
接下来的半年,没有大机会了,但是不代表没有红包。
消费和医药多数个股已经转为下跌趋势了,所以只能做短线的反弹。
酒ETF
但相关的ETF还是以横向震荡为主,不得不说,会操作,ETF还真不比个股差。
消费以贵州茅台为例,短线上,看一段反弹到上方1883的缺口附近,能不能回补还要看量能情况。
贵州茅台
医药以药明康德为例,短线上,看一段反弹再次试探上方高点。
药明康德
但是医药消费里面分化也严重,最保险的还是买基金,或者可以留下评论,我帮你们看看。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躲大跌,吃大肉,在慢牛里赚大钱!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股票##股市点评##财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东方证券ipo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哇塞!这也太让人吃惊了吧!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南非报业集团前...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