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b2b市值,阿里b2b市值

2022-09-02 16:58:53 股票 yurongpawn

阿里巴巴b2b市值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证券报

11月26日上午9点30分,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最终发售价176港元/股,成为首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开盘大涨6.25%至187港元/股,收于187.60港元/股,上涨6.59%,成交额达140亿港元,总市值约4万亿港元,超过腾讯控股成为港股市值最高的公司。

对于未来是否可能回归A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态称,“阿里巴巴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们会一直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在港上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绝对不是终点,是下一程的起点。”

全球规模最大新股发行

张勇说:“在阿里巴巴20周年生日之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这是今年最贵的一声锣。若考虑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阿里巴巴此次最高募集资金1012亿港元(约合130亿美元)。即使不行使超额配股权,也超过融资81亿美元的Uber,为2019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同时也是2011年以来香港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

根据此前阿里巴巴发布的公告,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受到投资者热情追捧。此前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的香港发售股份获超额认购,共接获215598份有效申请,认购合共5.3亿股香港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总数1250万股的约42.44倍。公告称,由于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超过20倍,因此启动重新分配程序,3750万股发售股已由国际发售重新分配至香港公开发售,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数最终增加至5000万股,分配给19.57万名成功申请人。

截至2019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金额为2352.51亿元,账上现金充裕。阿里巴巴在全球投资者会上透露,集团战略目标高远,后续仍将积极投入,包括数字娱乐、新技术等。

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介绍,募资将用于促进以下战略的执行: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持续创新产品和技术,包括机器学习和云计算技术等。

回到香港阿里巴巴的新起点

张勇和香港联交所总裁李小加现场握手的瞬间,让人想起阿里巴巴和香港的12年离合。

香港是阿里巴巴全球化业务的起点,也是阿里巴巴B2B业务2007年上市时首选的上市地。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寻求赴港上市,但当时香港不能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阿里巴巴努力近一年仍被拒之门外后选择赴美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赴美上市的第一天,当时作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马云便对媒体表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会回来”。

得益于2018年香港对资本市场制度的积极改革,2019年11月阿里巴巴终于实现回到香港上市。

张勇在上市现场演讲中说,特别感谢香港、感谢港交所,“过去几年香港的创新,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们在五年以前错过的遗憾今天能够得以实现。”

李小加在现场演讲中表示:“阿里巴巴是世界伟大的公司,5年后终于回到香港、回到家,感恩阿里巴巴终于在这么多年以后回来,感恩在今天香港困难的时候能回来,很欣慰。”

在阿里巴巴此次赴港上市的致投资者信中,张勇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已经从成立之初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成为初具轮廓的横跨数字商业、数字金融、智慧物流、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数字经济生态。在香港上市,是20岁年轻的阿里巴巴一个新起点。“2014年阿里巴巴首次上市时,遗憾地错过了香港。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我们希望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积极参与香港的未来建设。”

全球客户敲钟瞄准全球化

张勇在上市仪式后接受

对于未来是否可能回归A股,张勇说,“阿里巴巴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我们会一直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今天在香港上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绝对不是我们的终点,是我们下一程的起点。”

天风证券表示,市场高度关注阿里巴巴能否及何时纳入港股通。鉴于阿里巴巴目前的上市属性和特殊股权结构,预计上市六个月后可能纳入港股通。不过,目前上交所、深交所均未对第二上市公司做出纳入港股通的相关解读和办法修订,也未有“第二上市”公司纳入先例。

和在纽交所上市时一样,此次赴港上市,阿里巴巴依然邀请了10位客户代表前来敲钟。他们来自四大洲八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帮全村村民买全球好货的中国乡村买手、给飞猪用户做欧洲旅行策划的荷兰店小二、在天猫开店的马来西亚榴莲种植商、在Lazada开女装店的泰国分享设计师以及中国的物流分拣师等。

2014年代表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敲钟的8位客户代表,包括网店店主、快递员、用户代表、淘宝模特、美国农场主等,主要来自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此次敲钟的10位客户代表所在领域更广,涵盖阿里巴巴云计算、金融服务、物流、物联网、本地生活服务等。这种变化折射了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繁荣的方方面面。




002567股票

本文时代财经

“沾光”就涨?A股去年锂电的热潮,正在光伏上重演。

时代财经注意到,今年以来,已经有数十家上市公司筹划跨界光伏。其中既有转型成功的“十倍股”,也有绿康生化(002868.SZ)这样公告发布不到半个月就终止的案例。

光伏产业链从上游硅料,到电池片、组件,再到下游电站运营,涉及领域广泛。不过,据时代财经梳理,目前宣布转型光伏的公司,大多瞄准的是光伏电池片和分布式电站。

五花八门的公告,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它们转型光伏的逻辑是什么,含金量究竟如何?【文末附跨界光伏股票不完全整理一览】

pixabay

有地就能做光伏?

如果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就算是跨界,有土地的公司都能轻松实现“光伏转型”,比如水泥、养殖、地产等行业。

时代财经注意到,布局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水泥行业的共识,但目前的发电量还不够自家用。

今年3月8日晚间,行业龙头海螺水泥(600585.SH)发布公告称,今年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吉瓦,年发电能力10亿度。

8月24日,海螺水泥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时代财经表示,公司光伏发电以自用为主,目前占公司能源总需求的比例还很小,但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同日,万年青(000789.SZ)证券部工作人员也告诉时代财经,公司目前能源消耗光伏发电的比例不大,后续可能会收购一些小型水电站、光伏电站等。

时代财经注意到,万年青是水泥行业中较早布局光伏发电的企业:公司在2020年便已开始在部分生产基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子公司上犹万年青新材公司500KW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已于2021年1月成功并入国网运行。

此外,塔牌集团(002233.SZ)于2021年6月抛出了13.39亿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投资计划。

上峰水泥(000672.SZ)也在2022年1月,与阳光电源(300274.SZ)及合肥凭新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框架协议,三方将在浙江宁波设立合资公司作为后续发展光伏业务的主体。上峰水泥出资额为3000万元,持股比例达60%。

8月24日,上峰水泥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光伏发电以自用为主,后期有富余的话将向周边产业园售电,希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既然水泥企业有厂房屋顶可用,那么养殖企业也可以给大棚装太阳能板。

天邦食品(002124.SZ)、牧原股份(002714.SZ)、唐人神(002567.SZ)等公司,都有在不同场合透露,会在下属屠宰场屋顶、养猪场屋顶、荒地等建设光伏发电。

但真正把“猪企发电”作为一个财富故事来讲述的还是正邦科技(002157.SZ)。6月17日,正邦科技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签订了《“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书》,就投资开发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项目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预计投资金额400亿。

6月22日晚,正邦科技在回复函中进一步解释了合作模式:项目前期投入全部由国电投支付,正邦科技“不涉及资金流出”,反而通过将下属猪场的屋顶资源出租可以获得租金;至于后期,“双方将逐步探索股权合作等其他模式,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合作伙伴关系。”

老牌房企蓝光发展(600466.SH)的光伏跨界,可能也有着相似的逻辑。8月12日,成都欧蓝光伏有限公司(下称“欧蓝光伏”)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由广东欧昊集团和蓝光发展分别持股70%和30%。

沾着光伏的“光”,8月15日至17日,蓝光发展收获三连板后发布提示称,对于欧蓝光伏“目前尚没有资金实缴注册资金,相关资源及技术人员尚未配备,尚无合作项目,后续存在着不确定性,预计不会对公司当期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蓝光发展的合作伙伴广东欧昊集团是金刚玻璃(300093.SZ)的控股股东,后者从去年至今启动了多个HJT电池新增产能。

地产公司如何切入光伏?8月25日,时代财经多次致电蓝光发展证券部,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跨界股偏爱N型电池

随着PERC型单晶电池已经接近其效率的天花板,行业正在逐步转向N型电池,其中又分HJT电池与TOPCon电池两个不同方向。

前“中国乐高”玩具大厂沐邦高科(603398.SH)去年搬到江西后,就想转型光伏。今年6月2日,沐邦高科与安义县人民政府就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事宜签署了《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8月16日晚即宣布终止。

终止上述协议的当晚,沐邦高科又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规模48亿元。

此外,7月20日,沐邦高科还与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签订《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同书》,总金额52亿元。

此前,沐邦高科证券部工作人员曾对时代财经表示,“近期披露的TOPCon光伏电池项目,公司正在筹备人才队伍。”

8月20日,沐邦高科回复交易所问询函称,“公司除人才引进、项目筹备外,尚未对光伏电池项目进行实质研发投入。”此外,该回复函中还提示了风险,“公司如未按项目投资建设进度计划的约定内容履行设备采购与安装义务,且延期超3个月,梧州市人民政府可能会暂停投资,情节严重的解除合同。”

无独有偶,水牛奶龙头皇氏集团(002329.SZ)也看中了TOPCon赛道。

8月21日,皇氏集团与安徽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了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年产20GW 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此前8月16日,皇氏集团已经披露过拟合作内容。

8月17日,皇氏集团工作人员在答复时代财经时表示,入局光伏产业是以与专业企业合作为主,通过帮扶牧场,节约牧场的成本,使牧场增加一些收入,主营业务还是乳制品。

交易所也在8月23日下发关注函,关注皇氏集团项目可行性和保密情况。关注函还未答复,8月24日晚,皇氏集团再抛新光伏项目,公司持股45%的皇氏农光互补(广西)科技有限公司与宾阳县人民政府、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签署了《宾阳县新能源分布式光伏一期项目投资协议书》,三方就“宾阳县新能源分布式光伏一期项目”开展合作,项目投资概算10亿元。

设备生产商宝馨科技(002514.SZ)的光伏转型则是选择了HJT路线。5月26日晚,公司公告称,拟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投资建设2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组件生产基地,公司出资占股70%,当地政府投资平台占30%,项目总投资约16.8亿元。

相较于其他转型者,宝馨科技此前具备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并且有分布式光伏与综合储能业务经验。

与上述三家公司相比,来自纺织业的江苏阳光(600220.SH)画的饼更大,不仅要做光伏电池片,更要布局全产业链。

今年3月,江苏阳光宣布,拟投资20亿元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设立光伏子公司;4月,公司公告称,拟投资200亿元,在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GW光伏电站项目。

然而,江苏阳光自身的实力实在令人生疑:2022年一季度底公司账上仅7.72亿元货币资金,截至8月24日总市值不过65.45亿元。

时代财经注意到,江苏阳光多年前曾有过光伏业务:公司控股子公司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在2006年至2012年之间曾做过多晶硅业务,不过该公司在2013年进入破产程序,目前已注销。

8月24日,江苏阳光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坦诚,“公司之前涉足的多晶硅项目技术目前已经落后,行业技术变革很大,如今重回光伏赛道肯定要引入新的技术。”

该工作人员表示,200亿的全产业链项目会有先后顺序,具体先建设哪个,资金、技术如何解决,都要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出来。

除了江苏阳光,风范股份(601700.SH)、华民股份(300345.SZ)也先后宣布进军光伏上游硅料生产。

转型成功成“十倍股”

上述企业对于TOPCon的情有独钟,或许都参考了钧达股份(002865.SZ)。这家汽车零部件厂商,通过转型生产TOPCon电池片,成就了“十倍股”的神话。

2021年2月18日晚,钧达股份宣布1.5亿元增资上饶市弘业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弘业新能源”),获得其12%的股权。这是钧达股份首次涉足光伏行业。

同年7月,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宣布拟通过现金支付和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泰科技”)51%股权,而捷泰科技正是弘业新能源的控股股东。

在给交易所的回复函中,钧达股份表示,“2018年来汽车市场表现持续低迷,部分下游客户经营状况、回款情况不佳,造成公司净利润连续下滑。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探索光伏行业发展机遇,寻求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

截图钧达股份公告

事实证明,钧达股份的大胆转型成功了。2021年9月28日,钧达股份宣布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公司持有捷泰科技51%股权,捷泰科技成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

Wind数据显示,钧达股份2021年光伏电池片营收占比57.34%,超越公司原本主营的汽车饰件产品;净亏损为1.79亿元,但光伏电池片贡献了4951万元的净利润。

2022年上半年,钧达股份凭借光伏行业收入,实现扭亏:营业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644.28%;归母净利润为2.73亿元,扭亏为盈。

钧达股份的转型也重新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今年3月至7月,钧达股份接受了260家机构的调研,再早之前得追溯到2018年4月。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在调研中问的最多的就是今年市场热点——TOPCon电池。

8月24日,钧达股份在光伏板块带动下重挫2.13%,收于171.77元/股。然而,从2021年2月18日算起,钧达股份股价涨幅已经达到了812.21%,期间股价一度突破200元/股,是不折不扣的“十倍股”。

“沾光”大成功的钧达股份更是一鼓作气,在今年拿下了捷泰科技全部股权。8月1日,钧达股份公告,已经通过支付现金、协议转让的方式,以15.19亿元对价取得捷泰科技剩余49%股权——这笔钱将由钧达股份正在筹划的28.3亿元定增覆盖。

此外,钧达股份董事会还在8月22日作出决议,要把公司名称改为“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不变。

8月24日,钧达股份证券部工作对时代财经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剥离汽车饰件业务,将会专注于光伏电池。

对于今年以来频频传来上市公司跨界TOPCon电池的消息,上述公司人员称,“不了解其他公司的具体情况,不过公司转型光伏电池领域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通过收购从事光伏电池行业多年的捷泰科技。”

附跨界光伏股票不完全整理

制图:时代财经




阿里巴巴b2b市场份额

  好消息:

  阿里总市值4万亿

  阿里巴巴市值超腾讯啦!据悉,阿里现在总市值4万亿。回想当初赴美上市的第一天,马云曾经的承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会回来”,如今阿里真的回来了。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阿里巴巴市值超腾讯

  据悉,11月26日,在时隔7年之后,阿里巴巴重回港股。截至当天港股收盘,阿里巴巴报187.6港元,涨幅为6.59%,全天成交140亿港元,其港股市值达40122亿港元,超过腾讯的32057亿港元,上市首日便成为港股的“新股王”。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发行价格13.5港元。2012年6月20日,阿里以与发行价相同的13.5港元/股进行了退市。2013年,阿里曾试图回归港股,但当时港交所的“同股同权”成为了一大障碍。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赴美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的记录。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意义是什么?

  2007年11月份,阿里巴巴B2B(企业对企业)业务曾在港股上市,后于2012年6月份退市。随后,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首次谋求整体上市时,香港同样是首选地,但因其合伙人机制与港交所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要求难以达成一致,上市计划最终未能实现。2014年9月份,阿里巴巴集团整体在纽交所上市。

  2018年4月份,港股市场迎来近25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同年4月30日,《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总结》正式生效,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企业来港上市。香港资本市场选择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内地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潮由此开启。

  对阿里巴巴而言,回到香港上市,更重要的意义是“回家”,“回家”的大门已经打开。

  阿里巴巴的股东所占份额明细

  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股权结构则显示,阿里巴巴的股东中,显示目前软银持股25.8%、马云持股6.1%、蔡崇信持股2.0%,其他高管持股0.9%,公众持股65.2%。

  尽管目前日本软银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但是阿里巴巴采取了VIE结构,并且实行了双股权结构的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这一制度的实施,将阿里巴巴的董事局席位和公司的决策权仍然保留在了中国高管的手中。

  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核心商业业务仍为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财年共实现收入323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85.82%。在核心商业中,以淘宝和天猫为主的中国零售商业业务收入最高。财报显示,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3个月里,阿里巴巴约有66%的收入来自于中国零售商业业务。

  以上就是关于阿里总市值4万亿 2019最新阿里巴巴的股东所占份额明细一览相关介绍。




阿里b2b市值

本周(08.13-08.19)全球投融资概览

根据睿兽分析监测数据,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的融资事件92个,其中已披露融资金额的事件73个,总规模168.36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2.31亿元人民币。

本周国内投融资事件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融资案例数量来看,本周智能制造(19个)、医疗健康(16个)、汽车交通(12个)领域融资最活跃。

从已披露金额事件的融资规模来看,能源电力领域最高,融资总规模约为72.03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动汽车电池包解决方案提供商「欣旺达EVB」获6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目前是 A 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欣旺达电子旗下的子公司。今年 2 月,蔚来、小鹏和理想的关联方等 19 家机构曾出资 24.3 亿元认购了该子公司 19.55% 的股权。新一轮融资完成后,总融资额超 80 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约 300 亿元,领投方为博华资本、深创投、源码资本和国家绿色基金。四家领投方均曾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博华资本曾投资蔚来汽车、比亚迪半导体;深创投曾投资哪吒汽车、蜂巢能源;源码资本曾投资理想汽车;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则是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共同成立的国资背景基金,曾投资阿维塔科技和智己汽车。

其次是汽车交通已披露融资总额为42.75亿元人民币,其中MLCC产品生产商「℡☎联系:容科技」完成近2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近日,广东℡☎联系: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发生工商变更,其入股股东增加国投创业、京国投、粤科金融、云浮产投、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据悉,加上今年Q2的融资,℡☎联系:容科技本轮共募资近20亿元人民币。℡☎联系:容科技负责人提到,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建成的B厂房设备投入,以实现高容量、车规MLCC等高端产品的大幅扩产和持续研发。自2017年成立以来,℡☎联系:容科技在高端MLCC领域取得跃进式突破,尤其是国内主要短板的高容量MLCC,℡☎联系:容已完成系列化开发,覆盖0201至1210各尺寸的各个容量。同时,在技术上,能覆盖基站、服务器、CPU等相对高要求的市场需求。

数据睿兽分析

本周国内投融资事件阶段分布

从本周披露获投企业的阶段分布来看,事件主要集中在A轮、天使轮和B轮,分别为A轮46个,天使轮23个,B轮14个。

本周国内投融资事件地域分布

从本周披露获投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和江苏。其中上海披露23个,广东披露21个,北京和江苏各13个并列第三。

数据睿兽分析

本周独角兽及大额融资事件

本周国内有1家新晋独角兽诞生,「享道出行」完成超10亿元B轮战略融资,跻身独角兽行列。

国内新晋独角兽

互联网专车服务商「享道出行」

成立时间:2018-4-3

轮次:B轮

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

估值:10亿美元

投资方:上汽集团、Momenta Ventures、高行管理咨询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大额融资事件

电动汽车电池包解决方案提供商「欣旺达EVB」

轮次:B轮

金额:60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由博华资本、深创投、源码资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联合领投

MLCC产品生产商「℡☎联系:容科技」

轮次:B轮

金额:20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国投创业、擎石投资、粤丰创投、风投侠、金石投资、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恒健控股、粤科金融、京国瑞基金

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启源芯动力」

轮次:A轮

金额:10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未披露

全球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店小秘」

轮次:D轮

金额:1.1亿美元

投资方:由红杉中国、软银愿景基金(中国)联合领投,Tiger global management 老虎环球基金、GGV纪源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跟投

点击查看更多融资事件

海外独角兽统计

本周共新增2家海外独角兽,共涉及生物科技、企业服务行业。

生物技术公司「Orna Therapeutics」

项目简介:Orna Therapeutics 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设计和提供具有改变我们治疗疾病方式的潜力的新型全工程环状 RNA (oRNA) 疗法。Orna 的专有平台将新技术与经过验证的独特交付解决方案相结合,以创建驱动蛋白质表达的 oRNA。

当前轮次:B轮

金额:2.21亿美元

估值:15亿美元

项目所在地:美国

所属行业:生物科技

投资方:由Merck KGaA领投,MPM Capital、BioImpact Capital跟投

护士招聘平台「Incredible Health」

项目简介:Incredible Health是一个护士招聘平台,这家加州初创企业向护理专业人士和医院推销的理念是,通过专有的匹配算法,招聘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这种算法取代了医院手工筛选应用程序的做法。相反,该平台根据其网络双方提供的标准将求职者与护理空缺相匹配。

当前轮次:B轮

金额:8000万美元

估值:16.5 亿美元

项目所在地:美国

所属行业:企业服务

投资方:由Base10 Partners领投,Andreessen Horowitz(A16Z)、Obvious Ventures、Kaiser Permanente Ventures、444 Capital跟投

点击查看更多融资事件

本周海外一级市场大额融资事件

海外市场中企业服务、医疗健康、区块链领域投资活跃度较高。

美国核能企业「TerraPower」

轮次:B轮

金额:7.5亿美元

投资方:Bill Gates、SK Holdings

以色列网络软件研发商「DriveNets」

轮次:C轮

金额:2.62亿美元

投资方:由D2 Investments领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Pitango Venture Capital、D1 Capital Partners、Atreides Management、Harel Insurance 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跟投

生物技术公司「Orna Therapeutics」

轮次:B轮

金额:2.21亿美元

投资方:由Merck KGaA领投,MPM Capital、BioImpact Capital跟投

度假租赁服务平台「Guesty」

轮次:E轮

金额:1.7亿美元

投资方:由Apax Digital Fund、MSD Partners、Sixth Street Partners联合领投,Viola Growth、Flashpoint VC跟投

企业员工管理云平台开发商「Hibob」

轮次:D轮

金额:1.5亿美元

投资方:由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资领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跟投

点击查看更多融资事件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活跃机构

从机构投资活跃度来看,深创投(4个)、君联资本(2个)、金沙江创投GSR Ventures(2个)、蓝驰创投(BRV中国)(2个)、顺为资本(2个)等在本周创投市场中较为活跃。

数据睿兽分析

本周国内IPO公司统计

本周重点监测到国内IPO公司共14家,分别于A股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港股主板与美股纳斯达克上市,最新市值最高为「汇成股份」146.02亿元人民币,「大健云仓」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19亿美金。

14家企业中,有10家曾获得过VC/PE或CVC投资,其中「博纳影业」曾经获得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阿里影业、赛富基金与金石投资等机构的投资,曾于2016年从美国退市,8月18日终于完成A股上市。「路维光电」曾经获得深圳高新投、国投创业与金石投资等机构投资。「易点天下」曾经获得深创投、中银国际、前海母基金、朗玛峰创投、中金资本与小米产投等机构的投资。「汇成股份」曾经获得华登国际、合肥产投集团与招商局资本等机构的投资。

「大健云仓」是一个大件商品跨境贸易B2B交易平台,打造全球家居流通骨干网,致力于通过数字贸易方式改造外贸行业。依靠国际化商业体系,自营海外仓及精准数据营销系统,架构一套“大件商品海外前置仓模式(GIGA模式)”。「大健云仓」曾获DCM、元禾控股、不惑创投等财务投资方及京东、红星美凯龙等战略投资。早在16年前DCM就已成为大健云仓最早的外部投资人。IPO前,DCM持有大健云仓18.7%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并在本次IPO发行中继续加码,以示对大健云仓长期价值的看好。大健云仓董事的DCM中国创始合伙人、董事合伙人林欣禾表示:“创始人吴雷和大健云仓团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曲折过程中既有韧性,也有灵活的一面,是一种非常典型且稀缺的创业者画像,很好的实践了创业者精神。“

数据睿兽分析

本周国内外热点资讯

零跑汽车境外上市获证监会核准

8月19日,证监会官网显示,证监会核准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到境外上市。根据有关规定,经审核,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2.9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零跑汽车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核准公司59名股东将合计7.9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外资股,相关股份转换完成后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流通。

“海正生材”将于8月16日科创板IPO上市

海正生材8月14日披露上市公告书,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8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聚乳酸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掌握了纯聚乳酸制造和复合改性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并实现多牌号聚乳酸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公司。

区域乳企IPO浪潮涌动

据统计,截至8月11日,今年以来共有11家乳企传出IPO相关动态。其中,阳光乳业顺利登陆深主板;美庐生物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认养一头牛提交上市申请;君乐宝、宜品乳业、完达山等企业先后释放了计划上市的信号。业内人士表示,多家乳企扎堆上市从侧面反映了乳制品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多家央企宣布从美国退市

8月12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上海石化等5家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申请自愿将其美国存托股份从纽交所退市。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根据相关企业公告信息,这些企业在美国上市以来严格遵守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

上半年68家TMT企业IPO融资总额回升至约1604亿元

普华永道8月18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TMT)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数据。研究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TMT企业IPO数量较2021年下半年的74起有所下降,共计68起,融资总额回升至约1604亿元。

华为:上半年营收3016亿元,净利润率5%

8月12日,华为发布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5%。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华为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率同比均有所下滑。2021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净利润率9.8%。

小米:二季度营收701.7亿元,同比下降20.1%

小米发布2022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二季度营收701.7亿元,同比下降20.1%。其中,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3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910万台;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198亿元,环比增长1.7%;互联网服务收入70亿元。

加仓百度近400%,加拿大最大养老金投资机构出手

截至二季度末,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CPPIB)美股组合市值为602.04亿美元,前50大重仓股中对拼多多进行了显著增持,增持幅度25%,增持后持有拼多多市值为3.5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季度末,CPPIB大手笔加仓了百度ADR,加仓幅度高达387%,加仓后持有百度市值为1.85亿美元。

日本采用AR眼镜进行救护车紧急医疗试验

8月19日,智能眼镜和AR技术供应商Vuzix近日宣布,其M400智能眼镜目前正在日本进行试验,用于紧急医疗护理计划,旨在提供早期治疗,努力改善重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挽救生命的比率。通过使用具有双向音频和视频通信功能的智能眼镜,可以将生命体征、心电图读数、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其他视觉状况变化等医疗信息实时分享给医生和护士。

比亚迪“开进”亚洲锂都,285亿元投建动力电池基地

8月15日,宜春市政府、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丰县政府、宜春市矿业公司与比亚迪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比亚迪拟在宜春市投资285亿元,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

北京发布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这是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互联网3.0特征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关于睿兽分析

「睿兽分析」是创业邦旗下横跨一二级市场的综合性创新数据平台,致力于通过即时、有效、可触达的行业一手数据,为大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经济主体,提供强有力的创新驱动与投资决策依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里巴巴b2b市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阿里巴巴b2b市值、002567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