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降准降息
1.涉密岗位的概念
涉密岗位是指机关单位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根据涉密程度(即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范围、等级、数量等)不同,涉密岗位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类。
2.涉密岗位确定
涉密岗位是机关单位按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不同机关单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不同,涉密岗位必然也有差异。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岗位的特点,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事项范围和工作实际,按程序确定涉密岗位,并且应按照最小化的原则进行。
涉密人员
1.涉密人员的概念
按照保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涉密人员是指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依据涉密岗位的分级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根据我国保密法律有关规定,涉密人员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在涉密岗位工作。这是划分涉密人员的*标准。涉密人员和涉密岗位应该一一对应,实在无法对应的,如一人在多个岗位工作,只要工作的岗位中有涉密岗位,就应当确定为涉密人员。
二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这是对涉密人员承担涉密工作的资格要求,既包括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如国籍、政治立场、个人品行、现实表现、主要社会关系等,还包括应当具备涉密岗位要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三是通过任(聘)用审查。即涉密人员按照一定程序审查后,经批准才能在涉密岗位工作。这是涉密人员的程序性要求。对新录用或调动到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机关单位要先审后用、严格把关,对已在涉密岗位工作的涉密人员,要定期进行复审。
四是禁止性条件。即不得在涉密岗位工作的情形。如不得受过刑事处罚,不得有吸毒、***、酗酒等不良嗜好,不得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利益倾向等不适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其他情形。
2.涉密人员与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人员
涉密人员是严格的法律概念,与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人员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在内涵上,涉密人员与涉密岗位直接相关,即“以岗定人”;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人员,则属于“以事定人”。
二是在外延上,涉密人员的范围小于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人员的范围。
三是在保密管理上,涉密人员在审查资格、审查标准,审查周期、教育措施、脱密期限等方面需要更系统严格的管理,而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的人员则主要通过签订承诺书、强化泄密责任追究等一般性的保密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不同于降准连续两年“报到”,央行时隔一年半多*“降息”,还是短期和中长期一起降。
1月17日,央行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即0.1%),下降后分别为2.85%、2.1%。
为何“降息”?将有什么影响?年内继续下调利率的空间还大吗?
为何“降息”?
提振融资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央行上一次“降息”还是在2020年4月,那时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降息”是多项宽松措施中的一项。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2月,央行调降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2020年2月和4月,央行两次调降MLF利率,累计降幅30个基点。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降准多次“报到”,包括2021年7月和12月的两次,而政策利率“降息”一直没来。
不过近段时间市场对“降息”预期已较为强烈。“上月(2021年12月)央行进行了全面降准,并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19个月不变的背景下先行下调了一年期LPR,尽管当月MLF利率未变,但实际上开启了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再度下行的预期都在增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称。
该团队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不稳固,叠加疫情反复,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凸显。(上周央行公布的)2021年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300亿元,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双双偏弱;与“降息”同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GDP增速仅有4%,12月投资和消费数据也不理想,表明供需两端维持弱势,市场信心恐显不足。此时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稳定市场预期,为对冲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压力提供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还提到,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在高通胀压力下,今年美联储将加快政策收紧步伐,其中包括可能在2021年年底实施缩表,甚至最早3月就可能启动加息。为避免国内降息与美联储加息“撞车”,进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有何影响?
降低融资成本,LPR会否跟进下调预测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1月17日有5000亿MLF到期,而央行开展了7000亿元规模操作。也就是说,央行不仅“降息”,且加量续作MLF。
王青认为,1月MLF利率下调,将带动(本月20日)LPR报价跟进下调,明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也会有所缓解。此外,在降息带动下,接下来信贷、社融及M2增速整体上将进入一个较快上行阶段,宽信用进程将明显加速;与此同时,综合考虑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也在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措施,预计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同比有望保持在5%以上,进而确保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潜在增长区间(5%-6%)。
不过也有银行业分析师持相对观望态度。其据过往规律分析称,无论是MLF利率还是LPR报价,均没有出现过连续两个月调整的情况。即便是在2020年1至4月疫情暴发初期,央行也是分别于2月和4月下调MLF利率和LPR报价。
“由此看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出台之后,央行往往会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政策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而后抉择判断是否需要再一次实施。2021年12月一年期LPR已下调了5个基点,今年1月再度下调不太符合历史规律。”该分析师称。
下一步降息空间?
“春季躁动”行情可期,仍不排除降准可能性
在后续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场较为一致地认为货币政策将趋势性宽松。
上周央行公布2021年度金融统计数据后,中国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宗良对贝壳财经
不过本次MLF一下调降10个基点,降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个基点,后续还有空间吗?王青认为,1月MLF利率下调幅度超出预期,已基本兑现当前市场对今年降息的全部预期幅度,但利好兑现并不代表利好出尽,难言本轮货币宽松将止于此次降息。后续货币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观测经济基本面和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认为,近期央行可能还会推出降准、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等多项政策措施,集中火力扭转市场预期,“春季躁动”行情依然可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表示,不排除后续仍有降准的可能性。降准可以起到缓释经济下行压力、平滑跨年经济波动的作用,提供的宽松流动性环境也能产生配合信用松绑的效果。
1.什么是涉密岗位?
涉密岗位是在日常工作中产生、处理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包括制作、复制、收发、传递、保管、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岗位;涉密信息系统有关建设、管理、运维等岗位;承担涉密科研项目研究、管理任务的岗位;从事国家秘密产品生产的岗位及相关管理岗位;定密责任人岗位;其他专门处理国家秘密的岗位等特定岗位须确定为涉密岗位。除此以外,自然年度内产生、处理国家秘密达到下列数量的岗位;3项(件)绝密级国家秘密;6 项(件)机密级以上国家秘密;9项(件)秘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应确定为涉密岗位。
2.什么是涉密人员?
涉密人员是按照涉密岗位确定标准,明确涉密岗位及等级,并将在涉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确定为涉密人员,同时确定涉密等级。
3.什么是内部人员?
不在涉密岗位工作,但工作需要又偶尔或是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的员工,可以不确定为涉密人员,应确定为内部人员,并对其提出保密要求,采取保密措施,加强保密管理。
4.涉密人员管理遵循什么原则?
涉密人员管理遵循“科学确定、严格审查、分类管理、全程监控”的原则。
5.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如何划分?
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涉密人员。按照“以岗定人”的原则,相应等级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确定为相应等级的涉密人员。
6.涉密人员确定涉密等级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下调一级?
只接触绝密级、机密级国家秘密载体但不知悉内容的涉密人员,在确定涉密等级时,可下调一级。
7.涉密人员须具备哪些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
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
忠诚可靠,责任心和事业心强。
具备涉密岗位要求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无其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倾向。
本人及配偶、子女不得有下列情形之一:本人及配偶、子女在国(境)内外从事反对、攻击党和国家或者颠覆我政权活动的;被列为影响国家安全重点管控人员的;因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受到处分或者处罚的。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
8.涉密人员享有哪些权利?
参加保密学习培训;享受保密补贴;要求提供保密物质保证;对保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法律、法规与本单位规章制度赋予的其他权利。
9.实习人员怎样确定涉密级别?
根据国家保密局《涉密人员保密管理指南》规定,确需进入涉密岗位工作的实习人员可确定为涉密人员,但不能确定为重要或核心涉密人员。
10.劳务派遣人员可以在涉密岗位工作吗?
劳务派遣人员根据工作实际,可以安排在涉密岗位工作。例如,有的一级保密资格单位规定,劳务派遣人员一般不安排在涉密岗位工作,确实需要的,以最小化原则,遴选表现良好的个别人员,进入涉密岗位工作。并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如开具无犯罪证明等。同时规定,劳务派遣人员只安排在一般涉密岗位,不得安排在重要涉密岗位工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降准降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