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基金申购手续费,与预期金额不一致
假设10万元申购基金,基金的申购费率1.5%,某平台打1折后是0.15%。在日常理解中,手续费应该是:10万元 X 0.15%=150元。可是事实上,在我们进行申购的时候,却存在细微的差异。见图所示,10W元申购,手续费是149.78元,少收了0.22元。为什么实际金额与预估金额不一致?
可能会有朋友说,四舍五入呗。不对,在一笔交易时,四舍五入,不会差这么多。事实上,是因为基金申购时计算方法导致的。基金申请费用的计算方法:计算实际申购的金额:10万 / (1+0.15%) = 99850.22元。手续费金额 = 10万 -99850.22元=149.7753元,约等于149.78元。最终的149.78元,与基金销售平台计算的费率结果一致。所以每个基金平台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学海无涯,永无止境
简单的计算方法,不知道时很困惑,不知道差距在哪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知道时的时候,清晰明了。学海无涯,永远止境。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4日,深交所向*ST东海A(000613.SZ)发出关注函。深交所请*ST东海A说明2021年新增销售白酒等产品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销售金额、销售时间、交易定价、前二十大客户名称及销售额占比、关联关系、对净利润的影响等,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是否一致,交易价格是否显示公允,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如有),并说明相关收益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基金公司卖基金有两种渠道:直销和代销。前者就是自己卖,后者是花钱请别人卖。就像贵州茅台酒,有经销商代销,也有“i茅台”app直销。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代销渠道的费用并不是基金公司出,而是由投资者出这个钱。并且,还有个专门的费用类目:销售服务费。
银行和证券账户都是基金的代销渠道,那哪个对投资者更友好呢?
01种类
证券账户里可买卖的基金要比银行多很多。而且不止是数量上的多,还有更关键的种类多。
最主要的种类区别是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
场内场外的这个“场”指的是证券交易所。在交易所上市买卖的基金就叫做场内基金,反之就是场外基金。
这有点儿像鸡与菜市场。摊贩可以租个摊位,把鸡放在菜市场里卖;也可以不租摊位,在菜市场外摆摊卖鸡。
证券账户既可以买卖场内基金,也可以买卖场外基金,而银行只能买卖场外基金。因此,证券账户的优势更大。
种类只是选择标准之一,咱们还可以从“专业度”方面考量。
02专业度
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样,不仅能保证成事儿的概率大,而且即使败了,也能心甘情愿,不留遗憾。
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借与贷,这是它的基本盘。
尽管银行也一直在经营理财业务,而且近些年还成立了专门的理财子公司,但还需要时间沉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也不是基金,而是我们常见的开户、销户方面的经纪业务,以及承销与保荐方面的投行业务等。
尽管如此,在基金方面,还是证券公司更加专业一些。
并且,证券公司一般都会给每个投资者配备客户经理,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但银行服务人群广,范围大,很难兼顾到每个人。
银行的饭碗是借与贷,证券公司的饭碗是经纪。基金业务对它们来说都只是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没什么大影响。
因此,在专业度方面,最专业的既不是银行,也不是证券公司,而是基金公司。因为它的饭碗就是基金,打破就倒闭,不得不专业。
术业有专攻,要选就选最专业。
不过,种类和专业固然很重要,但决定在哪里买基金的胜负手却不是它们,而是更加关键的因素——费用。
03费用
以前,我并不重视基金费用这一块,反正买一笔基金也花不了多少钱。但后来,我就不这样想了。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想法呢?
有一天,我在买基金时,捎带眼看了下费用。这一看就禁不住地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基金的收费方式简直太坑了。
无论是什么基金,都要收取两部分费用:管理费和托管费。
管理费是付给帮我们打理钱财的基金公司,托管费是付给帮我们保管钱财的托管机构(大部分是银行)。
请人干活,就得给钱。这很天经地义,可收费方式让人着实恼火又无奈。
基金的每笔交易不仅不是固定费用,是按照“比例”收费的,更关键的是它还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性收费。
它的收费方式是“比例收取,每日计提,按月支付”。
比例收取这个咱就不说了,按月支付也没啥可说的,就是按月把费用打给基金公司和托管机构等参与各方,一月一结。
关键是这个“每日计提”——每天都要按照定好的费率提取费用。
比如基金的各项费率加起来是3.6%,今天基金资产净值是10亿,那就会提走10万费用;明天基金波动了下,资产净值增加到了12亿,费用就是12万……
费用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按照定好的费率提走,到了月底一起结算给参与各方。
这根本就不是一锤子买卖,只在买或卖时付费,是每天都得付。并且,基金赚也好,亏也罢,费用都少不了,还得每天付。
这还只是我们必须出的两项费用:管理费和托管费。基金还有其它费用,比如销售服务费、申购费、赎回费……
你说这坑不坑?
可坑如此之大,我们也没有丝毫办法。因为不会,就只能请人打工,也只能看着钱宝宝每天从自己口袋里悄咪咪地溜走。
费率对基金收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选择一个费率低的渠道至关重要。
相比于银行,在证券账户里买基金的费率要低不少,甚至可能是十倍的差距。比如有的项目收费,银行是1%,而证券公司可能就是打九折的0.1%。
不仅如此,相比于买场外基金,场内基金的费用更加低廉。
就拿费用类目来说,除了管理费和托管费,场内基金就只有一锤子买卖的佣金了,而场外基金还有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等。
因此,与不能买场内基金的银行相比,能买场内基金的证券账户的收费更加低廉。
证券银行哪个好?种类专业是辅助。
关键得看谁便宜,省到就是赚到了。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
#投资不懂就问##投资#
在选择基金时,很多人都知道要看业绩,要看经理,还要看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有一个数据却是很多投资者都会忽略的。
那就是换手率,有一些换手率高的基金,可能莫名其妙的使你多支出了不少的费用,把本来不多的收益都搭了进去。
01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以诺安的某只基金作为例子,给大家分析一下。
这只基金的换手比较夸张。在去年6月和12月2次公布的数据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换手率达到3300%和2900%。
在2020年,该基金的换手率也达到800%上下,本来就已经算比较高,想不到进入2021年,直接狂飙到3000%。
这样的换手率意味着什么呢?
上图是这只基金的费用,去年底总费用是600万,其中480万就是交易费,这就是换手率高所引起的。
换手率就是在一个时间段之内买卖的次数是多少,比如你管理的是一个亿的资产规模,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你把一个亿来回买卖过一次,那你的换手率就是***。诺安这一只基金换手率达到3000%,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面,它来回买卖了30次。
而在上面的600万的基金的费用当中,管理费只是95万,另外的480万是交易费用。一般来说基金的管理费按年度收取1.5%,但是这一只基金的交易费,达到了管理费的5倍,相当于投资者在被收了1.5%的管理费之后,还被收了7.5%的交易费。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02
为什么2020年的换手率和2021年的换手率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张图是基金经理的变化,在这之前是史高飞,到2020年的年底为止。他在管理的时候数据是800%左右,换了李迪光之后就到了3000%,也就是说去年的换手率是这位李迪光“贡献”的。
不过,最近又换了基金经理,看来这只基金换经理的次数比较频繁。而且,我们发现,好多高换手率的基金,比较喜欢频繁的更换基金经理,这也算是一个共同特点吧。
03
国融基金旗下的某一只基金的换手率同样很高。去年的6月换手率是36倍,到今年的12月是27倍。
这只基金的经理换的也比较多。19年的年底11月到21年的11月,多次的变更基金经理。
高换手率的基金除了费用高和基金经理经常变更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规模比较小,这只国融的基金目前的资产规模不足500万元。
规模才五百万元,按照1.5%来收管理费的话,这一只基金一年下来可以贡献的管理费只是7.5万,平均一个月6000元,这样发一个人的工资可能都还不够。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收的管理费太少,所以提高换手率,获得其他隐性收入?
04
有些投资者认为,基金经理就应该追逐市场的热点,所以换手率高也很正常。
那如果不断地换股票的话,收益上能不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呢?
看来没有必然的关系,就比如上面国融的这只基金,它在21年的换手率比较高,但是在21年的四个季度里面,各个季度业绩都是比较差的,只有第二季度是超过了平均业绩。全年总体来看,连平均业绩都没达到,可见换手率高,业绩不一定好。
反而,当换手率慢慢降下来的时候,业绩好像还能够好一点。
这里的一只基金,在2020年换手率有3000%,去年的两个报告期2300%和1600%,换手率正在慢慢的下降。
然后对应的2021年的业绩,比起我们前面的几只基金要好一点,去年有两个季度大幅度地跑赢了平均水平。
它现在的换手率对比所有基金的平均来说,还是比较高,但是至少我们看到的趋势是换手率正在慢慢下降,而且这只基金的规模也比前面我们看到两只基金的规模要大一些,有2亿多元。
总而言之,大家在选基金的时候要关注的数据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千万别忽略了换手率,这一个数据也很重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网上买基金手续费》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网上买基金手续费、000613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