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不是华为(为何中国最牛的科技企业是华为,而不是中科院或央企国企)

2022-09-09 12:22:32 基金 yurongpawn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不是华为,以及为何中国最牛的科技企业是华为,而不是中科院或央企国企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不是华为





讲一讲华为的前世今生,就基本明白是为什么了。当华为开始做通讯产品的时候,还有几个来自国企的对手,比如大唐、中兴、巨龙,被合称为巨大中华。现在大唐和中兴都还在,巨龙已经悄无踪影了。

除了华为以外,其他的三家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电信企业,也是国企。其他三家企业和电信打交道就比较方便,因为大家是同样的身份,只有华为是民营企业,备受歧视。

后来华为想了个办法,就是在全国各地和电信企业合办公司,这样才让华为的产品在电信站稳了脚跟。华为的产品在国内基本稳定后,迅速转向了国际市场,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要想知道华为为什么能把中兴甩出几条街,下面再讲一个故事。有几个主管电信的大领导来深圳视察,中兴和华为都知道了这个领导喜欢看歌剧。中兴的具体操办人需要向上边层层报告,才能拿到经费去买票,钱到手的时候十几天已经过去了。华为的经理听到操办人的汇报后,要求他马上去买票,亲自送到主管电信的大领导手中,然后回公司马上报销。

从上边的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华为的效率超高,这就是民营企业的华为能够击败那几家国有企业对手的原因。

国企出身的傅成玉在接受

下边再举一个例子。当初中国移动推出了飞信,要和QQ正面较量。当时的腾讯非常恐慌,但有一位大佬给*支招:认真做产品,像这样的产品,国有企业做不好,不用担心。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前些年中国移动又准备在手机端推出飞信,和微信竞争。这时的*和张小龙都非常镇定,他们都明白国有企业做不好这些产品,只有垄断性的产品他们才能运营好。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背后没有什么救世主可以依靠。他们必须依靠自己敏锐的嗅觉,不断的在市场上拼杀,才能够存活并壮大起来。这种土狼文化早就渗透进了他们的血液,也能让他们战无不胜。

国有企业内部的机制决定了决策慢、执行慢,并且执行的效果往往都不好。因此只能在非竞争领域发展,在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他们很难胜出。

在大国企里也有研究机构,也有一些*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都很难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要么被同化,要么自己走人。

现在的大国企基本上都是在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里集中,在这些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游戏规则由他们自己制定。在充分竞争的领域内,他们一般都在搞战略收缩。

华为是中国最牛的通信领域高科技企业。

华为的强大在它的研发能力,使它在世界通信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了5G通信的最前沿,且面向未来的研发后劲十足。

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近十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

据说,华为的研发费用与中国科学院相当,但华为只做通信领域研发,可见投入之大!

华为在全球拥有近18万的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接近8万,占员工总数的45%。所以,华为称为有成就的通信科学研究院为不过分。

据任正非介绍:华为的研究队伍包括来自世界的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6000—7000名基础科学家,6万多年*工程师和工程师等。这些人员若没有真才实学,华为不会高薪聘用他们。

世界科技第一强国美国最清楚华为的研发能力强大且后劲十足,最终有可能在通讯高科技领域把美国沦为二流国家。

美国不惜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华为,就因为华为挑战了美国科技的“世界第一”并取得了实实在在成就。美国拼命打压华为,看似霸气十足,实为胆怯心虚和害怕!

从华为营收以及每年申报专利的数量,华为现在综合能力的确很强,但是这条巨龙能有今天绝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华为的崛起*称得上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任正非的眼光以及狠劲儿

时至今日,说任正非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我想是没人会反对的,因为华为能有今天就是由于他早期的布局。当然会布局的人很多,说实话谁又不知道技术才是科技行业的立根之本呢,但却没有人愿意做并且一直带着这样的执念坚持下去,然而任正非就靠着那股狠劲儿坚持下来了。

通信行业在国外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诞生了一批通信巨头,而中国在这一产业的积累几乎为零。国内外巨大的技术落差,使得通信相关行业许多人形成了严重的崇洋媚外风潮。甚至有些地区如果采购了国产设备,相关负责人就会被调查但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任正非还是毅然要干。

那一年,他已43岁。上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下有一子一女,还有六个兄弟姐妹需要他帮衬。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梦想,他都没有退路可走,加之在部队历练过多年,受过良好的教育,无论是执行力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人都无法相比,一个既有谋略又肯埋头苦干的领导人带出来的团队能差吗。

非常重视并重用人才,愿景清晰

早期的华为团队力量非常薄弱,就说任正非本人,不仅要负责产品研发而且还要亲自出去跑市场。随着事业的不断扩大团队扩容,人才是重中之重。为了网罗人才,任正非将眼光投向全国,走访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等理工类高校,希望能够吸引到有才华的有志青年。

即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能有这种格局的老板恐怕也不多吧,而当时的华为只是深圳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何况任正非还身负债务。这样的条件想吸引人才谈何容易,任正非广泛邀请教授带着老师和学生到华为参观、访问,寻求技术合作的可能性,顺便把他的那些远大抱负和华为的美好前景宣讲一遍,期望能够搂住几个被他的梦想打动的人才。

别说这招还是起了作用,比如现在的华为轮值CEO郭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招进来的,当时郭平只有22岁,但任正非却敢委以重任予他(用人不疑)。华为的模式让郭平觉得这里的确可以施展身手,后又向任正非推荐了自己的同学郑宝用,本来郑宝用当时刚好考上清华博士,但在郭平的热邀下也不好拒绝,竟然放弃了清华读博士的机会而选择在华为任职。

诱惑面前,坚定毫不动摇

当时有“巨大金中华”的说法,除了华为之外,另外四家分别为:巨龙通信、大唐电信、广州金鹏、中兴通讯,它们水平比较接近,在交换机领域都取得了一点成绩。后来联想看到了契机,便半路杀了进来,并且由于其在PC领域的积累,不到一年时间便研发出了交换机。

加上当时政策的改变,关税大幅降低,很多企业都看到了这一商机。它们认为自研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把自己拖死,直接买来得多快,联想就是在这时动摇信念,柳传志左思右想,确定了联想的战略是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降低成本,从价格上击败进口产品,也就是后来“贸工技”。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柳传志全面掌管联想,杨元庆出任总经理。

届时很多企业都放弃了自主研发,其实当时华为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太好,然而任正非毅然决定“一条路走到黑”,其实做这样的决定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大智大慧,只是勇气而已。在自研的路上,华为也曾差点就倒下了,但多处的岔路口并没有真正影响华为朝着终点走的决心。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绩确实不易,其他企业没能达到这个高度正是因为他们目标不明,不注重人才不坚持信仰,当然不可能取得太大成就。

谢谢阅读,以上就是 @黑码 的观点!赠人点赞,手留余香。欢迎大家来关注我,我们互相交流一起共同进步!

国企有国企的优势,但民企也有民企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你能把全球当成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性公司。

也不要说国企无能,就说一点:国企玩不了华为的剑走偏锋。要成功就得走极端,华为的极端,是国企玩不了的。

现在华为一年营收1000亿美金,然后它敢砸150亿到200亿美金搞研发。2014到2018年,华为利润率是19.5%,而10%全拿去烧了。哪个国企老总敢这么玩 你拿人民的钱去烧,这行吗 就是允许你去烧,你敢烧得这么极端吗 别说国企做不到,就是外企也做不到,华为的那些竞争对手也就敢烧5%。

同时,你得承认华为的崛起,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而这些条件,华为全都用上了、也用好了。国企没用上,可能就是运气不好吧。

第一个条件,所属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行业,这就是个极端行业。只要技术定型了,然后每多建一个基站、每多产一块芯片、每多造一台手机,就是印钞机。因为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就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既然华为变成了赢家,那就一定要通吃。不通吃,就是跟钱有仇,但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这时候,别说华为不给中科院和国企什么机会,连国外跨国公司的机会也不会给。

第二个条件,中国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而这个机遇被华为抓住了。华为起家的时候,通讯行业的门槛很低。门槛低,华为这种小公司才有机会。这跟房地产一个道理,以前就没限制,个人拿钱都能搞开饭,但现在能行吗 而这个市场成熟以后,华为也长大了,设再多门槛都是给后边的小企业和竞争对手设的。华为抓住了这个窗口,而过了这个窗口,就不会有人能够复制华为了。

等剩下的都是大家伙了,然后就是大鱼跟大鱼比了。而这时候,国企就完全不是对手了。你带个国家标签,在国内是大哥;但在国外,就被人处处设防。同时,国内风生水起,你也不会有心力到国外去折腾。但,华为却可以往全球公司发展,而且非要去国外折腾。华为之所以长得这么大,必须得放在全球市场这个大池子里养,国内的池子太小。非但只有市场,即便研发也要全局布局,而且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华为在俄罗斯设了一个数学算法研究所。这个所里有一个数学天才,大家都知道他牛,但谁也不知道他天天牛什么。这家伙每天上班就是折腾电脑,然后大家也没人搭理他。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一鸣惊人了,宣布自己打通了2G到3G的制式标准。

然后,华为工程师立即在上海组织测试,测试通过后,这个算法被命名为SingleRAN。这个技术有多牛 以前一个基站要么处理2G、要么处理3G,但是有了这个技术,华为的基站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频段。而且,华为基站的体积和重量要比原来降了一半,成本降低30%。此项技术一出,华为的竞争对手爱立信,立即被打得满地找牙。你这还怎么玩 在2008年,华为横扫欧洲,从世界第四直接干到世界第一。

华为1999年就跑到俄罗斯建了个研究所,你能想象国企能干出这种事来吗 这事够牛,但还有比这个更牛的骚操作。2008年,土耳其的一个数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是讨论无线通讯编码的。华为在两个月后注意到了这篇论文。然后,就是为了这么一篇论文,华为竟组织了上千名工程师搞研发,用了十年时间把这篇论文变成了“Polar 码”,也就是今天的5G标准。

华为的成功,不是在中国这个池子养大的,也不是光凭借中国的人才。它是一家全球公司,利用的是全球人才。现在,华为在全世界雇佣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和120名化学家,而且已经开始搜罗脑神经科学家了。这些操作都是大手笔,国企不敢拿国家的钱这么烧。中科院能利用的也就自己的那些个研究所,而华为却可以满世界买人、买技术、买专利。

在全球市场经济的大池子里,才能养出华为这种大鱼。这是国企和中科院没法比的。而一旦这条大鱼够大了,那就一定要通吃,不止在国内通吃,还要吃到国外。你这个时候,再问国企和中科院怎么就不成, 案就是他们都被吃了。如果不是有个国企的名头,可能连渣渣都被吃得不剩。

国企和私企的区别是,国企的领导在战略上自己说了不算,而私企可以有一个灵魂人物说了算。像任正非这样的谋略在国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整体战略在当时也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是必须听他的,因为是私企。

一个企业,灵魂人物非常关键。集体讨论举手表决,只能表决出利润和短期战略,长期战略大部分人是没有耐心的。而对于国企来说,长期战略和现实领导是有矛盾的。领导随时可以更换,使得长期战略不容易实现。所以稳定的好领导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今天关于《为何中国最牛的科技企业是华为,而不是中科院或央企国企》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不是华为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