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专家是蔡伦,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制造麻纸技术的经验并进行技术革新,组织生产了一批质量更好的麻纸。不仅如此,他还突破了木本韧皮纤维的造纸技术,主持研制成功楮皮纸,使得造纸原料更为广泛,推动了造纸术与造纸业的发展。
许庆云大学毕业后曾赴美,1951年从美国回来赴台就职台湾纸业公司,后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纸印刷研究所任教授。许庆云对家人的关怀被许倬云记录在案:“至二哥庆云由美国遄返台湾,配得眷舍迎养父母。
造纸术的传承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氏后人都无法互通音讯,随着时代的发展,骨肉分离的亲人再次有了联系。据悉,2003年,许凤藻与夫人的灵骨安葬在故乡马山华侨公墓,自此魂归故里,与许氏先人相伴。许庆云没有子女,据他的堂妹许女士介绍,许庆云出生在无锡。
许倬云在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他的大哥早逝,曾是辅仁中学的学生,“二哥许庆云也是辅仁中学学生,他是抗战时期成都的金陵大学毕业的”。据悉,抗战期间,位于南京的金陵大学西迁,在四川成都华西坝艰苦办学,许庆云1946年毕业于该校。
许庆云大学毕业后曾赴美,1951年从美国回来赴台就职台湾纸业公司,后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纸印刷研究所任教授。许庆云对家人的关怀被许倬云记录在案:“至二哥庆云由美国遄返台湾,配得眷舍迎养父母,始觉安顿。
我们最幼数人出国时,二哥每次竭尽一个月薪资补助我们旅费,俾得成行,我等幼妹弱弟四人,得兄姊庇护,始能完成学业,分别成家。在台数十年,兄弟姊妹量力分担家用,仰事俯育,不分彼此”在许倬云看来,这是既翕家训的又一次实践。
造纸专家杨裕民四处奔波。
杨裕民(1889年一1939年7月21日),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造纸专家。名彦伦,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字灿如,河北省(直隶省)迁安市(县)杨团堡村人。
2014年9月,杨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6年,首创芦苇制浆造纸,并为上海大中华和江南造纸厂首先采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广,工艺和产品不断有所创新,为中国开拓造纸工业新原料、新工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23年,杨十三在天津积极帮助迁安人李显庭购买造纸机械设备,在三里河建立了一个半机械造纸厂,名“显记纸厂”(今华丰纸厂),是为迁安机械造纸之始,投产以后,质美价廉,畅销国外。
浩气长存造纸专家杨裕民。1916年,首创芦苇制浆造纸,并为上海大中华和江南造纸厂首先采用,到30年代被普遍推广,工艺和产品不断有所创新,为中国开拓造纸工业新原料、新工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23年,杨十三在天津积极帮助迁安人李显庭购买造纸机械设备,在三里河建立了一个半机械造纸厂,名“显记纸厂”(今华丰纸厂),是为迁安机械造纸之始,投产以后,质美价廉,畅销国外。
冀东起义
1938年7月9日,杨十三和洪麟阁一起,率领所属抗联部队1000余人,积极配合挺进冀东的八路军四纵队对敌作战,7月12日一举攻克玉田县城,活捉了日军顾问石本,伪县长宣布投降。
首战告捷,万众欢腾,杨十三主持召开各界人士大会,号召他们团结抗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第三路军很快发展到近5000人,编成四个总队。随后,联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很快收复了丰润、玉田等县的沙流河、鸦鸿桥、亮甲店等重镇,一度攻克了丰润等县城。
历史上的造纸专家是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关于造纸术的争议
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材料的选取、工艺的改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必然艰难曲折,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很复杂。
搁在现代,写几十篇论文、几部书都没有问题,但史官却十分吝啬,只用了不足20个字全部交代完了。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
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后汉书》的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人执笔编写的国史。
其中蔡伦传这一篇,又是后来崔寔、曹寿和延笃等三人奉东汉汉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补写的。这时距离蔡伦去世才30年。作者跟蔡伦是同时代人,因此有学者认为,《东观汉记》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造纸专家是蔡伦,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制造麻纸技术的经验并进行技术革新,组织生产了一批质量更好的麻纸。不仅如此,他还突破了木本韧皮纤维的造纸技术,主持研制成功楮皮纸,使得造纸原料更为广泛,推动了造纸术与造纸业的发展。
许庆云大学毕业后曾赴美,1951年从美国回来赴台就职台湾纸业公司,后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纸印刷研究所任教授。许庆云对家人的关怀被许倬云记录在案:“至二哥庆云由美国遄返台湾,配得眷舍迎养父母。
主管皇宫制造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权力的象征。因史书记载阙如,如今已无从考证这个任命是怎么发生的,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确的任命之一。
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个时代制造业*水准,为蔡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的个性、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井喷式的展现。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制作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也就是说,他大幅度改进了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准,并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晚蔡伦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龙亭”,指的都是蔡伦,他已成为兵器“品牌”。
蔡伦。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简介
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材料的选取、工艺的改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必然艰难曲折,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很复杂。
搁在现代,写几十篇论文、几部书都没有问题,但史官却十分吝啬,只用了不足20个字全部交代完了。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