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可转债新规开始实施。沪深交易所向不特定对象设定的可转债上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比例为57.3%,下跌比例为43.3%。次日起,增减比例为20%。8月1日,永东转2喝了第一口汤,临近收盘时以20%的涨停结束了当天的交易。当日,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36%,表现稳定。
实施新的可转换债券。
7月29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细则》(以下简称《交易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指引第12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业务指引第15号——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指引》)
其中,《可转债指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交易规则》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两个新规从投资和上市公司的角度完善了可转债市场交易和信息披露的诸多细节。同时,通过控制价格涨跌来限制市场的过度“炒作”,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据招商证券(600999)介绍,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提高限价,完善价格稳定机制。可转债上市首日,设置全天高于发行价57.3%和43.3%的有效申报价格区间,保持现行20%和30%的盘中临时停盘机制安排;从上市次日起,设置20%的涨跌幅限制。
二是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管。明确可转债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明确可转债异常交易行为的类型及相关监管措施,明确沪深交易所可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异常波动公告或停牌核查,或根据可转债异常波动实施强制盘中停牌。
三是加强风险预警。在可转债最后交易日的证券简称前加“Z”标志,充分提醒投资者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是衔接债券交易规则。调整交易方式、申报数量单位等文字表述。,如将“竞价交易”改为“撮合交易”,将可转债超过涨跌幅限制的申报处理方式由“临时交易主机”改为“无效申报”。
第五,加强可转换债券的信息披露。明确公司应在可转债预期赎回条件和转股价格修正条件触发日前五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并应在满足相关条件时考虑和披露是否行使赎回权或修正转股价格;未按规定审核披露的,视为本次未行使赎回权或修改转股价格。不行使赎回权的,至少3个月内不得再次行使,以稳定市场预期。
第六,优化赎回和回售的实施期限。规定可转债触发日与赎回日之间的间隔不少于15个交易日、不超过30个交易日,并预留3个交易日供投资者在停止交易后转股,帮助投资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规定可转债回售条件触发日至报告期首日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个交易日,并督促公司及时实施回售,保护投资者回售权利。
此外,沪深交易所还加强了对可转债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如加强对交易行为的研究分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控指标;引发异常波动或严重异常波动的,应当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胡星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转债虽然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但仍然是复杂的复合型金融产品。近年来,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交易量逐渐增加。目前可转债已经超过400只,股票规模已经上升到7500亿元,达到历史*水平。日交易量已达1700亿元,市场重要性逐渐提升。与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债券市场不同,可转债具有股票的特殊性。目前国内个人投资者相当多,存在明显的过度投机。因此,从综合主要措施来看,新规的意图是有效防止过度投机,维护可转债市场的平稳运行。
派网旗下容止投资基金经理胡博也表示,沪深交易所可转债交易细则正式实施,增加了涨跌幅限制,提高了新投资者门槛,增加了关于交易信息特别是异常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有效降低了可转债的波动,抑制了可转债中的价格操纵,大大减少了近期可转债的过度炒作,很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使可转债回归基本面投资,压缩了投机空间。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可转债市场一直相当繁荣。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8.48%,大幅跑赢主要市场指数。今年由于各种风险事件的影响,全球央行收缩流动性,股市出现剧烈调整。但可转债市场年内仅下跌2.73%,明显比股指抗跌。尤其是4月27日以来,可转债市场开始反弹,中证转债指数反弹近11%。
新债表现也可圈可点。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7月上市的可转债有15只,收盘首日平均涨幅35.85%。二级市场上,可转债整体表现强劲。7月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03%,明显跑赢大盘,同期沪深300下跌7%。数据显示,7月份共有21只可转债涨幅超过20%。
公募基金持仓环比增长逾9%。
截至8月1日收盘,仅有3只可转债低于面值,价格*的为城市转债,*收盘价为96.439元/张,其次为搜特转债和天创转债,分别报98.821元/张和98.844元/张。
41只可转债价格在200元/张以上,占比近1/10。其中,转债价格*的是应时转债,8月1日收到976.825元/张,上月一度触及1093元/张。今年4月15日,可转债*价格仅为327.02元/张,4个月涨幅超过200%。
排在第二位的是中矿转债,*报价862.975元/张。其次是横河转债和小康转债,目前价格超过500元/张。
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转债总市值在二季度大幅增长。据华创证券统计,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转债市值为2781.32亿元,较一季报增加232.85亿元,增长9.1%。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转债市值占债券投资市值的1.95%,占净值的1.05%,高于一季报。第二季度,大部分头部账户被打开并转换为债券。2022年二季度,市场上24只基金持有的可转债市值超过20亿元,其中14只基金持有的可转债市值环比上升,15只基金持有的可转债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上升。
公募市值的增加可能与二季度可转债市场的走强有关。从市场表现来看,转债二季度表现强劲,中证转债指数二季度上涨4.68%。
截至8月1日,可转债平均转股溢价率为53.1%,45只可转债转股溢价率超过***。“可转债市场溢价率处于高位,价格中枢略有回升。”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认为,后续来看,动力仍主要来自于利好个股,可关注中报业绩和周期产品价格的下跌。一是在促消费政策下,继续关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可转债;二是中期业绩确定性高,关注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军工等高景气行业的可转债;近期周期性产品价格下跌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业领域。从价格来看,成长行业的龙头可转债仍具有配置价值。
是问龙大发转债什么时候上市,2020年8月7日。
龙大发债于2020年8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龙大肉食债券的代码为128119,简称为龙大转债。
隆基发债上市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其正股名称为隆基股份,股票代码为601012,公司名称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和销售等。
【拓展资料】
参与打新债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毕竟成本只需1千元,上市后就有机会拿到300到400的收益,收益率达到30%以上。据悉,隆基发债中签号公布了。那么,隆基发债中签能赚多少钱呢?我们来看看吧。
隆基发债中签收益:
据了解,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最早从事太阳能光伏业务的公司之一,2012年4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营光伏单晶硅片以及光伏电池组件,公司已逐渐成长为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巨头。在上游硅材料领域,公司是全球*的单晶硅片供应商,竞争优势显著。
本次隆基股份发行可转债规模70.00亿元,原股东按每股配售293元面值可转债的比例配售可转债金额。不设置网下发行,T-1日(1-4周二)股权登记日;T日(1-5周三)网上申购、原A股股东优先配售认购日;T+2日(1-7周五)网上申购中签缴款。配售代码:764012;申购代码:783012。
隆基转债今日上市,开盘便报123.5元,涨逾20%已经成为可转债上市首日的标配。截止收盘,隆基转债涨30.32%,报130.32元。
隆基转债是隆基股份发行的可转债,转股价格为32.35元,转股期间为2018年5月8日至2023年11月1日。从短期套利来看,投资者或更多选择直接卖出可转债获利。
从该转债十大持有人来看,有不少基金入驻,包括兴全社会责任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易方达新丝路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社保基金组合也在其中。从持仓数量来看,如以隆基转债今日涨幅20%估算,兴全、易方达的上述两只产品当日将分别浮盈57066元、54686元,社保基金组合也可浮盈51200元。
2022年4月10日。
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企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威转债上市时间为4月10日,即本周三,转债代码为110054。
集团现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的130余家分、子公司,员工逾2万人,旗下通威股份上市公司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系四川首家年度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农业上市公司,也是我国农、林、牧、渔板块销售规模*大的农业上市公司之一,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
7月25日
“富春转债将于7月25日上市。富春转债将于7月25日上市交易。其主要业务是RD,生产和销售服装、服饰和家纺色纱产品。近几年业绩稳步增长,毛利率提高,近期现金流紧张。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3.64%。
该公司是纱线染整行业的龙头企业。从事相关业务近20年,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天外天”商标在业内有很高的认知度。受疫情影响,物流延迟,库存增加。随着物流影响的消除和多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业绩有望恢复增长。
正股基本面尚可,估值合理。近期市场强势反弹,正股走势疲软,溢价率有所扩大,但红包依然不小。
2.可转换债券条款
目前可转债AA-评级较低,到期年化收益率2.16%,下调条款适中(85%),P1.94,下调空间较大,有回售条款。
3.策略和建议
纺织转债市场偏好一般,但实际发行量较小,可能被炒作,预期溢价还是很高的。公司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业绩稳定,有纺织制造和迷你可转债概念。
综合评分三颗星,质感尚可。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利用条件,逢高获利了结,也可以继续持有,或者看好妖就逢低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