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陷入债务泥潭之中时,该公司却发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动。
8月17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恒大地产集团在当日完成了相关工商登记变更手续,恒大地产集团董事长由许家印变更为赵长龙,总经理和法人也从柯鹏变为赵长龙。
资料显示,赵长龙在恒大集团内部是有相当名望的,此人也是许老板当年创立恒大时的核心成员之一,或许赵长龙这个名字对于业内还比较陌生,实际上他早已经是许家印多年的老搭档。
许家印是在1996年成立了恒大,而1998年赵长龙就入职恒大地产集团。从1998年到2007年这10年间,赵长龙先后担任过开发中心总经理、总裁助理,主要负责开发管理工作。
到了2007年,恒大要向全国扩张地盘,赵长龙也被委以重任,去各地开疆拓土,曾担任过恒大在西安、山西、江西等地分公司的董事长。到了2020年9月,赵长龙被委任为恒大物业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主要负责物业的整体管理及战略规划。
从恒大方面看来,许家印卸任恒大地产董事长的职位并不是什么大事情,不过,恒大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的变更,还是给股价带来很大影响的,截至收盘,在恒大系的股票中,中国恒大跌幅高达4%%,恒大物业跌8.7%,恒大汽车跌逾5%。同时,与恒大相关的债券也在大跌。那么,许家印这样卸任恒大房地产董事长的方式,背后究竟有什么意图呢?我想他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的。
第一,许家印卸任恒大地产董事长职位,让赵长龙来管理这摊子事,这样可以做到“专人管理”的做法,因为许家印要集中精力去管理整个集团公司的事情。如果恒大地产由赵长龙一个人来管理的话,许家印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专注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
从目前来看,恒大就算要抛售一部分资产,但也是因为规模太大,一般的企业拿不下来,必须要有多家实力企业抱团,才能将恒大的项目拿下来。现在,许家印卸任正好去处理恒大集团这些年的债务问题。
第二,现在恒大地产的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融资受阻,销售也不理想,如果发生局部的债务违约事件,许家印和恒大集团核心高管就有可能列入失信人名单,这样无论是高消费和出行都会受到限制,还会引发一些连锁的负面效应。而现在让赵长龙在接恒大地产这个盘子,许家印及其核心高管就不会再受任何影响,适当的时候做好“丢卒保帅”的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许家印平时性格比较强硬,在处理问题上缺乏回旋余地。而目前恒大地产有大量债务缠身,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出售部分优质资产来摆脱危机。如果让许家印去谈判的话,可能很难谈出效果,而让赵长龙去谈投资、谈出售资产的事宜,可能效果还要更好一些。所以,恒大的人事变更是出于多种考虑的结果。
这次恒大地产的董事长换人,也并不奇怪。恒大地产之前就是赵长龙在掌舵,只不过恒大地产要上市,许家印亲自来操作,希望这样可以整合集团的资源,早日上市。不过,现在恒大地产上市失败了,再加上债务居高不下,就只能让原来的董事长赵长龙来处理了。总之,赵长龙能否带领恒大地产摆脱债务危机?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最近比赛一点都不乐观,最近的比赛打出了0胜4负的状态,我认为是无法重返*了,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个数据在全国并不理想,因为恒大集团出现了各种债务问题,所以恒大集团的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够理想,很多人也不看好恒大集团的产品。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恒大集团出现高达2万亿的交易规模之后,恒大集团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兑付危机,所以很少会有消费者主动愿意购买恒大集团的楼盘和理财产品,同时也不愿意购买恒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在恒大集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车型之后,即便恒大集团通过所谓的第三方托管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诚意,但消费者依然不愿意因此而买单,这个现象也进一步体现出了恒大集团所遭遇的尴尬处境。
恒大集团上半年的合约销售只有122亿元。
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概念,因为恒大集团的债务规模是万亿级别,但恒大集团在整个上半年的销售总金额只有122亿元,整体净利润甚至不足20亿元。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并不看好恒大集团的后续发展行情,甚至有的人会认为恒大集团可能会面临破产重组的经历。
恒大集团的业绩规模并不好。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不管是拿恒大集团的房地产做比较,或者拿恒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做比较,相关业务的竞争对手的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但恒大集团的整体销售额只有100多亿元。因为很多人并不信任恒大集团,所以愿意支持恒大集团的消费者并不多。
对于恒大集团来说,恒大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信誉水平。特别是在恒大集团出现烂尾楼以及理财产品的兑付危机以后,恒大集团需要想办法重新赢得普通用户的信任,这样才能保证恒大集团正常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