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属于资产类科目。
在权益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①实现净损益时,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②在被投资单位宣告股利时,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计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因为当宣告现金股利时,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减少了,所以要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注意:这种情况下,资产金额没有变化,只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少了,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来体现。
祝学习愉快!
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是发生亏损,直接反映为其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减少,此时,投资单位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除外),确认为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或做相反分录(亏损时)
注意事项
并不是说,如果被投资企业取得了100万净利润,就按照100万乘以投资份额去计算损益调整的金额,需要对这100万做相应的调整。
为什么要做调整,解释一下。
因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了投资,对它产生了影响,包括财务、经营等方面。权益法核算要求体现出这种影响,即投资企业在做账务处理的时候,要把这种影响在账务上做调整,体现了“以我为主”的原则。
调整的方面包括:
会计政策的调整:
如果被投资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与投资企业不一致,那么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要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调整,用调整后的净利润计算“损益调整
”。比如投资企业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而被投资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那么投资企业需要将被投资企业的“加速折旧法”变成“年限平均法”,重新计算折旧额和净利润,用计算后的净利润做“损益调整”。
公允价值的调整:
在取得投资的时候,投资企业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评估,包括对资产和负债评估,会有一个评估后的价值,即公允价值。比如被投资企业账上有个资产,财务账上的价值是100万,经过评估后,发现资产升值了,评估后的价值是150万。那么这个150万就是公允价值,投资企业把150万做为投资的成本。但是被投资企业账上依然是按照100万入账,不会做调整。被投资企业计提折旧的时候也是按照100万计提,比如5年折旧年限,每年计提20万折旧。但是投资企业是按照公允价值150万进行投资的,所以就会按照150万,5年期折旧,计算新的折旧额30万。这就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比如按照原来折旧额计算出来的净利润是50万,则按照新折旧额调整后的净利润就是40万(新折旧比旧折旧多了10万,利润减少10万)。最终按照40万净利润做损益调整。
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则应作相反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
因为在年终的核算中,已经把属于投资方的权益部分计入了投资收益了,并相应的增加了长投,再分的股利就要从长投中剥离。
结合一下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投资方的做法你就会明白,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经过账面调整公允和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分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你把两个分录合成一笔:
借:应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代表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代表被投资方当年留存收益增加。
如果是贷投资收益的话,就跟成本法没有差别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类似于债权人与所有者权益的分别,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在权益法下把所有的权益变动都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里。
把被投资单位和自己看做一个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自己是这个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此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对于投资这个单位的企业来说。
他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减少的,所以是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这样考虑。按公允价计量的话,固定资产应该调增,同时每月的折旧肯定要多提,折旧多提会导致利润要减少。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是按账面价值计算的,而权益法投资的总原理就是强调公允价值。如果告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哪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投资方应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对被投资方的净利润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