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上海保就业新政:“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体现了吸引、留住人才的诚意

2022-05-29 22:37:44 基金 yurongpawn
图片来源:图虫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较去年增加2万人,增量为5年来最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压力。同时,受疫情影响,社会其他层面的就业压力也不容小觑。

  疫情结束后,如何稳就业、保民生?这成为上海市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2022年5月29日,《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又称“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正式发布。《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包括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加大培训补贴力度、全面加强就业服务、全面落实各类人才计划和政策等措施。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当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上海疫情发生之后,如何稳定本地就业市场,这是上海推出重振经济、保障民生的根本原因。

  姚凯指出,从更大范围来看,国内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受政策面影响,部分行业在过去一个阶段自身经营就面临一些困难,诸如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就业就曾出现过就业转移的情况;二是在疫情影响下,在防疫政策的冲击下,文娱、旅游等产业面临着较大影响;三是今年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达1076万,因此叠高了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姚凯指出,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仍是结构性失业的局面。“岗位数量并未大幅下降,造成就业难的主要症结,在于岗位需求和求职者的能力不匹配。”

  在此大背景下,上海出台“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将对加大就业起到怎样的作用?

  姚凯指出,可以看到,上海此次出台的“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核心是保微观市场主体,推出优惠政策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最后的指向,都是为了稳定就业,提振经济”。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没有一揽子的扶持政策,在疫情冲击之下,市场微观主体将遭遇经营困难,随着市场主体遭遇困难,后继也会对就业造成负面影响。“上海 ‘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从发挥政策的直接、间接作用方面,通过组合拳,立体式地为稳就业提供政策扶持。”

  姚凯指出,比如针对困难行业发放消费券,就可以有效带动相关行业复苏,从而带动岗位需求。再比如在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以点带链的建设,可以助推这些行业对于人才的进一步需求。

  在姚凯看来,“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还体现了上海对于本轮疫情的总结、归纳,也展示了上海当前和未来重点建设的领域。“这些行业、领域,未来将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机会。”

《行动方案》第43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支持有空余编制的事业单位适度增加人员招聘名额,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加大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岗位、社区工作者岗位招聘力度,鼓励各区招聘储备中小学*师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此,姚凯指出,此轮疫情中,上海部分社区、基层的能力有待提高,《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加大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岗位、社区工作者岗位招聘力度”,表明上海未来将会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公共卫生事件。

  此外,他指出,《行动方案》提到的“鼓励各区招聘储备中小学*师资”,也体现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相关产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积极意义,“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行动方案》第43条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支持有空余编制的事业单位适度增加人员招聘名额。

  对此,姚凯认为,“回归体制内”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就业倾向。此次政策推出可以加速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事业编制岗位的进一步释放,以体现其在困难时期的社会责任感。

  “国有企业近年来在推进 ‘见习岗位’制度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见习岗位’可以为求职者提供连接社会和高校,充实、提升个人技能的 ‘桥梁’作用,*者甚至可以直接入职,留在体制内发光发彩。”姚凯说。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的政策中,上海提出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补贴”手段进一步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

  对此,姚凯指出,如此罕见的大规模就业补贴政策,表明了上海对于稳就业的决心所在。

  他再次强调,当前就业率不高主要存在“能力不匹配”、“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求职者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求职者与岗位信息之间也存在错位的问题。对此,上海通过加大现金补贴的举措,刺激职业技能培训,实际上事关人力资本的提升。政府的补贴资金投入,最终将实现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而职业技能提升直接利于未来企业的绩效提升,此举具有长远的社会价值。

  姚凯指出,作为求职者,也应该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所谓“技多不压身”。“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注重高校和市场的结合,院校的负责人纷纷走进企业,了解市场用工需求,这也表明了未来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重视。”

  为此,他建议,高校学生不应局限在所学专业,比如理科生可以适当提升团队合作的“软实力”提升,文科生则可以向编程、大数据等行业“硬技术”拓展技能。

  “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可谓干货满满,下一步如何落地见效?

  姚凯指出,诚意满满的“补贴”政策还需要在落实过程中“把钱花在刀刃上”。“后续的执行细则中,应该加强补贴政策的重心下移问题,让培训补贴的资金真正抵达基层,用在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上,而不是粗放地发放给企业了事。”

  针对“信息差”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依托 ‘一网通办’ 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提升就业服务效率,加强对灵活就业的监测与服务”。

  姚凯认为,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城市转型,上海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建设的“一网通办”可以通过“数据肖像”等技术,为上海应届大学生提供智能求职服务,提升求职效率,建议后续加强这一系统对职场监测的能力建设,做好反馈,不断提升智能系统的可用性、智能化。

  同时,姚凯还指出,作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方,企业也可以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多元化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比如在“哔哩哔哩”等年轻化的互联网社群内进行摸索,更高效匹配到认可企业文化、调性的求职者。

  疫情之后,上海面临更加严峻的“抢人”大战。

  姚凯认为,一个城市,能否吸引、留住人才,在于对于人才的尊重,“加快经济复苏和重振50条”则体现出了上海在疫情之后的诚意。就业“补贴”、落户等优惠政策的推出,能实实在在切中人才的需求,解决其困难,才能体现出上海对于人才的尊重,有助于人才高地建设。

  姚凯建议,在当前国际大格局、国内经济环境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作为待业者,应当在不确定中寻找到确定的方向,“那就是保持信心,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而作为上海职能部门,尽快复工复产,快速实现经济的恢复和重振,修复人才对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是目前的关键。”姚凯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0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