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与个股的关系如下:
1、个股对大盘的影响
市场上的权重股集合到一起来制作一个指数,从整体上反应大多数的股票涨跌情况。大盘股在涨,大盘指数在涨,小盘股就是不涨。但是只要大盘股能担负起责任,能够突破关键位置,小盘股会跟上步伐,甚至涨幅会超过大盘股。
2、大盘对个股的影响
当有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庄家会按照大盘的走势重新规划自己手中的个股。当有系统性机会的时候,庄家也会按照大盘的走势重新规划自己手中的个股。
3、个股与大盘的独立关系
熊市中大盘指数大概率会在下跌最低点与反弹最高点之间震荡。在熊市里股票开始分化。一部分跟着大盘波动,一部分会走出独立拉升行情,一部分也会独立走弱。以大盘为参照就可以把股票分为三类,强于大盘,跟随大盘,弱于大盘。
一只股票可能会在一个阶段强于大盘,可能又在另一个阶段又弱于大盘,也会在一个阶段跟随大盘。跟随大盘很容易理解,大盘涨它也涨,大盘跌它也跌。这时候完全可以按照分析大盘的节奏来操作这种股票。大盘进入阶段性上涨,可以买点。大盘进入阶段性下跌,可以卖掉。
弱于大盘的股票就是大盘上涨它不涨,或者少涨。大盘不跌,它下跌。大盘小跌它大跌。大盘不破新低,它破新低。如果发现一只股票一段时间内有这种表现,那它就是弱势股。
强于大盘的股票是重点。还是以大盘为参照物,大盘大跌,它不跌,或者少跌。大盘上涨,它暴涨。大盘不创新高,它创新高。如果发现一只股票阶段性的有这种特点,那么他就是强势股。无论什么市场强势股的操作价值都是最大的。
扩展资料:
个股的特点
1、不可偿还性
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从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续的期限。
2、参与性
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 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3、收益性
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入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入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
4、流通性
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5、风险性
股票在交易市场上作为交易对象,同商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和市场价格。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股
MDI指标不论对大盘走势,还是个股行情选择,其指导意义在于及时而且准确率较高,多为利用技术分析的主要工具。它是技术分析大师J.W.Wilder认为最成功和最实用的一套技术分析的工具。基本原理是买卖双方力量的均衡点,和价格在双方互动下波动循环的过程。+DI与-DI分别表示涨与跌的动向变动值,当+DI上升时则说明市场内的买盘力量在释放,反则亦然。假设股价持续上涨,那么+DI升动向线不断上行,-DI动向线也持续下滑。这实际是场内多空双方买卖力量对比结果在该指标走势上及时明显的反映,准确有效地指导着投资者,给以明确的信号,而且是可以信赖的。\x0d\x0a据反复多次验证,在大盘或者个股走势上,当动向指标的+DI上升至54以上,-DI下降至10以下时是处于明显的上升态势之中,当+DI不断上升至70以上时,-DI下落至5以下时,场内多方力量已经接近尽头,空方力量随时有释放可能,此时注意落袋为安,告诉投资者预示回调在即。反之当-DI上升至60以上,+DI下降至10以下时,则预示大盘或个股的调整接近尾声,可以逐步吸货建仓。如99年4月29日至5月18日,大盘的动向指标一直在发出买货信号,结果“5.19”行情爆发。2010年7月2日,-DI上升至63.44,+DI下降到0,大盘反转。那么若用在个股上,也是比比皆是,投资者可以对照分析使用,效果一定不负厚望。\x0d\x0a\x0d\x0a附:DMI指标的一般研判标准\x0d\x0aDMI指标是威尔德大师认为比较有成就和实用的一套技术分析工具。虽然其计算过程比较烦琐,但技术分析软件的运用可以使投资者省去复杂的计算过程,专心于掌握指标所揭示的真正含义、领悟其研判行情的独到的功能。\x0d\x0a和其他技术指标不同的是,DMI指标的研判动能主要是判别市场的趋势。在应用时,DMI指标的研判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分析上升指标+DI、下降指标_DI和平均动向指标ADX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方面是对行情的趋势及转势特征的判断。其中,+DI和_DI两条曲线的走势关系是判断能否买卖的信号,ADX则是判断未来行情发展趋势的信号。\x0d\x0a一、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_DI的研判功能\x0d\x0a1、当股价走势向上发展,而同时+DI从下方向上突破_DI时,表明市场上有新多买家进场,为买入信号,如果ADX伴随上升,则预示股价的涨势可能更强劲。\x0d\x0a2、当股价走势向下发展时,而同时_DI从上向下突破+DI时,表明市场上做空力量在加强,为卖出信号,如果ADX伴随下降,则预示跌势将加剧。\x0d\x0a3、当股价维持某种上升或下降行情时,+DI和_DI的交叉突破信号比较准确,但当股价维持盘整时,应将+DI和_DI交叉发出的买卖信号视为无效。\x0d\x0a二、平均动向指标ADX的研判功能\x0d\x0aADX为动向值DX的平均数,而DX是根据+DI和_DI两数值的差和对比计算出来的百分比,因此,利用ADX指标将更有效地判断市场行情的发展趋势。\x0d\x0a1、判断行情趋势\x0d\x0a当行情走势向上发展时,ADX值会不断递增。因此,当ADX值高于前一日时,可以判断当前市场行情仍在维持原有的上升趋势,即股价将继续上涨,如果+DI和_DI同时增加,则表明当前上升趋势将十分强劲。\x0d\x0a当行情走势向下发展时,ADX值会不断递减。因此,当ADX值低于前一日时,可以判断当前市场行情仍维持原有的下降趋势,即股价将继续下跌,如果+DI和_DI同时减少,则表示当前的跌势将延续。\x0d\x0a2、判断行情是否盘整\x0d\x0a当市场行情在一定区域内小幅横盘盘整时,ADX值会出现递减情况。当ADX值降至20以下,且呈横向窄幅移动时,可以判断行情为牛皮盘整,上升或下跌趋势不明朗,投资者应以观望为主,不可依据+DI和_DI的交叉信号来买卖股票。\x0d\x0a3、判断行情是否转势\x0d\x0a当ADX值在高点由升转跌时,预示行情即将反转。在涨势中的ADX在高点由升转跌,预示涨势即将告一段落;在跌势中的ADX值从高位回落,预示跌势可能停止。\x0d\x0aDMI指标的特殊分析方法\x0d\x0aDMI指标的一般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DI、_DI、ADX等三值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而在大多数股市技术分析软件上,DMI指标的特殊研判功能则主要是围绕+DI线(白色线)、_DI线(黄色线)、ADX线(红色线)和ADXR线(绿色线)等四线之间的关系及DMI指标分析参数的修改和均线先行原则等这三方面的内容而进行的。其中,+DI线在有的软件上是用PDI线表示,意为上升方向线;_DI线是用MDI表示,意为下降方向线。\x0d\x0a四线交叉原则\x0d\x0a1、当+DI线同时在ADX线和ADXR线及_DI线以下(特别是在50线以下的位置时),说明市场处于弱市之中,股市向下运行的趋势还没有改变,股价可能还要下跌,投资者应持币观望或逢高卖出股票为主,不可轻易买入股票。这点是DMI指标研判的重点。\x0d\x0a2、当+DI线和_DI线同处50以下时,如果+DI线快速向上突破_DI线,预示新的主力已进场,股价短期内将大涨。如果伴随大的成交量放出,更能确认行情将向上,投资者应迅速短线买入股票。\x0d\x0a3、当+DI线从上向下突破_DI线(即_DI线从下向上突破+DI线)时,此时不论+DI和_DI处在什么位置都预示新的空头进场,股价将下跌,投资者应短线卖出股票或以持币观望为主。\x0d\x0a4、当+DI线、_DI线、ADX线和ADXR线等四线同时在50线以下绞合在一起窄幅横向运动,说明市场处于波澜不兴,股价处于横向整理之中,此时投资者应以持币观望为主。\x0d\x0a5、当+DI线、ADX线和ADXR线等三线同时在50线以下的位置,而此时三条线都快速向上发散,说明市场人气旺盛,股价处在上涨走势之中,投资者可逢低买入或持股待涨。(这点中因为_DI线是下降方向线,其对上涨走势反应不灵,故不予以考虑)。\x0d\x0a6、对于牛股来说,ADX在50以上向下转折,仅仅回落到40——60之间,随即再度掉头向上攀升,而且股价在此期间走出横盘整理的态势。随着ADX再度回升,股价向上再次大涨,这是股价拉升时的征兆。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大涨的牛股中,此时DMI指标只是提供一个向上大趋势即将来临的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则必须结合均线系统和均量线及其他指标一起研判。
股票常常说突破几千点是股票的大盘指数突破几千点的意思。
大盘指数一般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它能科学地反应整个股票市场的行情,如股票的整体涨跌或股票价格走势等。如果大盘指数逐渐上涨,即可判断多数的股票都在上涨,相反,如果指数逐渐下降,即大多数股票都在下跌。
如果一个牛市是可逆转的,股民只赔不赚。我国上海股市上证指数的中间点位约为600点,在1993年初的牛市中,沪市曾突破过1500点,后在1994年的7月跌回到300多点;1994年9月,沪市又冲上1000点,但不久又跌到600点以下。
从这几年的指数运行来看,上证指数总是从600点以下开始启动,形成一个牛市后又回到600点,可以说上海股市的所有牛市都是可逆的。
当上证指数从600点冲上1000点又回到原地,对于个别股民来说,可能有赚有赔,相互间进行了财富的转移。但对于股民这个群体而言,他们不但无所得且还有所失。
扩展资料:
大盘指数的计算方法:
1、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Pn)/n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股价平均数=(P1+P2+P3+P4)/n=(10+16+24+30)/4=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
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
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
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
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即: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
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
则: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
(1)相对法: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英国的《经济学家》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算法。
(2)综合法: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
即: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10+15)=52/38=136.8%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
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当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盘指数
上证A股指数和上证大盘指数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概述不同:
1、上证A股指数的概述:上证A股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A股。
2、上证大盘指数的概述:大盘指数一般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
1、上证A股指数的作用:反映了A股的股价整体变动状况。
2、上证大盘指数的作用:能科学地反应整个股票市场的行情,如股票的整体涨跌或股票价格走势等。如果大盘指数逐渐上涨,即可判断多数的股票都在上涨,相反,如果指数逐渐下降,即大多数股票都在下跌。
三、两者的计算不同:
1、上证A股指数的计算: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2、上证大盘指数的计算: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Pn)/n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股价平均数=(P1+P2+P3+P4)/n=(10+16+24+30)/4=20(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证a股指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盘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