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1月7日汇率,1日元=0.06424人民币,1人民币=15.5656日元。
日元是日本的货币单位名称,创设于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确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彻底废除金本位制度。
日元货币符号为“¥”,与人民币的符号相同(关于如何区别这两个货币单位,如果这两种货币要同时出现,则在人民币的符号"¥"前添加CNY字样,或者在日元¥前加入JPY字样,加以区别)。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JapanYen)。例如:¥200(200_),记作“JPY¥200”。
扩展资料:
符号
日圆(_),又称作日元,其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是日本的官方货币,于1871年制定。日圆也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储备货币。货币符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日语罗马字写作Yen。
日文“_”字即为“圆”之略字(日本异体字),读为“えん”,并制订1_=100钱。英称“Ye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
日圆是用¥表示的,在数字后日圆的表示方法是加一个E字,比如:日元10000E。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元
1人民币=16.8453日元
1日元 ≈ 0.0594人民币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21-03-31 10:26
根据2020年1月7日汇率,1日元=0.06424人民币,1人民币=15.5656日元。
日元是日本的货币单位名称,创设于1871年5月1日。其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货币,日元也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储备货币。
发行中的纸币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种,硬币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种面额。
扩展资料
二战前1日元还很值钱,相当于一块银元,能买到好多东西。所以当时流通的纸币最大的也就是10、20日元,当时日本人的月收入就几十日元,小的面额有5钱和10钱。
但日本战败后一年,物价飞涨了四五十倍,差不多的商品价格小数点都向右移了两位。日本被迫通过金融紧急措施令回收旧币,并发行新纸币,出现了100日元,到了1950年,1000日元纸币正式登场。
之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20余年,日元汇率一直是360:1,但物价上涨幅度很大,国民收入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更大。
到50年代末,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了4万日元左右,最大面额1000日元的纸币用着已经有点不太方便,所以在1957年发行了5000日元,在1958年发行了10000日元纸币。
日本1960~1970年代,日元处于“外强中干”的状态,就是对内消费物价上涨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而批发物价则是最稳定的。
结果就是一种很奇特的状态:国内觉得日元贬值得厉害,物价上涨得太凶,而国际上则认为日元是低汇率倾销,要求日元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1972年尼克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时候硬逼着日元升值。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元
根据2020年1月6日汇率,1日元=0.06444人民币,1人民币=15.5178日元,300日元=19.3326元人民币。
日元货币符号为“¥”,与人民币的符号相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JapanYen)。例如:¥200(200_),记作“JPY¥200”。
日元发行中的纸币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种,硬币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种面额。
扩展资料:
2012年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交易的意义:
人民币与日元实现直接交易,首先是中日两国企业的福音。以中日间庞大的贸易量,直接交易前基本以美元为结算媒介,这不仅增大了两国企业的结算交易成本,也让苦心经营的企业利润不得不暴露在不可控的美元汇率风险之下。
中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贸易总量在亚洲乃至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中日货币实现直接交易后,不仅能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也将进一步激励日本企业接受、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2021年,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中国经济恢复良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预测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有一定的升值空间。鉴于此,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
新冠疫情扩大正在动摇日元汇率。2020年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全年波动幅度(高点和低点之差)截至12月28日达到11.05日元。最近数年的“日元不波动”局面明显改观,约4年来首次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同比扩大。由于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和财政赤字增加,美元贬值趋势固定下来,市场上有观点认为2021年也将迎来日元升值。
日元的汇率波动开始加大是在新冠感染人数激增的2~3月。从兑美元汇率来看,日元的低点为2月20日创出的1美元兑112.23日元,高点则是3月9日创出的101.18日元。在这个时候,全年的波动幅度就超过了创历史最小的2019年(8.30日元)。在出现避险性的日元买盘的同时,担忧难以筹集美元的美元买盘增加,投资者的混乱导致了汇率波动幅度扩大。
3月下旬以后,日元兑美元汇率处于111.5~112日元区间,基本上以缓慢速度单边升值。到12月17日涨至102.88日元,达到9个月以来的高点,目前徘徊在103日元区间。
推动日元升值的背景是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为了支撑经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3月重启了事实上的零利率政策。即使夏季时物价涨幅一度超过2%,也并未收紧政策,还提出了维持低利率的方针。日美利率差扩大的预期无法形成,日本的金融机构购买美国国债等卖出日元、买入美元的交易难以出现。
美联储还扩大了量化宽松,市场形成“美元过剩”的状况。美国为应对新冠的财政刺激扩大,财政赤字也在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倡导积极财政刺激的拜登宣布赢得大选,加强了卖出美元的趋势。
市场上很多观点认为,2021年日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也将加大。三菱UFJ银行的内田稔认为,“由于难以指望美国利率上升,所以买入日元、卖出美元的趋势将持续,日元到2021年存在升值至1美元兑97日元左右的空间”。
日本银行(央行)发布的12月的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简称短观)显示,企业在2020年度下半年(10月~2021年3月)的预期汇率为106.55日元。目前的汇率徘徊在高出约3日元的日元升值水平。日元升值的固定化和进一步加强有可能导致日本出口企业的盈利恶化,可能进一步推迟日本的经济复苏。还存在日元升值带来的进口物价下降加大通货紧缩压力的一面,日本银行也在密切关注日元汇率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