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fer 表面处理;
2. 旋涂光刻胶(包括抗反射层)
3. 前烘;
4. 曝光;
5. 后烘;
6. 显影,有的需要在显影前进行坚膜;
7. 刻蚀
一种将掩膜版的图形转移到衬底表面的图形复制技术,光刻得到的图形一般作为后续工艺的掩膜。
(光致刻蚀剂)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增感剂、溶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会发生改变。
正胶显影液:碱金属水溶液,如NaOH/NH4OH/TMAH
负胶显影液: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等
氧化层上的正胶:硫酸:双氧水=3:1
金属上的正胶:有机溶剂,如丙酮
氧化层上的负胶:硫酸:双氧水=3:1
金属上的负胶:氯化物溶剂
变性的光刻胶(如作为注入或刻蚀掩膜的光刻胶层):氧等离子体
0.粘附性处理:硅片暴露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蒸汽中,增加光刻胶与硅片的粘附强度
1.匀胶:硅片真空吸附在离心式匀胶机上高速旋转,把滴在硅片表面的光刻胶涂覆均匀
2.前烘:加热蒸发光刻胶部分溶剂,使光刻胶层初步固化
3.对准和曝光:转移图形
4.显影:把硅片放在显影液中溶解去掉正胶光照部分或者负胶非光照部分
5.后烘:加热硅片使光刻胶中的溶剂进一步蒸发,提高掩膜效果
光刻工艺是利用类似照相制版的原理,在半导体晶片表面的掩膜层上面刻蚀精细图形的表面加工技术。也就是使用可见光和紫外光线把电路图案投影“印刷”到覆有感光材料的硅晶片表面,再经过蚀刻工艺去除无用部分,所剩就是电路本身了。光刻工艺的流程中有制版、硅片氧化、涂胶、曝光、显影、腐蚀、去胶等。
光刻是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都是用带有图形的掩膜覆盖在被加工的半导体芯片表面,制作出半导体器件的不同工作区。随着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器件越来越多,要求单个器件尺寸及其间隔越来越小,所以常以光刻所能分辨的最小线条宽度来标志集成电路的工艺水平。国际上较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是1℡☎联系:米线,即光刻的分辨线宽为1℡☎联系:米。日本两家公司成功地应用加速器所产生的同步辐射X射线进行投影式光刻,制成了线宽为0.1℡☎联系:米的℡☎联系:细布线,使光刻技术达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