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原文:11月14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一份文件中表示,其持有全球*芯片制造商台积电约6010万股ADS,超过41亿美元,这是巴菲特对科技行业一次罕见地大举进军。
巴菲特给大家的印象是价值投资,对于科技股,大家一般都是嗤之以鼻的,认为巴菲特错过了特斯拉,高科技股只有苹果支撑门面。那么这一次巴菲特为何买入高科技的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龙头护城河优势
台积电的护城河是它在半导体代工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占到了全球的59.5%的市场份额,被他甩在身后的还有英特尔、三星、中芯国际等知名企业。财务指标来看,台积电的营业利润率都在40%以上,比同行业半导体代工15%的平均水平高出了很多。
台积电还有其高科技制造的护城河属性。台积电在领先世界的先进制程,有高通、英伟达等大客户加持,未来几年5nm市占率在90%左右,3nm则介于80%-90%,打遍业内*手。
和我国的半导体制造龙头中芯国际相比,工艺水平方面,台积电目前是已经量产4nm,预计2022年年底会进入3nm的量产。而中芯国际目前能够量产的是14nm。从14nm到4nm中间还隔了10nm、7nm、5nm三代工艺。
而体现在工艺方面的,台积电主要靠先进工艺赚钱,55nm及以上工艺贡献的份额只占18%,而5nm贡献19%、7nm贡献31%、16nm贡献14%,这里就合计占了64%了。另外28nm贡献11%、40/45nm贡献7%。
而中芯国际主要靠成熟工艺,55nm及以上工艺贡献的,占比达到70%,然后FinFET/28nm贡献15%、40/55nm贡献15%。所以我国的半导体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半导体周期下行结束
这张图是半导体市场规模,可以看到高高低低,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中比较小的起伏都是因为库存周期导致的,也就是在半导体上行周期中加大产能,但是在产能释放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周期下行的情况,因此出现库存积压被迫降价。但是比较巨大的下行都伴随着经济衰退,比如2008年。
半导体产生周期性的原因是供需错配,也就是当半导体需求增加的时候,这些芯片厂商一般会下单给台积电去制造,那么台积电制造需要一个时间的间隔。这段时间之后,很可能芯片的市场就降温了,从而产能就过剩了,多出的芯片卖不出去,只能降价,从而进入下行周期。上行周期是一样的,也就是大家都缩减产能,然后芯片慢慢的供给缩减,价格开始上升,然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周期。
现在半导体不仅处在库存周期的下行,而且还遇到了美国继续加息导致的经济衰退。那么半导体周期何时重新上行呢?
据SIA数据和中信证券的研究,2022Q2,全球半导体库存天数约为108天左右。从半导体行业库存水平来看,大概率已经在今年的Q3见顶开始回落,因此股价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产能去化后会见底回升。不过我查询了半导体的库存天数,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规律,所以半导体的周期是挺难把握的。
另外,美股半导体的业绩依然是处于下行周期,美股的主要半导体企业的业绩一致预期,开始进入下调区间。
尽管现在半导体的企业的估值和2018年底下行周期的底部水平比较相似,但这些更多的是因为2020年之后,美联储QE带来的放水式的业绩提升,那么随着美联储的加息缩表、回收流动性,这些因为放水多出来的业绩会被回收回去,所以这个估值是有一定水分的。
并且本次半导体的下行遇到了美联储*的激进加息。苹果砍单潮影响的就是消费电子所使用的半导体,消费电子市场的疲软就是经济衰退的体现,也会负面影响半导体销量。
利率和2008年引发次贷的利率相近,所以本次半导体受到了需求端的扰动,那么股价能否快速的上行依然是比较不确定的。
因此,中信证券的研究指出,尽管可能受益于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半导体走出反弹,但是本轮的反弹的幅度一定是因为需求萎缩而较小的。
总结:半导体周期接近底部,但仍需确认。不过目前的估值很有吸引力。虽然我还是比较谨慎,但是再过半年半导体大概率能够触底。
和苹果、科技发展的联系
台积电是苹果*供应商之一,可以说,iPhone的普及带来了半导体销售的放量。苹果公司2007年发布iphone,从此智能手机取代诺基亚的板砖手机,带动了半导体的销量,从而使半导体的主要客户从个人电脑转向智能手机。因此,09到18年,半导体企业的业绩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三倍。
相对于被担忧用户见顶的互联网公司,半导体可以说是数字化科技之母。从曾经的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到现在的新能源车,无一例外的需要使用半导体作为原料。例如新能源车需要的功率半导体。所以,随着科技的进步,半导体的业绩大概率能够稳健增长。
另外,半导体还被用于高性能计算,例如英伟达的显卡大多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因此,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半导体带来的数字化。
晶圆厂扩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台积电准备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设晶圆代工厂,这将会为未来的芯片供给提供放量,从而能够带动业绩的提升。
这些产能释放后,结合届时经济很有可能已经反转,将会为芯片半导体带来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这有助于带动半导体设备的需求增长。
根据机构的预测,这些晶圆厂的扩产将会在未来为台积电带来年复合19%的增长率。
估值
台积电市盈率是13.15倍,目前处于较为低估的位置。同时,台积电的股息率也达到了惊人的2.61%,这对于一家成长股来说非常的不容易。
总结
台积电拥有半导体代工的龙头护城河优势,同时半导体的周期下行有望结束,重回上行,同时也是巴菲特*的苹果的*供应商之一,受益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台积电本身也积极的扩产,有望受益于未来的需求爆发,估值也处在低位,所以巴菲特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去选择建仓了。
1、底薪:操作工底薪5341起,有经验的能谈的更多,叉车工一般都在5500-6000;技师、技术员班组长同一等级:底薪基本上1-1.3之间,根据你的经验、学历、上一份工资收入来定;工程师底薪1.8-2.5。
2、加班费:加班费按底薪计算,每月控制36小时,加班时薪=底薪除以21.75除以8,特斯拉是综合工时制,只有1.5倍和3倍加班,平日加班=时薪*1.5,节假日三倍=时薪*3,目前产量高,36小时加班基本能达到,不过加班分部门。
3、全勤奖/补贴:每月全勤奖200元,餐补20元一天(11.5小时班)、夜班40元/晚、10元一天上班补贴(11.5小时补贴),一个月下来1000左右。
4、绩效/股票:操作工只有季度奖和年终奖,没有股票,一年17薪,季度奖是你的一个月工资,每个季度发一次,年终奖每年2月份发,也是一个月工资,目前特斯拉效益好,绩效系数高,操作工基本上能拿到18薪样子;技师、技术员、班组长,没有季度奖,有股票,股票入职给10000美金,分四年兑现,每年兑现1/4,会有年度绩效,大概4000-6000美金,也是同样分四年兑现;工程师,工程师和技师一样,只有股票和年度绩效,入职给30000-50000美金,分四年兑现,年度绩效大概10000美金。
5、五险一金:特斯拉按照底薪缴纳五险一金,公积金按照双边12%缴纳,一年后按照你综合月薪计算公积金基数,比如你一年税前综合收入是13万,公积金缴纳基数=13万除以12=10500,每月公积金总共缴纳2520元,是不是很可观啊。
6、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特斯拉为员工和家属、子女缴纳补充商业医疗保险,每人每年*5万额度,洗牙、拔牙、社保范围内的都能报销,我小孩小,发烧感冒多,去年商业保险报了几千块钱,基本全报了。
7、衣食住行:有一顿免费工作餐,20元标准,还可以,有工作服,一年春夏2套,没有宿舍,自行解决租房,附近房租800元单间左右,有班车,全市200多条班车线路,站点特别多。
8、ERPP员工优惠购股,每月*可选15%工资够买特斯拉股票,半年为一周期,比如2021年9月-2022年2月为一个周期,股价按照9月1日和2月28日两天*一个收盘价够买,再打85折,不算涨跌的情况,算下来一年有1万多的收益,当然工资越高收益越大。
9、过节福利:每个节日百来块钱小东西,意思一下,忽略不计。
10、年综合收入:底薪+加班费+全勤补贴+季度奖(技师以上没有)+年终奖+股票(操作工没有),普工11-12万,技师18-22万,工程师25-35万,公积金另算。
中国*富豪怎么炒股,专家资产全放美股,参考如下:贸易战越打,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好像越积极。这段时间,理想汽车、贝克等纷纷登陆美股,而小鹏汽车、优客工场等一大群企业也在筹划赴美。看上去,瑞幸咖啡的造假风波似乎对中概股们影响不大。
很多人必然有疑问,科创板已经试行了注册制,而且利润要求也大幅降低,甚至几乎取消了利润门槛。为何不在A股上市,支持国内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呢?
常见的分析一般会给出这样的原因: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更有利于这些科技公司的价值发现,美股有更加愿意长期持有的机构投资者,更能推动技术创新和公司治理的提升。总之,美国上市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以上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比如,这些上市的汽车公司就无意中给人营造了一种“中国版特斯拉”的印象,这使得美国投资者很容易对标,从而提升公司估值。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排队赴美更多是出于海外投资者退出的考虑。在中美贸易博弈的背景下,一部分美元VC的LP(有限合伙人)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担心,诸如特朗普政府对中概股更严厉的融资限制,或者中国资本管制的强度变化等。所以,他们希望尽快退出,并且要以美元形式退出,于是加速赴美就成为了*。
此外,还有一点不应忽略,除了LP之外,一些创始人显然也有着赴美IPO的动机。某些中国富豪拥有巨额的离岸信托美元账户并不是秘密,在美国上市,一旦减持股份便拿到美元,立刻实现了对发钞国货币资产的持有。如果在中国香港上市也不错,在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之下,港元本质上即是美元(按照固定汇率折算)。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富豪的游戏。但这*不是仇富,金融家和创业者依靠智慧实现财富自由,将资产配置于全球金融市场,这是他们应得的。只是说,如果“一羊多吃”,在海外上市,退出拿到美元,设立个人超级离岸信托之后,再回来收割A股股民,又赚取一把人民币,就不大好了。
前几年,中概股出现了退市潮。一家传媒领域的公司在美股退市之前,市值约为26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70亿元,但回归A股之后,*炒到了2700亿元,之后跌到700亿元的水平,只剩零头。其中,有多少是股民的损失?
按照中概股回归的“平均水平”,回归之初的股价基本上都会被不断炒高,10多个涨停板也不是什么新闻。之后,股价迅速回归“正常”。但是,即使是回归“正常”之后,估值依然比在美国的估值要高很多倍。比如,以上这家传媒公司即使跌到700亿元,依然是在美股估值的4倍,投资人和企业家依然是超级赢家。
这些跨国富豪深谙中国资本市场的某些特性,更善于利用这些特性,跨国资本套利的手法越来越滴水不漏。现在,中概股又可能迎来回归大潮,其中必然鱼龙混杂。高质量的中概股回归,对资本市场是好事,它可以提升股民投资标的的质量,对烂公司形成挤出效应,助力A股早日实现“改革牛”,不亦快哉。
可是,也有一些并不那么好的公司也会回归,它们可能声称遭受特朗普的“政治迫害”,于是回归国内,并振臂高呼,要支援A股建设。其实,它们感兴趣的或许不是市场建设大业,而是股民朋友。
总之,即使回来,也衷心希望这些“人生赢家”在A股套现之后,拿到的人民币既不要换成美元外逃,也不要在境内囤积房产和土地,而是应该投入生产性的事业。
在特斯拉投资团队看来,马斯克的“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限制性股票期权”和“可交易股票期权”的设计上。前者主要是基于传统股市的运营原理,对企业的利润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股价增长计划,帮助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后者主要是基于美国的“可交易股票期权”,在股票期权到期前,允许特斯拉的股票和期权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期权持有者可获得公司的分红或回购的股票,从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马斯克之所以要发展“可交易股票期权”,是因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大量的电动汽车投资者还不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他们更倾向于投资股票而非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工具。而在特斯拉的“可交易股票期权”的设计上,特斯拉采取的是基于成熟市场的“限制性股票期权”,这与特斯拉在投资市场上进行融资的谨慎态度是相符的。
马斯克的“激励制度”并非来自于马斯克的“爆裂模式”,而是来自于马斯克的“创新理念”。“激励制度”的产生源于马斯克和我的一次谈话。在一次会面中,马斯克透露了自己的“激励制度”。马斯克指出,“我的激励制度”是由我的“疯狂想法”和“疯狂想法”所组成。我告诉他,特斯拉和SpaceX已经掌握了很多先进技术,但它们仍然需要创新。
马斯克说,特斯拉和SpaceX的工程师们不应该停止思考,而应该思考。马斯克还说,我的激励制度不会产生约束,因为它不会对创新者造成任何阻碍。我对马斯克说,我们很幸运,因为你能有这么一个人。对于那些希望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能量的人来说,这是*的激励。特斯拉和SpaceX很幸运,因为它们有这么一个人。
美国时间周二,百思买等零售企业*公布的三季度财报超过市场预期,这在美国传统购物季“黑色星期五”即将到来之际提振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上涨,其中道指上涨1.18%,标普500指数上涨1.36%,纳指涨幅为1.36%。盘面上,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英伟达涨近5%,英特尔涨超3%。另外,受到国际油价走高的影响,能源股也大多上涨,其中马拉松石油涨超5%,西方石油涨超4%。
特斯拉股价走势震荡 分析师:未来或跌破100美元/股
公司方面,周二特斯拉股价再次大幅波动,在美股盘前一度大跌超6%,开盘后走势震荡,最终小幅收涨1%左右。而在本周一,特斯拉股价大幅收跌将近7%,本月以来股价的累计跌幅已经接近20%。分析认为,上周特斯拉因尾灯故障问题在美国召回了超过32万辆汽车,另外,公司CEO马斯克近期一直专注于推特事务,一些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根本忙不过来,对特斯拉的发展战略可能也会因此半途而废,这一系列的挑战都令市场愈发担忧特斯拉的股价走势。有分析人士预测,未来特斯拉股价可能会跌破每股100美元,也就是说,其股价还有超过40%的下跌空间。
马斯克财富净值年度损失首超千亿美元
而在特斯拉股票近日剧烈波动的同时,马斯克的身家也不断缩水,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马斯克的财富净值仅本周一就蒸发了86亿美元,今年以来蒸发了1005亿美元,在该指数覆盖的所有亿万富翁中缩水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