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是 限售股可以在二级市场抛售的问题,和计算无关市值。
最大的影响就是 解禁股抛售引起股价下跌,然后市值下降。
相对于纵横疆场的老股民,都认识“股票解禁”这一股市术语。但是对于不久前才入市的投资者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股票解禁”的知识吧,相信不太明白的投资者朋友,耐心读过之后会有收益的!开始之前送上一份机构精选的牛股清单:【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股票解禁是什么意思?
“股票解禁”的表面含义,就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持有的股票在一定期限内本来是不能卖出的,可是在一定的期限后过后就可以出手了,我们把它叫做“股票解禁”。解禁股票还分为两种 ,“大小非”和“限售股”。大小非是由于股改而产生的,这就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则是由于公司增发股份而产生的。
(一)股票解禁要多久?
通常情况下都是上市一两年之后,到了这个时候,许多股票将面临解禁期。新股限售解禁分为3次:
1、上市三个月后:新股网下申购的部分解禁
2、上市一年后: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东解禁
3、上市三年后:是股票大股东解禁
(二)怎么看解禁日
在公司官网公告中可以知道股票解禁日,但绝大多数投资商肯定不会光追踪一家公司,进入每个官网后下载公告十分繁琐,因此比较建议你通过这个股市播报来查看,添加自选股票,帮你智能筛选真正值得关注的信息,可以了解解禁日,详细了解解禁批次、时间线也是可以的:【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解禁当日可以马上买卖吗?
解禁并不是意味着解禁部分的股票当天可以在市面上畅通,对其进行考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个股的差异而决定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二、股票解禁前后的股价变化
固然解禁跟股价表现它们并未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就股票解禁前后股价下跌的原因来说,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入手:
1、股东获利了结:一般来说,限售解禁就表示更多的流通股进入市场,如果限售股东能够得到很多利润,这就意味着获利的动力也会增大,结果就是二级市场的抛盘的增加,对公司的股价构成利空。
2、散户提前出逃:因为担心股东们抛售股票,说不定部分中小投资者在解禁到来前提前出逃,从而使得股价提前下跌,
3、解禁股占比大:除此以外,解禁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随着解禁市值的增大而增大,股价的利空也会跟着变大,
三、股票解禁是好还是坏?可以买吗?
股票解禁就是变相地增加了二级市场中股票交易地供给量,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譬如说,解禁股的大部分是小股东,在解禁之后,手中的股票他们可能会被抛出,致使股价下降;反之,假如大多数是机构或者国有股东持有解禁股,他们为了维持较高的持股比例,不会把手中股票随便抛出,对稳定股价有一定的帮助。综上所述,股票解禁于股价归根结底是利好还是利空,我们不可以随意判断,因为很多种情况都让它的走势发生变动,我们务必结合许多的技术指标深入分析。如果真的无法来判断的话,这个诊断股票平台就可以直接进入,输入股票代码获取股票诊断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年第53号):“五、单位将其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流通后对外转让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买入价:
(一)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时,在股票复牌之前形成的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该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复牌首日的开盘价为买入价。
(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该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发行价为买入价。
(三)因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复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该上市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买入价。
股票上市的时候会限制一部分股东把手上的股票出售,这样做是为了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和使公司对股票拥有掌控权,这部分限制出售的股票一般为公司员工所持有。一般限制期为一年到三年,视公司情况而定,在期限过后,这部分股票就可以上市流通,这个时候就叫限售股解禁
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将意味着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抛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来持有的股票可能会贬值,短期来说应该是利空,但也要视情况而定.
大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
中非:似乎这种说法不多,可能理解为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介于大非和小非之间的非流通股.
关于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时间关没有明确的确定,只是业内一种通俗的说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将意味着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抛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来持有的股票可能会贬值,此时要当心.
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不过,经历去年的股改洗礼,越来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经或即将解禁流通,这些大股东们增持还是减持公司股票,能相当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可以无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现,广大投资者无从得知具体情况。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东分散、有较多无话语权“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点警惕的对象
一般情况下是利好,因为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一般是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人员。设置一定的行权条件,在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激励对象会更加努力贡献力量达到行权条件,对于企业的利润增加以及长远发展非常有利,会带动股价。
拓展资料:
对于限制性股票的征税方法,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于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公司员工就取得了公司授予的股票,只不过这些股票是有限制的,员工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让并取得所得。因此,在授予日,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和国税函〔2006〕902号文件所说的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是不一样的,它不是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因此,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不能作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对于限制性股票,只有在解锁期内,员工符合股权激励计划的解锁条件,公司对员工符合条件的限制性股票实际解锁时,员工才实际取得了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因此,实际解锁日为限制性股票所得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所得,应在实际解锁日按限制性股票所对应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员工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并按财税〔2005〕35号文件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当初是按有偿方式授予员工限制性股票的,可以扣除员工购入限制性股票时实际支付的价款。
应纳税额的计算。限制性股票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和股票期权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是一致的。需要关注的是限制性股票计算中的"规定月份数","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限制性股票"规定月份数"的计算,应按如下方式确定起止日期:起始日期应为限制性股票计划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的日期,截止日期应为员工对应的限制性股票实际解禁日。考虑到我国当前目前的《上市公司股票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限制性股票从授予日到禁售期结束不得少于1年。因此,在计算限制性股票所得时,"规定月份数"一般就是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