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证2022年报名时间是5月-6月,9月-10月。
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证券资格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备证书,是进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财经媒体、政府经济部门的重要参考。
2023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如下:
3月23日-4月2日。
考试简介如下:
通过协会统一组织的基础科目和一门专业科目资格考试的,即取得从业资格。通过基础科目和两门以上(含两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一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通过基础科目和四门以上(含四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取得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
对证券业从业人员实行资格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1995年,国务院证券委发布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在我国推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根据这个规定,我国于1999年首次举办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已举办了5次。
3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78228人取得各类从业资格,其中,取得一种从业资格的有49693人、取得两种从业资格的有19632人、取得三种从业资格的有8835人、取得四种从业资格的有68人。
按照从业资格类别统计,67907人取得证券经纪资格、26033人取得证券代理发行资格、19106人取得证券投资咨询资格、441人取得证券投资基金资格。中国证券业协会行使证券业从业资格取得及执业证书管理职责。
5月-6月
证券从业资格证2022年报名时间是5月-6月,9月-10月。 2022年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分为统一考试、专场考试和云考试,其中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拟举办2次,面向社会报考,在全国41个城市举办。
2022年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分为统一考试、专场考试和云考试,其中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拟举办2次,面向社会报考,在全国41个城市举办。第一次考试时间为7月2-3日,第二次考试时间为11月5-6日,报名时间预计为考前1-2个月。
考试地点: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
广州、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苏州、温州、泉州、赣州、珠海(41个城市)。
考试形式及考试题型
1、一般从业资格考试
考试采取闭卷机考形式,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考试题量均为100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6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成绩。
2、专项业务类资格考试
考试采取闭卷机考形式,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考试题量均为120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6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成绩。
202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时间共安排6次,分别是2月26日,5月28-29日,7月2日,7月2-3日,9月24日,11月5-6日。报名时间一般是考前1-2个月开始。详见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协会2022年度考试计划公告》。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统一)考试共2次,是面向社会人员,所有考生均可报考。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专场)考试共2次,一次面向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就是已经在证券公司入职的人员参加考试(没在证券公司\机构上班的不能参加),还有一次面向户籍属于新疆、西藏、青海的社会考生。
证券考试条件
(一)一般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1、报名截止日年满18周岁;
2、具有高中或国家承认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专项业务类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一般从业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均可参加专项业务类考试。
(三)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报名条件
一般从业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均可参加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主要面向拟任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2019年共举办6次证券从业考试,时间分别为3月2日至3日、5月4日至5日、6月1日至2日、7月6日至7日、8月31日至9月1日、11月30日至12月1日。
一般情况下,考前1-2个月证券业协会会发布考试公告,明确公示证券从业考试报名时间、报名原则、准考证打印及其他注意事项。
将在40个城市举行: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苏州、温州、泉州、赣州。
一般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1、报名截止日年满18周岁;
2、具有高中或国家承认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违反考试纪律受到处分,禁考期限已过的。
一般从业即入门资格,考试科目设定两门,名称分别为《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基础知识》。
证券从业资格是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必要条件,通过一般从业资格考试,就相当于拿到了金融相关行业的门票,比如券商、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上市公司证券业务岗、金融类的国有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