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云龙新浪博客(孔云龙 百度百科)

2023-02-06 19:55:44 基金 yurongpawn

说相声的徐德亮是哪一年出生的,今年多大了

徐德亮 30岁

本名:徐亮;艺名:徐德亮; 昵称:“耳钉徐”;笔名“红猫”.徐德亮1979年出生,1997年从北京市50中学(夕照街)考入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2001年毕业

相声演员,八角鼓票友。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自幼跟随单弦前辈蔡芳、赵俊良诸先生学单弦,跟随京韵名家白奉霖先生学习少白派京韵大鼓。2002年拜张文顺先生为师。整理上演了一批诸如《西江月》、《进化论》、《安得广厦千万间》、《穷不怕智斗假仁义》等文学性强的节目,自成风格。2004年12月拜八角鼓名家章学楷为师。

2008年9月19日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其与王文林宣布退出德云社,从此与郭德纲领军的团队分道扬镳。这也是第一次有演员从德云社正式退出。

博客声明极为简短,仅仅是“自即日起,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北京德云社,特此声明”。新浪娱乐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徐德亮本人。据徐德亮称,与郭德纲分家的原因来源于“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让王文林老先生能多挣点钱”。

不久,相声前辈、徐德亮的师父张文顺先生宣布将徐德亮逐出师门,故不再将其称徐德亮,改称徐亮。

[编辑本段]活动年表

2005年9月19日,农历乙酉年八月十六日,19时:《秋韵》岔曲专题演唱会举办

《秋韵》岔曲专题演唱会在北京新街口社区服务中心举行。

北京传统岔曲,是俗曲中文学底蕴比较深厚、积存比较丰富的一种,其中有许多表现秋日感怀的曲目,为咏唱美好时节,愉悦欢乐,北京曲艺票友联谊会负责人伊增埙特从近年尚在传唱的这类岔曲中,选出16各种题材体裁的岔曲,邀请老中青票友,在中秋之际举办了以“秋”为题的岔曲演唱会。在金秋季节的京城,在五彩缤纷的艺术舞台上,这台以乡音古韵,展示京味文化和往昔风情的演唱会,其独特的内容和前所未有形式,可能使这一民族民间的文化遗存,引发新的艺术兴趣和探求。

节目单

1《秋景》(带〔黄鹂调〕)(李燕生演唱,马岐伴奏)

2《秋风阵阵》(汪丽娜演唱,关士良伴奏)

3《香满篱东》(杨世安演唱,马岐伴奏)

4《幼安词意》(带〔忆江南〕)(杨世安演唱,马岐伴奏)

5《八怕》(徐亮演唱,关士良伴奏)

6《一叶钓鱼舟》(腰截)(徐亮演唱,关士良伴奏)

7《雨后数峰青》(章学楷演唱,唐珂伴奏)

8《秋声赋》(章学楷演唱,唐珂伴奏)

9《茅店鸡声唱》(希婉英演唱,刘海清伴奏)

10《潇湘馆》(希婉英演唱,刘海清伴奏)

11《反八花八典》(律承荣演唱,唐珂伴奏)

12《探晴雯》(李燕生演唱,马岐伴奏)

13《皓月当空》(带〔休喜红〕)(李燕生演唱,马岐伴奏)

14《庆中秋》(改良)(希婉英、志淑燕演唱)

15《大秋景》(腰截)(律承荣演唱,唐珂伴奏)

16《武判》(带〔硬书〕)(赵俊良演唱,许吉星伴奏)

演唱会上表演了一些久不见于歌场的唱段,如《大秋景》、《武判硬书》等,八角鼓名家章学楷、赵俊良进行的示范性演唱,更使到场者得到了艺术上的享受。最后著名单弦演员张蕴华即兴演唱了岔曲《疾风骤至》,久不演唱的表演艺术家赵玉明率众弟子演唱了经典岔曲《风雨归舟》,将演唱会气氛推向高潮。

出席演唱会的还有书画家李燕、孙燕华伉俪、曲艺活动家崔琦、摄影家赵巷、《八角鼓讯》主编张卫东、曲艺研究家陈祖荫等。

2006年4月20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廿三日,下午:图书《逗你玩》首发

德云社首次出品的图书——幽默文集《逗你玩》在德云社天桥乐剧场举办了热闹的首发式。本书由郭德纲作序,徐德亮操刀。当天,本书作者徐德亮及部分德云社成员出席了首发式,并在随后的演出中做了精彩表演。

在《逗你玩》的序中,郭德纲这样评价徐德亮:“他聪明好学,孜孜不倦,并且对曲艺情有独钟——相声、单弦、京韵大鼓都下过功夫。更因为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所以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书卷气……”,书中收录了大量德云社演出的资料图片,这些图片中涵括了几乎德云社的每一个成员。即包括相声演出,也包括反串戏、艺演戏的剧装照。本书的文字内容由德云社最老的成员之一徐德亮操刀完成。书中有德云社多年来的精彩相声段子,有徐德亮的幽默文集,还有徐对当代网络幽默的点评批注,更有对相声创作的心得体会及实例。

2006年5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初一日,上午:徐德亮在国林风举行《逗你玩》签售仪式

徐德亮在国林风举行《逗你玩》签售仪式,到场的还有李菁、何云伟、高峰。

2006年6月8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三日,晚:徐德亮相声专场在北京大学举办

北京民间相声团体德云社首次走进高校,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演出。这次德云社的演出定名为“徐德亮相声专场”是因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徐德亮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这也算是徐德亮北大毕业后第一次以相声演员的身份回母校省亲。

此次演出将包括7个段子,分别是《西江月》、《出口成章》、《进化论》、《写对联》、《黄鹤楼》、《学小曲》、《我的大学生活》。其中《我的大学生活》是德云社创作的首部校园相声,郭德纲在这个段子中,首次担任捧哏,配合师弟徐德亮的演出。其他演员包括张文顺、何云伟、李菁等。

演出后,郭德纲和徐德亮在现场签名发售他们的新书,书名分别是《话说北京》和《逗你玩》。

2006年10月2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八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一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一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演出节目

对口相声《学评书》(李根,张蕾)

对口相声《西江月》(徐德亮,王文林)

对口相声《黄鹤楼》(曹云金,刘云天)

对口相声《卖春联》(高峰,栾云平)

对口相声《西征梦》(郭德纲,石富宽)

对口相声《河南戏》(侯耀文,于谦)

对口相声《卖布头》(何云伟,李菁)

对口相声《我是黑社会》(郭德纲,于谦)

2006年10月30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九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主持人大鹏。

演出节目

对口相声《反八扇》(栾云平,王文玉)

对口相声《大相面》(高峰,张立林)

对口相声《造厨》(徐德亮,于浮生)

对口相声《拴娃娃》(曹云金,赵世忠)

对口相声《数来宝》(李菁,金文声)

对口相声《四大名旦》(何云伟]],常宝华)

对口相声《学评戏》(师盛杰,于谦)

太平歌词(张永熙)

对口相声《托妻献子》(郭德纲,谢天顺)

2006年11月1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一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四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四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演出节目

全体发四喜

拆唱快板《真假美猴王》(史爱东,许广,李根)

群口相声《锵锵四人行》(郭德纲,于谦,何云伟,李菁)

群口相声《反七口》(曹云金,刘云天,栾云平)

群口相声《大双簧》(郭德纲,李菁,何云伟,王文林)

群口相声《大审案》(徐德亮,高峰,王文林)

群口相声《金刚腿》(李立山,何云伟,李菁)

群口相声《扒马褂》(郭德纲,田立禾,于谦)

2006年11月2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二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五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五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演出节目

太平歌词《秦琼观阵》(郭德纲率弟子群唱)

竹板书《水漫金山》(岳云鹏)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李响,于谦)

相声《谁来说相声》(徐德亮,黄健翔,董陆)

京韵大鼓《子期听琴》(赵桐光)

河北竹板书《骂贪官》(郭鹤鸣)

京韵大鼓《红梅阁》(何云伟)

拆唱连珠快书《碰碑》(王文林,徐德亮)

京韵大鼓拆唱《探晴雯》(王惠,夏征)

京东大鼓《八姐游春》(李菁)

天津快板《绝密消息》(高峰)

西河大鼓《灞桥挑袍》(郭德纲)

快板书《刘公案》(梁厚民)

京韵大鼓《活捉三郎》(杨凤杰)

全体助演《师傅经》(郭德纲,于谦)

2006年11月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三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六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六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主持人张国立。

演出节目

群口相声《同仁堂代唱八家》(高峰,王文林,曹云金,刘云天,李根,史爱东,赵博,李云杰,郭鹤鸣)

对口相声《白蛇传》(赵云侠,曹鹤阳)

对口相声《梦中婚》(郭德纲,于谦)

群口相声《武训徒》(李文山,栾云平,岳云鹏)

对口相声《我要反三俗》(郭德纲,于谦)

群口相声《打灯谜》(徐德亮,张德武,邢文召,侯震,张玉琪,马鹤琪)

对口相声《学四相》(曹云金,刘云天)

对口相声《福寿全》(于谦,郭德纲)

对口相声《学小曲》(何云伟,李菁)

大翻场(郭德纲,于谦)

2007年7月17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初四日,19时30分:“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举行

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与郭德纲率领的德云社于解放军歌剧院联合举办“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

演出节目

快板联唱(许广、崇天明、郭鹤鸣)

群口相声《打灯谜》(逗哏:岳云鹏、烧饼、郭晓小、刘源、曹鹤阳,捧哏:史爱东)

相声《饽饽阵》(孔云龙、谢天顺)

双簧(奇志、张伟)

相声《我的大学往事》(徐德亮、王文林)

相声《说广告》(马云路、刘际)

绕口令(李根、侯震)

相声《老歌新唱》(陈寒柏、王敏)

相声小段(常宝华)

群口相声《杂学唱》(逗哏:张德武、谢金、赵云侠、李云杰,捧哏:李文山)

相声《说评书》(刘洪沂、李嘉存)

相声《卖挂票》(高峰、栾云平)

相声《大保镖》(曹云金、刘云天)

相声《文章会》(何云伟、李菁)

相声《学小曲》(师盛杰、石富宽)

相声《卖布头》(郭德纲、于谦)

2008年9月19日在博客中发表声明,和王文林老先生正式退出德云社。

2008年11月15日正式拜大成拳名家张树新为师,举行拜师仪式。徐德亮也因此成为大成拳的第四代传人。

孔云龙新浪博客(孔云龙 百度百科) 第1张

孔云龙的新浪博客地址是什么

孔云龙博客地址:

孔云龙,原名孔德水,青年相声演员。自幼喜爱艺术,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相声至今,常演的节目有《地理图》、《竹城水寨》、《白事会》、《八大吉祥》等。

德云社是谁办的,怎么来的?名字有什么典故?

德云社开始叫作“北京相声大会”,由郭德纲、张文顺和李菁三个人创办,取自德艺双薪之意。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德云社以“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为要旨。2011年7月3日,德云社在北展剧场开辟新形式,用犯扯的方言以及话剧和相声混搭方式,为观众演绎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风格流派的相声。

九十年代中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相声艺术走进低谷,许多相声演员去影视界淘金,其中还有不

少大腕儿,更不乏因改行而发财的“相声”。谁都知道表演相声不挣钱,属于费力不讨好的职业,然而,时年仅二十多岁的郭德纲先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相声艺术

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回归剧场!民间艺术离不开生存发展的土壤,漫才演员必须走近观众才能得到水乳交融般的互动。于是郭先生一方面在一批“文字辈”老艺术家

的支持下组织北京相声大会;另一方面着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濒于失传的曲艺节目。

十个春秋,从工人俱乐部到中和戏院;从广德楼到天桥乐茶

园……郭德纲先生和张文顺、李菁、王文林、于谦、徐德亮等德云社的全体演员不仅用心血和汗水打造了“北京相声大会”这一品牌,而且培养出、何云伟、曹云

金、刘云天(刘艺)、栾云平、孔云龙等优秀的青年演员。对相声艺术的执著和睿智成就了郭德纲,同样,郭先生和全体同仁的努力也为漫才艺术的振兴增添了新的

希望。“德化苍生寓理于乐,云隐灵台万象归春”,可以预想,北京德云社在全社会的鼎力支持下将会不断铸就新的辉煌。

主要成员

郭德纲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

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

丰学相声,曾受到许多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技艺全面,成为青年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2004年拜师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他现居北京,在北京

德云社相声团体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上演节目达六百余段,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

于 谦

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

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

班。参加诸多影视作品拍摄,代表作品《九九归一》《天下第一丑》《人虫》《新刀马旦》等,并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地方台的长期栏目中担任节目编导及

主持人。2002年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演出节目达数百段至多,深受观众喜爱。

张文顺 (已故)

北京相声名家,北京市曲艺团第一科学员,师承佟大方先生。复跟随“架冬瓜”先生学习滑稽大鼓。退休后与郭德纲搭档表演传统相声。其捧哏风格幽默含蓄,自成一家,并发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单口相声。

李文山

 

 1938年生人,自幼生长在北京天桥,酷爱相声。50年代曾与郭全宝先生创作合说相声《历书与皇历》,60年代曾在邮政文工团与李文贵合作创作相声《杂

谈空城计》、《南来北往》、《女英雄》、《一比吓一跳》等。70年代创作的相声代表北京唯一一段相声参加全国曲艺调演。80年代曾与郝爱民合作,并调入北

京宣武说唱团至退休。90年代至今发挥余热,继续创作演出。

邢文昭

自幼喜欢相声,1959年加入中国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学员

班,专攻相声表演。1961年拜刘宝瑞大师学习,代表作品《官场斗》、《韩复渠演讲》。50年代曾与马季、李文华、李国盛等在北京工人艺术团工作。60年

代参加全国第一届文艺汇演,并在全国工会曲艺汇演中获表演奖。2001年在全国小品比赛中参演的《四个老头》获一等奖。

谢天顺

 

 谢天顺:(1946—

)天津人。五十年代末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师承相声名家郭荣起。他生于曲艺世家,受环境熏陶和名师指导,加之自己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舞台实践,成

绩突出,进步很快。他擅长捧哏,多年来先后与马志明、赵伟洲、刘俊杰、刘西雨等合作,演出了《白事会》、《拴娃娃》、《报菜名》、《论拳》以及《纠纷》、

《话说天津卫》、《治病》等相声。他的功底扎实,火候恰到好处,表演火爆,大方自然,善于把握现场效果,能够掌握不同风格的新老节目。在2003年10月

的“津门曲荟”上与魏文亮、刘俊杰、张永久等合作重排了传统相声剧《张古董借妻》。

李 菁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快板艺术

委员会委员,15岁师从快板书艺术家梁厚民先生,曾获全国第二届快板艺术大赛一等奖。后拜金文声先生为师,进修评书艺术。经常上演的曲目有《雌雄剑》、

《武松打店》、《学四相》、《汾河湾》等。在“2005年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中与何云伟合作凭借《我要幸福》一举夺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

张德武

自幼酷爱曲艺,有多年演出经验,拜北京相声名家张文顺先生为师,擅使文哏,柳活节目。

高 峰

师承相声名家范振钰先生,勤奋好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捧逗俱佳。并跟随金文声先生学习王派快板表演。

史爱东

现年37岁,师从梁厚民先生学习快板书,很好的继承了师傅的代表段子,如《酒迷》、《隐身草》等。后期学习相声捧哏,与孔云龙合作,颇受好评。

王 惠

 

 女,自幼学艺,九岁登台,十四岁于天津成功举办个人专场,轰动曲坛。王惠勤奋好学,深得天津所有白派名家亲传,更得京韵大师骆玉笙先生指教。使得技艺突

飞猛进,并于2002年赴台演出,大获成功。王惠的演唱特点行腔委婉、韵味醇厚、吐字讲究、妩媚多姿,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郭德纲夫人,现德云社大管家。

肖佳玉

出生于曲艺世家,自幼喜爱曲艺。从六岁起跟随父亲肖四北学习扬琴,并参加各种演出。中学毕业后又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继续学习乐器。现在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专业。现在北京德云社担任主持人。

何云伟

 

 自幼喜爱相声艺术,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表演。2004年正式与李菁合作演出。经常上演的节目有《黄鹤楼》、《学四相》、《闹公堂》、《拉洋片》、

《戏迷游街》等百余段。台风火爆,颇具人缘。在“2005年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中与李菁合作凭借《我要幸福》一举夺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

曹云金

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至今。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拴娃娃》、《大保镖》、《兵器谱》、《托妻献子》等。

刘云天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生,11岁拜孟繁贵为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2004到2005年参加中法文化年表演话剧《一日烦》。后拜郭德纲为师学习评书。

孔云龙

自幼喜爱艺术,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相声至今。常演的节目有《地理图》、《竹城水寨》等贯口类作品。

李云杰

自幼喜爱艺术,曾学习京剧青衣,后拜杨进明学习相声,拜郭德纲学习太平歌词。能演唱数十段太平歌词。

岳云鹏

自幼喜爱相声艺术,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相声、太平歌词、竹板书。能表演数十个曲目,为当今为数不多的太平歌词演员。

栾云平

自幼酷爱相声,师承郭德纲。捧逗兼擅,尤擅演出《反八扇》之类的节目。

朱云峰

1991年出生于哈尔滨。曾随来宝刚先生学习快板。2004年拜郭德纲为师。

崇云昆

自幼喜爱曲艺,拜师李菁学习快板艺术,颇具梁派特色。

退出的成员:

徐亮(徐德亮)

相声演员,八角鼓票友。原名徐亮。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自幼跟随单弦前辈蔡芳、赵俊良诸先生学单弦,跟随京韵名家白奉霖先生学习少白派京韵大鼓。2002年拜张文顺先生为师。整理上演了

一批诸如《西江月》、《进化论》、《安得广厦千万间》、《穷不怕智斗假仁义》等文学性强的节目,自成风格。2004年12月拜八角鼓名家章学楷为师。退出

德云社后与张文顺断绝师徒关系,艺名“徐德亮”中的“德”字使用权被收回。

王文林

自幼随父亲著名相声艺术家王长友先生学

艺,8岁拜刘宝瑞大师为师深造,12随正式登台表演。1960年参加北京青年曲艺队,文革中剧团解散,但并未放弃对相声艺术的追求。1978年回团演出,

王先生从艺40余年,捧逗皆佳,并能创作,经常演出的曲目有《汾河湾》、《八扇屏》、《山东二簧》、《学评戏》、《新旧婚姻》、《劳动号子》等。

2008年9月19日徐亮(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其与王文林宣布退出德云社,从此与郭德纲领军的团队分道扬镳。

孔云龙的博客地址(第一财经)

谢谢了~~

不错,确实是孔云龙的博客,不是的话可以拍板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