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加息,这直接从股市抽离资金。因为在股市里有一部份投资者是不愿意成担风险的,他能宁愿放银行也不愿意放在股市里面,那么银行加息肯定对国债有很大的影响,银行加息国债一定会大幅下跌,而且对一些业绩好的股票也有一定的冲击,因为不愿意成担风险的资金投资是很保守的,他们只会投资国债,和业绩好的股票上。而且这段时间整个股市都是围绕着绩优股来抄作,使这部份的资金有更多的利润,他们随时都可以套现,还有银行加息也一定会连累整个地产股的走势,银行加息地产股一定会下跌的,这是一定的事实,银行加息代款的利息一定会提高,对用分期买房的人负担会增加,成本会增加,这样一来会影响他们买房的欲望,从而影响房地产的销售和地产股的业绩,这会影响大盘的走势。
开栏语:过去的2014年,楼市熄火股市狂欢,而因为如此,很多人把2015年的投资目光转向了股市。也正是如此,农历新年来临,我们选择在这个新年伊始来盘点2014年和展望2015年的股市。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展望,看看我们能否在通过对2014年股市的盘点梳理中重新审视并找到2015年的股市机遇。
券商股绝对是2014年行业板块中的大赢家。2014年度涨幅前三的板块分别是券商股、高铁和水利,券商股以年度涨幅163.68%当选A股市场最牛的板块,涨幅远超沪指年度涨幅。涨幅超过200%的多达5只个股,有宏源证券,还有太平洋、长江证券、兴业证券和光大证券。对于券商股来说,2014年行业监管放松、股市行情走牛、IPO重启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想不涨都难。那么2015年券商股会不会继续大牛?
投资回顾
券商股2014:“天时地利人和”,想不涨都难
2014年,证券行业监管放松,杠杆上限打开增强券商弹性;针对券商创新发展的制度建设进入落实阶段,信用类业务扩张速度好于预期,且已经成为带动券商业绩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因素;沪港通、T+0、注册制等利好政策预期不断推动券商股行情进一步发展。
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低迷、流动性并未放松,沪指再度跌破2000点;而2014年下半年“看天吃饭”的券商行业陡然逆转,沪指冲过3000点,迎来了大牛行情,股市成交迭创历史新高,两融业务大增,促成经纪业务对券商净利润形成较大贡献,IPO年内重启也让投行业务为净利润添砖加瓦,自营业务也获利丰厚。
2014年对于券商股来说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想不涨都难。2014年最后两个月,市场终于领教了券商的力量。11月21日,央行降息,券商股“一飞冲天”,带领大盘一路走高。之后十几个交易日内,“任性”的券商股继续高歌猛进,并带着金融股集体“起舞”,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牛市”信号。于是,80后、90后大批入场,众多股民开通融资融券业务,多头极尽狂欢……
在经历了一轮124.32%的暴涨后,A股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12月17日收盘,中信证券总市值3608亿元,约合582.5亿美元,仅次于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位居全球第四位;且远超昔日亚洲第一券商野村证券,摘取亚洲券商的新桂冠。
然而,风云突变,12月9日收盘前一小时,券商板块忽然暴跌,多只股票从涨停到跌停,拖累大盘暴跌逾5%。此次暴跌主要因为12月8日晚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的一个大幅收紧企业债券质押回购融资门槛的通知,该通知的一系列规定大幅加剧机构质押库压力,引发去杠杆连锁反应。之后,市场又传出“证监会检查券商两融业务”“券商风控指标松绑”“券商牌照放开”“大股东减持”等一系列消息,股票市场也因此急涨急跌。12月24日,券商股不知又为何暴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公司几近跌停,广大散户再次成为股价重挫的买单者。
投资猜想
券商股今年走势判断分歧大
华泰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毅最新行业策略报告认为,2015年是券商的大年,市场红利、制度红利和加杠杆多重红利开启行业发展空间。短期波动不改券商长牛趋势,券商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周期。改革政策持续推出,净资本监管指标放宽明年将落地,国资改革和IPO注册制是明年重要主题,券商股行情切换到长牛行情。2015年盈利增速50%以上,行业迎来高增长周期,是市场的高弹性品种。上海证券分析师应楠殊也预计,股票期权交易成熟后,有望增厚经纪业务收入10%-20%。
但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海东认为,券商股短期将面临回调,目前不宜介入。券商股短期涨幅过快,已经透支了牛市预期,估值也已经不便宜,动态PE35倍,国外券商的估值在20倍左右。因此,对于券商股不宜过度乐观,加上中信证券大股东减持股份也可以说明券商股目前估值偏高。渤海证券分析师张继袖指出,证监会两融处理结果将会使市场从狂热转为理性及冷静。而券商板块经过2014年12月份的大幅上涨,行业利好基本消化,建议投资者短期回避,中期关注。联讯证券也认为,短期内券商板块涨幅过大,客观上有回调的需求,短期建议投资者回避,中长期,建议关注对通道业务依赖较小、有创新资源的大中型券商机会。
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的观点则偏“中立”,他指出,券商股在2014年经历了水涨船高的领涨行情之后,2015年有望维持强势,但预计上涨幅度远不及去年,各个券商也将因为战略转型而发展分化,投资者尚需根据基本面对券商股精挑细选。
张刚指出,证券行业,在金融类三个行业中。监管较为严格,风险也相对较小,相比于银行、保险。业绩上,证券行业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期权的上市,2015年经纪业务仍将维持较高盈利水平,但难以保持2014年12月、2015年1月那样的历史高水平。因为互联网金融鏖战正酣,佣金价格已经处于白菜价,经纪业务完全依托于两融规模。投行业务在2014年恢复到历史偏高水平,但2015年存在不确定性。关键是注册制的改革在年内被定义为“头等大事”,使得投行业务也面临激烈竞争格局。注册制具体内容尚待公布,对于券商业绩的影响也尚难判断。自营业务的业务往往随市场波动,各个券商投入的比重也各有不同。
文/本报记者 吴琳琳
新闻内存
股市向好 去年券商业绩井喷
新华社电(记者 赵晓辉)伴随着沪深股市走出量价齐升的行情,证券公司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2014年120家券商净利润总额翻番。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20家证券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602.84亿元,较上年增长63.45%;而净利润则实现965.54亿元,同比增119.34%。其中,仅有一家券商未实现盈利。
具体来看,经纪业务对券商收入贡献率仍然占比较高。数据显示,券商2014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049.48亿元,同比增长32.97%,占总收入比达40.32%。
值得注意的是,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利息收入占比出现了明显提高,其收入占比从前一年度的11.55%提升至2014年的17.14%,达到446.24亿元。
除此之外,这120家证券公司2014年实现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240.19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69.19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2.31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24.35亿元、证券投资收益710.28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12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4.09万亿元,净资产为9205.19亿元,净资本为6791.6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1.2万亿元,托管证券市值24.8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7.97万亿元。
周末效应或会显现市场震荡将加剧
昨日,沪深两市走出放量创新高走势,沪深两市成交876.07亿元,较前日同比放大7%。从盘面观察,股指期货或将推出,一定程度上成为刺激资金回流大盘蓝筹的催化剂。其中中国联通涨6.22%,中国石化涨2.05%,工商银行涨2.21%,中国银行涨3.06%,中国人寿涨2.61%。从个股表现来看,当前两市个股涨跌家数之比接近3:2,而仅有29只个股跌幅在3%以上,显示市场做空压力依然不大。
不过,近期在沪指冲上5300点之后,监管层加强对市场调控的迹象明显,如证监会表示要严打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中央媒体如新华社、***昨日又发文警示投资风险等等,
国海证券的王安田称,自今年以来,信贷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大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已经成为未来较长时期政府的重要调控目标。从目前政策导向来看,管理层加强监管的迹象明显,同时8月CPI预期较高的情况下,或有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可能,对股市上行有一定的冲击。考虑8月CPI即将公布,预计周五两市或出现震荡整理走势。
新股发行近期有所加快,公开信息显示,9月7日有智光电气、芭田股份、深圳惠程实施首发。9月10日精诚铜业、澳洋科技首发。9月11日北京银行的12亿股开始发行。中国建设银行A股首发申请9月7日提交2007年第118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拟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预计将在9月下旬实施。西南证券的张刚称,由于资金的挤出效应,预期本周五、下周初市场将形成一定的套现压力。
后市仍有望盘升慎防政策迭加效应
从历史走势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并未对大盘出现实质性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以低开的方式化解心理压力,随后就出现上升行情。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沪深股市会否再现这一走势呢?
武汉新兰德的余凯认为,虽然A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估值水平最高的股票市场,但在资金状况极为宽裕的背景下,政府温和的调控政策并不能改变股市本身的运行态势。考虑到10月15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稳定为重中之重,政府出“猛药”调控经济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9月A股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虽然经过两个月来的大幅上涨后,市场短期有内在的调整需要,但大盘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的调整,股指依然有望在资金推动下续创新高。
渤海投资研究所的秦洪更为乐观,他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不会阻挡股市创新高。因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带来的影响是抑制银行过度放贷的冲动,从而对资金流动性过剩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目前A股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外贸顺差所带来的庞大外汇储备。而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致可冻结1700亿元至1800亿元的人民币,其实并没有根本上改变资金流动性过剩,所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牛市基础,市场会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记者称,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与上次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隔时间很短,或会形成调控政策的迭加效应,最终会压抑A股市场的做多动能的聚集能量,对此,投资者应保持谨慎。
从历史上来看,历次加息多数利空股市
从历史上看,利率与股市之间有着明显的"杠杆效应"。总体来说,利率上升,股市将下跌;利率下调,股市将上涨。
第一次加息是在1993年5月15日,当天的沪指一度大跌69.86点;1993年7月11日的第二次加息使指数出现最大为40.02点的下跌,这两次加息使沪市大盘在3个月里从1167.47点迅速下跌到777.73点,跌幅超过30%。
第三次加息发生在2004年10月29日,当天股指最多下跌37.67点,最终以下跌21.20点报收;第四次,2005年3月17日,人民银行上调住房贷款利率,当天上证综指最大下跌了13.08点,随后市场冲向998点的大底。
不过,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在今年以来却趋于弱化。今年4月28日,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调,当天大盘跳空低开13.21点,但是随后就快速上攻,最终收盘大涨23.49点,由此也拉开了5月主升行情的序幕。
益邦投资潘敏立指出,在加息消息的冲击下,本周股指将会打破前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短暂平衡,进行趋向性的选择。
上周五,央行宣布加息27个基点,股市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机构对于后市的分歧也趋于加大。部分人士认为,加息对股市形成实质性利空;但另外一些人士却指出,加息无碍市场走牛步伐。
资金供给和公司盈利受压
加息一直被股市视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较高的利率会吸引走部分股市资金。同时,利率的上升还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企业需求及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
部分市场人士指出,加息将导致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下降。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大盘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获利较高的情况下,加息在短期内将对股票市场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会抑制近期的股市走势。专家特别强调,加息会不可避免地对投资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加大宏观调控的预期,并有可能使其对后市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认为,利空兑现会形成一波反弹,但宏观调控措施和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非短期可以结束,仍会造成受益于投资加快、业绩大增的上游产业的上市公司市场定位被调低,机构资金套现造成下跌。由此判断,此次升息,短期虽会有反弹,但中期对股市的影响是负面的。
行业研究员普遍认为,加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对于资本密集型、负债比例高的行业和公司的影响会大一些,首当其冲的可能是房地产行业。对航空、汽车、钢铁、石化、水泥、高速公路等资本密集型和负债率较高行业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市场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在加息后应回避高负债、高耗能的行业或企业,可将投资重点转向消费类行业中具有品牌优势、现金流充裕的龙头公司。
利空出尽是利好?
不过,也有一些机构对后市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在牛市里,利空出尽之后,市场反而可能把它作为利好来对待。
东吴证券研究员江帆研究了几次加息对市场影响的规律发现,如果市场处于熊市且在下跌初期和末期,加息将加速市场向下的步伐,相反在牛市中,加息只有短期影响,无法改变市场向上的趋势。
"此前5次加息对市场的影响一次比一次力度小,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早有预期,另一方面说明当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后,板块间会此消彼长。"江帆说。
一些市场人士指出,牛市中的利空消息会引起市场短暂震荡,但绝不会改变趋势,今年4月28日的加息之后,股市低开高走并创新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