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收购前苹果股票,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2023-03-18 1:15:57 基金 yurongpawn

苹果芯片帝国的崛起:那些被逐一并吞的芯片公司们

在苹果长达十年的自研芯片旅程中,正式发布以 Arm 架构为主的 Mac 电脑处理器,来取代长久以来的英特尔 x86 架构,是 历史 性的一页。

一直以来,苹果用两种方式来打造属于自己的芯片帝国: 一是自主研发,现在苹果内部的芯片研发团队已有数千名员工。

其次,是以收购方式获取新技术,吸收后再整合进入自家的研发团队中,像是指纹识别芯片 Authen tec 和 3D 体感芯片/脸部辨识芯片 PrimeSense。

从 2010 年苹果 iPhone 4 发布首款自研的 A4 处理器开始,掀起系统厂自主研发芯片的风潮,也逐渐改变芯片厂、系统公司、晶圆代工厂的产业之间的关系。

苹果自制芯片除了核心的处理器之外,还扩及到电源管理芯片、显示屏驱动芯片、GPU、基频芯片、指纹辨识芯片、3D 体感芯片等,还有基于 Arm 架构的 Mac 电脑处理器芯片,整个来看,苹果已经建立了一座芯片帝国。

成立于 1976 年的苹果,已经有 44 年 历史 ,2007 年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 iPhone,并将公司名称从苹果电脑改名为苹果公司,为公司未来发展重新定义。

在苹果成立 44 年的 历史 中,经历许多次电脑处理器架构的更换。在推出 Mac 之前的℡☎联系:电脑 Apple II,是采用 MOS 的 6502 处理器,1984 年推出的 Mac,就改用摩托罗拉的 68K 架构。

到了 1994 年,苹果再从摩托罗拉的 68K 系列架构转向 AIM 联盟(苹果、IBM、摩托罗拉)共同开发的 PowerPC 处理器架构。

最近一次是 2005 年,苹果从 PowerPC 架构转向英特尔 x86 处理器架构,开启双方长达 15 年的深度合作。

苹果基于 Arm 架构自研 Mac 电脑的处理器芯片,来取代英特尔的 x86 架构的终极野心,这几年来在业界已是公开的秘密,今年在 WWDC 上发表后,等于是证实且宣告这项规划正式上路。

根据苹果规划,首款采用苹果自研芯片的 Mac 将于今年底上市。苹果并不会立即放弃英特尔的处理器,搭载英特尔芯片的 Mac 芯片也会同步开发,预计从英特尔芯片完全换到苹果自研芯片,需要两年的过渡期。

苹果自研 Mac 处理器芯片计划的背后,当然是基于 iPhone A 系列手机处理器的巨大成功,以及合作伙伴台积电在技术支持上的全力相挺,传出台积电有至少 300 位工程师助力苹果,涵盖研发、设计、制造、封装等每个环节。

苹果 iPhone 处理器的成功,也有一段曲折的 历史 ,包括初期裁掉内部芯片团队,打算直接用英特尔 Atom 处理器; 找三星代工、收购关键的 PA Semi、与三星关系生变,一直到找上台积电代工。

iPhone 处理器的打造,是从三星与 Arm 开始。其实当时,苹果曾考虑与英特尔合作。

苹果最早在开发 iPad 时,曾考虑采用英特尔的 Atom 处理器。当时 Atom 仍在研发阶段,但苹果创办人乔布斯对于英特尔的技术能力充满信心; 甚至在 2005 年,决定裁掉苹果早年为了 Mac 而设立的芯片设计部门。

不过,有“iPod 之父”之称的 Tony Fadell 则是反对使用英特尔的 Atom。在他的坚持下,乔布斯同意改用设计更简单、同时也更省电的 ARM 架构。

后来前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Otellinii 曾表示,与苹果双方没有合作移动设备芯片,关键原因是报价; 同时,他也认为苹果的移动设备销售量顶多百万台出货量,不会让英特尔带来太大获利。

最终,苹果是和三星合作,设计 Arm 架构的 iPhone 处理器芯片。

2007 年,苹果发布第一代 iPhone,使用三星设计的 Arm 架构 SoC,GPU 是 Imagination 的 PowerVR。

三星这款基于 Arm 架构的 SoC 效能表现不差。因为当时在 Arm 架构上的操作作业系统例如 Nokia 的 Symbian、℡☎联系:软的 Windows CE、初版的 Android 等,都是功能简单的轻量系统。然而,三星打造的 SoC 却能帮助苹果在 Arm 架构下,执行改写自 Mac OS X 的 Unix 系统,且有完整的 UI 效果。

苹果的成功,让许多业者重新调整了开发计划,这当中就包括日后 Google Android 阵营的崛起。

但是,三星 SoC 也不是没有缺点,毕竟它的原始设计只是基于三星的 DVD 播放器里面架构。

为了能维持 iOS 的优势与独特性,苹果深知必须要自主研发处理器。

因此,在第一代 iPhone 发表不久后,苹果即与三星、Imagination 签署 SoC 和 GPU 的开发协定,同时也开始重组自己的芯片研发团队。

2008 年苹果招揽曾任职于英特尔和 IBM 的 Johny Srouji,也就是现在的苹果硬件技术部门的高级副总裁; 更在同年收购矽谷新创公司 P.A Semi,成为日后成为 SoC 技术团队核心。

苹果首款自研的 A4 处理器搭在于 iPhone 4 内,首度在 2010 年问世。当中采用 Arm 的 Cortex-A8 为 CPU 核心,以及 Imagination 的 PowerVR SGX 535 作为 GPU。

2010 年,苹果更收购了专门开发移动设备芯片的 Intrinsity。虽然苹果是以 Arm 的 Cortex-A8 为架构设计了第一颗 A4 处理器,当中与 Intrinsity 的合作,达成 CPU 架构的优化。

初期,苹果的自研芯片是交由三星代工,但后来三星把改版的 Cortex-A8 核心用在自家的 SoC 产品 S5PC110 中; 在 2011 年又将 S5PC110 改称为 Exynos 3,成为三星最早以“Exynos”命名的自家 SoC 产品,使用在一系列 Galaxy 系列移动设备里中。

加上三星陆续在智能手机上显露头角,苹果逐渐将三星视为竞争对手,便开始寻求其他代工厂来取代三星,与台积电接触便是从当时开始。

诚如文章之前提到,iPhone 处理器的成功,给了苹果很强的信心与底蕴要自行开发 Mac 电脑的处理器芯片,把英特尔彻底取代。

观察在苹果这十年来的自研芯片过程中,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是“毒苹果”,一旦咬上一口,会带来营收和股价飞天。

但合作过程中,也可能会随时被取代与抛弃,在此也细数苹果这几年究竟有哪些自研的芯片产品,以及并购或抛弃过哪些公司。

苹果在第一代的 iPhone 上就与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 Dialog 合作,由 Dialog 提供电源管理、音频子系统、快充芯片,以及其他混合信号整合芯片。

Dialog 运营也跟随苹果 iPhone 的热卖一路成长。2007 年 Dialog 的全年营收才 8677 万美元,到了 2017 年已成长至 13.53 亿美元,十年间增长 15 倍,且公司 70% 以上营收来自于单一客户苹果。

Dialog 也不是对于运营全押宝在单一客户的情况没有警觉心,自身更不断多元化业务领域,扩充至蓝牙芯片、快充技术、LED 芯片等。

苹果与 Dialog 合作十年也够久了。约 2017 年左右,业界开始传出苹果要自制电源管理芯片的消息,甚至在苹果自组的研发团队中,不少工程师都是来自于 Dialog。

后来苹果与 Dialog 达成协议,先支付 3 亿美元资金买下其部分资产与技术专利,以及预付 3 亿美元,作为后续几年采购 Dialog 产品的预付款; 再者,Dialog 也将 16% 的员工,共计 300 名工程师“转让”给苹果,双方彻底切断关系。

Imagination 与苹果也是从第一代 iPhone 处理器就开始合作,同时苹果也一直是 Imagination 最大客户。

苹果在 2017 年也曾宣布要在 15 个月至 2 年内逐步停止使用 Imagination 的 GPU IP 技术; 随后,苹果在 2018 年推出的 iPhone X 和 iPhone 8 手机用上自行设计的 GPU 产品,搭载在 A11 芯片中。

被苹果抛弃后的 Imagination 被迫出售,在 2017 年 9 月由私募基金 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 以英镑 5.5 亿元所收购。

到了 2020 年,Imagination 终于与苹果达成协议,为公司长达 2~3 年来的运营不确定性划下句点,协议内容主要是由苹果支付专利授权费用,以使用其 GPU 技术。

业界认为,苹果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处理好与 Imagination 的专利纠葛,这将影响其自行设计 GPU 和自给自足的计划,因此与 Imagination 达成协议。

苹果也传出自研显示屏驱动芯片,这也是供应商新思运营的隐忧之一。

苹果一直是新思的重要客户之一,但这几年新思来自于苹果的订单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 iPhone 的 OLED 机种是采用三星的 OLED 显示屏搭配 OLED 驱动芯片。

新思这几年在运营上不断朝多元化转型,包括收购美满电子 Marvell 的多媒体解决方案业务部门、音频处理方案供应商科胜讯 Conexant 等。再者,也于 2019 年底出售 TDDI 业务部门给韦尔。

基频芯片是看似容易,但非常需要下苦工,以及与每一代通讯协议技术积累。

苹果在 iPhone 初期用过英飞凌的基频芯片(后被英特尔并购),从 2011 年 iPhone 4s 开始,高通就一直是苹果基频芯片的独家供应商。

站在苹果的角度,显然不想看到核心元件被高通钳制,因此从 2016 年 iPhone 7 开始,在特定地区的机种采用英特尔的 4G 基频芯片,这被视为是制衡高通的手段之一。

高通、英特尔双供应商的策略,一直持续到 2017 年的 iPhone 8 和 iPhone X 系列; 然而 2018 年出现重大转折。

当时,苹果因为与高通的技术专利官司,2018 年发布的 iPhone 全都使用英特尔的 4G 基频芯片,只能说这是当时苹果的唯一选择,之后却出现“信号门”事件,让很多消费者反弹。

之后在 2019 年,苹果正式与英特尔签署协议,以 10 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的基频芯片事业部门。同时,也收购英特尔相关部门约 2000 名员工,象征苹果正式大举投入开发5G的基频芯片。

除了自研核心技术外,苹果也是时不时会收购新创公司来获取创新技术,接下来要讨论的指纹识别芯片 AuthenTec、人脸识别技术 PrimeSense,就是两个最成功的案例。

跟很多技术的发展路程相似,指纹识别技术也不是苹果发明的,但却是苹果发扬光大的。

苹果在 2012 年收购以色列的指纹辨识技术商 AuthenTec。这家公司曾为很多 NB 大厂导入相关的指纹识别技术,包括惠普、戴尔、联想 、富士通等。

苹果的领军,让安卓手机阵营也积极加入指纹识别行列。初期瑞典 FPC 公司的后置指纹辨识就成为救急方案之一,受到华为、小米等青睐,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安卓手机阵营的指纹识别技术主流路线。

之后汇顶的指纹识别技术势力开始崛起,逐渐侵蚀 FPC 的市占率。

这样的发展非常自然。欧美公司在初期技术领先阶段,会比较占上风; 到了市场需求大爆发时期,客户会开始追求品质与成本的平衡,亚洲供应商通常会在这一阶段大举切入,一举通吃市占率。

2017 年苹果新机 iPhone X 登场,全球 科技 产业掀起一阵人脸解锁的热潮,这款技术照样不是苹果首创,但又是苹果引发潮流。

苹果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于收购 PrimeSense,这也是一家以色列新创公司,专注于 3D 传感技术。

PrimeSense 在被苹果收购之前,也是有一段风光的历程,其研发产品曾经被℡☎联系:软体感 游戏 机 Kinect 采用。只是,℡☎联系:软的 Kinect 第二代改为用自己开发的技术做取代,后来 PrimeSense 也卖给苹果。

PrimeSense 拥有的是结构光技术,苹果将该技术用在 iPhone 脸部识别解锁上,同样也引发安卓手机阵营跟进,只是技术阵营不尽相同,安卓多数是用 3D ToF 技术为主。

苹果自研芯片之路,已经建立起一座芯片帝国,其影响力已超越纯 IC 设计公司,同时也开启其他系统公司自研芯片之路,包括小米、Oppo、Vivo 等,纷纷自组芯片研发团队。

过去,台积电的前几大客户都是以全球 IC 设计公司为主,现在苹果早已经是台积电前两大客户之一,这种系统公司自开 ASIC 芯片的商机,更成为所有晶圆代工厂的新生意。

过去业界常以“毒苹果”来形容苹果的供应商。意思是,初期啃苹果一定是又香又甜,为公司带来营收一飞冲天的效益; 然而,一旦依赖上这个客户,迟早会面临被抛弃的命运。

这样说,算是对一半。能打入苹果供应链对公司运营通常会是一大转机,但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培养更多新技术和多元化产品,为公司中长期发展作准备,不然只能说是被时代淘汰,莫怪客户变心。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主要业务营收或将四财季连续下滑,真的是因为华为带动了中国市场的5G吗?

8月1日,高通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根据报告显示,高通第三季度营收为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6亿美元相比增长73%;净利润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增长79%。

虽然营收和利润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70%,但高通昨日早晨盘后的交易中,跌幅达5%。

为什么会出现业绩增长股价反而下跌的情况?原因在于高通的96亿美元的收入中,48%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赔偿收入,这笔专利费许可收入高达47亿美元。剔除这部分专利收入,高通在第三财季的销售额为48.9亿美元,这一数字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0.9亿美元。

营收不及预期,股价自然会下跌。

当然,股价下跌还有一点原因在于,财报中高通的主营业务营收数据不是很好。高通主营业务主要分为CDMA技术集团(QCT)和技术授权部门(QTL)。CDMA技术集团营收为35.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技术授权集团营收为12.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

从2019年第一财季开始,高通两大主营业务营就出现了营收下滑,这已是连续下滑的第三个季度。对于第四财季营收,高通预计为43亿美元到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亿美元下降12%到26%,仍旧不及预期。

至于原因,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解释:由于华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突飞猛进,使中国的不少高通客户开始重点发展5G,并取消了许多4G机型订单,进而影响了高通公司的业绩展望。

高通主营业务连续三季度持续下滑,甚至还会迎来整个2019财年的业务下滑。其中原因,真的是因为华为带来中国市场5G潮吗?

我看未必。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说起了。

过不了的专利槛

所有手机厂商,都逃不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专利槛,尤其是3G专利,高通几乎全部垄断。

作为全球范围内手机芯片的主要提供商,高通主要业务是向手机厂商提供芯片,通过收取专利费的模式来盈利。

高通的的专利主要集中在3G领域。资料显示,高通在CDMA上拥有包括600多项核心专利在内的共计3900项专利,占CDMA所有专利的27%,垄断了全球92%以上的CDMA市场。在中国,这一比例几乎达到***。

高通的垄断是在3g网络时代形成,3g网络的核心标准是CDMA,而高通则拥有CDMA技术标准的大部分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要兼容2g/3g/4g网络,而高通则垄断3g网络,4g网络也有大量专利。

同时高通还垄断手机核心处理器芯片,除苹果和华为之外的手机厂商,几乎都要向高通购买手机处理器芯片。在3G/4G时代,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绕不过去高通的专利墙。只要是具备通讯功能的手机,都要向高通上交一定比例的专利费。

高通高级工程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法律顾问陈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芯片本身是没有办法体现到高通一直以来所累积的庞大蜂窝技术标准必要专利的,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有高通的发明。

言外之意,一部智能手机即便是没有采用高通的芯片,也一定会用到高通的蜂窝标准必要专利技术,就必须要尊重其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每一部智能手机都会用到高通的无线通信技术,不管是否采用了高通的芯片。

在专利费的收取上,高通可谓心狠手黑。譬如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必要中国专利的授权,高通对3G设备(包含多模3G/4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包含3模LTE-TDD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

这意味着,一部售价2000元的国产手机,需要缴纳2000*65%*5%=65元的专利费。手机卖得越贵,专利费交的越多。

对智能手机而言,虽然显示屏、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等是核心元器件,但通信才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根本。只要手机具备通讯功能,就会基于高通在1989年研发的CDMA技术,就跳不过高通专利这个槛。

苹果反击高通

2016年之前,iPhone系列产品一直采用高通芯片。

2007年,乔布斯与高通时任CEO保罗·雅各布建立友好关系并达成共识,苹果每部iPhone将向高通支付7.50美元的专利费用。至2011年库克出任CEO后,认为一协议是“非常过分”的,并推动进行修改。

后来,高通又对专利费标准加以改动。相关资料显示,在2017年之前,高通对出售的3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

苹果之所以坚持拒缴专利费,是因为在苹果等看来,“高通税”存在不合理之处:智能手机厂商只是在通信模块上应用了高通的专利,却要按照整机价格向高通付出5%专利费。

你想,一部售价800美元的手机高通收5%专利费,每部手机收取40美元,上亿台的出货量就是40亿。库克提振股市的策略靠提高产品售价,iPhone价格越卖越高都超万了,苹果出货量那可都是2亿保底,销售收入的5%都给了高通,这不就成给高通打工了吗?库克想想就头大。

苹果和高通的手机相关专利纠纷,核心问题在于苹果认为高通利用非法专利行为来垄断调制解调器芯片市场。

库克曾与高通展开多次谈判,但苹果的专利费足以决定高通的营收。要知道,高通2019财年第三季度营收的48%都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收入,足见苹果对其应收的重要性,所以高通断然不会答应库克的要求,双方反复协商无果。

于是在2016年,苹果弃高通而选英特尔,开始在部分iPhone机型中使用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甚至,库克还曾对高通落井下石。

在韩国调查高通垄断时,苹果提交了高通的垄断证据,这使得愤怒的高通直接扣押了需要返还给苹果的10亿美金。

2017年1月,苹果公司对高通提起了索赔10亿美元的诉讼,指控这家芯片制造商对其芯片产品收费过高。

有意思的是,这次苹果起诉高通,还得到了谷歌、亚马逊、℡☎联系:软、Facebook的组团支持。甚至,同一时间英特尔和三星还联合起诉高通,称后者利用其在移动处理器行业的主导地位排挤行业对手。

2017年4月,高通正式反击,在美国加州南区法院反诉苹果,称其部分iPhone机型侵犯其六项专利,请求禁止iPhone在美国出售、广告展示、市场营销和仓储活动。

这次反诉之后,苹果公司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许可费,还让供应商不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自此,双方你来我往,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专利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大战不只是在美国展开,高通一度在全球所有苹果产品所在市场起诉苹果公司。2017年10月开始,高通正式在中国起诉苹果,要求全面禁售iPhone。后来,高通又在欧洲等地起诉苹果。

当然,苹果也不甘示弱,于2018年1月份在全球起诉高通垄断。同时,苹果在2018年发布iPhone XS系列时,干脆弃用了高通基带,全部选择英特尔芯片。

双方互诉的结果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和欧洲法院都判高通胜诉,禁止了苹果手机部分型号的销售。

高通目的很明确,就是靠起诉让苹果恢复与其合作。直到2019年4月份,高通如愿以偿,苹果与之达成和解,双方同意放弃全球范围内所有诉讼。苹果需要向高通支付45-47亿美元的补偿金,并提供一份芯片供应协议。

但苹果与高通达成和解,并不是因为其与高通在全球的官司,而是因为其在5G手机的进展上现在最好的策略仍旧是与高通合作。

自然,最后苹果也没有缴纳高通起诉的70亿美元。同时,在双方互诉的进程中,苹果等一众厂商抓着高通的专利垄断不放,也让其不得不在2017年重新调整了专利授权费用。

逃离“高通税”

事实上,在“高通税”的强压之下,有能力的手机厂商都会千方百计想着如何摆脱高通的控制。

譬如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尝试脱离高通芯片对其的束缚。从iPhone 7开始应用英特尔芯片,到iPhone XS摒弃高通基带,都是苹果在尝试的方法,即便英特尔的基带芯片性能不如高通。如果英特尔能够顺利研发5G芯片,苹果应该还不会与高通和解。

苹果一直在变着花样尝试如何绕过高通,积极设计并研发无需任何高通组件的iPhone和iPad。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在扩展其定制芯片的开发和使用,并尝试为自己的设备构建更多的无线组件,比如将自己的蓝牙和Wi-Fi芯片放入最新的Apple Watch和AirPod耳机中。

为了提高通讯芯片的研发能力,更是做了很多布局。2014年,苹果开始大幅招聘相关工程师;2016年,苹果开始在新款iPhone上使用英特尔的相关芯片。

2017年,苹果挖来了在高通工作8年负责技术路线图的副总裁Esin Terzioglu,以研究将调制解调器芯接集成到苹果A系列芯片上。因为调制解调器,是iPhone中较贵也是耗能较高的芯片组之一。

虽然在iPhone XS和XR中只使用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但苹果一直对其性能和可靠性存在疑问。迫于英特尔5G基带芯片的缓慢进展与产品缺陷,苹果干脆买下了英特尔的芯片业务用于自研。

苹果从iPhone 7开始就通过引入英特尔的基带与高通进行对抗,不断在产品设计及芯片研发上布局,主要就是为了逃离“高通税”,甚至不惜新机型通信质量受影响导致品牌力下降的后果。

王吉伟频道认为,苹果代表了反抗“高通税”却又不得不与高通相爱相杀的一股势力,而像三星、华为等厂商因为及时布局,已在5G芯片专利上基本告别了高通。至少可以通过交叉授权等方式免费获取专利,同时还能在5G芯片行业中分一杯羹,打消高通过往凭借专利垄断欺行霸市的嚣张气焰。

“高通税”的不合理早已引起多国政府的重视,2015年我国发改委处以高通2013年度在中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合计60.88亿元。此后,高通修改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

5G不占优势

5G时代来了,但高通并没有能力再次垄断5G,甚至它在5G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华为、三星等厂商超越。其实在4G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高通已经没有原本的垄断优势。

在过去的2G、3G和眼下的4G时代,高通长期以“不获得专利授权、没有芯片销售”的商业模式,用知识产权大棒和断供芯片的威胁,逼迫下游手机厂商乖乖缴纳巨额的专利费。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都曾受到过高通威胁,就连苹果与华为也不例外。

但随着3G和4G技术的发展,新通讯技术正在逐步取代旧技术。同时华为、三星等厂商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人才经费,这些厂商在新通讯技术的发展进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高通。由此,高通的CDMA专利技术正在被更新的技术体系所稀释,高通的垄断优势正在被逐步瓦解。

一个鲜明的写照就是,在4G时代包括高通、联发科以及华为海思等全球范围内的厂商都在研发手机芯片,并非只有高通一家在做,甚至就连小米也推出了澎湃芯片。至于AI芯片,中国厂商目前的研发进度并不比国外厂商差。

掌握了芯片设计研发的厂商,往往会在手机最重要的通讯模块芯片商进行努力 探索 。譬如华为,大多数旗舰手机都会采用自家的麒麟芯片,基带也会待在自产巴龙芯片,还与射频芯片都已实现自产。

当然,其他型号手机或许会采用高通芯片,但很多新品都已经实现了自产替代。这样做,首先是不再受高通的要挟,其次是不用向高通交纳太多专利费。

随着5G的逐渐到来,更多的公司掌握了5G专利,高通的垄断优势就会越来越弱。当然,凭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技术积累,高通在5G乃至以后6G可能仍有优势,但这个优势正在逐渐减小,同时更多掌握先进通讯技术的厂商也会与之瓜分这个优势。

其中华为公司以1481族占据榜首,占比28.9%;瑞典爱立信公司1134族紧随其后,占比22.1%;韩国三星集团1038族,占比20.3%。而高通,并不在这个榜单。

显然,在5G技术标准中,高通在专利数量已经不占优势。

垄断的另一面

专利授权模式可以为高通带来巨大收益,但它同时也有致命的缺点。

专利授权模式的优点很多,其垄断特性能够让厂商在竞争中就能占据较强优势。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风险性强同时投入更高。

王吉伟频道认为,高通面临着专利稳定性能否持续的问题,譬如购买的专利技术何时到期,自身的专利到期后如何继续维持,以及交叉授权专利能用多久等。

另外,专利技术还存在技术越过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被超越或者被淘汰,这个垄断技术也就没有太大的存在意义了。

从上文分析亦可知,高通在5G专利数量上并不占明显优势,从3G到4G再到5G,在专利这个层面高通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下,专利费并不是基于提供的芯片的价格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整机。即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也就是说,在4G手机上镶嵌一块钻石将其做成售价10万元奢侈品,高通也会在6.5万的基础上收取3%-5%的专利费用。这一点,为全球厂商所诟病。

更令手机厂商气愤的是,高通不止垄断通讯专利,还按照芯片和专利费捆绑销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走专利签订的流程并缴纳5%专利许可费用,也就没法获得高通芯片。

并且高通还与众多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公司签订交叉许可,如果不签订协议,就没法获得高通专利授权,比如用联发科芯片,联发科难以绕过高通专利,后者依旧能凭借其条例,朝联发科下游客户按销量收取专利费。2016年高通起诉魅族,就是因为魅族使用联发科的芯片而没有向高通交纳专利费。

重要的一点在于,高通的主要营收就是靠专利费。中国是高通最大的市场,据高通财报统计,在2016财年国产手机厂商为高通贡献了53%的营收,共计252.8亿美元,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专利费用。

再以2017财年为例,高通总营收为223亿美元,其中来自高通技术授权的营收为64.45亿美元,税前净利率高达80%。

以上两组财务数据证明,高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技术授权。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苹果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用后,高通当季度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这意味着,如果通讯技术越来越新,高通的专利越来越少,掌握5G以及未来通讯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高通就越来越没有优势。高通的专利授权业务就就会不断枯萎,其营收也将会不断减少,并将会进一步导致其市值下跌。显然,这个事情正在发生。

高通过往的底气来自于大部分手机厂商绕不过去的专利短板。但现在厂商正在不断补齐这个短板,专利垄断与高价授权反而成了高通的短板。

除了商业模式本身,在监管层上,过于垄断的行业,又很容易招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及罚款。

从2010年开始,韩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就多次对高通涉嫌垄断做过处罚。尤其在2017年,高通先后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监管部门认定垄断,并开出了巨额罚单。

甚至,就连美国贸易联邦也看不惯高通的长期行业垄断。2019年1月,美国贸易联邦委员会,对高通提起垄断诉讼,并已初步获得法院的支持,判高通必须向竞争对手(芯片厂商)授权必要专利。

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正在一步步迈向垄断失控。

后记:IOT、车用能否放飞高通?

为持续保持领军地位,高通早已布局5G,并进军物联网、 汽车 领域。

并且,为了进入 汽车 领域,高通早于2016年就以470亿美元收购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车用芯片制造商。

但是在IOT领域和车用领域,已经推出从芯片到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国内外厂商已有不少。仅NB-IoT芯片级的玩家就有英特尔、华为、中兴、联发科等十家厂商之多,高通只是其中一员,这还不用说国内的紫光展锐等厂商。

云计算厂商方面,阿里云的IoT芯片,在2018年销售量就已超2亿片。并且,在7月25日发布了ALOT芯片玄铁910,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7月3日,百度云也推出了首款语音AIoT芯片。小米也在近期投资收购了两个公司,准备做IoT芯片。

家电厂商中,海尔早已推出自己的物联网芯片,美的也已经实施了芯片计划。

目前中国已有数家能够生产IOT芯片的厂家,同时AIOT芯片领域的创业企业已不少于30家。还有寒武纪、商汤等自研AI芯片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对于很多能够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厂商,车联网也只是其IOT战略的一个应用场景。

因此,在IOT芯片这个领域,高通想要在中国市场兴风作浪,应该没有那么容易。至于专利授权,还要看其掌握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稀缺性与稳定性。

与高通垄断3G专利的一枝独秀的时代相比,现在的5G、IOT时代是众多厂商百花齐放的场景。即便万物互联的市场足够全球厂商吃一个时代,高通又能不能凭借现有的芯片+专利授权模式做这个时代的吃豆人呢?

或许,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模式谢幕的时代。

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

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

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苹果虽然早就曝出消息,说2023年的新一代iPhone一定要用自己研发的5G芯片,但是现在看来是无望了,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

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1

6月29日,知名苹果(AAPL,股价137.44美元,市值22245亿美元)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的最新调查表明,苹果5G基带芯片研发可能失败了,因此高通将继续成为2023年新款iPhone的5G芯片独家供应商,供应份额为***(高通公司之前的预估份额为20%)。”

郭明錤认为失败并不意味着苹果将放弃自研5G基带芯片项目。郭明錤表示:“我相信苹果会继续研发,但等到苹果取得成功并能够取代高通时,高通其他新业务应该已经增长到足以显著抵消iPhone 5G芯片订单丢失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此,记者通过℡☎联系:信分别联系了苹果和高通(QCOM,股价131.6美元,1474亿美元)方面了解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此前,苹果一直为iPhone、iPad以及Mac等产品自研A系列和M系列芯片,而日渐强大的苹果芯片也正逐步改变各个细分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那么,可能把苹果都“难”住了的5G基带芯片研发到底难在哪里?

苹果与高通长期存在矛盾

目前,高通公司是基带芯片行业的主导者,为苹果iPhone产品生产组件。基带芯片是决定通话质量和数据传输速度的关键组件,高通已经围绕该技术建立了诸多专利。

虽然苹果仍采用高通的5G基带芯片,但公司已在芯片自研上积极酝酿了数年,以摆脱对高通的长期依赖。

事实上,苹果与高通之前长期存在矛盾。苹果曾指责高通“双重收费”,对其基带芯片收取一次费用,并为芯片所基于的专利再次收取许可费,高通公司还会根据iPhone零售价的百分比来定价此许可。

众所周知,高通拥有两个核心业务部门,一个部门为智能机和其它计算设备开发芯片和无线调制解调器,另一个部门向智能机制造商提供专利授权,而高通的利润大部分也来自专利授权。在高通打造的专利授权体系下,不论是否使用高通芯片,都需要向其支付专利费,这种商业模型让高通从1985年一家小型合约研究机构发展成为全球芯片巨头。

苹果和高通于2016年爆发专利授权费用法律战,双方于2019年结束了长达数年的专利纠纷,达成和解。据高通当时的声明称,两家公司将会达成一份为期6年的全球专利许可协议,以及一份多年的芯片组供应协议。同时,作为补偿,苹果也将支付高通一笔一次性的款项。

对于该款项的具体金额,高通在发布2019年二季度财务报告时,给出了三季度的财季指引——预计三季度将会从苹果的诉讼和解中获得45亿至47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基带研发难点究竟在哪?

达成和解并不意味着苹果妥协,这反而还加快了苹果设计自己基带芯片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达成和解的同年(2019年),苹果便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特尔智能手机5G基带芯片业务。当时,苹果表示:“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加快我们对未来产品的开发,并让苹果在未来进一步实现差异化。”

苹果A系列处理器带来的核心差异化使得iPhone在全球获取了领先的手机市场份额,并且,近年来苹果在A系列处理器上相继实现了CPU、GPU、ISP等的自研,但在基带芯片上却一直受制于高通。

那么5G基带芯片的研发难点究竟在哪里?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券商分析师6月29日通过℡☎联系:信对记者称:“基带主要是处理频段跟通信协议,自研的难点在于,它们必须支持各个频段,从2G、3G和4G到最新的5G标准通信协议,兼容这么多协议跟频段难的是调试复杂,一般要很多人做这个事情。”

此外,电源管理方面也具备挑战性。前述分析师称:“越往高频,电源管理越重要,因为无线电传输对电池寿命的要求很高。”

不过,前产业分析师姚嘉洋却对郭明錤的观点有所保留。他通过℡☎联系:信对记者表示:“苹果与高通已经达成了和解,同时苹果也取得了英特尔的5G基带芯片部门,再加上两年的研发时间,郭明錤要指出失败的原因(才能让外界相信)。”

谈及苹果是否在自研时要避免侵犯高通在5G基带芯片上积累的众多专利,姚嘉洋回应道:“苹果可以跟高通买,高通有专利授权部门。”

此前市场曾预计,苹果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将首度全部采用自行研发的芯片,其中5G基带芯片会采用台积电5纳米投片,射频IC采用台积电7纳米生产,A17应用处理器将采用台积电3纳米量产。一旦苹果切换到自研基带,不仅能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对高通的依赖。

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2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顶尖的'手机生产供应商,却一直以来在5G基带芯片上始终无法摆脱高通带来的影响。多年以来,苹果一直致力于研发自己的5G芯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苹果的盈利能力我们都了解,据悉,去年二季度苹果公布的利润为217亿美元,营业收入有足足814亿美元。

但是今年俄乌,美国和俄罗斯急眼了,苹果虽然是美国的纳税大户,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法令说什么苹果就得做什么,所以俄罗斯的大量苹果手机都变成了只能接打电话的“砖头”,再加上外交关系也实在是太紧张了,所以苹果直接就是失去了俄罗斯的庞大市场。

而且不光是俄罗斯,这种行为本身也会导致企业丧失公信力,因为别的国家用户当然也会考虑万一哪一天和美国有点小矛盾,然后自己的手机变成了“砖头”,要知道苹果手机价格可真心不低啊,变成“砖头”这种事谁也接受不了。虽然以上种种都会影响到苹果的业绩,不过苹果还是很能赚的,依然很有钱。

可惜再有钱也没用,5G芯片可以用钱买,但是钱却并不能变成技术,美国终究是没能研发出自己的5G基带芯片,命根子依然握在高通的手中。其实高通本来都放弃了,高通寻思苹果这一波怎么也把芯片捣鼓出来了,所以今年苹果芯片的供应量基本上能占个20%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可是高通也没想到,苹果还有一种研发不出来的可能,结果含泪接下了苹果的全部订单。预计2023年的新款iPhone还得用高通的芯片,而且还是独家供应商。

苹果急啊,这事儿落到谁头上谁都急,芯片可是手机的大脑啊,核心啊,现在核心握在别人手里,肯定急地抓心挠肝。不过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的,虽然苹果和高通一直都是官司不断,但是该买还得买,毕竟生意还得做,再大的仇怨也不能跟钱过不去,挣钱嘛,不寒碜。

难道苹果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事实上还真没有,就算在国外,头部芯片生产商就那几家,不找高通就只能找因特尔了,可是因特尔生产的芯片并不符合苹果的标准,所以苹果确实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没办法,就算深仇大恨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苹果虽然早就曝出消息,说2023年的新一代iPhone一定要用自己研发的5G芯片,但是现在看来是无望了,甚至下一代还得找高通。技术水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苹果现在还不具备能够自研5G基带芯片的能力,有多少钱现在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苹果应该是距离自研芯片投入使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以后的路还很长,别一上来就把谁得罪死了,假如现在高通给你涨价,你还有脾气吗?

曝苹果研发5G芯片失败,需继续高通3

6月28日,“地表最强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自研iPhone 5G基带芯片可能已经失败。预计高通2023年下半年仍将是iPhone唯一的5G基带芯片供应商。

受此消息影响,6月29日“苹果5G芯片研发失败”这一消息一度冲上℡☎联系:博热搜第一。

6月28日,郭明錤表示,由于目前苹果的芯片无法取代高通,预计高通在2023年下半年与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与利润将超市场预期。

资料显示,基带芯片是决定通话质量和数据传输速度的关键组件。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带芯片的难度在于通信技术是一个长期积累起来的技术,5G基带芯片不仅要满足5G标准,还要兼容4G、3G、2G、1G等多种通信协议。

此前,高通、海思、联发科、三星是基带芯片的主要厂商。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手机基带芯片市场收益同比增长了19.5%,达到314亿美元。高通、联发科、三星LSI、紫光展锐和英特尔占据了2021年基带芯片市场收益份额的前五名。

苹果广为人知的A系列芯片则是处理器芯片——2010年,苹果推出了首款自研手机芯片Apple A4,此后,A系列芯片凭借在工艺制程、CPU架构和GPU核心上的代代改进,一直是移动平台上高性能芯片的代表。目前,苹果最新的iPhone 13系列搭载的已经是A15仿生芯片。

近年来,苹果在A系列处理器上相继实现了CPU、GPU、ISP等的自研,但在基带芯片上却一直受制于高通。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目前高通以56%市场份额引领基带芯片市场,联发科市场份额为28%,三星市场份额为7%。

而苹果此前也曾选择采购高通的基带芯片。2011年—2016年期间,高通一直是苹果iPhone基带芯片的独家供应商。但苹果曾指责高通“双重收费”,对其基带芯片收取一次费用,并为芯片所基于的专利再次收取许可费,高通公司还会根据iPhone零售价的百分比来定价此许可。

双方因此多次因为专利问题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法律斗争。如2017年,高通在圣地亚哥联邦法院起诉苹果,称苹果的iphone、ipad和Apple watch侵犯了高通的多项移动技术专利。

在这期间,苹果转向采购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在iPhone7中引入英特尔基带芯片,以降低对高通的依赖。然而因为采用了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后,苹果多次因为iPhone信号问题饱受市场诟病。

最终,在2019年4月,高通和苹果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同意放弃全球范围内所有诉讼。和解协议包括苹果赔偿高通50~60亿美元和解费,以及一份芯片组供应协议。自此,从iPhone12系列开始,苹果重回高通怀抱。

不过,当时高通表示,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它与苹果之间的授权期限为6年,还可以延长两年。苹果公司向最高法院表示,和解协议在2025年到期,或延长两年至2027年后,它仍将面临诉讼风险。

为了解决基带芯片上的研发能力问题,2019年7月,苹果宣布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智能手机基带业务。根据协议,在交易完成之后,苹果从英特尔处获得2200名员工、相关IP和一些设备。

在接手英特尔的技术和人才后,2020年12月,苹果高管公开宣布了自研基带芯片的计划。而这两年来,苹果的自研芯片A系列和M系列芯片也相继获得市场的认可。

面对苹果的步步逼近,就连高通本身也认为苹果自研基带芯片成功在即。2021年11月,高通首席财务官阿卡什·帕尔希瓦拉表示,预计苹果在2023年出货的iPhone机型中,使用高通5G调制解调器的比例仅为20%。

此前市场曾预计,苹果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将首度全部采用自行研发的芯片,其中5G基带芯片会采用台积电5纳米投片,射频IC采用台积电7纳米生产,A17应用处理器将采用台积电3纳米量产。一旦苹果切换到自研基带,不仅能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对高通的依赖。

对于苹果自研iPhone 5G基带芯片的前景,郭明錤称,尽管自研芯片的进度受阻,但苹果将会继续研发自己的5G芯片,可能还需要2-3年的研发。“但等到苹果研发成功并可以在iPhone中取代高通的时候,高通的其他新业务应该已经增长到足以抵消iPhone 5G芯片订单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巴菲特为何买苹果股票?

据国外媒体报道,股神沃伦巴菲特去年开始大量买入苹果股票,持股数量在今年二季度结束时已超过了1.3亿股。最新公布的文件显示,巴菲特三季度又增持了390万股的苹果股票,所持苹果股票已超过了1.34亿股,目前市值高达232亿美元。

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1月14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今年三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增持了390万股的苹果公司股票。

此前公布的文件显示,今年二季度结束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为1.302亿股,三季度增持390万股后,就意味着其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已达到了1.341亿股。

周二美国股市收盘时,苹果股价为173.08美元,按这一价格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1.341亿股苹果股票,目前市值高达232亿美元。

虽然巴菲特现在持有1.341亿股的苹果股票,但多年前他曾说过他不碰科技股,买入苹果股票也是去年才开始的事。

去年一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次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当时买入了980万股,平均买入价为109美元。在2016年年底,巴菲特开始大举增持苹果股票,年底时增加到了6120万股。而在今年2月份,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又透露,其持有的苹果股票在年初苹果发布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之前已经翻番,超过了1.3亿股。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巴菲特三季度增持苹果股票的具体时间,但其买入价比此前要高得多。从7月份到9月份的三季度,苹果股价最低是7月3日的143.5美元,最高则是9月1日的164.05美元。从2016年年初到2017年1月31日苹果发布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这一段时间,苹果股价最高时仅有121.35美元,而今年三季度的最低价,也比此前巴菲特买人苹果股票时的最高价高出了22.15美元。

由于巴菲特在三季度就已经增持了390万股的苹果股票,在11月16日苹果派发股息时,其分到的也会更多。在11月2日发布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中,苹果董事会公布的派息计划是每股0.63美元,派息的对象是11月13日收盘前持有苹果普通股股票的股东,具体的派发时间为11月16日。

巴菲特在三季度就已经增持了390万股的苹果股票,增持时间在苹果派发股息规定的11月13日之前,因而在发放股息之列,这390万股能收到245.7万美元的股息。这样在周四苹果派发股息时,巴菲特持有的1.341亿股苹果股票,就能分到8448.3万美元的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苹果发布2017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之后,苹果董事会就曾宣布派发股息,当时派发的股息与11月份一样,也是普通股每股0.63美元,在8月17日就已经派发,当时巴菲特收到的股息也有8000多万美元。

不过,同分到的股息相比,巴菲特买入苹果股票后,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更大。目前苹果股价为173.08美元,巴菲特最初买入的980万股苹果股票,平均买入价为109美元,比目前的股价要低64.08美元,这一部分市值增加了6.28亿美元。

三季度买入的390万股,保守估计,市值也增加了3522万美元。余下部分的买入时间在2016年年底到2017年1月31日之间,即使按照2016年年初到2017年1月31日之间最高的121.35美元计算,市值也增加了62亿美元。如此算来,巴菲特持有的苹果股票,如果现在全部卖出,收益将不低于70亿美元。

苹果一句话,高通股票大跌,究竟是怎么回事?

12月11日,知情人透露消息,苹果公司的负责人在苹果开会时表示,苹果将在2020年启动研发首款有着蜂窝调制解调器的工作。此产品未来将用在苹果的产品上,准备取代高通的移动芯片,然而这个消息一出,高通股价就开始下跌了。

因为该公司启动了一个自发研制5g基带芯片的计划,这就意味如果这个计划研发成功了的话,苹果手机中的硬件成本比较高的调制解调器将也不再采用高通的x55芯片了。苹果的这个举动也是大大的减幅了对高通的依赖。在目前高通本来就有约11%的营收都是来自于苹果的。

在去年7月的时候,苹果宣布以10亿美元来收购了英特尔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的基带业务。并且在十二月双方也正式完成了他们的交易交易,完成之后呢苹果就获得1.7亿万项无线技术的专利,也约有两千多名英特尔的员工加入到了苹果。这也无疑地显示着苹果希望大幅减少对高通的依赖的目标。

原本对苹果公司处境是最不利的,因为华为和三星在高通之前已经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大巨头,同样掌握着很多移动通信的核心专利,现代科技公司解决了专利的分纠之后往往都会转化为算术的问题,这也就是比谁在相关的领域核心的专利比较多。最终通过相互的授权,双方都退了一步。较晚进入移动通信的领域的苹果当然是不甘心的。作为市场最高的科技企业苹果怎么会甘心被高通牵着鼻子走呢,所以苹果一直都在减少对高通的依赖,在2019年的时候,苹果就收购了英特尔的五g基带产业,开始自研之路。

苹果此举将对全球手机的芯片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通多年苦心经营的专利,还有芯片双重呵护,也正受到了行业巨头的强力挑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