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率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20年左右,并且高速增长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也都比较接近,即都在9%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事实上,最近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趋势。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日本经济表现为长期的低速增长,1973―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1%,与高速增长时期的9.22%的年平均增长率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一时期情况最好的年度也只有6%左右的增长率,并且出现了两个年度的负增长,①1990―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则仍然保持了7%、5%和6%以上的较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表现较低的增长率或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增长率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避免像日本经济那样,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于低速增长区间,因为同样经历高速增长的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陷入这样严重的困境。’同时,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28美元)的2.3%,新加坡(23063美元)的3.7%,韩国(9728美元)的8.8%,中国香港(23323美元)的3.7%。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发生极为特殊的历史性事件,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会经历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但不会陡然减速。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数量和质量是上升的,因此经济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量和生活质量上升幅度的逐步减少。
根据以上判断和近些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做出如下假定: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即2001―2010年,年均增长7.5%,以后每十年减少1个百分点,即2011―2020年,年均增长6.5%;2021―2030年,年均增长5.5%;2031―2040年,年均增长4.5%;2041―2050年,年均增长3.5%。2050年以后,年均增长3.0%。
在对中国经济总量进行预测时,我们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做出两种假定,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水平;另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上升。
(一)价格和汇率不变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
我们首先在价格和汇率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对中国未来经济总量进行预测。
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260亿美元,是2000年2.1倍;2020年达到41783亿美元,是2000年的3.9倍;2030年达到71372亿美元,是2000年的6.6倍;2040年达到110839亿美元,是2000年的10.3倍;2050年达到156349亿美元,是2000年的14.5倍;2060年达到210120亿美元,是2000年的近20倍;2100年达到685420亿美元,是2000年的63.5倍。
将表5与表3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将达到15505亿美元,超过法国(14554亿美元);在2006年将达到16668亿美元,超过英国(16391亿美元);在2012年将达到25248亿美元,超过德国 (25150亿美元);在2056年将达到186689亿美元,超过日本(186429亿美元)。
20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6349亿美元,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33253亿美元。那时,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10.9%上升到36.1%,相对差额由89.1%下降到63.9%,但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88028亿美元上升为276904亿美元。如果假定2051―2100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均为3%,则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额不变,但绝对差额进一步增大。
(二)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
前面的研究是将有关各国的价格固定在2000年,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价格都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50年左右这样长的历史时期,没有一个国家的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名义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与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
影响价格和汇率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很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主要不是关心这些国家未来经济总量本身,而是考虑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简化,因为导致按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计算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与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之间产生差别的只是实际汇率(即当期汇率扣除相对价格变化因素)的变化,而不是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本身,如果我们能够预测未来实际汇率的变化,通过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有关各国未来经济总量及其所处的相对位置。
可以算出,1960-2000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13%、13%、30%、109%和47%,平均上升了82%。1960―1996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也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40%、51%、87%、140%和77%,五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上升119%。1960―1996年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汇率之所以普遍高于 1960―2000年,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实际上都发生了贬值情况。笔者认为,考虑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化,应当剔除这一特殊事件的影响。所以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1960―1996年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更具有参考价值。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同处于亚洲,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的经济增长过程。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上个世纪后半叶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0年左右,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比率不会低于50%。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我们做出以下两种假定,第一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2011―2050年提高1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相同;第二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与第一种假定相同,2011―2050年上升2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也相同。第二种假定的实际汇率增长幅度接近于日本20世纪后40年的水平。第一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18.92%;第二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31.61%。
上述两种假定相当于仍然将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由于涉及的时间较短,我们仍将德国马克、英镑和法郎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 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在这些假定下,中国经济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的结论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只需将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进行比较即可。在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进行比较时,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发生变化。
在第一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30年达到10093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98105亿美元),在21世纪中国经济赶不上美国经济;在第二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年达到8940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88879亿美元),将于2048年达到414459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408382亿美元)。
第二种假定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假定,上个世纪后50年,只有日本、瑞士等极少数国家的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了200%。相对来说,第一种假定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些。所以,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经济赶上并超过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可能的,但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本世纪末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可能性也不大。
食物链(作者:蔺世伟):08年中国大量投资 ------促使劳动力需求旺盛-------助推一线员工工资上涨(尤其是做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员工省吃俭攒钱买房---------房价节节攀升(其他消费大大降低)-------内需严重不足-------大宗商品消费量减价升(原材料上涨,其他成本上涨)---------中小企业订单大量减少-(同时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2011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或部分倒闭(部分转行房地产)-------2012中小企业大量倒闭(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大量员工失业-------无力偿还房贷---------银行收回大量房产低价拍卖---------新建商品房价格暴跌---------房地产泡沫破灭---------2013中国经济回落低谷-------2014-2015中国经济在底部徘徊--------2016-2020中国经济缓慢复苏。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今天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非常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满目疮痍,而我国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当年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我国人民正在用人民币给世界不断的施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的加强,大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之势,很显然,美国经济非常象二战结束时的英国和法国,表面很强大,但正在走向日薄西山之路。在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美元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需要人民币却毫不犹豫地坚挺出来,而我国跟一系列国家签订了"国家货币互换协议",说明人民币将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本位金,这对于我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稳定各国的贸易结算体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球贸易萧条的状况下,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的状况下,我国对于欧洲,依然派出了强大的,高规格、高标准的政府采购团,我想,这不是政治问题,当然也确实是有政治的意味包含其中:一方面在影射法国,不跟我合作,就不会受到人民币的眷顾,你的企业产品就如同垃圾差不多,因为商品在于流通,流通产生价值;另一方面告诉各国,我国很强大,不差钱,各国自有紧密的协作,加强贸易,才可以共渡难关;最重要的是我国可以乘机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所限制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提升自我技术和产业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叫"仍一块肉,牵回一头狮子",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当然,还有更好的诱饵,不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吗,我国军方的武器采购清单已问欧盟准备好了嘛?非常明确,贸易和政治的平等是建立国家不断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尽管老欧洲一些人仍然偏执和偏见,但是精明的商人有谁会和人民币过不去?除非那个笨蛋萨科奇!
当前,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同样困难,在整个世界金融的大背景下,怎能会独善其身?我们所说的是,金融危机迟早要过去的,也许年底就会有转机,或者3年,但绝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所以我国绝不会坐等时机,愁城坐困,我国在着眼于未来十年,我国在为未来十年做准备,所以我国主动出击。我认为我国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改变:
1、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叫"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所以今后我国更会以人为本,政策更利于普通老百姓方面的倾斜,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的力度,这样我国政府在现阶段及未来更显贴切,更具有凝聚力!
2、我国目前不要忌讳投入,更不要害怕投入,尤其在新技术,新领域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除了技术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品牌,加强企业文化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在重点的领域里,不单是要让企业生存,还要让企业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兼并国外优秀的企业,我们也更需要在十年内,大量培养新一代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3、如果整个世界经济在年底持续恶化下去,我国也必将采取 更激进的"A、B、C"刺激内需疗法
A、购房者和已向银行申请暂时在(3)年内,停止向银行 按揭和利息,在此期间,购房者不算违约;
B、大病医疗费用全部减半,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
C、失业者,尤其失业的产业工人,半年内有国家支付失业保障金,半年后,国家强行安排工作上岗;
除此之外,国家每月给每个公民发 300-1000元的 消费券,用于消费指定范围内的消费。
结论: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未来十年,我国将继续沿着他的特色之路坚毅不拔,毫不动摇的走下去,他走过了大江大河,爬过雪山,踏过草地,什么路没见过,什么凶险没遇过,如今我国走的是康庄大道,高速铁路向着未来疾驰!!!
2021年至2050年会是中国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30年吗?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你的问题有一个时间条件——未来30年,一个环境——飞速发展、一个目标——世界第一强国,下面笔者来分析一下:1、未来30年中国会飞速发展吗?笔者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下图是中国GDP的历史增速,1991年到2011年是中国GDP增速最快的20年,有50%的年份GDP的增速是高于10%的,剩余的年份中GDP增速最低的也高达7.6%。最近这9年时间,中国GDP增速是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的。
2019年中国GDP增速是6.1%,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大概率是在1.5%左右,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我们的GDP增速也会逐渐进入到5%的范围,甚至未来会进入到4%和3%的范围,我们的经济体量大了,尽管增速低了,但是绝对增量比以前还多。所以未来30年要维持过往的“飞速”发展是不太可能的。
2、未来3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吗?未来3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吗?第一强国是多层次的,经济、军事、科技、金融、文化等单项都得是全球第一才能称之为全球第一强国,对于非经济领域,笔者了解的并不多,但是笔者个人观点是挺难的,在经济领域成为全球规模第一是大概率事件,不出意外的话在2030年左右,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
经济是其他一切的基础,科技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你必须有一个超级大的内需市场,这样你的很多科技研究就有了实验的场地,就有了验证的市场,通过市场销售再反哺技术研发、促进技术发展,美国现在科技是全球第一,但是美国经济在1900年就成为全球第一了,二战结束时和英国以及苏联成为平起平坐的三大强国,二战之后美国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才让美国的经济相比其他国家进一步拉开了差距,美国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是偶然,没有自己巨大的内需市场,要想发生也是不太可能的。英国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因为当时英国的经济实力强,还有很多殖民地可以进行倾销,这也可以看做自己的内需市场。
中国的内需市场马上就要超过美国,那么中国这么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未来必然会孵化出引领全球的科技,无非是时间问题,至于金融,其实经济实力强的国家,金融都不错,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挺强的,当然这不能和美国比,美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德国的四倍以上嘛,中国的金融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虽然时间尚短。
军事要依托于经济,最直接的就是军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目前是俄罗斯最高,占比超过5%(俄罗斯这么弱的经济要维持如此强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容易),美国不到4%,中国不到2%,不过中国的经济规模大,所以绝对数量是挺可观的,但是和美国还是没法比的。所以,在军事上,美国会长期领先于全球。没有钱持续数十年投入研发武器,军事要强大也是不可能的。军事和钱是挂钩的,下面的这张图中的国家就是全球军事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
至于文化这个东西,其实谁的经济搞得好,科技技术发达,那么他的文化自然就是优秀的,这个不用讲的,至于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文化优秀,其实是爱屋及乌罢了,因为和美国同样实施民主的印度、菲律宾、巴西等国家怎么没有人去羡慕?没有人去说他们的文化强?说到底文化这个东西就是“嫌贫爱富”,你富有了,那么你的举手投足都是优雅的,你贫穷了,你走猫步都是东施效颦。
有人就反问了,为什么中国经济现在全球第二,但是文化却并没有那么强?其实首先我们现在的文化明显比过去强多了,这个难道你没有感受吗?最直接的,过去哈韩韩日的,现在还有吗?另一个就是文化的发展是滞后于经济的,是需要一代人去推动的,五零后六零后出生于贫穷,他们的骨子里文化就强不起来,大小就是仰视发达国家的文化,这个改变不了了,只有他们的下一代才可能,这代人出生于一个较强的中国,天生就具有自信,这种自信是与生俱来的,和上一代人与生俱来的自卑是一样的,这个也改不了,所以现在的00后天生就自信,就爱自己的国家,而六零后多公知,文化上总是跪得起不来。未来中国的文化输出靠的是00后这些年轻人,一个群体集体的自信,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强文化。
古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你要是大唐盛世,自然有人不远万里来求学求知,事事以你为模板,事事以你为榜样!其实美国过去几十年不也是享受这个待遇吗?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
东方明珠底下的别墅什么来头1、别墅位于东方明珠底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