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4月8日,广汽资本与越秀产业基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广汽资本将与越秀产业基金整合各自的技术、资金和行业优势,依托双方及各自集团多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后续双方还将探讨共同发起设立投资基金,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与越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招兴出席活动并致辞。
曾庆洪表示,广汽集团和越秀集团同属广州市国资委旗下一级市属国企,实力雄厚,营收与资产规模均处于领先地位,双方过往在多个领域已有合作。广汽集团通过广汽资本设立基金持续推进产业链的投资布局,带动广州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后双方将联手投资并培育创新活跃、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助力广州提高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发展水平,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招兴表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汽资本战略合作,是越秀和广汽发挥各自所长、营造汽车产业良好产业生态的必然选择,也是两家市属龙头国企发挥“公转”效应,服务广州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举措。希望双方在过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业务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平台互动,为各自企业的发展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目前,广州已构建起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拥有近20家整车制造企业、超过500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领域投资潜力巨大。
此前,广汽资本与越秀产业基金已在基金、项目等层面展开合作,共同投资赋能了包括粤芯半导体、经纬恒润、虹软科技、华友新能源、加特兰等多个项目,覆盖了晶圆制造、车联网、视觉算法、毫米波雷达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多个环节。在双方的投资赋能下多个项目均已实现快速成长。
都是。根据查询越秀产业基金相关信息得知,该基金是pe也是vc。PE基金又叫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私募基金的形式来对非上市的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也被翻译成“创业投资”,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
2012年
越秀金融集团成立,成为越秀集团金融产业的统一管控平台。
2011年
越秀集团退出电池业务。
越秀产业投资基金设立。
2010年
越秀集团退出水泥和超市业务。
广州市建材集团划入越秀集团。
2009年
越秀投资分拆越秀交通,并更名为“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形成越秀集团总部直接控股越秀地产和越秀交通的“品字形”结构。
越秀集团退出酒店业务。
越秀集团退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2008年
越秀投资剥离造纸业务的事项正式获得股东会通过。
2005年
越秀集团成功分拆城建大厦、白马商厦、维多利广场及财富广场四大租赁物业,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方式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首只投资国内地产的房托基金。
越秀集团中标世界十大高层建筑之一—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2002年
越秀集团将城建集团全部资产的95%以及香港越秀地产的全部资产捆绑起来注入越秀投资。
2001年
越秀集团重组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广州城建集团等资产注入香港越秀集团。
1997年
越秀交通从越秀集团旗下分拆上市,成为国内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只基建股。
1992年
越秀企业分拆旗下经营效益较好的香港、***、广州三家全资附属的房地产公司,组建了越秀投资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当时第九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红筹公司。越秀企业同时重组为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985年
越秀企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作为广州市政府在港澳地区经济贸易工作的“窗口”。
可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合作,目前,广州市正在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和全球知名的“智车之城”,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拥有近20家整车制造企业、超过500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领域投资潜力巨大。
广汽集团通过广汽资本设立基金持续推进产业链的投资布局,此次广汽资本携手越秀产业基金设立全新的新能源基金,双方正是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巨大发展潜力,共同投资并培育创新活跃、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助力广州提高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发展水平。
此前, 广汽资本与越秀产业基金已在基金、项目等层面展开合作,共同投资赋能了包括粤芯半导体、经纬恒润、虹软科技、华友新能源、加特兰等多个项目,覆盖了晶圆制造、车联网、视觉算法、毫米波雷达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多个环节。在双方的投资赋能下∞,多个项目均已实现快速成长。这次共设新基金,相信能够极大地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两天,地产股一片阴霾,跌跌不休。
恒大爆雷、恒大金服维权的消息,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坏消息太多,恍惚间让人觉得,房地产似乎真的到了至暗时刻。
但,坏消息当中也有好消息。
9月16日,据财联社报道,碧桂园已投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投资金额约15亿美元。 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提交境外IPO申请材料,据媒体报道,其在上市前已筹资近60亿美元资金。
相信大家和猫姐一样,看到这事的第一反应都是:
哇哦,碧桂园好有钱!
当然,15亿美元相较于碧桂园超2万亿的总资产、一年卖房近8000亿的销售额来说,当然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但好歹也是小100个亿啊!
要知道,在层出不穷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围追堵截下,今年房企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从去年下半年国家提出三道红线和贷款两集中,到今年开始在销售端、客户端收紧个人房贷,提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行动下,房企普遍面临“钱紧”的状况,不少房企更因此爆发了流动性危机。
钱,正在变成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恒大,就正在等钱救命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国强大手一挥,随随便便就是100个小目标投出去,这让其他房企情何以堪?
大家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有点小小的疑惑:
碧桂园,真的这么有钱吗?
今天,猫姐就带大家来盘一盘:
三四五六线之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是不是真的那么有钱?
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杨国强的投资生意
先来看看碧桂园有钱的佐证,投资万达商管便是其中之一。
据中国证监会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办事大厅披露,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递交境外上市申请,目前进度跟踪状态显示为「补正材料」。
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显示,万达商管在上市前的Pre-IPO融资中,合共筹集468亿港元,是中国今年最大规模的上市前融资之一。
图源:万达官网
这么大的一场IPO盛宴,当然会有很多资本大鳄要来分一杯羹。
据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称,万达商管Pre-IPO融资由太盟投资集团(PAG)领投共28亿美元,包括19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以及9.33亿元的银团贷款。
另外,碧桂园、腾讯、中信资本以及蚂蚁集团均有参与此轮融资。
腾讯、中信资本、蚂蚁集团都是创投界有名的大鳄,投资案例多到数不过来,所以看到这些名字时,大家并不觉得稀奇。
反倒是碧桂园,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美元,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不过,这并不是碧桂园第一次做投资生意。猫姐了解到, 在投资万达商管之前,碧桂园就已经通过旗下的碧桂园创投事业部,做了很多投资。
具体来说,碧桂园创投主要围绕四个投资主题铺排资金。
一是 科技 创新类,代表投资项目是芯片研发企业紫光展锐、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 科技 和半导体供应商比亚迪半导体、小米生态链企业顺造 科技 、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宏景智驾等;
二是大 健康 类,该类投资的代表项目为宠物医疗企业新瑞鹏宠物集团、综合医疗服务集团企鹅杏仁、生物制药公司创胜集团、创新药企业和铂医药、国内最大的综合医院集团之一新里程医院集团等;
三是消费类,代表项目有餐饮品牌湖南文和友小龙虾、快餐品牌遇见小面、茶包品牌CHALI茶里、酱香白酒项目宝酝、护肤品品牌林清轩、饮料品牌汉口二厂、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等;
四是围绕碧桂园集团地产主业上下游的产业链进行布局,涉及建筑 科技 、创新的销售渠道、机器人板块等。代表项目有贝壳、安居客、功能性建筑材料系统服务商卓宝 科技 和蒙娜丽莎广西子公司等。
可以看到,碧桂园投资的领域非常广,而且,其创投事业部正式成立于2019年1月,成立仅仅两年多时间,便已经向超过60个项目投入数百亿资金。
据此粗略估算,碧桂园创投每年投出去的钱,或在120个亿以上。
碧桂园真的有钱吗?
企业有钱到了一定地步,做一些风险投资,是很平常的事。
在外界一度认为非常有钱的地产圈,包括龙湖资本、保利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华润资本等诸多房企旗下投资公司或事业部,近年来都做起了创投的生意。
不过,碧桂园创投被公认是近两年来花钱花得比较“凶猛”的一个。
可供对比的一组数据是: 碧桂园投资万达商管花掉了小100个亿,但碧桂园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只是224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碧桂园真的这么有钱吗?
碧桂园最新发布的财报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3030.9亿元,同比增长13.5%;
实现营业收入2349.3亿元,同比增长27%;
净利润约224.2亿元,同比上升2.3%;
行业普遍增收不增利,碧桂园同样不能幸免。
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毛利率19.7%,首次跌破20%;净利率9.54%,较2020年下降2.15个百分点。
碧桂园方面预计,公司的毛利率将在明年年中或明年年底到达低点,随后逐步回升。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也认为,未来两年碧桂园利润率的压缩将抵消营业收入的增长,导致EBITDA增速不高于2%。
三道红线碧桂园踩中了一条,依然保持在“黄档”行列。
目前, 在TOP10行列中,有两家处于橙档,分别是恒大和绿地;三家处于黄档,分别是绿城、融创和碧桂园;剩下5家房企,则已经全部处于绿档。
虽然近几年来,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从2018年底的最高点89.36%,逐步下降到了今年年中的86.24%,呈现出稳步降负债成果。
但仅就绝对值而言,截至上半年中,碧桂园的有息负债总额依然高达3242亿元,较2020年底仅减少23亿元。
无论是负债总额还是负债率,碧桂园都依然处于高位。
猫姐留意到, 碧桂园近年来规模的提升以及负债率的下降,更多是依靠加大合作比重来驱动。
财报显示,2017年碧桂园其他非控制性权益占总权益的比重还不到20%,2018年就突然跃升到了30%,此后一直维持在30%以上,今年上半年中的最新值是:33.56%。
在行业风险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拉来更多的合作者投资入股、分摊风险,本无可厚非。但合作比重提升同样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大量的非控制性权益分走了碧桂园一大部分利润。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净利润224亿元,但分给所有者股东的只有150亿元,分给非控制性权益股东的则达到74亿元,占比33.11%。
大量的钱被别人赚走了,碧桂园显然也有点肉痛。近两年来,碧桂园已有意改变这一现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新增拿地的权益比例为85%,2020年全年为88%,而2019年这一指标则仅为70%左右。
然而, 提升拿地的权益比例,就意味着自己要出更多的钱,这就意味着,在拿地扩张和降负债降档之间,碧桂园必须要做平衡和选择了。
好消息是,碧桂园的流动性依然很充足从。截至2021年中,碧桂园拥有在手现金1832亿元,公司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则为868亿元,在手现金是短期负债的两倍有余。
一句话总结: 钱有点多,花钱有点凶,但赚钱和降负债是真的有点难。
三四五六线之王的忧虑
如果碧桂园的在手现金一直如此充足,那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忧的。遗憾的是,即便是宇宙第一房企、三四五六线之王,也有着它的忧虑。
—— 严格的政策环境正在使碧桂园面临更大的经营挑战。
标普认为,随着决策者从房贷额度、销售价格等多个方面严控房地产行业,碧桂园的经营环境绝非一片坦途。这些控制措施将打击购房者的积极性,给碧桂园的销售执行和现金回款造成压力,特别是在总体上需求更加波动的三四线城市。
作为低线别市场的行业领导者,碧桂园大约有60%-70%的权益合同销售额来自三四线城市。
碧桂园楼盘;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事实上,从8月份碧桂园的单月销售额,已经可以反映出一些端倪。
数据显示, 8月单月,碧桂园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52.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609.3亿元减少25.8%;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75%。
受此影响,碧桂园前8月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累计约4025.8亿元,同比增速降到了5.34%。
如果接下来的金九银十,碧桂园无法止住销售销售下滑颓势,那或许意味着,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糟糕。
更大的忧虑来自于回款。
虽然上半年,碧桂园依然取得了高达90%的超高回款率——这也是其现金流始终充沛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必须看到,销售端按揭贷款的收紧,正在对碧桂园的回款带来影响。
图源:说财猫自制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此前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就坦诚, 确实目前整个按揭资源很紧张。受此影响,上半年,碧桂园的回款率由去年91%下降1%到了90%,按揭周期天数也由去年的35天延长到60多天。
不要小看这1%,按照碧桂园去年全年5193亿元权益合同销售回款计算,1个百分点就是52个亿,相当于一家60强房企一个月的销售额。
房地产的周期 历史 告诉我们,每一次房地产调控,价格最坚挺的永远是核心的一二线城市,而最先受到影响的,永远是那些能级较低的三四五六线城市。
在调控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下,60%以上权益销售均来自三四五六线城市的碧桂园能否维持上半年的销售和回款,不确定性极大。 而一旦销售和回款下降,碧桂园的现金流也必将受到影响。
这或许是杨老板在豪掷百亿小目标投资王健林之余,必须要抽空想下的事了。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
东方明珠底下的别墅什么来头1、别墅位于东方明珠底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