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需要民间力量参与进来,拾遗补缺。
2、其次*识别*退出、强化产业项目支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健全稳定长效机制。
3、最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应从教育入手,改变理念,教育扶贫和精神扶贫是结合的。
中国扶贫基金会(英文名:China Found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缩写:CFPA)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在民政部注册、由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全国性扶贫公益组织。 26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经历了由“粗放”到“专业”,由“泛扶贫”、“多项目”到“瞄准受援人”、“聚焦品牌项目”的管理变革,良好的内部治理、项目管理和社会绩效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2007年、2013年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基金会等级评审中,均被评为*等级5A级基金会。针对贫困的主要成因,中国扶贫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卫生健康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开展灾害人道救援四大业务领域,建立了完整、系统、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截至2014年底,累计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130.89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2078.33万人次,已经成为中国扶贫公益领域规模*、*影响力的公益组织。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公益慈善组织。1989年3月,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前身)成立,首任名誉会长系原国家主席、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首任会长为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
2000年1月,中国扶贫基金会三届四次理事会确定了“三不一专”原则,即机构不要行政级别、不要事业编制,不进行行政化募捐和项目实施,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和管理。
2000年以来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秉承“服务,改变,阳光,坚韧”的文化,致力于建设真正意义的社会组织。经历了由“官办”到“民办”的组织变革;由“粗放”到追求“精细”、“专业”的管理变革;由“泛扶贫”(资助对象不求*到人)、“项目宽泛”(扶贫项目不聚焦),到直接“瞄准受益人”、“聚焦品牌项目”的项目变革。
今天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围绕提升专业品质,追求公益项目实效,在公益经营管理的各个细节层面不断探索,在经营慈善的道路上日益专业化。基金会以“播善减贫,成就他人,让善更有力量”为使命,以“经营慈善、笃信管理、将贫困和方法制胜、职业精神“为信念,将贫困和受灾地区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儿童以及这些地区的公共设施和社区基层组织列为服务对象,对他们进行直接援助。坚持以*的产品设计、*限度地瞄准贫困弱势人群、*限度地提高单位资金的扶贫效益、尽可能地推动受益人参与和制度创新、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助型国际公益组织为目标,承诺透过在项目参与中学习,注重受益人自信、自尊、自强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成长。
截至2014年底,累计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130.89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2078.3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