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曾经表示:“我们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有一个标准,这个企业必须由诚信有远见富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来打理,这个管理者是自己忍不住想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他的人”
换个角度讲,运用到基金投资当中,我们选择基金经理也可以以这样的标准去选择。
基金经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基金经理就是基金实际管理人,可以说一只基金业绩如何几乎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个人。
虽然基金经理的背后也有投研团队的支持,但是最主要还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将给基金带来良好的经营业绩,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标准来考量一位基金经理呢?
1、赚钱能力强
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帮助大家赚钱的基金经理自然就是优秀的,所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基金经理具有良好的历史业绩表现,业绩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在以往能够有好业绩的基金经理可能会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收益,当然,这里所提到的优秀的业绩值得是长期业绩,而不是一两个季度、半年的。
短期业绩优秀可能只是刚好踩上了风口,或者刚好整体市场非常景气。运气的成分比较高,如果长期业绩比较优秀才能表示基金经理有持续赚钱的能力。
2、经验丰富
在投资市场上,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从业经验越丰富,所经历市场情况也就越多,更嫩从容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并且及时反应。
只有经历过市场的大起大落,才会对市场真正的产生敬畏,才能更加灵活的应对。
3、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在选择基金经理时,还要了解基金经理能力圈或者是擅长偏好的风格。
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决定了基金经理投资决策,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的从业经理,管理基金的经理,还有管理过的中的定期报告等资料去了解。
了解基金经理更加擅长哪个行业或板块或类型的基金,了解其风格偏好是什么。
同时,还要非常注重投资风格的稳定性指标。
投资风格的稳定性表明了基金经理能够坚持自己的策略,坚信自己的思路。
也能够更好的把自己的优势发扬和保持。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没有盲目地追随市场,也是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的表现。
4、避免言行不一致的基金经理
在选择基金经理时要避开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选择那些言行一致性比较好的基金经理,比如说某基金经理坚持价值股投资,那么他管理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一般就是价值股。
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我们也是可以通过基金的定期报告查看的,有季度报、半年报、年报,其中年报的内容是最为详细的。
5、不同类型基金匹配不同基金经理
基金有不同的分类,基金经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也是有能力圈的,一个擅长管理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未必能管理好指数基金。
这是因为不同基金类型基金经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基金对基金经理依赖程度很低,所以就算换了基金经理也影响不大,而有的基金对基金经理要求比较高。
比如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是被动跟踪指数,基金经理的职责主要是尽可能的减少追踪误差,工作内容偏向于技术性。对于个股的选择则要求很低。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 基金经理在基金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挑选优秀的基金经理这主要是对主动权益类基金来说的。
大部分人做基金投资挑选基金的时候是从基金的角度出发挑选基金,考察一支基金的时候再看看基金经理的情况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进行投资。
但是也有一部分投资者是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出发,选择自己认可的基金经理,因为在他们看来,基金经理才是一支基金业绩表现优秀的灵魂。
基金经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金的业绩表现,挑选基金有一定的难度,挑选基金经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想要选择到以为优秀的基金经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挑选基金基金的几个指标
第一,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任职年限
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任职年限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市场中,实战是最好的考验。
一位基金经理如果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经历的极端行情也会比较多,在遇到市场的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根据历史经验更加从容的面对。不仅仅是操作方式,还有应对极端行情的心态,保持理性的投资心态才能确保操作的理性。
一位历经市场牛熊的基金经理,从长期来看,业绩的表现会更加平稳。
不过,国内的基金市场发展的比较晚,拥有十几年经验的基金经理就已经不多了,所以,如果基金经理拥有5年以上的任职经验就不错了。
第二,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做蛋糕做的非常好,但是你让他去摊煎饼,他不一定做得好。一样的道理,基金经理有自己的能力圈,有自己擅长管理的基金类型。
随着市场上基金数量的快速增长,一位基金经理需要同时管理多只基金。而且管理的基金中,基金的风格和类型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基金经理之前宏观策略的基金管理业绩非常不错,但是却被安排接管一支指数基金。很显然对基金经理来说是有挑战的,当然,可能管理的好,可能管理不好,但是,如果是让他接管另外一支宏观策略的基金,他有更高的概率管理好。
当一个基金经理刚接管的与其之前的管理经验有较大差别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了。
第三,过往管理业绩
有人说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收益,这句话固然没错,但是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哪些完全依靠基金业绩来选择基金的投资者,要从多个角度考察一支基金
实际上,业绩是能力最好的证明,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可以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如果一个经理经理管理过的基金长期业绩表现都非常优秀,那么,在未来也有更高的概率可以继续取得优秀的业绩。这或许是马太效应的一个佐证。
第四,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为什么要了解基金经历的投资风格呢?
这里主要了解的不是基金是那种投资风格,操作风格千差万别,没有绝对的好坏,我们要考究的是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是否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基金经理在定期报告中描述的投资风格和实际操作的投资风格不能保持一致,说明基金经理对自己的策略没有完全的把握和坚定的看好,我们作为投资者当然也要谨慎了。
通过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任职年限,从业背景,过往管理业绩,投资风格基本上就能对基金经理做出比较全面的判断了。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 风格漂移,就是指基金投资组合特征或所体现的风格,与基金公开宣称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风格不完全一致。有研究分析了国内基金的投资风格,得出结论,73%以上的基金发生了投资风格漂移现象。而投资风格的稳定更加有利于基金业绩长期稳定的增长。
国内的基金行业为什么大部分基金都表现出风格漂移的现象呢?先从基金的风格漂移的类型说起,基金风格漂移主要包括两类
1、基本面投资风格漂移
基本面投资风格不稳定体现为基本面风格的变化,比方说基金开始指明的是大盘价值投资型的基金,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却是小盘成长型。这一类行为容易导致投资的跟风效应,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2、主题类投资风格漂移
这一类风格漂移的表现就是基金的投资风格偏离原来的主题风格,比方说健康类主题基金大规模持有白酒类的个股。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风格漂移的现象,沪港通开通之后,很多基金公司发行了主题类的基金,但是大多数基金却没有或者很少投资港股通股票。
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漂移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短期业绩排名的影响
在国内的基金投资市场,大部分投资者会根据基金的历史业绩去选择基金,投资者过度的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导致基金经理有时候为了适应市场,也很难保持初衷,坚守投资风格,通过市场去追逐热点,博取更高的排名。
2、基金管理规模的影响
基金的交易费用是以交易的金额为基础计算的,这些费用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管理规模。在利益的诱导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更容易受到市场热点的影响而去关注基金短期内的业绩表现,当基金的风格与当前的热点出现较大程度的偏离时,坚持投资风格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3、更换基金经理的影响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投资习惯,基金经理的轮换更容易导致投资风格的变化,在国内基金市场长,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是2年,基金经理的高离职率加剧了基金风格的漂移。
4、信息不对称
基金最快是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评率比较低,持仓信息披露的程度有限,投资者很难全面的及时的掌握基金的情况,这就导致基金经理有一定的空间去进行基金风格的转化的操作。
讲真,这个问题稍稍有些大,辨险识财试图拆解为“如何判断基金经理属于哪种投资风格”和“如何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当前市场风格是否相符”两个问题来回答。
问题一:如何判断基金经理属于哪种投资风格?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看一位基金经理。看懂基金经理了,也就大致知道他是怎样的投资逻辑、适合怎样的市场了。
1、看基金经理的从业情况。比如从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做到基金经理,并且还经历了牛熊市周期的基金经理,相对而言对市场的把控和判断可能会更精准些。
可以将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和A股市场行情对照着看。那些经历过多轮牛熊市的基金经理,更是市场稀缺型资源。
2、看基金经理的背景。这里背景指上学时的专业、从业之后的研究领域,比如XX是医学博士,对医药行业研究有天然的优势;再如xx,他做过腾讯的产品经理、拿过机器人大赛冠军,这些也会影响到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
一般管理行业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科班出身较多,当然随着基金经理年限越久,也会随之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行业研究领域等)。
3、看过往管理基金的业绩。这点也是基民朋友们第一看中的。
具体看啥?看过往业绩是否持续好!比如每年业绩和基准对比、和大盘对比;牛市、熊市、震荡市不同市场行情下的业绩表现;对风险的控制情况(最大回撤与指数对比如何);还要看他们管理的每只基金以上各维度表现……
如果选中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业绩超群,但回溯都是在牛市情况下,那么就要有个判断了,可能业绩是市场带来的而非基金经理主动管理带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冠军魔咒”一说。
4、看公开报告(如季报)。看季报中的前十大重仓股,前后季报对比看;看持有股票所属行业、前后增减,从而判断基金经理是靠选定一家企业长期持有带来的盈利,还是短期操作赚的波动盈利,后者往往很难持续。
还要看基金经理“策略分析与展望”,这块是基金经理的自评,看他们对过往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判断。
5、看基金公司公开宣传和基金经理专访类报道。在产品宣传材料里,基金公司关于基金经理的介绍是有参考价值的,而且每家公司会给不同基金经理“定性”,比如价值类、成长类、行业主题等等,这些比普通投资者自己研究分析更精准。
而媒体对于基金经理的专访,信息量大,媒体提问也会相对专业精准,多看对于了解这位基金经理会有很大帮助。
6、还可以参加基金经理线上问答等活动。更近距离接触,了解会更深入,有时候甚至有面对面机会。
等等。
问题二:如何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与市场风格相符?
好了,以上基本回答了前半个问题“对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判断”,下面再简单说说对于市场的风格判断。
未来很难预判,小编就不说啦。对于过去A股属于什么样风格,一般我们讨论的是市场偏好哪些行业或者属于大盘、中盘还是小盘股市场。
这些需要基于数据判断,比如可以把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过往区间数据拉出去对比看,大致可以判断某个区间市场偏好哪些行业,对应着基金经理上述综合风格,以此判断二者风格是否契合。
不需要很专业的金融知识,我们大致也可以获悉以下几个信息点:
3个行业在一季度表现都挺不错,3个行业中,很明显食品饮料行业表现最优,且呈现持续向上状态;相比之下,医药生物行业似乎从2019年8月份左右发力迹象比较明显。
基于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偏好行业等了解后,再加上对过往市场的分析判断(靠什么涨的),我们就可以对选中的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和风格是否与这一市场相符合,以及他主动管理的基金有没有帮我门赚取一定的超额收益等问题有个大致判断。
BUT,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行业去筛选基金,很多基金经理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他们更看中企业本身的实力和未来增长,寻找“每个行业中优秀的潜力企业”,从而赢得投资回报。比如医药生物指数虽然看似从8月份才发力,但优秀的龙头药企持续创新高,相应的主动管理医药基金的业绩也非常亮眼。
最后: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基金的业绩、波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做较为全方位的考察,尽量选择长期业绩优秀、风格稳定的基金经理的产品,因为这种基金未来长期表现好的可能性更大。
;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基金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产品,而基金经理就是所谓专业的人。
能够担任基金经理的都是具有真材实料的,他们一般都是名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经过多年的实体行业或者金融市场的摸爬滚打,具有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再一步步担任基金经理。
这些专业的人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方式和投资策略上更具专业性。那么基金经理是如何投资基金的呢?
这里我们以交银基金的绩优基金经理何帅的投资理论为例做一个分析。看有哪些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重点把握基金的绝对收益,基金投资的出发点应该是“绝对收益”,如果判断股市为熊市,则股票型、指数型、混合型基金的仓位要尽可能低。当然,长期定投的投资者可忽略这一点,反而应该坚持。
充分利用平衡概率和赔率的关系,倾向于用80%概率赚取20%收益率,去自己能看得清楚的地方,赚自己够得着的钱。
学会合理止盈,当品种的投资性价比已经大大降低的时候,就需要及时止盈,发现其他性价比好很多的投资机会。
坚持做投资,不做投机,我们要做的是价值投资。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短期价格上涨了很多,透支了长期的隐含回报率,那就应该做减仓甚至清仓的处理。
世界上没有一种完美的投资策略,何帅自己也承认,他掌管的基金往往在大牛市表现不太好,包括对于估值及风险系数的认定过于强调安全性,使得他旗下的基金曾错失一些不错的长牛热点行业。
; 在了解一只基金的时候,我们常常提到要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包括基金经理是属于什么样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与市场风格相匹配?等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应该如何判断基金经理是属于哪种投资风格。
关于投资风格,市场是没有绝对的划分依据的,没有绝对的标准说基金经理就是属于什么样的投资风格,我们对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判断,是需要综合几个维度去考虑。
如果能够理清楚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基本上就能大概知道基金经理是什么样的投资逻辑,适合什么样的市场了。
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
一个基金经理不可能一毕业就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在正式任职基金经理之前,可能做过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等,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的证券从业经验历经过牛熊市场周期,他对市场的把握相对而言也会更加的精准一些。
基金经理的行业研究背景
基金经理的行业研究背景可以大致判断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每个基金经理都是有自己的能力圈的,在自己的擅长的能力圈内管理基金,管理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基金经理上学时期的专业背景,毕业之后的研究领域。
一般来说,管理行业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科班出身的会更多一些,就跟我们找工作一样,也要讲究专业对口,在自己深入了解的领域内进行投资肯定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当然,随着基金经理管理经验的增加和沉淀,其能力圈也会得到拓宽。
历史业绩
历史业绩一般是投资者最关注的,也是第一眼看重的。
看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不是看他的排名是不是在冠亚军,而是要看过往业绩是不是持续向好,如果只是在某个时间段业绩爆发式增长,很可能是受益于大环境的景气或者是行业的轮动,运气的成分更多。
业绩的衡量上,主要看每年业绩和基准对比、和大盘对比;牛市、熊市、震荡市不同市场行情下的业绩表现;对风险的控制情况(最大回撤与指数对比如何);还要看他们管理的每只基金以上各维度表现。
看基金定期报告或者公开采访路演等
基金的定期报告或者是招募书等文件是基金信息最为齐全的官方文件,其中信息量非常大。
我们要了解的信息是跟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相关的,所以重点关注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比如说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化情况、换手率、行业占比。
还有一个部分就是策略分析与展望,这里是基金经理的自述,主要是对过往业绩的总结和未来行情的判断和投资策略。
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的采访、路演等了解基金经理的观点。
基金公司宣传与定位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明确的就是基金公司给基金经理公开宣传中的定位。
这个介绍是比较专业和精准的,基金公司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贴上明确的标签。比如说价值型、成长型、行业主题等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