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上涨程度和公司创造盈利的程度严重背离;股价的估值水平和市场整体水平相差太大;公司基本面发生和预判有本质区别的问题。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作为一名从1992年就开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老兵,有着15年证券投资历史的申万巴黎基金投资总监常永涛,无疑是同行中从业资历最深的基金经理之一。做了这么多年投资,成功案例不少,但常永涛并不自负,在采访中他说他更愿意谈谈理念、投资方法、思考的模式、对投资的态度,他认为这才是一个基金经理安身立命之本。
对于自己的投资职业,常永涛有三条体会:首先,决定一个基金经理命运的,是决策前5分钟的思维模式,它并不要求是否有非常深奥高深的理论基础或是否非常聪明过人,而是最后5分钟你的思维模式是否理性客观,避免情绪化,这才能*幅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次,目标计划确定之后,坚守自己的操作纪律,在操作纪律的过程中,抵制诱惑和抗拒压力;第三,和团队分享成果,或者总结教训。
竞聘上岗
常永涛的经历比较丰富,1992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信托投资公司,随后负责自营和研究业务,包括当时的资产管理,公司给他的自营规模一开始为50万元,后来一路加码逐渐上升到上亿元。
到了2000年,基金公司在国内开始显山露水,常永涛研究了海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在一些成熟国家,如美国,一个家庭的金融资产构成中,除了储蓄和保险,基金产品几乎排在第二或者第三位。他意识到基金将是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一个发展方向,于是在2000年底,常永涛毫不犹豫前往应聘当时总部在北京的大成基金,离开已有一定基础的原单位。
到了大成基金后,常永涛从基层做起,一开始在交易部工作,他当时心中也有过犹豫,8年之后,又做8年前开始做的工作,是不是有价值。但常永涛冷静思考后的选择和等待得到了回报。
2001年,大成基金组织了一次竞聘基金经理活动,常永涛在竞聘中获得第一名,被直接提为基金经理助理,参与管理封闭式基金基金景宏(净值 讨论),在2002年-2003年9月出任大成封闭式基金景宏的基金经理助理,该基金这段时间的投资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风险调整后收益较好。
2003年9月-2004年6月,常永涛担任大成封闭式 基金景福(净值 讨论)的基金经理,期间收益12.05%,战胜了 上证指数(行情 股吧)和投资基准,风险调整后收益处于同类基金前列。2004年12月加入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总部,协助公司旗下 盛利精选(净值 讨论)基金的投资管理。自2005年开始担任 申万巴黎新动力(净值 讨论)基金经理,2006年新经济(行情论坛)基金发行时又出任新经济基金经理。
判断市场的六大指标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价值投资被奉为金科玉律,选时是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很多人羞于谈选时,但事实上,这一方法仍旧为不少基金所运作。如果一定要说选时的话,常永涛理解中的选时,是在合适的时机,配置合适的资产。
何时是合适的时机,常永涛主要看三个指标:GDP增速、流动性的增速、行业发展速度及行业景气度,然后就是找到行业里面*代表性的子公司。对于选股的标准,常永涛则很在乎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尽管很多研究员认为估值水平很重要,但常永涛认为,一旦具备好的盈利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盈利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外对“由上至下”进行主题投资的方法,常永涛运用的也比较娴熟,比如在今年年初,他选中的上海本地股尤其是地产股的主题投资让申万巴黎旗下基金受益匪浅。
对于判断市场的高或低,危险或安全,常永涛也总结出了六个信号指标:1,投机气氛是否浓厚,2,债券收益率差是否变大,3,价格的压力增加与否,4,短期利率是否上升,5,收益率曲线变平,6,经济活动是否变缓。
不过,寻找指标容易,要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去芜存菁,找到最理性的投资方案,并且要最坚定地去执行,这才是成功的基金经理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条件。“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基金经理的关键不是他的专业知识而是他人生的历练、世界观。”
在常永涛看来,一个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态度、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投资成功的必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基金经理合理运用投资原理和投资工具、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冷静有效的思考,作出清醒的决定,才能达到持续良好的结果。基金经理是职业从事投资的人,他和普通投资者不同的是,在关键时候,能够更理性一些、更冷静一些、更能坚持一些。
常永涛自己也正是朝这个方向行进,同行评价他,是一个有特点的基金经理,不断以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一些关键的投资时段,都有一套能令人信服的判断体系。
卖股三原则
对于卖股,常永涛同样也定有三个原则:即股价上涨程度和公司创造盈利的程度严重背离;股价的估值水平和市场整体水平相差太大;公司基本面发生和预判有本质区别的问题。
“虽然我认为确定了盈利模式后,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在每次年报过程中,还是要检验我的预判是不是准确。比如我可以从2006年底的业绩看到2008年,从2007年的股价看到2009年。但我对透支太多、故事讲得太长的股票,都会非常小心。我的股票池不会去冒这个险。”
其次,股价的估值水平和市场整体水平不会相差太大。尽管有些高成长的行业可以给更高的市盈率,但如果偏离市场水平太大,则可以作为考虑减持的标准。
第三,就是公司基本面发生和前期判断有着本质区别的问题。类似于有虚增利润、假账等财务报表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倾向不一致,这种股票应该毫不犹豫地减掉。
很多投资者在想,要学会买入一只股票,但常永涛更多考虑的是,该在什么时候减持这个股票。但在这中间,并不是说要制定一个时间表去减持,而是像拥有一个风险释放路径一样,在介入这个股票的时候,就应该提早想好用什么方式去释放这个风险,或者说用什么方法去管理这个风险。因为基金投资的核心在于,找到风险和投资的平衡点。这个是最主要的。
关注投资者安全。私募基金经理的挂靠不管是监管层面,还是市场层面,关注投资者安全始终是摆在这个行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且客观上,已挂牌的这些专项计划真正可以出表占比并不多,大多数需要原始权益人或其关联机构提供保证担保。
基金经理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5点左右:从睡梦中醒来,睡不着了,脑中盘桓着各种信息;
7点:挣扎起床,洗漱,吃早饭,期间还会浏览前天的外盘情况,主要是国际市场的一些主要指标,比如收盘涨幅、成交金额、活跃板块以及国际重大政治、经济消息等;
7点半:出门上班,路上大约半个小时;
8点:进入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国内外各大主要财经网站、报刊、杂志,其中还是以网站为主,主要是为公司晨会做准备,这个过程一般要耗时20-25分钟;
8点35分:公司晨会准时开始,讨论当天*的宏观政策,关注*的财经和市场动态,讨论大概持续一个小时;
9点25分:交易员在股市集合竞价时间已经到岗,如果需要下单,那他会留下继续讨论;
9点30分:股市开盘,他除了看盘之外,管理投资组合、看研究报告等事情要同时进行;
10点30分:上市公司的研究推荐会,或是内部推荐,或是外部推荐,还包括一些行业的推荐;
11点30分:中午收盘,约感兴趣的研究员或基金经理中午一起吃饭,小范围交流一下,多会谈谈当天或近期的市场;
13点:回到公司办公室,继续看盘或者看报告等工作;
14点:上市公司调研,以到该公司上海分公司调研为多;
15点:回到单位,每天的工作重点不同,包括重点公司讨论、周会、市场部交流、行业讨论等,这个一般都要两个多小时;
17点30分:按照公司规定是下班时间,但自从2000年入行开始,几乎从没有按时下班;
18点:有时是和同行和圈内人士一起吃饭,交流近期的市场热点和关注重点,更多时候是看白天选的一些内容不错、篇幅较长的研究报告,这时比较清静无人打搅,可以专心仔细研读;
20点:回家,一般都会上网看上市公司公告,因为交易所这个时间就会披露新的公告了,尤其重点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公司的*消息;
24点:休息!
如何做好一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摇篮:交易员、研究员
作为一名普通金融民工,如何才能成为另众人仰慕的基金经理呢?
一般而言,基金经理一直有两大派系,一为研究员出身的研究派,一为交易员出身的实战派。通常情况下,从研究员发展起来的基金经理相对较多,也是比较主流的形式,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再到投资委员会委员,一路下来大约需要8~10年。
从交易员发展起来的基金经理相对较少,主要是早期的一些操盘手,而新生代的基金经理中交易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就更少了。
业内认为,以研究员出身为代表的研究派,习惯从行业公司估值的角度去分析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以此作为操作依据。而交易员出身为代表的实战派则根据技术走势、数学模型等建立操作系统,往往是比较典型的趋势投资者。研究派往往只买自己熟悉的行业、自己熟悉的股票,而相对来讲实战派的选择范围更广泛。
不过实战派与研究派有时很难分清楚,有些基金经理是做交易出身,但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研究员的经历,如基金同盛(184699,基金吧)的丁骏等。研究员也会先担任交易主管然后成为基金经理,如金鹰基金的蔡飞鸣、农银汇理的陈加荣、信达澳银的陈绪新等。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蜕变
一般基金经理的发展路线为:交易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其中基金经理助理是关键的一环,不少基金经理表示,他们都是做过一段时间的基金经理助理后才成为真正的基金经理的。
研究员提升为基金经理助理并不容易,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员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这需要研究员在自己专业方面有突出表现。从职业生涯来看,提升与否一方面要看个人主观意愿是否想在这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看个人性格是否适合在市场中交易操作,操作的结果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业内升职的流程也比较繁琐,总监谈话、个人意愿和计划呈报、双基金经理或助理备份制、同事评估打分和业绩量化考评,最后才能决定取舍。
从工作内容来看,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区别在于,研究员只需要理性分析,即严格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和数据,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研究员不管配置,只需要告诉基金经理自己所研究的一堆股票池里哪个是更好的就可以了。而基金经理因为要看操作时点,基金经理除了理性分析之外还需要点感性来操盘。对某些个股要有点感性的认识,盘口经验以及盘感对基金经理非常重要。
至于投资和研究,有些公司是投研一体的,有些公司是投研分开的。在没有研究部领导的投研一体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既管研究又管投资。每个基金经理本身又承担一部分研究员的工作。基金经理不能光看别人的推荐来决定自己的配置,本身对团队要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基金经理也会承担一到两个行业的研究工作。
当真正成为了基金经理后,基金经理们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寻求更好的事业发展,更高效的激励机制,不少公募基金经理跳槽进入私募基金行列已经不是新闻。当然最近几年又有反转趋势
对已经想的比较明白的品种进行操作。一般通过交易系统下达到交易室,重要的会电话嘱咐交易员。期间继续浏览邮件报告,对自己近期比较关注的问题,做主动研究。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