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售是将产品和服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或家庭使用,从而增加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
1、不是,总产出的物量指标是社会总产品总产出-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总产出曲线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产出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总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也就是商品的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毛利。为了避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计算,保持商品购进价格的一致性,需要扣除对外支付的运输费和装卸搬运费。
3、一般总产值是指工业总产值。总产值,统计学名词,时期指标(月、季、年),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成果。
4、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
5、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住宿和餐饮业的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的虚拟服务收入加实际服务费收入。
产出等于收入。就拿企业来说,企业所有的销售所得都支付出去从而形成了各种收入,因此产出与由此而产生的总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因此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产出等于支出。
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企业的投入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投资在企业的耗费支出。按照投入资产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务,它们可以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
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产出是文学词语,动词是生产出的意思,名词是产出量的意思。投入[tóu rù ]投入指的是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劳务。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向注册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了注册登记后,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实际的经营收入。企业的实际产出,就是企业实际生产的收入产出,也就是企业的实际经营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而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2063亿元,增长12%;其他行业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19%和15%。
批发业和零售业纳统标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具体包括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等运输总收入,电话、电报和传送邮件等邮电业务营业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也就是商品的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毛利。
销售量是通过销售人员成功销售出去的数量,而产量是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数量。例如,一年生产电视机10000台,销售出去了7500台。
出货量是指制造商出货给代理商(或中间商)的数量。 出货量可能小于或等于产量,因为并非所有生产的产品都出货。 销量和出货量不一定一致,因为剩下的可能会变成库存。
出货是只从库存里拿出去的货物,并没有涉及金钱。销售量,就是卖出去钱到了口袋里的货物。
出货量是从厂家发出的数量,销售量是真正卖出的数量。出货量大于或等于销售量。
出货量是指生产商出货给代理商(或中间商)的量。因为生产的不一定都出货了。而销量不一定和出货量一致,因为可能剩余的是成了库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