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六十年后的中国经济发展20世纪50 7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为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2、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
3、这个时期的开始几年,经济从个体.私营迅速向国有和集体转化。转化后的20多年里,GDP以每年百分19%的速度快速发展,其中还包括:浩劫“中的所谓10年。远高于80年代后至今的10%多点的速度。那个时候西方国家的GDP是3%左右。
4、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建设道路的实践1.三大改造的过程(1)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5、已恢复国民经济为主。如在历史学习中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比重很小,服务业基本上为发展。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具有较强的军事色彩。
6、世纪50~70年代也就是1950~1970年这段时间,在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1、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这是作者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上的主题报告。赵农、黄志钢参与了本文基本观点的讨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2、新中国成立初期,黄金储备都被运往台湾,连故宫博物院的国宝也运到台湾,国民党溃逃时经济崩溃,金圆券的对民间的洗劫。四大家族资产的转移。工业基础的落后,没有重工业,少量轻工业,整一个凋敝穷困来形容。
3、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
4、中国在1950年的GDP总值约600亿元人民币,大约折合165亿美元。
1、其实,在史学界还有一种分法:1949-1954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进的时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2、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经济(1949~1957年)。
3、第一阶段:1949-1953年,过渡时期。第二阶段: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第三阶段: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第四阶段:1966-1976年,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4、大致可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在制度上和增长表现上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第一个层次分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29年);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阶段(改革开放31年)。
5、新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56年,叫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56年到1966年,叫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第三个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叫做“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