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有没有迅速恢复和发展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农村人口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7元,到1952年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9%。这说明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背景具体:国内: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恢复与重建。人民的生产热情较高,但是物质资源较匮乏。国际:一个世界,两大阵营。
3、解析:从比例、数字和毛泽东的分析看,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突出表现为重工业基础薄弱。然后联系建国前的历史知识,概括对工业发展有影响的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地总结国民经济恢复后我国有计划地发展工业的措施。
改革开放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和城市群的聚集加速,城市规模和居民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指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制度。
世纪50-70年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为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
这个时期的开始几年,经济从个体.私营迅速向国有和集体转化。转化后的20多年里,GDP以每年百分19%的速度快速发展,其中还包括:浩劫“中的所谓10年。远高于80年代后至今的10%多点的速度。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建设道路的实践1.三大改造的过程(1)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②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①发展经济,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②发展经济一定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符合国情。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取得的正确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其失误、教训的纠正和借鉴的产物。
.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党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
(2)状况:从1958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和“文革”初期经济状况恶化。原因:前者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