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角度的山和水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及对策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流域内资源的分布与国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尚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
2、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不平衡的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3、面对长江流域愈演愈烈的洪涝灾害,当前最要紧的是禁止围湖造田等自断后路的做法,恢复河湖的调蓄能力,毕竟三峡再厉害,也只能是拦截上游的来水,而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降水。
横断山脉的海拔落差非常大,且水资源很丰富,所有有很多建好的和在建的水电站,短期是可以解决相应的用电问题,但是水电站对生态的影响之大,现在的人都无法估计,光想的政绩,还有眼见利益。
本次科考时长为10天,共行2400余公里,行程主要在横断山脉一带,属三江并流地区,区域内河谷深切,水势磅礴,蕴含丰富的水能。
综上所述,横断山区修路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复杂性,需要面对多种技术挑战和风险,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开阔当地人的就业观念。建立巨型水电站必须修路,这样就使交通方便。有了扩建第三产业的机会。随着巨型水电站的建立相对的配套事业也会得到发展。有了扩大渔业发展的机会。文化交流、思想观念得到发展。
数千年来,横断山脉的交通方式都是让人惊心动魄的溜索,进入新时代后,这种交通方式依然在许多地方继续存在,因为在横断山脉里修路,实在是太过艰难。
锦屏山的阻挡,使得雅砻江形成了落差300余米的大拐湾,巨大的水量和落差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形成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在雅砻江下游,水流充沛,落差集中,建有20余个梯级水电站,而上游的不少水电站也在规划中。
1、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河流大多是自西向东流,东西走向的水运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由于地势差异,在阶梯分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上湿润空气深入到我国内陆地区,导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势首先会影响气候,高低会影响风向、风力、降水等。比如说迎风坡背风坡的风速跟风力就不一样;降雨降雪也不一样。温度也不一样,山地跟平原的气温就是有区别。水文:影响河流的流向、水流量等。
4、地形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影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自西向东,地势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
黄河和长江对中国来说都重要。从水上交通、经济地位看长江重要;从河流泥沙治理、地上河威胁治理、历史文化黄河重要。
黄河,四大古国的兴起均是沿河分布,古代中国最早沿黄河分布,后来逐渐扩大。所以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条河是黄河。
长江和黄河,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重要河流,不但是因为干流很长,而且支流众多,使得河流覆盖了我国很多的地区,或许你家的附近,就会是属于两条河流的流域之一。
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提出了我国对国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且城市经济、工商业及海外贸易比前代发达,我国科技也因此发展起来。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并传到欧洲,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56):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第二个阶段(1956-1966):十年探索建设时期。第三个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个阶段(1978-今):改革开放时期。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1978-2006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3642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58倍,年均增长16%;人均GDP从381元上升至14040元(2005年),增长39倍,年均增幅13%。
动荡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8~1978年)。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