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防措施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发生。这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教育、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风险监测与报告 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风险的发生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
1、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十条规定可知,网络安全事件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分级。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密码学技术、管理技术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2、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并规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3、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经2000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2000年9月25日公布施行。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可谓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