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计税基础,从你的解释来看,你是认为应该按照甲公司的那个5w作为原始计税基础,而答案是按照乙公司买入价格2w作计税基础。正确算法应该是按照乙公司的2w。
高级财务中内部存货抵消虚高抵消方法如下:假设将内部交易存货全部对外出售,此时需要抵消多确认的收入和成本,然后再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抵消掉。
“库存商品”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 480 000元(12 400 000×20%)。
为支付对价公允1000万元,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000×30%=600(万元),无需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1、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2、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理解为企业可以在未来预计用来抵减所得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比如会计折旧年限与税务折旧年限的差异。
3、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4、一般企业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都是坏账形成的。
5、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是由于时差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只有在会计上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且递延所得税资产最重要的是按照坏账计算。
6、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公司在未来的纳税期间可以减少税务负担的潜在资产,通常是由于公司在当期会计利润中确认了一些税前费用或损失,但在税务报表中不能立即扣除,因此导致未来可用于抵扣税务负担的资产增加。
1、具体的抵消方法如下: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消。例如,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万元,该商品的成本为80万元。
2、合并财务报表内部交易的跨期抵销的处理:存货内部交易的跨期抵销:存货内部交易,已经作为销售方的毛利进入销售方的期末损益并结转至下期期初留存收益。如果下期已经销售出集团之外,一方面应该冲减合并报表期初未分配利润。
3、合并报表中抵消内部交易分以下几种情况: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此时梳理清楚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第二笔分录业务属于对外交易,不能抵销。
4、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进行抵消处理时,要同时将少数股东本期收益部分抵消。应编制 借:“投资收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收益”。贷:“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抵消分录。
5、在合并报表中,这些内部交易的资产需要抵消,以消除重复计算。例如,如果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了100万元的产品,那么母公司的应收账款将减少100万元,而子公司的应付账款将增加100万元。
1、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
2、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 480 000元(12 400 000×20%)。
3、因为AB是母子公司,所以需要合并财务报表,就要把两个公司看成是一个整体。
假设将内部交易存货全部对外出售,此时需要抵消多确认的收入和成本,然后再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抵消掉。
具体的抵消方法如下: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消。例如,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100万元,该商品的成本为80万元。
如果存在母子公司之间互负债务的情况下,只需要编制以下分录进行调整即可:Dr trade payable Cr trade receivable同时减少一笔应收及应付即可将内部债权债务抵消掉。
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此时梳理清楚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第二笔分录业务属于对外交易,不能抵销。所以,合并之后只能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