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创历史新高后,疫情冲击下,4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
据央行5月13日公布的*统计,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亿元,比上年同期少亿元。“拖累”社融的主要是低迷的信贷增量,4月增加亿元,同比少增亿元。而在降准落地、多个专项再贷款工具推出、央行上缴1万亿结余利润等影响下,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阶段央行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多位受访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往年4月数据都通常偏低,今年疫情影响放大了这个季节性因素,不过实体需求终究是存在的,随着生产经营活动恢复,信贷、社融数据会逐步改善。
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下降,4月贷款增长明显放缓
一季度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不过逐月来看,实体经济融资偏弱的情况从3月就已出现,4月进一步明显。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亿元,同比少增亿元。
“4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称。
之前实体经济有困难时,市场对央行降准等举措的呼声还较高,不过目前金融系统并不“差钱”,*的问题是实体信贷需求不足。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记者表示,一般通过短债利率看流动性,4月央行投放了很多再贷款工具,又(在4月25日)实施了降准,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很低,流动性肯定是很充足的。目前*的问题就在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房地产销售持续大幅下滑,对信贷需求影响很大;其次一些制造业企业的信贷需求也受到影响。
4月数据偏弱也有季节性因素。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3月(逢季末)有考核,金融机构贷款通常放得多一点,而做一个贷款项目需要时间,4月往往有点跟不上,因此4月信贷增量比较少是很常见的现象。今年疫情冲击的痕迹明显,进一步放大了季节性的因素。
连平还指出,4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了亿元,但票据融资增加了亿元。票据是短期的,期限在3个月或6个月,银行发放票据可以跟企业商量,且利率水平很低,对企业来说能拿到一笔便宜的周转资金。
4月金融数据也有亮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一是4月财政存款同比明显少增,反映财政支持经济力度在增大;二是企业中长期同比少增较上个月有所收窄,呈现边际改善迹象。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预计数据会逐步好转
4月金融数据会是年内低点,之后逐步回升吗?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此前一天(5月12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央行还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在5月13日的答记者问中,央行有关负责人重申,央行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具体包括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受访人士也预计数据会逐步好转。连平称,需求终究还是存在的,比如国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还得放,而且国家也明确上半年要把年初制定的一些政策落地。“因此不用过于担心,随着生产经营活动恢复,信贷、社融数据会逐步转好,可能6月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
廖志明表示,信贷数据后续重点看企业复工、产能恢复速度等进展情况。从社融的支撑因素看,根据财政部要求,6月底前要完成大部分今年新增专项债的发行工作,因此预计政府债券5、6月发行会增加甚至放量,对社融形成支撑。
周茂华还提到,从趋势看,随着国内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此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出现反弹,同时,有助于缓解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压力,稳定信心,促进国内需求回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