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中国十大光伏公司排名」添富均衡基金净值》,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文| 黑鹰光伏 王亮】
2021年,光伏诸多变数的叠加,对于企业经营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核心经营数据的梳理分析,能从一个特殊、且较为客观的角度看出整个产业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本期内容,黑鹰光伏仔细梳理了2021年前三季度9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核心经营数据,并制作出十大排行榜,依次为:
1. 营业收入排行榜;2.订单排行榜;3.净利润排行榜;4.对外投资排行榜;5.筹资排行榜;6.造血能力排行榜;7.总资产排行榜;8.总负债排行榜;9.资本实力排行榜;10.研发投入排行榜。
首先看这98家光伏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整体经营表现:
【一】营收排行榜
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计创收5555.50亿元,同比增长了45.07%,光伏行业整体仍保持强劲增长趋势。。
其中,有14家光伏企业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家企业,分别为爱旭股份、三峡能源、旗滨集团和南玻A。前三名企业没有发生变化,第一名仍是隆基股份,总营收562.05亿元;第二名是通威股份,总营收467亿元;第三名为特变电工,总营收391.68亿元。
另据统计,前三季度共有83家光伏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占比达84.69%。其中,77家企业营收增幅在10%以上,35家企业增幅在50%以上,12家企业增幅在***以上,比如上机数控,营收同比增长了289.71%;大全能源,营收增长177.16%;中环股份,营收增长117.46%等。
【二】订单排行榜
如果说营收规模代表过去一段时间内光伏企业所取得的成就,预收款则意味着企业在手订单规模,这多少还能看出不同企业在产业链竞争地位及影响力。
据黑鹰光伏统计,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业预收款合计为657.13亿元,同比增长了39.16%。
其中,53家光伏企业预收款规模在1亿元以上,21家预收款规模在10亿元以上,前三名为隆基股份,预收款85.96亿元;特变电工,预收款61.25亿元;晶盛机电,预收款38.34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约60家光伏企业预收款规模实现正增长,34家企业预收款规模出现下降。其中,25家预收款规模增长在***以上,其中不乏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身影,比如大全能源预收款同比增长了984.11%、福莱特增长530.93%、上机数控增长287.31%、双良节能增长192.89%、锦浪科技增长178.44%、晶澳科技增长146.11%、天合光能增长116.34%等等。
而在下降的企业中,有10家企业预收款降幅在50%以上,比如林洋能源,同比下降了54.97%;东旭蓝天,同比下降55.82%;赛伍技术,同比下降61.20%;三超新材,同比下降68.57%等等。
【三】净利润排行榜
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计实现净利润669.50亿元,同比增长62.49%,整体盈利能力保持增长趋势。
不过,在光伏供应链矛盾趋于激化,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变数叠加下,光伏企业盈利能力的两极分化日趋显著。
比如,我们通统计发现,前三季度,前20名光伏企业净利润合计为550.96亿元,占整体比重为82.2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共有14家企业出现亏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家企业,中利集团沦为前三季度亏损王,亏损达14.81亿元。
从增速看,前20名企业中19家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9家企业增幅在***以上,增幅前三名为大全能源,净利润同比增长799.90%;金晶科技,同比增长553.09%;上机数控,同比增长310.28%。
而净利润榜单后20家光伏企业中多达15家企业净利润为负增长,其中10家企业降幅在***以上,亿晶光电降幅达4476.29%、爱康科技降幅为781.12%、中利集团降幅为354.02%等。
【四】对外投资排行榜
黑鹰光伏数据显示,光伏企业整体还在加速扩张。据笔者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计对外净投资1119.41亿元,同比增长了39.02%。
其中,23家企业对外净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基本涵盖光伏各核心产业链龙头企业。前三名为三峡能源,对外净投资232.85亿元;通威股份,对外净投资65.08亿元;天合光能,对外净投资62.61亿元。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59家光伏企业对外净投资规模保持正增长,其中12家企业增长在10亿元以上,增长最快的三家企业依次为三峡能源,同比增加了63.49亿元;通威股份,增长45.92亿元;大全能源,增长41.83亿元。
【五】筹资排行榜
在光伏持续且凶猛的扩张潮下,尤为考验企业持续融资能力。而净筹资规模即能展现企业的资本市场影响力,也能展现企业战略前瞻性。
事实上,很多光伏企业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也确实在提升自身的资本实力。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计净筹资983.50亿元,同比增长了96.22%。
具体到企业层面,两极分化现象也非常明显。比如前三季度只有20家企业净筹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前二十名企业净筹资规模合计达960.81亿元,占整体比重高达97.69%。
另一方面,前三季度共有38家企业净筹资现金流为负数,也就是资金处于净流出状态,还有37家企业净筹资规模同比出现下降,10家企业净筹资下降规模在10亿元以上。
【六】造血力排行榜
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企业更需要比拼自身造血能力(经营现金流)。为了满足扩张资金需求,以及提升资本实力,很多企业将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经营现金流)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之一。
但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计造血(经营现金流净额)398.78亿元,同比下降了5.34%,而此前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光伏企业合计造血278.94亿元,同比增长41.14%,这说明第三季度(7-9月)光伏企业整体造血力出现了明显下降。
具体到企业层面,前三季度58家光伏企业经营现金流为正(资金净流入),44家企业经营现金流净额在1亿元以上,13家企业在10亿元以上,造血力最强的三家企业为特变电工72.38亿元、三峡能源55.23亿元、隆基股份46.78亿元。
另据统计,前三季度只有38家企业造血力实现正增长,前六家企业增长在10亿元以上,特变电工、大全能源和旗滨集团位列涨幅前三名;而多达60家光伏企业造血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40家企业降幅在1亿元以上,7家企业降幅在10亿元以上,阳光电源、福莱特、晶澳科技位列跌幅前三名。
【七】总资产排行榜
在光伏企业整体持续扩张及成长下,其总资产规模也在持续创历史新高。
据黑鹰光伏统计,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业总资产合计为16557.35亿元,约同比增长32.36%。
其中,42家光伏企业总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9家企业总资产规模在500亿元以上,前三名企业总资产规模均突破1000亿元,分别为三峡能源、特变电工和隆基股份。
另据统计,前20名光伏企业总资产合计为11522亿元,占整体比重为69.59%,基本涵盖各光伏主要产业链龙头企业。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79家光伏企业总资产实现正增长,27家企业增幅在50%以上,8家企业增幅在***以上,前三名依次为派能科技,增长249.20%;康跃科技,增长200.32%;锦浪科技,增长173.73%。
【八】总负债排行榜
需要警惕的是,在光伏企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总负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据黑鹰光伏统计,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业总负债合计为9459.97亿元,约同比增长28.92%。
其中,79家光伏企业总负债规模在10亿元以上,前20名企业总负债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上,三峡能源、特变电工、隆基股份位列前三名。
从增速看,至少71家企业总负债规模在增长,62家企业总负债增幅在10%以上,38家企业增幅在50%以上,15家企业总负债增长在***以上。
另据黑鹰光伏统计,截止9月末光伏上市公司整体总资产负债率为57.13%,同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
其中,34家企业总负债率超过“57.13%”这一平均水平线,9家企业总资产负债率超过70%,资产负债率*的三家企业依次为*ST天龙,资产负债率109.74%;*ST科林,资产负债率96.63%;兰石重装,资产负债率83.04%。
【九】资本实力排行榜
资金净值=现金储备-短期(有息)债务。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资本实力,甚至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
如今光伏企业整体资本实力也在快速提升,据黑鹰光伏统计,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业拥有资金储备2446.94亿元,短期有息债务规模为1466.16亿元,资金净值为980.78亿元,资本实力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2.33%。
不过,黑鹰统计数据显示,光伏企业间资本实力差距正在加大。比如,前十名企业资金净值合计为808.09亿元,占整体比重达82.39%,其中,隆基股份、特变电工和三峡能源资本实力最为强劲,资金净值分别为203.32亿元、154.16亿元和113.19亿元。
另外,多达30家光伏企业资金净值为负数,也就是说其资金储备还不足以覆盖短期有息债务,9家企业资金缺口在10亿元以上。
【十】研发费用排行榜
纵观光伏发展史,技术创新才是企业长久发展、壮大的根本。而研发没有捷径,只有持续的高投入才可能获得丰硕的研发成果。
黑鹰光伏统计数据显示,光伏行业整体在加大研发投入规模:2021年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计投入研发费用166.46亿元,约同比增长了57.29%。(黑鹰注:本文仅统计了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的“研发费用”一项,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在这期间全部研发投入情况,数据仅供参考。)
其中,41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亿元以上,中环股份、通威股份、正泰电器位居前三位。
从增速看,其中74家企业研发费用实现正增长,69家企业研发费用增幅在10%以上,46家企业增幅在50%以上,18家企业增幅在***以上,比如中环股份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7.76%,天合光能同比增长114.85%,固德威同比增长113.36%等。
另外,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除了看企业研发费用的规模,还要看其投入占营收收入的比重。众所周知,光伏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而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投入比(研发投入/营业收入)至少要达到3%。
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同比增加了0.2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61家光伏企业研发投入比达到了“3%”这一标准,前三名依次为科威尔14.91%,先导智能10.44%,上能电气9.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黑鹰光伏,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社
金融界基金08月31日讯 汇添富均衡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添富均衡增长混合,代码519018)08月28日净值上涨3.74%,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0130元,累计净值为4.2859元。
汇添富均衡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532.88%,今年以来收益54.94%,近一月收益6.74%,近一年收益76.61%,近三年收益70.01%。
汇添富均衡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8次,累计分红金额78.24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顾耀强,自2019年08月2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77.35%。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中国中免(持仓比例6.81%)、恒生电子(持仓比例5.09%)、安琪酵母(持仓比例5.08%)、芒果超媒(持仓比例4.71%)、宁波银行(持仓比例4.55%)、宋城演艺(持仓比例4.33%)、迈瑞医疗(持仓比例4.32%)、华鲁恒升(持仓比例4.28%)、贵州茅台(持仓比例3.79%)、北新建材(持仓比例3.53%)。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各国政府的强力应对下,金融市场经历巨幅震荡后逐步恢复稳定。上半年A股市场大幅震荡:上证50指数下跌3.95%,沪深300指数上涨1.64%,中证500指数上涨11.33%。从行业来看,医药、消费、TMT等领域受疫情冲击较小行业中的优质公司表现优异;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地产、基建产业链也有一定表现。上半年本基金仓位整体保持稳定,继续坚持风格资产的相对均衡,同时根据市场变化结构上有所调整。本基金管理人将继续积极跟踪市场脉络的变化,立足基本面研究动态优化组合,不断提高组合绩效。
本基金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8.1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13%。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新冠疫情与中美关系仍将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变量。随着各国对疫苗研发的全力推进,预期疫情对经济的实质性影响有望逐步缓和。中国更有望在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稳增长政策的支持下较快实现复苏。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发行等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A股市场的优质公司越来越多,指数结构亦逐步优化,这将是支撑市场的中长期利好因素。在全球流动性环境整体宽松的背景下,商业模式好、治理结构*、盈利增长持续性和确定性强的*A股上市公司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点击查看更多基金异动)
近日,全球极具创新力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宣布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约1GW 的N型Tiger Neo组件供货。这是大唐集团首批采用N型组件的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将涵盖农光互补、石漠化地区改造等应用场景。
大唐集团是国有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发电装机规模突破亿千瓦级。据悉,该项目将全部采用晶科能源Tiger Neo系列560W双面双玻组件。经过考量当地太阳能辐射量、降水量和地貌特点,N型Tiger Neo高效组件优异的综合性能更匹配项目需求。本次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有效提升本地治理、环保发电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大唐集团深入调研、科学论证,N型TOPCon组件技术较当前P型组件,具有电池转换效率高、发电量高、衰减率小、温度系数小、双面率高、弱光表现好等优点,发电量、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将有显著改善,有效提升项目价值。在同尺寸的组件版型上,采用N型Tiger Neo组件可比P型组件在单片组件上功率高出15-20瓦,功率直接提高了2.67%,实现“提速增效”。
晶科能源副总裁姚峰表示:“光伏组件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项目建设成本不断攀升,晶科能源高效N型Tiger Neo产品成为光伏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新能源提速增效。未来晶科能源将继续加强和大型国有企业在新能源应用领域上的协同合作,努力为建设绿色经济体系注入活力,推动光伏N型升级的革新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报道
风云激荡,你争我夺。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刺激新能源站上风口,光伏产业在新一轮的景气度中,迎来了爆发。
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4.88GW的数据,一举将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今年一季度新增装机数据“淡季不淡”,再度让产业对光伏全年需求充满期待。
财报披露窗口即将关闭,A股光伏公司去年的业绩成绩单浮出水面。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截至4月29日,在还剩6家光伏公司尚未披露2021年财报的情况下,69家公司去年营收累计超过7400亿元,净利润超过700亿元。这两项数据,均双双超过2020年同期水平。
“国内外政策持续加码,全球光伏基本面延续高景气度。”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去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上行,引发上下游博弈情绪激烈,但随着今年硅料产能有望放量,终端需求将得到大幅改善。
事实上,在国内分布式电站和大基地项目的双轮驱动下,光伏产业的需求的确受到显著拉动。且去年延续至今、困扰行业多时的产业链价格攀升,恰恰成为终端需求旺盛的有效反映。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产业链价格的波动不仅考验了各环节光伏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将产业链的利润进行再分配。与此同时,在“马太效应”加剧的趋势下,短期内光伏产业链利润“头重脚轻”的现象难以缓解。甚至,在今年,*钱的光伏公司之位或将易主。
五大光伏龙头撬动近半利润
今年4月份,硅片“新贵”广东高景太阳能宣布完成16亿元A轮融资。跟投方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爱旭股份(600732.SH)。
这家光伏电池龙头企业近些年来以专业化制造企业的形象示人,电池出货量持续攀升。但在2021年,爱旭股份却遭遇了近些年来最严峻的经营考验。
4月21日晚间,爱旭股份发布一份业绩预告的更正公告,下修了盈利预期。
公告显示,受到存货跌价、年终奖发放以及限电影响,爱旭股份更正后的净利润为亏损0.80亿元至1.40亿元,亏损金额增加了0.70亿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该公司去年预计亏损1.95亿元至2.95亿元。
亏损已成定局,核心原因在于产业链价格上涨所致。爱旭股份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2021年由于上游原材料特别是硅料、硅片等价格持续上涨,而电池片价格涨幅不及原材料价格涨幅,造成电池片销售毛利率下降。”
事实上,为了应对短期内难以调和的产业链价格矛盾,头部光伏企业均走上了“垂直一体化”之路,以期通过内部协同、整合,来降低全链路的生产成本。但这一模式,是爱旭股份短期内无法实现的。为此,爱旭股份只能加大与外界原材料采购合作,甚至通过入股硅片厂商的方式,来缓解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去年产业链上下游博弈正浓的背景下,光伏产业的“马太效应”更加凸显。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已公布业绩的69家A股光伏公司2021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52.1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84亿元。这其中,11家光伏龙头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97.90亿元,占比57.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1.86亿元,占比64.20%。
值得一提的是,*钱的五家公司全部为硅料、硅片厂商。隆基股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特变电工(600089.SH)、大全能源(688303.SH)、中环股份(002129.SZ)2021年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86亿元、82.08亿元、72.55亿元、57.25亿元、40.30亿元,合计占比高达48.74%。
“旺盛的需求造成上游供需失衡,硅料、硅片价格上涨,直接带动相关企业量价齐升。”前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于是,在价格大幅增长的加持下,硅料、硅片企业2021年净利润几乎均呈现翻倍式增长。而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压力不小,业绩表现显然逊色。
2021年,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和晶科能源(688223.SH)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9亿元、18.04亿元、11.41元,同比分别增长35.31%、46.77%、9.59%。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上游成本上升的施压下,组件厂商的盈利能力不断修复。今年一季度,上述三家组件厂商净利润增速显著提升。其中,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均同比实现2倍以上的增长。
今年光伏“盈利王”或改换门庭
4月27日晚间,光伏龙头企业隆基股份交出了2021年度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成绩单。
尽管业绩不及市场预期,但这家目前市值*的A股光伏企业仍然守住了“2021年盈利王”的地位。财报显示,隆基股份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6.24%。
与排名第二的通威股份相比,隆基股份去年的净利润高出余8亿元。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两家公司之间的盈利差距正在缩小——2020年,隆基股份的净利润曾是通威股份的2.37倍。
“虽然两家公司都进行垂直一体化布局,但实际的产品营收结构侧重,两家公司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前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去年整个光伏产业链盈利中枢上移的背景下,牢牢占据硅料市场份额的通威股份成为既得利益者。
通威股份光伏业务的主营产品为硅料、电池片及组件;隆基股份的主营产品则为硅片、电池片及组件。根据2021年财报,两家公司电池片及组件业务均为*的营收来源,其中隆基股份占比72.23%、通威股份占比39.27%。
然而,从毛利率上看,组件业务占比更高的隆基股份显然不占上风。2021年,该公司组件毛利率为17.06%远高于通威股份的8.81%。但通威股份却凭借硅料业务66.69%的超高毛利率一举填补电池组件盈利上的不足——去年,该公司硅料的毛利达125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硅料厂商的盈利优势还将在今年持续,甚至会导致光伏产业“2022年盈利王”改换门庭。
今年第一季度,A股三大硅料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94亿元、43.12亿元、31.22亿元,在所有光伏企业中领跑。
“近期光伏硅料的价格已经上涨至超过250元/公斤,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一方面来自终端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因为新产能投放之后部分老产能为了安全起见进行轮检导致供给释放没有预期的多。”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近期通威股份召开的业绩交流会上,该公司管理层对硅料价格依然乐观,认为2022年供应将继续吃紧,并预计今年硅料价格有望维持在20万元/吨以上。
这意味着,短期内,光伏产业链利润“头重脚轻”的现象难以缓解。
就整体需求而言,2022年国内光伏产业链新增装机规模值得期待。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产业淡季不淡,新增装机量为13.21GW,较去年同期增长148%。
因此,在产业链高景气度明确的情况下,产业链博弈的天平正在向“终端接受涨价”的方向倾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