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中国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新时达股票》,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榜单解读
2022年4月,百强企业总市值共计35.25万亿元,较3月百强累计市值环比下降0.70%;流通市值共计25.06万亿元,百强企业整体流通市值占比71.10%;百强入围门槛由3月的1323.21亿元下降6.17%跌至1241.57亿元;4月中国海油、上港集团、晶澳科技、广汽集团、晶科能源、中煤能源、招商蛇口7家企业新上榜,复星医药、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北方稀土、温氏股份、阳光电源7家企业跌出百强。
4月农业银行总市值排名进入前5,中国石油、宁德时代2家企业总市值跌破万亿元,4月A股市场的万亿市值企业由8家减少至6家。前10强企业中仅贵州茅台、工商银行2家企业市值环比增加。
与3月市值相比,百强企业中有40家企业市值环比增加,其中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5家上榜的白酒企业市值环比均增加,40家企业中中国中铁增幅*,环比增长17.41%,贵州茅台增量*,市值较3月增加1374.03亿元;59家企业市值环比下降,智飞生物降幅*,环比下降31.52%。
相较于2022年3月百强排名,11家企业排名不变,34家企业排名上升,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爱尔眼科、中国国航、中国广核、洋河股份、海尔智家7家企业排名提高不少于10个名次;48家企业排名下滑,智飞生物降幅*,下降27个,名次跌至第78;7家新上榜的企业中于4月21日正式登陆A股的中国海油的总市值*,为8036.79亿元,排名第11。
除中国移动、中国海油、龙源电力、百济神州、晶科能源5家于近半年(2021年11月-2022年4月)上市的企业外,95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近半年市值在2022年4月达到*,其中中国神华、保利发展、中国交建、陕西煤业4家企业近半年的单月收盘市值逐月递增;18家企业近半年股价在2021年11月达到*,近半年股价总体下跌,其中市值*的是宁德时代,其市值由2021年11月的15849.79亿元跌至2022年4月的9541.34亿元,近半年市值总体下跌39.80%。
从股价看,股价高于100元/股的企业由2月和3月的19家减少至16家,72家企业股价低于50元/股,其中27家企业股价不足5元/股;从行业看,100家企业涵盖了39个行业,除银行外,电力设备企业最多;从上市板块看,4月百强市值企业中在沪市主板上市的企业最多,共65家,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市值均不足1241.57亿元。
注:统计数据截止至2022年4月29日15:00,单月数据以每月收盘数据作为参考依据。
智通财经APP讯,新时达(002527.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42.64亿元,同比增长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7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70.16%;基本每股收益0.24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0元(含税)。
随着年报披露结束,证券业2021年度业绩排名也随之出炉。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已有115家券商披露了2021年年报。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共有37家券商2021年净利超1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10家券商去年大赚超百亿元(母子公司合并口径,下同)。
分业务来看,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是2021年券商营收占比*的两大“支柱”,整体营收占比均超20%;投行业务、信用业务紧随其后,营收占比均为10%左右;资管业务营收占比约为7%。
10家券商2021年净利超百亿元
中证协此前披露的证券公司2021年度未审计经营数据显示,2021年全行业140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5024.10亿元,实现净利润1911.19亿元。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0.59万亿元,净资产为2.57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9.07%、11.34%。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已有115家券商披露了2021年年报(含子公司)。若按照母子公司合并口径,则共目前披露家数达105家。
从营收来看,共有18家券商营收超百亿元,33家券商营收超50亿元。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夺得前三,去年营收均超400亿元;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等5家券商营收超300亿元。
10家券商去年净利逾百亿元,共37家券商净利超10亿元。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以231亿元的净利*;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则分居第二至第四名,净利分别为150.13亿元、133.46亿元、128.27亿元;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去年净利也超百亿元,此外申万宏源去年净利超90亿元,东方证券净利超50亿元。
从营收同比变动来看,券商行业马太效应继续加大。共25家券商营收同比下滑,占比约24%,多为营收在20亿元以下的小型券商。共有3家券商去年营收实现翻倍,其中2020年11月承接华信证券资产开业的甬兴证券2021年营收同比增幅近400%,摩根大通证券去年营收增长近200%,高华证券营收也同比增长约137%。
从净利润变动情况来看,2021年共有8家券商亏损。净利超10亿元的券商中,东方证券的净利同比增幅达97%,增长率*;华福证券去年净利增幅达89%,同比增幅排名第二;东方财富证券、方正证券、渤海证券等券商去年净利增幅也超60%。头部券商中,中信证券去年净利同比增长高达55%,中金公司净利增长近50%。
九成券商去年经纪业务营收正增长
分业务来看,Choice数据显示,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是2021年券商营收占比*的两大“支柱”,整体营收占比分别约为24%、23%;投行业务、信用业务紧随其后,营收占比均为10%左右;资管业务营收占比约为7%。
在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方面,由于2021年是权益大年,在有可比数据的近90家券商中,九成实现经纪业务营收正增长;共37家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超10亿元,占比超四成。
具体来看,大型券商仍保持增长,经纪业务营收排名前20的券商均同比增长超10%。中信证券是*的经纪业务净收入破百亿元的券商,达139.63亿元;国泰君安则以95.05亿元排名第二,中国银河、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分别排名第二至六位。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2021年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超2015年,但传统代理买卖业务净收入并未体现相应弹性,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平均佣金率只相当于2015年的一半,经过多年压降继续下滑的边际空间不大。
自营业务营收展现较大弹性。在有可比数据的券商中,超五成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
共有6家券商去年自营业务净收入超100亿元,分别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共20家券商自营收入超20亿元。
投行、资管业务双增长
投行业务方面,由于2021年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双增长,行业整体投行营收规模再扩大。中证协此前数据显示,证券行业2021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699.83亿元,同比增长4.12%。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券商股权承销规模1.84万亿元,同比增长9.17%,其中IPO规模继2019-2020年连续大增两年之后,进一步增长28.31%至6030.01亿元,大幅刷新历史新高。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贡献颇丰。另据中证协数据,2021年证券公司承销债券1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3%。
从2021年各券商的情况来看,投行业务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均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18%的较高增长。中信建投以56.31亿元的投行收入排名第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
资管业务方面,随着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影响逐渐出清。根据中证协此前公布数据,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17.86亿元,同比增长6.10%。此外,由于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券商参控的公募基金规模和收入齐升,带动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大幅增长。
从排名来看,资管业务收入前二十的券商中,同正增长的券商达到17家,部分资管业务实力强劲的券商营收贡献比已经超过20%。中信证券以117亿元的资管收入*,广发证券以99.46亿元排名第二,华泰证券、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则分居第3至5名。从增长率来看,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同比增幅超45%。
展望未来,东方证券研报认为,经历了2019-2021年连续三年的行业大年之后,2022年A股市场行情基础条件显著恶化,自营业务条线主打股票衍生品等去方向化机构业务的头部券商将表现出更强的业绩韧性,2022年券商业绩分化大概率将明显加剧。
责编:林根
9日开盘,A股的碳中和、新能源、环保、风电、光伏等板块集体上涨。
行业板块中,发电设备、电力、电工电网、环保等板块领涨,概念板块中,风力发电、新能源、火电、电源设备、光伏、锂电电解液、水电、碳中和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板块个股多数飘红。碳中和概念股中,华银电力、石大胜华开盘一字涨停。
各板块开盘涨跌情况。来源:Wind
出现上述行情并不让人意外,缘于11月8日晚央行发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
央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8日晚间,央行发布消息称,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如何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央行提供合格质押品。
十大券商*解读
利好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银行业
对于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多家券商机构认为,将利好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银行业。
华安证券表示,利好领域主要集中在绿色转型领域,包括清洁能源(风电、各类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节能环保(电力改造)和碳减排技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三个领域。
浙商证券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相当于“定向降息+宽信用”的组合,不仅有利于低碳转型,也能拉动投资需求,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利好银行基本面,银行利差预计保持稳定。
中泰证券分析,一方面,在产业政策和财金政策协同推动下,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有望持续受益;另一方面,提供给商业银行的低利率水平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在贷款利率维持现有水平情况下,将进一步提升银行息差,有助于其利润增厚。
西部证券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明年正常运行后,规模应该不小于支小再贷款的规模(接近一万亿元)。因为该工具“做加法”的特点,目前绿色贷款的规模接近15万亿,同比增速超过20%。展望明年,绿色贷款新增规模有望在央行支持与自身高速发展背景下继续发力,这对于明年贷款增速的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
并非变相降息
多家券商机构指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并非变相降息,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对债券市场影响中性。
广发固收研报分析,价格层面,央行提供的资金利率为1.75%,低于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的2.25%,持平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将1.75%折算为100%贷款本金,对应资金成本约为2.92%(1.75%除以60%),略低于1年期MLF利率2.95%,不过期限实际上为3年。碳减排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1年期LPR为3.85%),低于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对应的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5.5%。
数量层面,碳减排支持工具未像再贷款那样直接设定额度上限。参考2020年9月与2021年9月匡算未来一年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大致规模,可能介于7100亿元与32300亿元之间,乘以60%,对应的4260亿元与19380亿元为央行提供资金支持的两个参考值。
资料图。中新经纬 摄
光大证券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利率为1.75%,低于同期限的MLF利率,部分投资者将其理解为变相降息,这是不妥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既不是短期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的逆周期调节手段,也不是变相降息,对债券市场既谈不上利空也谈不上利多,影响是中性的。
招商证券指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短期内该工具恐难以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预计在该政策工具初期运行时,央行可能通过额度控制灵活调控政策支持力度,防止出现风险;通过进一步明确重点支持企业范围,降低银行操作难度,切实发挥政策支持作用。对于市场而言,该工具的推出短期内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显著影响,市场波动更多体现心理因素。
开源证券分析,从银保监会数据(“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分项)看,此次碳减排涉及的三个分项中,清洁能源是绝大部分,而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占比较小。按照央行口径,2021年以来,每季度的清洁能源贷款增量在2000亿左右,按照60%资金支持比例计算,对应每季度投放1200亿基础货币,折算到每个月仅为400亿,补充数量有限。
华泰证券认为,第一,作为结构性政策工具,“先贷后借”对市场的利好难比直接降准(非补缺口降准)等宽货币政策,甚至降准压力因此有所降低;第二,一定程度上起到宽信用的效果,对社融增速和经济也将起到积极作用,但近期影响还不明显;第三,实施过程中投放基础货币,且利率只有1.75%,相当于局部降息,如果规模持续放大,会有一定的资金溢出(如降低MLF需求)和银行负债成本降低效应,也有助于信贷需求的充分满足、信贷利率的稳中有降。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市场已经早有预期,后续效果需要时间验证,在当前点位下,市场预计不会有太剧烈反应。
平安首经团队指出,碳减排工具的推出具有涵盖所有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定向降息效果,也具有动态的定向降准效果,但其宽松意味要明显弱于传统意义的(定向)降准、降息。该政策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符合条件的碳减排重点领域的项目数量和贷款投放规模。由于资本市场对碳减排政策工具已有较充分预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更集中于受益的碳减排行业,对近期陡然升温的债券市场情绪有一定催化作用,但整体影响偏中性。
本文源自V观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