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东方证券研究所」隆基股份*消息》,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 上海报道
近日,东方证券举办“能源转型期的机遇和挑战”线上论坛暨《能源蓝皮书》线上发布会。
今年《能源蓝皮书》的主题是“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并从七方面对“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做了展望。
此外,东方证券研究所亦发布其对“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研判,并提出储能板块增速将快于电动车。
《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是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年度权威报告。作为能源智库联盟成立后的第一部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作为轮值主席单位组织完成,东方证券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参与编写,主要负责可再生能源相关章节的内容,同时也承担了部分组织、协调、统筹的工作。
今年《能源蓝皮书》的主题是“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全面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聚焦新冠疫情与能源治理、“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体制改革与数字化、智能化与节能减排等热点主题,从国际、区域、城市三个层次分析了我国区域能源转型、城市能源发展和全球能源发展的动态,对“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领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是一部颇具研读和参考价值的权威智库报告。
《能源蓝皮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能源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全面回顾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内外部环境和主要问题,并对中国能源未来发展进行研判。二是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全面系统总结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煤炭行业、油气行业和核电行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分析各行业存在的问题,对“十四五”时期能源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措施与政策建议。三是与能源有关的热点问题,围绕“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新冠肺炎疫情与能源治理、中国能源安全、能源体制改革以及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与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四是区域与全球能源动态,围绕我国区域能源转型、城市能源发展以及全球能源发展动态等主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报告认为,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一是经济逐步恢复,能源需求开始反弹;二是能源格局开始改变,能源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三是绿色低碳目标强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任务艰巨;四是区域性失衡进一步显现,能源安全风险更加复杂;五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上网带来较高的系统转型成本。
因此,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加快能源转型,做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排头兵;二是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保证转型过程中的能源安全;三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现代能源电力体系建设;四是促进能源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双循环”战略部署;五是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低碳发展的制度保障;六是坚持节能优先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七是推动能源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近期,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改名为“隆基绿能”,遭到不少人的调侃,调侃的背后,与隆基低迷的股价、羸弱的业绩不无关系。面对2021年业绩低增长,隆基解释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开工率下降以及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但财熵梳理发现,围绕在这个光伏龙头身上的,还有硅片产能过剩、技术迭代落后、激进扩张带来财务上的隐患等问题。
改名求发展,这个“算命”的操作,发生在了光伏巨头隆基股份(SH:601012)身上——5月10日晚,隆基股份表示,将于5月16日将证券名称改为“隆基绿能”,证券代码不变。
消息一出,遭到不少人的调侃——“隆基能绿”、“风水破了”、“嫌自己不够绿?”……对于改名的原因,隆基股份称是“为更好的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公司价值”,言语间透露出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概。
隆基股份改名被调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公司股价从2021年2月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是宽幅震荡,而在2021年11月初突破百元大关后便开始跌跌不休,至今年4月低点,半年时间*跌幅达45%。
隆基股份股价走弱的背后,是业绩增长乏力: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归母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6.24%。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85.95亿,同比增长17.29%,净利润为26.64亿元,同比增长6.46%。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隆基股份“增收不增利”。对此,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光伏行业主要原材料出现阶段性紧缺、涨价,行业开工率有所下降。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和物流运输受到集装箱短缺、内陆运输迟滞等困难局面。
事实上,隆基股份面临的不仅仅是以上问题,财熵透过隆基股份的成长路径、技术变革等发现,围绕在它身上的,还有硅片产能过剩、技术迭代落后、激进扩张带来财务上的隐患等问题。而这些,是影响其中期乃至长期业绩和估值的重要因素。
降本增效与政策东风
隆基股份的诞生,多少带着些戏剧性。
1986年,隆基股份创始人李振国最初报考的是兰州大学化学系,但因为分数不够,进入物理系,学习半导体材料专业。如果当初李振国进入了其他系,他的人生,乃至中国光伏产业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李振国被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工作,之后还在西安大学担任单晶基地主任。不甘寂寞的李振国于2000年下海创业,创建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和单晶硅生产制造,这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几个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先用硅料制成硅棒,再把硅棒切割成硅片,一块块硅片再通过技术手段制成太阳能电池片,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串并联方式封装而成的光伏组件,即可通过太阳能发电。
硅片可分为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相比,单晶硅在晶体品质、电学性能、转换效率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缺点是成本较高。
在2004年之前,单晶硅虽是光伏主流的技术路线,但由于成本较高,越来越多新进入光伏行业的公司,选择了成本较低的多晶硅,单晶硅的市场份额也逐步被多晶硅反超。到了2014年,单晶硅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这个“可怜”的数字背后,也折射出隆基股份这些年坚守单晶硅时的艰难。
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是度电成本的下降,而途径,无非是在硅棒制造、硅棒切割、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
在硅棒制造环节,隆基股份率先采用RCZ技术,减少了停、拆炉时间,降低了单晶硅棒生产成本,并且经过不断优化和融入其他技术, 2020年隆基股份的硅棒拉晶成本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79%。
在硅棒切割方面,当时市场上的技术有游离磨料砂浆和金刚石线切割技术。相比于游离磨料砂浆,金刚石线切割速度是其4-5倍、出片率高15%-20%,并且环境污染小。但日企占据了全球金刚石线大部分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
自2010年前后开始,岱勒新材(SZ:300700)、东尼电子(SH:603595)、三超新材(SZ:300554)等国内企业开始陆续研发金刚石线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最终国内厂商在2014-2015年相继突破80μm以下的电镀金刚石线技术,打破了日企的垄断。
在此阶段,隆基股份联合设备连城数控(BJ:835368)和美畅股份(SZ:300861),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让切割成本大幅降低,并开始推动单晶硅市场份额逐步上升。
在电池和组件方面,2014年10月,隆基股份收购浙江乐叶85%股权,正式进军中游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并宣布采用*的PERC技术路线。该技术用在多晶电池上只能提效0.6%-0.8%,而且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光衰现象,但用在单晶电池上可提效0.8%-1%,进一步拉开了单晶、多晶的效率差距。进军组件业务仅两年后,隆基股份杀入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排名,2020年*登顶光伏组件全球*。
单晶降本增效路线图 图源首创证券
除了技术推动降本增效,政策也是推动光伏行业的重要一环。
为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为高效产品和先进技术提供舞台,国家能源局牵头推动了“光伏领跑者计划”,并于2015年开始执行。“ 领跑者” 项目的技术门槛,使得光伏电站运营商不得不使用单晶组件。
政策的推动,更让单晶硅如虎添翼。2014年单晶硅市场份额仅有5%左右,短短4年后便超过了多晶硅。在2020年,单晶硅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90%左右,完全碾压多晶硅。在这场技术与政策推动的革命中最受益的,是一直坚守单晶硅的隆基股份。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狠人”隆基的扩张隐忧
隆基股份以硅片起家,后延伸到电池、组件环节。公司之所以成为全球光伏巨头,除了技术与政策的推动,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从产能扩张来看,隆基股份是个“狠人”。
2012年,隆基股份的硅片产能只有1GW,通过多年的全国跑马圈地和海外拓展,到了2021年年底,其硅片产能狂飙到了105GW,9年时间产能扩张百倍。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开资料
在组件方面,2014年,隆基股份收购浙江乐叶进军组件后,次年成立乐叶光伏,并投资了15亿元在江苏泰州建设年产2GW的单晶PERC电池项目,从此开始了单晶高效电池组件的扩张之路。公司组件产能从2014年的0.2GW增长至2021年的60GW,并在2020年组件出货量*超越晶科能源(SH:688223),登上全球组件出货量*宝座。
由从零起步到全球组件“一哥”,隆基股份仅用了8年时间。
2021年,隆基股份电池和组件的营收达到584.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72.23%,硅片及硅棒收入占比为21.04%。其中硅片出货量为70GW,全球光伏装机量为170GW,市场份额高达41%。
持续扩张的产能,带来的不仅是隆基股份的业绩增长,同时也暗藏隐忧。
在2021年年报中,隆基股份表示,今年硅片产能将达到150GW。而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为170GW。换言之,光隆基一家,就基本能够覆盖2021全球装机量。
激进的不仅是隆基股份,另一家光伏巨头中环股份(SZ:002129),其2021年硅片产能为88GW,今年年底将超过140GW。也就是说,隆基和中环的产能合计,在今年年底就能达到300GW左右,若加上其他企业,今年年底国内硅片产或将超过600GW,将是2021年全球装机量的3.5倍,产能过剩不言而喻。
硅片产能
即便如此,隆基股份在今年3月13日的公告中称,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于3月12日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拟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共计投资195亿元。
“现在硅片确实是产能过剩的”,隆基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财熵。
从市场经济的供需角度说,当供给大于需求之时,打价格战的概率就会加大。比方说2021年四季度,在硅料价格高位横盘的背景下,隆基股份于11月30日率先打响了价格战,158.75mm、166mm、182mm硅片降价7%-10%不等。两天之后,中环股份跟进降价。
虽然今年一季度硅片价格小幅回升,但在目前硅料持续高企的背景下,继续上涨的难度较大。另外,也不排除未来又掀起价格战。行业产能急速扩张,未来的淘汰赛可能也会比较惨烈。
隆基股份经过多年的高速扩张,已经变成了一艘巨轮。2012年,隆基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合计为18.57亿,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74.37亿,10年涨幅接近14倍。
躯体膨胀了十几倍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2021年,隆基股份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为12.4亿,其中固定资产减值高达8.72亿;面对高达140.98亿的存货,2021年公司计提了2.48亿的存货跌价准备。而在今年一季度,公司存货继续激增75亿到了215亿,不排除未来会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另外,2021年,隆基股份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高达27.6亿,同比增长40%。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折旧对公司已造成不小的“侵蚀”。
隆基股份在狂奔过程中,资金耗费无疑是巨大的。财熵发现,二级市场再融资是维持隆基持续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2015年至今,隆基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的方式,融资高达236亿。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再融资支撑产能,就没有现在的隆基。
2015-2022年隆基股份再融资情况
光芒渐淡,跨界“豪du”
“硅片的技术迭代已经基本完成,已没有多大的变化,主要是一些改良性的技术,但没有太大的技术空间去控制成本。”隆基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财熵。
财熵发现,虽然隆基股份近些年硅片产能提升确实不少,但在技术升级方面似乎不怎么上心。经过多年的迭代,硅片的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提高硅片尺寸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式。
相对于小尺寸硅片,大尺寸硅片可以有效降低全产业链成本——在制造端,可以提升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线的产出量;在产品端,可以有效提升组件功率;在系统端,可以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等成本。
2020年,市场硅片尺寸主要为158.75mm(M2) 及166mm(M6),合计占比达77.7%,182mm(M10)、210mm(G12)两类大尺寸硅片合计占比约4.5%。但大尺寸硅片的发展势在必行,据相关机构预测, 预计2023年182mm、210mm合计占比有望超过85%,2025年有望超过95%。
目前“182阵营”和“210阵营”的竞争也很激烈。2020年6月,隆基股份牵头晶科能源(SH:688223)、晶澳科技(SZ:002459)等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
紧随其后,当年7月,天合光能(SH:688599)、中环股份等公司牵头联合发起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相比M10联盟,“600W+联盟”更开放,一年左右的时间便已吸纳超过80家企业加入,甚至吸引了“M10联盟”成员加入。182mm的市场份额被210mm蚕食似乎是大势所趋。
尴尬的是,目前隆基股份*的硅片尺寸为182mm。而早在2019年,中环股份就已推出210mm尺寸的硅片。对于“降维打击”产品的出现,隆基股份引以为傲的硅片,未来或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各尺寸硅片市场份额预测
由于光伏技术原理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P型和N型,P型电池是目前市场主流,隆基股份的电池转化效率领先。但目前P型电池效率已逼近极限,成本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
相较于P型电池,N型具有光衰小、转换效率更高的优点,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但在技术推进的背景下,N型电池或将替代P型电池,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技术。
在N型硅片方面,领先的并非隆基股份,而是中环股份。2020年,中环的N型硅片全球市占率已高达60%,先发优势明显。
可以发现,对于硅片,无论是尺寸还是技术方向,隆基股份均不占优势。
虽然目前隆基股份的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在未来N型电池或将蚕食P型电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硅片作为组件的上游,若隆基想继续保持组件的领先优势,硅片可能需要外购。这意味着,它或将受制于人。
隆基股份内部人士告诉财熵,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电池方面。但财熵发现,目前友商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并不输于隆基。
隆基股份所处的光伏行业是竞争激烈,且产品相对标准化的,不论是硅片、电池还是组件,靠的主要是性能和价格,品牌溢价几乎不存在。虽然光伏行业前途光明,但在未来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的时代,隆基是否还能保持竞争优势,还需打个问号。
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发电领域,“一哥”隆基股份如今的光芒似乎比之前暗淡了一些。或许是为了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曲线,隆基玩起了跨界——2021年3月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氢装备与方案提供商。隆基对该公司持股51%,李振国担任公司法人。
目前中国氢能源产业还属于产业发展早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且缺乏核心技术。根据隆基股份的“凶狠”作风,以及改名“隆基绿能”坚定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公司入局氢能源,或许会是一场“豪d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财熵,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号立场。
消费升级热潮之下扫地机器人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伴随着技术创新迭代,当前扫地机器人技术已逐渐由随机类向规划类过渡,全局规划式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就“智能清洁”这一功能而言,全局规划的技术创新驱动下扫地机器人行业有望步入量、价齐升的高景气时期,那么扫地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在何方?
✦
技术升级是核心驱动因素
✦
扫地机器人是清洁电器中的重要品类,但随着5G到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可以设想在未来它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扫地,而是在兼具良好清扫功能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出人机交互的特质,扮演连接用户和其它家用智能终端的“纽带”,透过人机互动与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升级,更加具备了人性化设计,兼具实用与清洁的功能,展现当前市场的高度需求。
扫地机器人产品为王,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扫地机器人是典型的产品为王的品类,当前仍处于生命周期初期,供给端针对消费者需求痛点而持续进行产品技术迭代、创新,驱动价格中枢上行;需求在供给带动下相应快速增长,驱动行业渗透率及企业份额提升。
✦
创新技术赋予产品智能化功能
✦
科沃斯 ECOVACS DEEBOT N9+ 扫拖旗舰机
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科沃斯、小米、石头科技、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无独有偶,国产品牌科沃斯寄托在扫地机器人身上也远不止“智能清洁”这么简单,其在上市之初就向外界传递出打造家庭服务机器人生态的信号。作为国产厂商有“中国扫地机器人*”之称的科沃斯。早在2018年科沃斯就成立了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目前已在机器视觉领域围绕全新的传感模组、软件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重点投入,力争引领扫地机器人行业跃升至下一个性能更为卓越、数据更为丰富、价值更为多样的技术平台,推动产品在交互、智能、数据、互联等方面的突破性发展。销售渠道角度看,科沃斯以线上 B2C、电商平台入仓渠道为主,这也意味着,扫地机器人将作为智能设备互联的入口,为科沃斯打造智能互联生态圈提供牵引力。
✦
技术创新提升,解决核心问题 ✦
扫地机器人主流移动导航技术主要有 LDS SLAM 与 VSLAM,目前中国基于 LDS SLAM 的产品 市占率*。目前规划类扫地机器人所使用的移动导航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为 LDS SLAM 与 VSLAM,两者采用基于不同传感器的 SLAM 算法来构建地图、进行定位,前者采用激光雷达,后者使用视觉传感器。
另外,多元化技术进步提升避障能力,核心痛点的解决有望大幅增强产品实用性,推动行业渗透率上行。避障一直是扫地机器人亟需解决的重要环节,即便是全局规划类产品,如果不具备*的避障能力,在清扫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卡困、停止清扫的现象,则需要消费者在一旁协助搬走障碍物,那么扫地 机器人就无法真正解放劳动力。多年来,各大厂商在避障技术上做了多元化的尝试,如科沃斯于 2020 年发布的 T8 MAX 系列产品搭载 3D 结构光避障技术,T8 AIVI 则采用单目+3D TOF 技术, 辅以 AI 实现障碍物的识别与脱困;石头科技在 2020 年发布的 T7 Pro 产品则搭载了双目摄像头, 配合 AI 算法识别物体实现避障,而这一方法相应对扫地机器人的计算能力要求更高。
✦
未来投资风向
✦
2015-2018 年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 年增速有所放缓,2020 年恢复高增长。资料来源:iRobot,东方证券研究所
全球三大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均快速扩张,iRobot、科沃斯、石头科技份额位居全球前三2016 年起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快速扩张,iRobot 始终处于*地位,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后来者迎头赶上,2020年科沃斯、石头科技市占率达17%、9%。2016年以来随着规划类产品的日渐成熟、产品实用性的不断提高、高性价比的产品不断涌现,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根据iRobot 公告中的数据,2015-2018 年全球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 30%,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2020年随着创新型产品的推出,市场恢复高增长,同比增速达32%,整体规模达 34 亿美元(约合 219 亿元人民币)。
展望未来,目前国内龙头企业技术储备丰富,新品迭代节奏稳健,技术创新驱动下扫地机器人行业有望步入量、价齐升的高景气时期,未来渗透率提升确定性较强,对全球市场的长期发展保持乐观,建议关注技术储备丰厚、产品端具备全球竞争力、渠道侧加大海外市场扩张。长远维度来看,扫地机器人有望成为管家机器人的雏形,成为海量数据的采集端口。
✦
抗疫前线
✦
高仙机器人
上海自3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都紧急按下了 “暂停键”。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高仙机器人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闻令而动,派遣商用清洁机器人大军再次火线增援,缓解方舱内地面清洁与环境消杀压力,全力托举起 “生命方舟”。高仙成立于2013年,主要研发智能清洁机器人,是行业内最早提供SLAM解决方案的公司。其机器人清洁功能包含尘推、吸尘、清扫、洗地、抛光、洗地、消毒等,可以为每个落地场景灵活搭配各种设备组合。
疫情严峻下,高仙的商用清洁消杀机器人已组队奔赴湖州、扬州、长沙等多个方舱医院,在抗疫前线,护航方舱医院的环境卫生,并积极与全国多个城市的方舱医院积极对接中,未来将有更多清洁机器人落地方舱医院,在抗疫前线上岗作业,为科学防疫添油助力。高仙50型商用清洁机器人消杀版能够自主规划路径躲避行人,对方舱内部地面全面清洁的同时完成环境消杀。高频清洁消毒双管齐下保障方舱内环境卫生安全。
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叠加与底层技术的加速融合,智能家居市场有望迎来爆发,而智能扫地机器人作为可以移动的家居设备,适合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有望在集成更智能的产品功能后,深度融入家庭物联网,成为连接用户和其他家用智能终端的纽带;从整个国内扫地机器人的市场格局来看,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过去扫地机器人同质化竞争导致爆款一直缺失。但市场产品还在继续演变,从扫地、擦地、洗地到家庭智能管家的技术进化,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与进化,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厂商在智能化与清洁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拿出普及型的产品,市场还有进一步引爆的空间。
资料来源:东方证券、今日头条、中国家电网、36氪、iRobot、亚马逊,淘宝
❖ END ❖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
普通投资者轻松掌握的价值投资理念
助力个人投资者走出认知误区,见证常识的力量
成功的投资,就是用常识去投资
尊崇常识,回归常识,利用常识
发现潜在好股票的“7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跟着券商研报选股。
券商研报是*的初选工具之一。我国一定规模的券商都会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他们会深度研究市场中的*公司,并发布研究报告。通过这些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快速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面。
第二种武器:跟着财报选股。
巴菲特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上市公司的财报。但是公司财报少则几十页,多则几百页,财务指标也是多达数百种,哪些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呢?哪些内容才是最核心的段落呢?
第三种武器:跟着聪明钱选股。
聪明钱一般来自专业机构,包括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以及知名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资产等。这类资金一般能在资本市场上先知先觉,具有政策洞察力强、团队实力强的特点,偏好大而美的公司、长线投资、逆向投资,往往能赚取很不错的投资回报。
第四种武器:跟着“内部人”选股。
所谓“内部人”,就是指大股东和高管,他们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远超外部人。所谓跟着内部人选股,不是从内部人那里获得内幕信息,而是指利用大股东、高管等的大规模增持,或者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等的公开信息,选出潜在的好公司。
第五种武器:跟着生活经验选股。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隐藏着潜力牛股,如贵州茅台、涪陵榨菜、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白云山、吉利汽车等。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坚持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区分好信号和噪声,很多好公司在等着被你挖掘。
第六种武器:跟着新闻选股。
在投资实践中,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新闻类别包括国家政策类新闻、重要领导人调研考察类新闻、行业性新闻等,这些新闻往往意味着一些政策的出台或者调整,对特定行业和公司意味着机会和风险。当然,新闻非常多,投资者需要区别其中的信息是属于信号还是噪声,股价是否已经提前做出反应,以及是否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真正产生影响。
第七种武器:跟着专业投顾团队选股。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获得券商研究所的直接服务,但可以获得投顾机构的服务。专业的投顾会在充分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做好资产配置并构建股票组合,并且会坚持“长期投资”的原则。但是,投资者在选择投顾公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识别专业类投顾和“忽悠”类投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