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民生证券招聘)

2022-06-13 7:07:44 基金 yurongpawn

博时基金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博时基金」民生证券招聘》,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博时基金
  • 民生证券招聘
  •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博时基金排名


博时基金

自4月27日A股启动反弹行情以来,科创板表现跑赢市场,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科创板*代表性的科创50指数自4月27日以来涨幅达到27.05%。

然而,这一波“力度不小”的反弹之下涌动着科创板满三年迎来的解禁潮、流动性分化大等“暗潮”,近期市场甚至喊出“今年科创板能否复制2013年创业板行情”的猜测。

究竟这一波反弹能否持续?解禁潮影响多大?科创板未来机遇在何方?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头部基金公司的深耕科创板领域九大基金经理。

他们分别为:

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周克平、

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王博、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

中欧基金经理刘伟伟、

汇添富基金经理马翔、

招商中证科创创业50ETF基金经理苏燕青、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闫思倩、

万家科创主题3年封闭基金基金经理李文宾。

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 周克平

南方基金王博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 王贵重

博时科技创新混合曾鹏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 刘伟伟

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 马翔

招商苏燕青

鹏华基金闫思倩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 李文宾

这些基金经理认为,近期科创板领跑反弹主要源自科创板业绩增速高于其他板块、科创板目前具有明显的估值性价比、政策面科创板做市制度陆续落地等。目前科创板估值水平较为合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历史性投资机会。

虽然,科创板解禁潮会让市场短期承压,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承压后,那些能够业绩兑现,ROE向上的公司,时间价值会愈加明显,因此估值弹簧压缩之后,起跳动能会更大,相对更看好新能源、光伏、生物医药等领域。

业绩边际转好等

成为近期反弹动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自4月27日A股启动反弹以来,科创板大幅跑赢市场,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您认为本轮科创板领跑反弹的逻辑是什么?

周克平:我认为科创板领跑反弹逻辑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第一是科创板公司本身的产业方向集中在新兴产业,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这是最根本的逻辑;第二是这轮科创板公司跌幅较大,受到宏观周期因素影响较大,估值到了历史低位,本身积累了巨大的反弹动力。

王贵重:科创板率先反弹,主要原因还是其成分股业绩边际好转。科创板的主要构成是半导体、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以半导体为例,近期因半导体相关企业持续扩产利好催化以及预计全年结构性缺货的细分板块公司依然会有高增速的业绩表现,同时前期跌幅比较多的公司也有较多的反弹。除此之外,科创板估值已经相对达到了历史低值。尤其2022年开年以来整体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估值都有大幅回调,板块跌幅较多,也具有估值修复的反弹基础。对于科创板,我们应保持更长期的投资视角,科创板的推出有助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科创板也有助于酝酿更多的优质机会。

苏燕青:从宏观环境来看,5月以来疫情逐步受控、各类稳增长政策密集出炉,经济则处于宽货币但信用传导不畅的复苏初期,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前期有所下降,二级市场成长股表现占优。从制度方面来看,近期科创板存在投资者门槛下降、做市商制度加快推进的预期。

一方面,目前科创板的资金门槛为50万元,远高于创业板的10万元,部分投资者预期该门槛会下降,另一方面,今年 5月1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文件对科创板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作出规定,并且后续还会将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配套业务细则,市场预期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将加快推进,科创板流动性有望提升。从盈利与估值来看,科创50指数的预期盈利增速较高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水平,具有相应的性价比。

马翔:本轮科创板的反弹,首先是由于前期科创板回调幅度较大,整体估值相对A股其他板块已没有显著溢价。而从目前披露的业绩来看,科创板大部分上市企业仍维持了较快的业绩增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科创板的吸引力或显著加大。其次,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创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被投资者看好。同时,当前国内资金面较为宽松,对成长股较为有利。多种因素叠加,促成了此次科创板的反弹。

曾鹏:我们认为驱动本轮科创板反弹幅度的主要逻辑有三个。首先是宏观逻辑,4月下旬以来美债十年期收益率自3%高位后有所回落,同时国内疫情告一段落,在宏观层面有利于A股进入估值修复主导的反弹行情,科创板作为前期跌幅较大、贝塔弹性较大的市场类别,相应的反弹弹性也比较大。

其次是基本面逻辑,科创板上市公司集中在半导体、医药生物、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等行业,从一季报看整体利润增速较为稳定,前期下跌后科创50指数估值较为合理,且科创50指数*也跌至853点,因此从基本面角度看科创板有自身估值修复的动力。

最后是市场交易逻辑,由于科创板一直有50万资金门槛,导致科创板市场整体换手率显著低于主板和创业板,但随着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科创板整体交投和流动性预计将获得显著改善,这显著增强了投资者配置科创板的动力,并导致科创板反弹幅度更大。

王博:此次科创板领跑反弹的逻辑分为基本面的高速成长,估值面达到合适水平,政策面做市商制度改善流动性和价值发现能力三个主要逻辑。

第一、基本面层面,科创板业绩增速高于其他板块。从行业构成上看,科创板与其他板块存在明显结构化差异,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化工前六大行业市值占比总计达90.5%,大部分属于成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2021年一季度以后,科创板的收入、净利润增长均高于市场其他板块。22年一季度科创板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其中新能源增速131%、信息技术增速46%,新材料增速42%。

第二、估值层面,从市盈率来看,科创板开板一年内,整体维持高估值,并且与创业板的估值差异逐步扩大,但自2020年7月以来,科创板市盈率估值与创业板的整体估值水平逐步趋同收敛,在今年以来基本接近一致。这轮反弹启动之时,科创板已经具有明显的估值性价比。

第三、政策催化层面,科创板做市制度陆续落地。2020年6月新闻报道科创板将引入做市商制度,历经两年,2022年5月1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同日上交所发布就业务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引入做市商制度有望提升科创板流动性,有利于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相对平抑价格波动。

闫思倩:本轮科创板反弹的逻辑:一、是去年11月以来科创板跌幅较大,科创50从1489

点跌到4月27日的853点,不仅仅是腰斩,还跌破了3年前科创板的发行点位;

二、科创板很多股票都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本身创新能力和新兴行业优势依然在,未来成长潜力仍在;

三、过去3年,经历过疫情、战争、通胀等宏观经济压力,企业基本面触底,整体盈利能力和规模都在低位,接下来成长能力更加突出。

刘伟伟:首先,在A股的主要指数中,科创板调整时间最长、幅度*,我们以科创50指数为例,该指数从2021年8月6日*点到今年4月27日*点,跌幅接近50%;经过这9个月的深度调整,科创板公司的估值得到了很好的消化,价值相对凸显。

其次,4月底之后疫情缓解,政府也加大了经济刺激的力度,流动性趋于宽松,市场风格重新转向成长股,科创板集中了光伏、锂电、半导体、生物医药、AI、汽车智能化、工业软件等新兴成长行业的优质公司,这类公司成长性突出、业绩高速增长,因而也成为了市场反弹的主线。

李文宾:本轮反弹的底层逻辑在于,首先,科创板具有高盈利低估值的特征,科创板21年静态估值和22年动态盈利估值都已回落至历史底部位置。同时科创板开板以来整体收入和利润的增速都持续显著领先其他板块。

其次,科创板成立以来鼓励的行业和企业不仅与中国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高度契合,也代表了全人类的发展方向,这些产业分布上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这些板块和企业享有时代的增长红利。

最后,经历了长期调整后,市场对科创板持仓并不拥挤,2022年1季度末科创板占基金整体的配置比例约5.3%,处于低配的位置。

与此同时,从边际驱动来看,国内疫情快速恢复和有效的复产复工,叠加稳增长持续发力,整体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出现了明显修复。

与2013年创业板有类似之处

看好科创板长跑能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科创板是否会复制创业板2013年行情?如何看这一板块的未来表现?

周克平:我认为科创板可能在中长期底部区域,主要是因为宏观周期性因素比如地产下行,疫情反复,海外通胀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反映,后续科创板代表的产业趋势本身作为结构性因素会成为股票市场的主导定价因素,这里可能后续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力量对比还会有阶段性的反复,但是总体上看,我们认为眼光放长点,产业趋势为代表的结构性因素会在未来1-2年力量越来越强大,也就是这些公司本身的业绩成长,最终会在股票市场上得到反应,这也是资本市场价值发现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对于未来几年科创板的表现是看好的。

王贵重: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1,产业周期位置不同,2013年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50%,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趋势处于起点位置,而2022年,半导体国产化元年是2019年,新能源车的2B转2C元年为2020年,产业都发展了2-3年的时间;2,股价位置不同,经过了2-3年的股价演绎,很多个股涨幅超过10倍,新能源的龙头公司都达到了千亿,甚至是万亿,3,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相同。我们认为相同点,都是传统行业增长有很大的压力,需要新的增长点带动经济,所以,我们依然看好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板块长期跑赢大盘的潜力。

苏燕青:当前的科创板与2013年的创业板确实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宏观环境均处于经济下行后逐渐企稳的阶段,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板块定位均与所处时点的政策导向、时代发展趋势、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较为契合,盈利增速都领跑市场,估值也都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水平,资金均低配。但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一方面,创业板当时通过并购驱动业绩高增长,并且逻辑在短期内较难被证伪,而科创板的核心驱动因素仍是自身业绩,如果股价在短期较快上行难免需估值修正,另一方面,当时创业板的成分股与机构重仓赛道区分度较大,目前科创板的主要成分仍是近两年的主流赛道。因此,科创板在当前时点存在上涨的动力,但不会完全复制创业板2013年的行情,未来仍是有业绩支撑的真“硬科技”占优。

曾鹏:我们看到了市场上有关媒体和券商分析师将当下科创板与2013年的创业板进行类别,我们认为这一类比有合理的地方,但也需要认识到科创板本身的特殊定位。从时间上看,创业板成立于2009年,创业板指数于2010年发布,2013年开始进入一轮牛市。当下是科创板成立的第三年,也即将在年底迎来科创50指数发布三周年,这自然有对比和联系关系。但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我们需要看到市场行情背后的逻辑。2013年创业板进入牛市,背后的产业逻辑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升了一轮移动互联网热潮,并在2015年中达到高潮;这轮创新红利一直延续到2020年,之后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兴起,进一步推升了创业板指数的反弹。而科创板主要以半导体、高端制造行业为主,承担着核心技术国产化攻坚的重任,因此科创板未来的市场表现,将更多地与核心高新技术国产化进程相关,并将随着中国科创行业的崛起进入到长期向好的格局。

马翔:我认为当前科创板的行情和2013年的创业板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在于,2013年启动的创业板牛市,有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产业背景和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助力,现在的科创板也有很好的产业发展机遇,即中国的科技创新特别是硬科技行业正在加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创板企业的成长将更多地依靠内生增长,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作用可能会削弱。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是2013年的一倍,产业门类更完善,科技人才更多,内外需生态更丰富,相信科创板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王博:复盘创业板2013年行情,创业板当时的情况是:

1、宏观背景:经济环境处于L型阶段,相对较悲观的阶段已经过去,政策重心由“稳增长“转向“调结构\",新兴产业政策开始密集加码。

2、产业定位:创业板定位“两高六新”,符合战略新兴产业方向的计算机、传媒、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电气设备权重占比在五成以上,充分享受战略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的发展红利。

3、业绩高增:叠加A股市场*遇到的并购重组业绩红利,创业板业绩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板块,走出一轮强劲的业绩上行周期。

4、流动性释放:3年禁售期过后,创业板流通盘扩容,板块更具流动性

5、资产配置快速由低配走向高配:参考主动偏股基金配置状况,2013年对创业板的配置比例快速提升,一年时间里由3.3%大幅提升至13.79%,其中TMT、电力设备与医药生物成为主要的加仓方向。

本轮科创板与2013年科创板的相似之处:

1、宏观环境:短期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阶段性经济工作重点仍聚焦“稳增长”,但中长期,随着疫情冲击逐渐消退,经济重心也将逐步回归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2、产业定位:科创板诞生背景处于贸易摩擦威胁下,中国面临更大的经济、科技、安全等方面冲击与挑战,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有望成为*程度受益于“硬科技”行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红利的前沿板块。

3、业绩成长:科创板近年来业绩增速持续高于主板和创业板,与13年创业板业绩高增长大量依赖外延式并购重组,质量不高且随之形成大量商誉,成为后续业绩隐患。而科创板具有高研发投入特点,因而业绩高速增长可持续更强。

4、流动性改善:科创板即将进入解禁期,市场容量加大提供更多配置空间,叠加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持续改善板块流动性和价值发现能力。

5、配置仍在低位:以主动偏股基金配置比例为参考,截至2022Q1,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仓位已升至5.4%,仍具有一定提升空间。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目前的科创板与2013年的创业板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业绩成长能力更佳,长期看好此板块的成长机遇。

闫思倩:对于高景气行业的优质成长股来说,可能将会复制2013年的行情。

从估值角度,当前估值已经回到历史较低位置,科创50估值跌回到了30X以下。当前科创板未来三年的估值扩张确定性更强。尤其是产业周期向上的高景气赛道,发展前景广阔,估值扩张的空间也大。

与2013年-2015年创业板反弹相比,企业基本面的量利回升也是可见的。当前宏观经济滞涨情况下,通胀已经开始缓解。过去3年,企业经历过盈利出清,格局出清,疫情出清后,企业盈利开始恢复。并且这一轮,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能力大幅提升,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增强,经营能力与管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预计随着原材料降价、产业链一体化实现,甚至海外建厂的实现,优质企业总体盈利能力将回升到前期较好的稳定水平。下半年开始,将实现逐季度盈利回升。拉长期看,高景气行业的优质成长股未来2-3年业绩都将持续增长。

李文宾:2013年创业板大幅上涨的背后,我认为主要源自于4G技术的普及带来了科技板块中从硬件(例如:高性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4G网络),到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网络在线视频、手机端游戏等)的爆发式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牢牢抓住了这波历史发展红利,所以企业基本面特别是收入利润等核心指标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这推动了创业板从2013年开始步入牛市。

而在2018年以后,以5G技术、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快速颠覆人类现有的发展模式。例如5G技术带来的智能驾驶、工业4.0等快速提升人类生活和工作效率;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不仅实现了低碳环境友好的发展新模式,近些年更是实现了在发电成本端对现有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赶超,极大的降低了人类发展的成本;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提升了驾驶体验,引入了智能驾驶科技降低人类生活成本。除此以外,太空通讯网、抗肿瘤新药、碳纤维、云技术、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也在方方面面开创新的需求和体验。与2013年单纯以4G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来看,本轮科技创新更强调硬科技、黑科技,从偏重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逐步转向产品、技术的硬创新。

而科创板从创立伊始,就定位为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服务。我们看到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内,近400多家优质企业登录科创板,这些企业是我国在本轮科技革命中的*代表之一。

我认为科创板是与本轮科技革命高度契合,绝大部分科创板企业在过去2年多提交了远超主板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也展现了许多独特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目前科创板估值水平较为合理,市场对科创板企业的认识和理解经过时间的沉淀也更为客观和科学。所以我认为目前科创板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历史性投资机会。

解禁高峰带来短期压力

最终回归基本面

中国基金报记者: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7月科创板解禁市值为2711.4亿元,是2022年解禁市值*的一个月,较2022年上半年的月度均值增长453.1%。您如何看待科创板解禁高峰对市场的影响?

周克平:科创板解禁会让市场短期承压,但是我们复盘历史经验,大部分大牛股和板块的起点,都是三年解禁之后。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三年的周期,IPO之后的公司募投项目会逐步开始进入收获期,一些行业趋势较好,公司*的公司,可能重新进入ROE向上周期和业绩加速期,这是最根本的因素。第二是因为往往市场对解禁的担忧,还有解禁之后的承压,会让股票的估值消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承压之后,那些能够业绩兑现,ROE向上的公司,时间价值会愈加明显,因此估值弹簧压缩之后,起跳动能会更大。

王贵重:股市短期是投票期,长期是称重机。股票的短期涨跌是由供需决定了,所以解禁的压力会带来股价的压力。但长期涨跌是基本面决定,所以最后还是会回归基本面,回归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上来。

苏燕青:根据过去的情况来看,随着股票供给增加,基本面较弱的个股在大规模解禁时往往表现不佳。而且解禁前,部分个股可能出现“抢跑”,通过比较解禁日前后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2016年以来全A个股在1年期解禁以后的表现好于解禁前。预计7月将是考验科创板的重要窗口期,后续也需观察是否有新的规则变动帮助科创板提升流动性、消化解禁减持压力。

马翔:企业估值应由中长期现金流折现定价,解禁并不增加股本,解禁后如果股东减持,只要不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大概率不会对股票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整体走势也相对较好,解禁有可能对股价形成冲击,但大概率只是短期影响,会被市场逐步消化,不太可能改变长期股价走势。

曾鹏:根据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相关规定,科创板公司在上市三周年后将进入解禁高峰。资本市场作为股权流通的平台,需要辩证客观看待解禁这一问题。首先,解禁将增加短期市场的卖出压力,也是早期投资者退出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需要看到早期投资者退出后仍有可能将获得的现金投入到一级和二级市场投资中去,这也是一二级资本市场重要的循环途径。其次,解禁后流通市值增加,投资者成交也将更加活跃,这也是对二级市场有利的一方面。最后,我们也需要看到不少科创板公司公告了上市公司回购意向,这也将对冲解禁压力。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合理股价取决于长期价值,短期解禁会构成一些扰动,但不影响市场的长期价值发现功能。

王博:今年7月,将是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年大股东(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股份)解禁高峰。2022年科创板限售解禁总规模是10857亿元,其中大股东解禁约为4740亿元,占比43.6%。参考历史上创业板解禁后情况,创业板个股在大股东解禁前股价有小幅回落;在解禁后,30个自然日内个股平均*和相对收益不断扩大。复盘市值靠前的前十大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平均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在1%-2%,减持公告日距离*解禁日的平均天数在150-400天,可见实际大股东减持的意愿也没有那么强。

考虑到近期A股市场每日成交规模已经在8000-10000亿水平,我们认为科创板解禁规模是可以充分消化的,解禁前的调整压力,也为后续资产配置提供有利窗口期。

闫思倩:科创板解禁高峰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情绪压力,但是科创50指数总体成交额大约是主板的5%左右,占整体市场资金量不大,预计对整个市场影响有限。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科创板指数今年跌破了3年前的发行点位,很多科创板标的破发,对于*公司来说,如果短期公司基本面和估值都在低位的情况下,本身减持的动力可能也不大。

刘伟伟:7月份的科创板解禁市值中很大一部分是“大非”,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等大股东占比较高,因此真正会在市场上形成流通的股份和市值会比我们看到的解禁市值要小很多;即便是PE投资机构等“小非”,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选择不减持或者只减持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必高估解禁对于科创板流动性的冲击。

从中长期来看,股价的走势或者上市公司市值的变动由公司实际经营或者业绩增长等基本面因素决定,解禁、减持等交易层面因素带来的波动只是短期影响,并不会改变科创板整体的趋势。

李文宾:解禁压力是所有公司在上市都会出现了正常状况。同时为了解决解禁后集中抛压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监管层业已出台了较为细致的解禁规定,尽可能要求解禁股东提前公告,分散减持和鼓励大宗交易为主的减持方式,从制度上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做好了准备。

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股价虽然短期可能会受到减持、市场波动等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是取决于企业经营前景、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现金流的。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一机会买入一些之前我们认为估值较贵或者流动性不好的优质企业,通过市场的短期定价错位谋求中长期投资价值。

最后,创始股东在长期投入和工作后,适度合理的减持股权改善生活,或者投入新的事业都是合情合理的,我们也需要给与一定的理解。

做市商制度改善流动性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了《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对科创板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作出规定,市场对科创板也存在投资者门槛下降、做市商制度加快推进的预期,您认为这些制度的推进对科创板会带来哪些影响?

周克平:这些制度会活跃科创板的交易,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会更好的实现科创板的定价功能,有利于长期*公司和股票的价值发现,提升市场整体的有效性,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好的更优良的投资环境。

王贵重:证监会新政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流动性,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参与科创板的投资,分享企业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使科创板的估值水平和主板接近。

苏燕青:总体来看,做市商制度有望改善科创板的市场流动性,同时提升成交效率以及定价功能。竞价制度下,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是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而做市商制度下,投资者可以直接与做市商进行交易,有助提高市场的成交效率,降低成交难度,另外,做市商制度下,由做市商先报价,投资者知晓报价后再下单,因此股价相对更为透明,有助稳定预期。当然,做市商会凭借其所提供的服务收取一部分买卖价差,因此市场的交易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曾鹏: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的引入,预计将显著改善市场的流动性,提升投资者配置科创板的意愿,对科创板发挥正常投融资功能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王博:做市商制度与竞价制度的区别在于:第一、交易对手方不同导致做市商制度的成交效率更高。第二、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同,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更加透明。第三、交易成本不同,做市商制度相对交易成本更高一些。

我们认为推进做市商制度,对科创板的主要影响包括:

一、引入做市商制度有望提升科创板流动性。当前,科创板整体的流动性不仅低于创业板、深证主板和全部A股,去年以来更是逐渐低于上证主板。参考新三板,在做市商制度引入后流动性出现显著改善。

二、做市商制度有利于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上交所指出做市商应当推动公司研究团队对其参与做市的科创板股票进行持续研究并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凭借强大的研究实力,证券公司能更好地对股票进行定价,引导市场价格向内在价值靠拢。

三、做市商制度有望平抑价格波动,提高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作为专业价值投资者的做市商相对更加理性,能够利用雄厚的资金和库存股优势,有效调节市场的供需、减少投机行为、减小价格波动,从而提高价格稳定性。

马翔:推行做市商制度可以增加科创板股票的流动性,股票估值和流动性往往正相关,推进相关制度落地有望为科创板未来发展带来正面影响。

刘伟伟:科创板与主板和创业板相比,在监管制度和投资者门槛上还存在了一定的差别,由此也带来了部分交易层面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部分科创板公司的流动性相对较差,交易活跃度与市值不匹配等问题,从而也制约了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公司的热度。如果后续能够加快推进做市商制度、降低投资者门槛等制度建设,将会有利于提高科创板公司的流动性和交易的便利,也将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能够科创板优质公司的成长。

李文宾:科创板成立至今为了保持广大的个人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设立了较多的门槛,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和保护科创板的健康发展。在经历了2年多的摸着石头过河后,我们看到科创板的成功经验(例如:放开涨跌幅;市场化询价机制;新股上市核准制等)已经被引入主板,主板投资者对科创板的交易制度也逐步适应。同时市场对科创板企业的定价和投研方式也经过了时间的洗礼。

推进做市商制度,降低投资者门槛将会让更多投资者分享科创板红利,分享经济转型的红利,提升科创板交易效率等。这些更为市场化举措的引入,将会加大科创板运行效率,吸引更多的*企业登录科创板。

科创板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盈利增速连续两季提升

中国基金报记者:根据*财报数据,2022年一季度,科创50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8.5%,您如何看待目前科创板的盈利估值水平?

周克平:我们认为目前科创板处在历史估值水平的中下限,而考虑到科创板公司的高成长性,以及一些公司的投入前置,利润后置属性,目前的估值属于中短期合理,长期市值有空间,盈利则可能中短期恢复期,同时可能是长期的成长起点。

王贵重: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不同行业公司盈利能力的位置不太相同,例如半导体可能位于阶段性的高点。

苏燕青:从近期的盈利来看,在一季度主流宽基指数盈利增速均下滑的背景下,科创50的盈利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并且盈利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提升,从后续的预期来看,目前科创50指数的Wind一致预期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约为40%、25%,从估值来看,当前市盈率(TTM)仅位于2020年以来的10%左右分位水平。整体上,当前科创板的盈利估值水平仍具有一定性价比。

曾鹏: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6月9日,科创50指数 PE TTM为42.4倍,创业板指数PE TTM为49.9倍。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科创50指数成分股综合估值水平并没有显著较创业板更高。结合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的较快增长,这表明当前科创板整体估值水平是有吸引力的。科创板作为承担国家核心高新技术攻坚重任的市场,未来预计将长期享受较高的估值溢价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当下科创板估值水平是合理的、有吸引力的。

马翔:科创板的PE和PB估值都比A股主板要高,短期主要由业绩增速驱动,深层次原因是科创企业的成长前景更被看好,投资者愿意给予较高的溢价。当然,商业社会充满竞争,企业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一定会产生分化,其盈利增长和估值也会伴随着公司发展状况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分化。

王博:就科创板盈利增速来看,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科创板22年和23年总体盈利增速预期分别为64%和34%,而科创50则为39%和23%,较其他板块盈利增速优势更为突显。

分行业来看,展望各行业的22年和23年盈利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其中增速预期较快的五个行业为汽车、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通讯。

从科创板当前估值来看,整体法下(剔除负值),科创50约为40倍,而科创50在4月26日的*点PE-TTM仅为30倍。参考创业板,2012年底和2018年底分别是创业板的两大市场底,对应市盈率(TTM)分别为29倍和28倍。

总体来看,目前科创板的业绩增速,相对于处于仍处于底部的估值,是有较强的性价比的。

刘伟伟:科创板公司主要集中在一些高速成长的新兴行业,如光伏、锂电、半导体、生物医药、AI、汽车智能化、工业软件等方向,而且都是这些领域竞争力突出的细分龙头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8.5%的增速远远快于A股整体,也体现了科创板的高成长属性。按照6月9日的收盘价统计,科创50指数的TTM市盈率为42,处于历史10%分位数,整体PEG小于1,而且也处于历史分位数的低位区间;我们结合科创50指数中的重点公司分析,这些重点公司当前的估值水平均处于合理偏低估的位置。

李文宾:这一现象不仅仅体现在2022年的1季报中,其实绝大部分科创板企业在过去2年多持续展现出远超主板的收入和利润增速。

目前我们以2021年静态业绩来看,科创板企业以市盈率或者市销率为核心的估值指标普遍处在过去2年多的底部区域,历史分位数低于主板。同时以增长的眼光来看,这些企业估值与主板同类增速企业的估值比较,也并不占优。

所以整体来说,科创板估值横向和纵向比较都极具优势。

科创板未来将分化

“高景气赛道+有业绩支撑”主线驱动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后续科创板更多是由“超跌后的估值修复”主线主导还是由“高景气赛道+有业绩支撑”的主线驱动?

周克平:反弹的第一阶段是超跌后的估值修复,表现为整体的指数上涨,然后可能会进入震荡期,而其中的景气行业和*公司会率先走出结构性行情,不同的行业和公司因为景气周期和经营周期的差异,梯次展开。

王贵重:随着科创板股票的多样性,发展阶段、估值水平、市场研究充分程度都会不同,我们认为从一个整体来刻画科创板会不够准确,未来更多的会是分化,好的涨上来,差的跌下去。

苏燕青:预计更多由“高景气赛道+有业绩支撑”的主线驱动。科创板的第一波修复行情中,近端次新相对更为活跃,随着中报季的来临,依靠自身业绩扎实前行的公司更为占优。中长期来看,不管是2013年的创业板,还是如今的科创板,驱动板块上涨的底层逻辑仍然是产业发展趋势,而“硬科技”的核心特点是卡位优质赛道、并通过研发不断驱动业绩增长,因此“高景气赛道+有业绩验证”是核心。

曾鹏:结合前面的问题回答,我们认为科创板的核心产业逻辑是核心高新技术的国产化,这也是科创板设立的初衷。当下中国在半导体芯片、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被卡脖子,对国家经济正常发展和国防军事安全构成了挑战,因此我们看到科创板主要上市公司主体都集中在半导体芯片、医药生物和高端制造行业中。相应的,后续科创板的主线驱动力也是核心技术国产化逻辑,而不是超跌估值修复,也不是所谓的高景气赛道+业绩。作为投资者,更多需要去关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展,以及相应的潜在市场空间,这才是把握科创板投资逻辑的核心。

王博:我们更看好具备长期持续高成长能力,由业绩高增驱动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的高景气度领域,如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互联网等细分板块,下半年有望实现盈利增速改善。

闫思倩:科创板更多是由“高景气赛道+有业绩支撑”的主线驱动。对于新兴产业来讲,产业生命周期的景气度很好,需求快速增长,*的企业更容易实现高成长。比如新能源、半导体国产化、军工等周期向上的行业来说,需求仍然超预期,产业链供不应求。光伏在1季度装机国内及出口都是同比翻倍增长,尤其俄乌战争带来能源涨价,能源危机及贸易摩擦升级,能源转型与碳减排压力紧迫。贸易争端下,新兴产业是经济转型的主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在产业升级及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也具备更多国产化及出口优势。

刘伟伟:我们认为,经过4月底以来的反弹,超跌后估值修复的阶段可能基本已经完成,后续科创板的上涨将会由“高景气赛道+有业绩支撑”的主线驱动。从中长期看,上市公司市值的增长,都是由公司所处的行业景气度上行,同时叠加公司本身的业绩高速增长来推动的,只有这样的上涨才是良性和可持续的。

马翔:后续,成长股一定是由业绩成长驱动上涨,而在高景气赛道的企业增速更快,企业实现成长的概率更大。

李文宾:我们还是认为估值的修复是基于基本面的,脱离基本面无法评判估值修复的合理性和空间。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科创板的行情,更多取决于行业的景气周期、竞争格局、发展阶段,以及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潜力等。

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被看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更看好科创板哪些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

周克平:对于科创板,我们主要看好三个方向,主要是新能源,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我们认为过去三年在这三个行业,科创板提供了大量公司,这里面的少数*公司,有望成为新的高质量证券,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生力军甚至主力军。

王贵重:从产业趋势上,过去十五年,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05-10年,总量的高速发展;10-15年,移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16-20年,白酒、医疗服务为代表的消费升级,以及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产业升级。那未来5-10年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促消费、提效率、补短板、和国际化。中国科技的崛起必然带来国力的崛起,国力的崛起必然带来科技的进一步提升。

具体方向上,我们一直看好三大需求(信息、能量、生命),具体产业上是,数字化(包括互联网平台)、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和创新药。

其中,互联网平台越来越能体现出社会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解决就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可能会逐步进入新的平衡。

关于半导体,我们认为半导体板块可能需要收缩,因为经历了过去三年的上涨,整个产业的发展,整体行业的增速要逐步的放缓,所以要去找国产化率低的环节,比如半导体的材料、设备零部件这些。我们看好新能源车,新能源车的趋势是很清晰的。今年已经到了30%的渗透率,明年我们认为可能要往40%、50%走,产业已经到了“从1到N”的阶段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还是要看公司的竞争力。在整个新能源领域里,方向还是非常看好的,但是标的上可能会从整个产业里面供需最不匹配的环节变成竞争力最强的环节,这个是我们目前的投资方向上的变化。

曾鹏:从细分行业角度看,我们看好三个方向。

首先是半导体芯片行业国产化逻辑,这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相关的辅助设计软件、封测服务等。

其次是医药生物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相关产业,包括创新药、新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方向的龙头。

最后是高端制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设备厂商,以及采购这些设备进行高效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

王博:我们看好的细分方向主要包括:

第一、半导体:长期国产自主可控替代空间大,自主产线落地利好设备、材料等细分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工业等领域对半导体的需求几何式增长,功率器件、模拟期间等部分细分市场仍持续面临缺货,海外巨头扩产意愿底,景气度将保持较高水准,且国产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第二、光伏:光伏成本持续下降,逐步平价上网,长期有望成为重要能源供应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历经20年激烈竞争,已经在整个产业链层面具备强大全球竞争力,以一个产业集群形态参与全球竞争,从光伏设备到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诸多环节,都已经占据7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新能源汽车:由供给创造需求,优质爆款新车不断推出,疫情和外部事件冲击后受益政策红利复苏弹性*,中国新势力整车产品力强,国内市场份额迭迭抬升,并已经广泛出口到全球各国,制造领域,中国在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芯等多个领域已经占据全球60%以上的时长份额;

第四、互联网:监管最严阶段逐步过去,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态度明确,优选仍有流量红利的新互联网。

马翔:我们持续看好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科创板的投资机会,会积极布局科创板内的龙头企业。后续我们看好能源革命、半导体、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领域和行业内的投资机会,将会进一步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内选股。

刘伟伟:新能源行业中的光伏、锂电产业链均处于需求快速爆发的阶段,相关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超预期的增长,是我们重点看好的方向。此外,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当前也处于国产替代的关键时间,国产化率还很低,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创新药和汽车智能化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在其中仔细筛选也将能够寻找到持续成长的优质公司。

苏燕青:半导体与光伏设备均值得关注。汽车半导体需求端受益于新能源车持续景气以及单车价值量的提升,供给端扩张相对缓慢,整体景气度仍在上行通道,光伏设备当前的终端需求依然强劲,长期则受益于技术迭代。

李文宾:站在人类发展和历史的角度看未来,我们非常看好半导体、新能源、国防、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公司将会展现出极好的成长性。

解禁和中报业绩成为短期两大风险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您对科创板后续风险点的看法?最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周克平:科创板短期的风险在于7月的三年解禁带来的卖压,中期风险依然时周期性的通胀,疫情反复等因素的阶段性压力,长期来看还是能否真正选出*的细分行业和公司。因为我们通过复盘发现,拉长看,是少数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价值,“二八”现象明显,因此大浪淘沙过后,我们是否能选出中间真正的赢家,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王博:科技行业受技术变革驱动,如果相关公司不能始终抓住行业发展主线趋势,存在被替代颠覆风险;科创板*估值水平虽然大幅回落,但部分高估值公司,如果业绩不达预期,存在“双杀”风险;解禁带来的“大小非”减持压力,需要区分不同公司,按照实际情况判断影响;科创板整体估值与实际利率,包括中美利差有负相关关系,如果美联储因通胀存在持续加息压力,带来一定估值波动风险。

苏燕青:一是7月的解禁,在此之前可能会有部分公司存在“抢跑”现象;二是中报业绩,预计中报业绩会有分化,业绩韧性更高的方向相对风险较低;三是后续通胀持续的时间,科创板以制造业公司居多,通胀会对盈利与估值有一定压制。短期最值得关注的仍是解禁与中报业绩。

曾鹏:我们认为科创板后续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宏观和技术两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对科创行业大力扶持的产业政策是连续的、一贯的,这是科创板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

其次,科创板的风险点主要来自于海外宏观层面和技术层面,美元的加息进程可能会对境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构成扰动,进而传导到科创板市场的波动。

第三,科创板企业本身处于较高的研发强度周期,新的技术涌现可能会影响到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这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点。作为专业的科创板投资者,应当花费更多精力研究科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等基本面因素,进行审慎评估和资产定价。

刘伟伟:科创板的风险主要在于,作为一个整体,科创板公司基本上是上市时间较短的新公司,这些公司还需要经历资本市场的检验,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公司业绩持续兑现的能力,也不排除会出现业绩低于预期的情况,需要仔细甄别。这些新上市的公司,需要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通过持续的业绩兑现,与投资者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才有助于公司的长期成长和科创板整体的健康发展。

李文宾:科创板大多数是初创型公司,往往具有研发投入规模大、盈利周期长、技术迭代快等特点,因此诸多公司未来的盈利、现金流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这点需要我们更加严格和深度的个股甄别和挖掘。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民生证券招聘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邓永康,郭彦辰,李佳近期对良信股份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深度报告:勇立潮头,奋楫者先》,本报告对良信股份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13.95元。

良信股份(002706)

低压电器高端市场领军企业,有望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公司成立于1999年,创立之初便瞄准低压电器行业客户市场,目前已具备完善的低压电器产品线,性能指标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下游包括新能源、信息通讯、智能楼宇、工建、电力等行业。受益于前期销售网络的布局,公司经历快速崛起阶段、稳步增长阶段,现已步入业绩兑现期,智能楼宇业务有望稳健增长,信息通信业务、电力业务等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前期布局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高成长性领域加速贡献业绩增量,未来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公司核心优势明显,有望持续赋能高质量增长。1)坚持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持续创新。公司IPD2.0开发体系始终锚定客户核心需求,高效的跨部门合作有助于提升公司研发效率、降低全链条成本。借助灯塔客户,公司可加速向该客户所在行业的其他客户及相关行业推广。2)面向市场的全流程组织保障。公司内部已形成面向客户的多重矩阵式组织架构,可更好地分析重点下游的市场机会并成果化,提升公司的成长空间,“三箭齐发”的市场化激励体系及强大的新生代管理团队将提供充足后备保障。3)海盐4.0智能制造基地提质增效。公司主要原料价格已有所回落,成本端压力有望在22H2略有缓解。公司海盐4.0智能基地将覆盖模具、冲压、电镀、焊接、装配、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目前一期厂房已投运,二期厂房预计将在22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海盐数字化基地将提升公司产能规模、零部件自供比例及高效交付能力,助力公司实现高效降本。

公司下游应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未来成长动力充足。1)智能楼宇:公司整体市占率有望提升,并借助现有客户资源加速导入智能家居产品。工建、公商建两大新领域也将带来新增量。2)信息通信: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5G基站及IDC领域的供应商多为外资,公司与三大运营商合作良好,有望享受行业规模增长及市场份额提升双重红利。3)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量高速增长,公司已经具备完整的光伏、风电整体解决方案,绑定行业大客户,新能源业务有望高速增长。4)电动车:行业景气度高涨,公司高压直流接触器、充电桩等有望快速增长。5)电力:电网计划投资规模大幅提升,配网侧建设为重点环节,公司与电力企业紧密合作,并前瞻性布局智能化,有望受益于本轮电*资周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分别为52.52、70.44、95.59亿元,增速分别为30.4%、34.1%、3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8.06、11.63亿元,增速分别为35.6%、41.9%、44.4%。公司为低压电器高端市场龙头,下游多个领域增长强劲,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以22年6月6日收盘价为基准,公司22-24年PE分别为25X、18X、12X,低于可比公司均值,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的风险;新客户开发或主流客户导入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信证券华夏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9.88%,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5.35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6.83。

*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4.6。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良信股份(002706)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3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本公司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内,以固有资金申购/认购公司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合计出资将不低于8000万元。

最终申购申请确认结果以基金登记机构确认的结果为准。本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的规定进行投资,并严格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特此公告。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 年 1 月 28日


博时基金排名

2022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波动加剧、结构性分化更加明显,市场风险偏好下滑,稳健理财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首要关切点。相比高波动、高回撤的权益类产品,固收类产品为整个投资组合提供了一层“防震垫”,因此也愈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的固收管理能力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海通证券*公布了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收益排行榜,在固收类基金最近10年(2012年4月5日至2022年3月31日)净值增长排行中,博时基金以161.91%的收益率,在52家可比公司中位列第二,收益率与排名第三的公司拉开了超30%的距离,在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水平保持领先。

海通证券还公布了不同类别的固收类基金排行榜。在纯债类基金排行榜中,博时基金最近七年(2015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以44.81%在29家可比公司中*;在偏债类基金(主要包括了准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封闭型、可转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排行榜中,从2012年4月5日至2022年3月31日,这10年间偏债类投资中,博时基金以161.91%的收益率位居52家可比基金公司中的第二位,这一数据也是考验“固收+”产品投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固收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其中,12家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最近10年的平均收益为96.3%,而9家中型公司和31家小型公司,近10年平均收益率为70.61%、80.05%。和主动权益投资类似,固定收类大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存在明显优势。

过去10年间债券市场行情复杂多变,据wind数据显示,债券型基金指数最近十年(2012年4月5日至2022年3月31日)累计收益率为70.96%,振幅为72.15%,*回撤为-5.00%,这一时间段的业绩更加考验基金公司的长期固定收益投资能力。而博时基金能够取得161.91%的收益率,是同期债券型基金指数收益率的,足以证实博时基金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的领先实力。

图片来源:wind,2012年4月5日至2022年3月31日

博时基金固收投资能力始终是业内佼佼者。作为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人,博时基金成立23年以来形成了多策略投资体系,并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厚底蕴,产品收益及管理水平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海通证券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博时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行业第8位,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行业第2位,2021年净利润从12.47亿元增长至17.79亿元,同比增长42.66%。从荣誉上看,博时固定收益部门历史上多次获得产品单项金牛奖,其中博时信用债纯债券凭借出色的业绩在2016年到2020年连续五年荣获“金牛奖”,在业内都极为罕见。(金牛奖颁奖机构为《中国证券报》)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