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700(大金重工股票行情)

2022-06-15 4:45:55 基金 yurongpawn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700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700」大金重工股票行情》,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700
  • 大金重工股票行情
  •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
  •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100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700

由于对我们的金融未来发展极具信心,身边出现很多朋友都想要享受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而*的方式就是投资基金。但是目前的基金投资发展真的太快了,全民投基的现状下,出现两个非常极端的情况不可避免。“我的基金快翻倍了,我该怎么办呢”和“我的基金都亏了一半了,完了,谁能救救我”。

如果是前者,恭喜你,这是快乐的烦恼。如果是后者,那么请别担心,对于基金投资要有信心,投资本来就是有挣钱也有亏钱。有浮亏的话,只要标的足够优质一般都不需要割肉理财,头脑发热买着高点固然痛苦,但是割肉导致“踏空”会而让你更加难受。这样的情况可以试一下网上的“基金48次补仓法则”。

48次补仓法则举例:

市场在震荡时,如果你有10万投资基金,把你的资金分为48份,100000/48=2083(元),也就是分为48份的2000块钱。当您买的基金当天的基金估值亏了1个点,就需要补一份仓位,估值亏了2个点,那就需要补2份仓位依此类推,一直亏损,一直补,因为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基金都没有*亏损超过50%(还是存在的,比如2021年的中概互联),不断摊低成本和收集筹码,等待市场的反弹。

而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时,第一次买的时候可以入手多一点,也就是3成的仓位,*买了3万元,还剩下7万元,再次均分为48份,70000/48=1458,也就是分为48份的1400块钱,和上面一样,一直亏损就一直进行补,基金不会跌没的,盈利到了20个点就出掉*买入的部分。

虽然48次补仓法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不适用于单边一直亏损的行情,越是进行补仓,看似成本低了,但是您的亏损更多,越是到后期,这个方法越是钝化。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基金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一买就挣钱”的2019年和2020年已经过去了,什么都不懂的基金小白进去大概率是亏损的,所以大家真的想通过基金挣钱就需要学习投资策略,用知识装备我们的头脑,披荆斩棘,才能经历风雨见彩虹。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金重工股票行情

9月30日,大金重工盘中*价5.71元,股价创近一年新高。截至收盘,大金重工*价为5.47元,上涨5.39%,全日成交金额达到1.88亿元,换手率6.3%。根据*收盘价进行计算,大金重工总市值为30.36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大金重工近一年的前次股价高点出现在2019年3月25日,当日*价为5.29元(前复权),后市未能突破前次高点,股价*于2019年8月12日下探3.93元(前复权)。以*点为区间起点计算,2019年8月12日至2019年9月30日,大金重工区间累计涨幅达到31.81%。

横向与市场指数和所属行业进行比较,2019年8月12日至2019年9月30日区间内,中小板指同期上涨7.25%,申万二级行业金属制品同期上涨4.78%。个股表现跑赢中小板指,强于所属申万行业指数。

市场汇总

从全市场来看,9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宝鼎科技、派思股份、中航善达等31只股票价格创近一年新高。其中宝鼎科技股价已连续八日创下近一年盘中*价。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



核心提示:

爆款基金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对做大规模的强烈追求,以及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等利益共同体的联手助推。在爆款基金链上,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网络大V、广告商等赚得盆满钵满,众多投资者则成了“韭菜”。


监管部门已关注到基金发行中的乱象。《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践行“逆向销售”,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改变“重*、轻持营”等现象。


先看一张表。


上表是2020年至2021年发行总份额在100亿份以上、且一日售罄的25只爆款基金的近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报,这25只基金中,*份额(A/C份额合并统计)仍超百亿的仅存7只;截至今年5月31日,以上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为正的仅有6只(A或C份额的统计数据结果相同)。


“眼见他发行时轰轰烈烈,眼见他管理时力所不逮,眼见自己越亏越多。”2020年“追星”买了50万元爆款基金的投资者李庆(化名),套用《桃花扇》中的唱词诉说了自己的感受。


记者调查发现,爆款基金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对做大规模的强烈追求,以及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等利益共同体的联手助推。在爆款基金链上,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网络大V、广告商等赚得盆满钵满,众多投资者则亏得心碎,不少人“割肉”离场。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是“增加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等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承担者,其职责使命与实现共同富裕息息相关。但从爆款基金来看,一些公司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更没有恪守信托精神和客户至上原则,眼光短浅,利在义先,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有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意见》明确要求,行业发展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规模、业绩遭双杀




和网购中的爆款产品含义类似,爆款基金是指那些市场关注度非常高、申购人群特别多、认购申请金额远远超过需要募集金额的基金(本文中,除特别注明外,爆款基金均指发行募集不超过5天、份额超过50亿元的公募基金)。


2019年开始的赚钱效应,让公募基金在2020年进入发行大年。一些明星基金成了市场宠儿,受到投资者狂热追捧。


2020年1月8日,交银内核驱动60亿份额一日售罄,拉开了新基金发行爆款行情的序幕。


2020年2月18日,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达1223.8亿元,不仅远超60亿元首募上限,还打破业内尘封13年的单只基金认购资金纪录。


但这一纪录仅保持了5个月,就被鹏华匠心精选刷新。2020年7月8日,鹏华匠心精选单日认购金额达1371亿元,轻松超越300亿元的首募规模上限。


一山更比一山高。


2021年1月,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出认购2398.58亿元的新纪录,成为公募基金史上首只认购规模超2000亿元的基金。


据统计,2020年、2021年全市场共发行爆款基金186只,发行份额合计1.71万亿,占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的28.14%。爆款基金也成了彼时行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盛极必衰。随着市场波动加剧,这些红极一时的爆款基金,如今大多“金身难保”,规模缩水,业绩下滑。



截至今年一季度,186只爆款基金规模合计1.18万亿元,缩减超过30%。其中,规模超百亿元的47只基金中有36只跌至百亿元以下,18只不足50亿元。当时募集规模前十大的爆款基金,份额缩水幅度均超过50%,*的达87.55%。


从业绩来看,由明星经理管理的一些爆款基金也是惨不忍睹。三日内售罄的39只百亿元基金中,截至今年5月31日,成立以来仅有12只净值在1以上。按爆款基金成立以来计算,鹏华创新未来、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分别亏损38.34%和35.99%;鹏华汇智优选、南方兴润价值等基金净值的跌幅均超过25%。


有人亏钱,就有人赚钱。那么,前两年发行的这些爆款基金中,哪些机构受益了?哪些投资者被割了韭菜?



基民亏 机构赚




爆款基金的出现,是市场多方共同推动的一个结果,但处于同一链条上,境遇却大相径庭。参与群体*的,往往是受伤最深的。


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新基民吐槽:“去年,买了两只爆款基金,现在平均亏损19%。”另一位新基民则感叹:“买入一年,被深套30%血汗钱。”


据天相投顾统计,近两年新发的爆款产品自2021年初至今年一季度累计亏损约1792亿元,主要亏损来自今年一季度,约为1627亿元。


相比基民的亏损,基金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天相投顾统计,2021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1418.19亿元,同比增长52.31%。其中,非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费收入1174.38亿元,同比增长62.29%。


银行、券商等代销基金的各类渠道,同样赚得荷包鼓鼓。


天相投顾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纳入统计的145家基金公司旗下6263只基金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分别为241.14亿元、40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57%、68.24%。


基金公司支付给销售机构尾随佣金的增速,也远高于自己同期所收管理费的增速。其中,2021年客户维护费超过管理费的基金多达254只。


例如,备受投资者认可的睿远基金,即便有陈光明这块金字招牌加持,2020年上半年尾佣比率仍高达39.11%。


从爆款基金链上分一杯羹的,还有为基金销售摇旗呐喊的一些广告商、网络大V等。


2020年至2021年,上海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广州珠江新城的广州塔等地标建筑上,经常出现爆款基金的火热宣传广告。北京国贸地铁站、上海世纪大道地铁站、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点,也曾一度被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宣传海报牢牢占据。


羊毛出在羊身上。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营销费、服务费等各色名目的费用,最终都是基民买单。



圈粉、造星、抱团




每一只爆款基金都离不开销售端。在互联网时代,直接或间接参与销售的机构和个人越来越多,薅羊毛的也随之增加。


蚂蚁基金在取得公募基金代销资格后,侧重吸引传统代销渠道之外的长尾客户,包括大量没有基金投资经验的年轻客户。这种充满互联网风格的打法正中年轻人下怀,经其推广的基金经理几乎都成功“出圈”,产品陆续成为爆款。很多年轻人像追星一样*上明星基金经理,有的还建立了粉丝后援会。


一些基金公司有意迎合市场,打造明星经理、网红经理。“一哥”“一姐”“科技捕手”“成长股猎手”“国民基金经理”等标签被贴到了基金经理身上,有些基金公司甚至用“X剑客”这样的标签,一次性造出多颗“星”。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引来众多投资者追捧,申购资金蜂拥而至。


比如,2020年,在鹏华匠心精选发行前夕,营销团队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活动,让王宗合成功“出圈”,一日认购资金超1300亿元。王宗合也被戴上了“国民基金经理”桂冠。


为了获得广告投放和销售提成,部分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在所推送的爆款基金上冠之“精选”“严选”“金选”之类的词汇,吸引大量投资者申购。


一些大V们在B站、微信、QQ、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向各自粉丝卖力吆喝,“带货”基金。


还有不少券商和网络博主联手“围猎”粉丝。博主从券商的产品清单上选择基金推荐给粉丝,粉丝购买之后,券商按比例进行分成。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也有博主与银行渠道合作分销。


相比新崛起的互联网渠道,作为基金销售主流的传统银行则加强了对客户的*营销。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魏旻(化名)告诉记者,为了完成爆款基金的发行任务,银行与基金公司紧紧抱团,常常一起开销售经理营销会,会上压指标、抽大奖。


为了吸引新老客户,银行使尽营销招术。比如,让客户赎旧买新,买基金送米、油、小电器等物品。


圈粉造星、过度营销。如果把基金管好,让基民赚钱,倒也皆大欢喜。但是,许多爆款基金成立后,就跌跌不休,让投资者大失所望,不得不怀疑其管理能力。



“小马拉大车”




爆款基金通常在市场高位时成立。作为持牌的专业理财机构,公募基金公司内心非常清楚,后面意味着什么。


“规模是业绩的天敌。爆款基金规模越大,对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要求越高,但现实中这样的人才非常少。”*FOF基金经理田亮(化名)说,一些公司找不到经历过市场大风大浪的成熟管理人,就把羽翼未丰或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匆匆推上前台。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查看业绩下滑的爆款基金,记者发现,不少基金经理之前所管的基金规模都很小,而且业绩一般。


以王宗合为例,截至2019年底共管理7只基金,总规模33.43亿元,*的11.86亿元,最小的仅0.14亿元。2020年7月,王宗合开始管理爆款基金——鹏华匠心精选,虽然规模跳上几个台阶(截至2021年底,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但收益节节下滑。截至5月31日,鹏华匠心精选A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1.77%,2021年在同类1531只基金中排名倒数第26。他管理的另一只爆款基金——鹏华创新未来到今年结束封闭期时,在同期发行的5只创新未来基金(易方达创新未来、中欧创新未来、华夏创新未来、汇添富创新未来、鹏华创新未来)中表现最差,截至5月31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8.34%。


田亮认为:“让从业年限短、过往管理规模小的一些基金经理,突然跳级去管理几百亿元、上千亿元的爆款基金,犹如'小马拉大车'。”


再比如郑澄然,2015年7月取得证券从业资格,2020年5月开始管理基金,9个月后就担任一只发行规模达79亿份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从0到目前超过300亿元只有两年,这种火箭式速度让人担心。”田亮说,该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截至5月31日只有0.8643元,成立以来*回撤37.55%。在今年3月市场剧烈波动中,该基金净值*回撤至0.6662。


“新手”力不从心,能力强的老基金经理,同样难以承受爆款基金规模之重。


以招商基金王景为例,她可能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双十”基金经理(从业十年,年化回报超10%),2015年开始管理的招商制造业转型A年化回报达16.80%。应该说,王景是有能力管好基金的,但2021年开始管理爆款基金,并在规模突破300亿元后,表现渐失水准。截至5月31日,招商品质生活A自成立以来亏损超20%,招商品质升级A、招商蓝筹精选A成立以来跌幅超15%,这3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撤均超过30%。


“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田亮说,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上限是由其投资能力、风格和换手率等多个因素决定的,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基金经理鲜买爆款基金




专业人士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爆款基金,许多明星经理的同行并不买账,“不买爆款基金”已是基金业内公开的“秘密”。


观察基金“专业买手”FOF的持仓,很少出现爆款基金的身影,广发核心优选六个月持有、东方红欣和平衡配置两年持有、兴全优选进取三个月是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三只偏股混合型FOF。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基金中均没有2019年以来新发的爆款基金。


“其实,爆款基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基金经理陈林(化名)对2007年那批爆款QDII基金的发行经历至今历历在目,“当年网络远没有现在普及,很多人要到银行大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基金,现场出现了来不及下单的投资者怒斥大堂经理的情况。”


陈林说,当时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基金销售火爆,1只QDII认购1000多亿元,3只QDII发行规模在300亿元左右。2008年,市场大跌直接把这4只QDII基金净值打到0.4元以下。直到2020年11月,这4只QDII基金的净值才回归面值之上。但随着本轮市场调整,又全部转负,其中一只成立以来亏损近35%。


“不只是爆款基金,我们连新发基金都几乎不买。”一位FOF基金经理透露,“新基金尚未建仓,建仓的思路和节奏不一定符合要求。而且,渠道力推的基金,不少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承诺一个月内不建仓等,这些隐形的约定,我们无从得知。”


一些专业的基金销售机构对爆款基金也是淡然处之。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邹卓宇告诉记者,盈米基金的“且慢”在过去两年行业火热的时候并没有推介过市场上的爆款基金,而是主推那些重回撤、以稳健增值为目标的基金组合。


邹卓宇说,多数明星经理只是在阶段性的市场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不能保证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当市场行情与基金经理特点不匹配时,投资者盲目跟随基金经理的名气来选择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可能会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产生较大的偏差。



“赛道”明星失速




爆款基金的背后大多有着一位擅长某一赛道或行业投资的“操盘手”,他们被冠以“消费一哥”“医药女神”“半导体一哥”等美名。站在市场风口时,这些基金净值飙升、千宠万爱,一旦风口过去,常常是一地鸡毛。


以“网红”蔡嵩松为例,所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以“满仓半导体”被投资者熟知。2019年,自科创板开市掀起科技股涨停潮后,这只基金收获了95.44%的正收益,2020年又收获近40%的正收益,在2020年底规模达到327.76亿元的“*”。然而,当半导体板块冲高回落,蔡嵩松多次被基民推上热搜,之前的夸赞变成了诋毁。截至今年5月31日,诺安成长混合今年以来跌幅达28%。在去年底以来的这轮市场调整中,创下了蔡嵩松任期内的*回撤-50.72%,基金规模也缩水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46.16亿元。


按理说,作为明星基金经理,在市场大跌的时候,回撤控制应该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并没有展现出过往的“神勇”。张坤、葛兰、刘格菘等顶流基金经理,从前期高点都创造了40%以上*回撤,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曲扬、刘彦春、蔡嵩松的*回撤更是在50%以上,并且打破了其投资生涯*回撤纪录。


大幅度回撤引来了批评、质疑、谩骂甚至举报,令人唏嘘。


“当市场处于某一风口时,基金公司会宣传和包装这一赛道绩优的基金经理,甚至不惜斥巨资将其打造成明星经理,给高薪,提职级,有的还成了公司副总经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李辉(化名)直言,“明星们也会知恩图报,竭力为公司带来规模。这一‘屡试不爽’的模式已成为基金公司的常规操作。”


上海一家头部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某些基金经理极端投资某一板块,博取短期业绩排名,规模快速增长到一二百亿元的“成名”故事,像病毒式一样传播并影响着行业其他基金经理们。


“业内苦爆款基金久矣!”从事基金管理十几年的基金经理徐江安(化名)感叹道。



期待优化行业发展生态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爆款基金的起伏,折射出公募基金业的生态风险。


“爆款基金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称,投资者由于对基金不了解,本着对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网络大V、投资专家等渠道的信任才去抢购。”徐江安说,爆款基金的大幅回撤,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伤害了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一些公募基金的核心诉求是做大规模。有了规模,就有了头部效应,进而继续提升规模,最终实现寡头垄断。”魏旻说,当规模成为公司最重要甚至*追求指标时,业绩就排在后面了,相应的一地鸡毛的情形就可以预见。


“应从公司源头对爆款基金进行引导和管理。”某明星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市场火热时,公司开门营业,哪有不赚钱的道理?作为基金经理,你不发,基金公司可能就让研究员小王、小李去发了。”


田亮告诉记者,爆款基金助长了行业跟风攀比的不良习气。一些基金经理从爆款基金中尝到了甜头,为了钱和职位,放松了自律的底线。有时为了维护净值,通过新增资金买入自己持有的股票,推升股价。一旦市场调整,赎回同样股票,导致股价下跌,扰乱了市场。”


“现在有许多老基金规模很小,没有人重视,因为都去做新基金和爆款基金了。”李辉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设立一些制度让基金公司不要一直发新产品。比如,老产品没做好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的,要限制发新产品。


爆款产品还催生产品代销准入的违法和灰色寻租问题。前段时间被判刑的某银行产品管理处负责产品准入的产品经理,曾向多家基金公司、券商共索贿200多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对基金营销中的一些乱象,若涉嫌违法违规,监管层应及时查处并严惩。如果打擦边球,游走在监管的边缘,应引导行业建好制度、堵住漏洞。


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地,基民们有望迎来一个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


编辑:张楠 叶松








2000块基金一天亏了100

最近的A股开启了“磨底模式”,刚有上涨的苗头,就马上下挫两天,兜兜转转之间,基金的亏损不仅没有磨平,反而拉大了。我个人账户的一些主动基金,回撤幅度已经超过30%。


如此“深跌”,基民们何时才能回本呢?


事实上,历史上A股回撤30%的情况并不少见,新基民们对今年以来的急跌“心急如焚”,经历过牛熊转换的老基民心态就会平稳很多。

01 看看历史数据,A股回撤能有多惨烈!


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A股调整时间长达299天,上证指数下跌69%,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超过50%。


第二,2015年疯牛后股灾。A股调整时间长达95天,上证指数下跌4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超过40%。


第三,2018年去杠杆。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波熊市,A股调整时间长达342天,上证指数下跌3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27%。

看数据,你以为指数图片上的起起伏伏,真正参与其中,你才能真切体会其中的惊涛骇浪:A股真的不缺乏波动。但是值得高兴的是,面对这样的市场,只要你选对基金,并且愿意守候,基金整体的回报率并不低。


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与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累计收益率分别超过900%和1200%,平均年化收益分别达到13%+和15%+。


02 遇到巨幅回撤,基金多久能够回本?


面对基金大跌,基民有三种选择:逃跑、躺平和适当加仓。比较来看,割肉离场最不明智,躺平和适当加仓,反而可以熨平损失。


第一,如果躺平,多久能回本?


还是选取上述三个时间点,如果真的有倒霉鬼在2008年、2015年和2018年的高峰买入基金,回撤幅度分别超过50%、40%和15%,那么他们多久能回本?


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由于市场回撤幅度巨大,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历时7.1年才能回本,基金持有至今的话,收益率高达96.9%;


如果在2015年疯牛高点买入基金,需要5年时间回本,基金持有至今累积收益为19.1%;


如果在2018年去杠杆年高点买入基金,需要1.6年回本,基金持有至今累积收益达到45.2%。


不难看出,面对大跌,躺平不动也可以回本,只是市场的跌幅不同,回本的时间各不相同。


第二,如果适当加仓。


如果在市场大跌时,我们仍能坚持定投,那么回本的速度还能再度提升。


如果在2008年、2015年、2018年的高点买入5万元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发现大跌后随即开始按月定投2000元,“倒霉鬼”回本的时间明显提速:

2008年只需要1.5年即可回本;2015年需要2.4年回本;2018年则需要1.2年回本,比较而言,时间比“躺平不动”,分别缩短78%、52%和27%。


这便是定投的魅力。


市场每一次下跌,大众的情绪总会陷入*悲观,总会认为市场不会再好了。但是,事实上“年年难过年年过”,股市还是会从底部回暖,基金还是能够帮你赚取收益。


面对当前的大跌,你会如何决策呢?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