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可以的,离职时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1、法律分析:离职工资计算方法:辞职后的工资应当按照:月工资÷2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3倍。
2、法律分析: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该在劳动者辞职的那天,一次性付清工资。其次用人单位应该在终止或者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出具终止或者是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同时在十五天里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档案的手续。同时工资应该以货币的形式,按月给予劳动者本人,不可以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3、离职工资怎么结算发放离职后工资需要按照实际的出勤天数结算工资。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实践中一般在每个月的固定发放的日期结算清离职前的工资。
1、法律分析:离职工资计算方法:辞职后的工资应当按照:月工资÷2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3倍。
2、离职工资怎么结算发放离职后工资需要按照实际的出勤天数结算工资。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实践中一般在每个月的固定发放的日期结算清离职前的工资。
3、法律分析:员工离职工资根据本月工资、本月应出勤天数和本月实际出勤的天数进行计算。比如一个月工资是3000的,本月应出勤天数是20天,而劳动者出勤的天数是10天,工资就是3000除以20乘以10等于1500。
4、法律分析:离职当月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75天×实际出勤天数(+补助-社保-公积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5、离职员工工资的结算可以参考月工资÷275×实际出勤天数。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时候一次性支付员工的工资,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
6、法律分析:离职当天可以结清工资,也可以在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一起发放。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或者本单位相同岗位*档工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员工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双方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一次性结清员工的工资。并且,用人单位还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为离职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离职交接工作时,工资应当同时结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当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必须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劳动法关于离职工资结算的规定主要涵盖了离职员工工资的结算方式、结算时间以及相关的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在员工离职时应当进行工资结算,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离职工资结算方式 劳动法规定了离职工资的结算方式,即按照员工实际工作的天数或完成的工作量进行结算。
1、辞职说走就走工资怎么结算辞职说走就走工资有以下两种情况:(1)劳动者未提前三十天辞职,虽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但如果劳动者的行为并没有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无权追责;(2)如果劳动者的违法行为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可以要求赔偿。
2、法律分析:无论劳动者是否提前一个月辞职,工资不得克扣,且应当在办理工作交接时结清工资,并由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当然,如果用人单位可以证明由于你的离职造成用人单位的损失,那么你还应当承担用人单位损失的赔偿责任。
3、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辞职说走就走的,用人单位是应当给工资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其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4、法律主观:劳动者没有签合同辞职时说走就走,单位要给工资。单位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和劳动者正常付出劳动的天数来为其结算工资;且单位应当在与劳动者解约或者终止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