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各大豪华汽车品牌上半年销量纷纷出炉,其中宝马最为亮眼。根据宝马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包括宝马品牌、MINI品牌和劳斯莱斯品牌)达133.9万辆,同比增长39.1%,创历史新高。其中,在中国市场宝马累计售出新车46.7万辆,同比增长41.9%。
销量上涨也带来了汽车部门营收和利润的提升。据悉,第一季度,宝马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5.2%至 267.7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30.2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20%;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7.98亿欧元涨至37.5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大涨394%至28.33亿欧元。
然而,尽管宝马销量创新高、盈利情况大好,却没体现在其股价上。近一月,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国宝马汽车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股价下跌9.83%,市值为578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为4400多亿,早已被比亚迪的7000多亿反超。这种强烈的反差也再次说明一件事,老牌车企不受资本市场待见。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宝马市值不如比亚迪,跟两家企业所处的赛道有关。一个是老牌豪华车企,一个是新能源汽车。
可以看到,目前新能源车企市值偏高是普遍现象。比如特斯拉以6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的车企,不仅将一众传统巨头远远甩在身后,市值还比第二名的丰田要高出一倍;还有蔚来市值也已高达759亿美元,近期刚完成两地上市的小鹏汽车总市值也超过了4000亿元人民币,与宝马比肩。
从销量维度比较的话,这些车企当然远不如宝马,但股市却不是唯销量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炒股的本质就是炒预期,一个公司的市值体现在它未来的价值,而新能源汽车就是目前最被看好的行业之一。
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估值方式已不适用于这种带有新能源汽车属性的车企,后者更像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新鲜感是传统汽车行业所不能比的。
换句话说,传统车企虽然规模更大,但也因为经营模式太过稳定而失去了想象空间。
再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共计销售324万辆,渗透率为4.2%。 而据BNEF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渗透率达到11%,同年燃油汽车销量将达到拐点,步入下行趋势;到2030年全球销量将继续攀升至3000万辆,渗透率达到28%;到2040年全球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5%。
这传达出的意思就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不到5年后销量有望翻2倍之多。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目前,全球已经围绕“碳中和”开启了一场技术军备竞赛,各国国家政策也不断往新能源偏移。以我国来看,作为新能源产销大国,目前不少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拟定了更加完善的政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支持与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资本市场的偏爱、明确的趋势、国家的大力支持……综合多种因素来看,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是目前资本市场的头号香饽饽,是新的财富密码。
除了大环境影响,宝马自身近些年在电动车布局动作太慢,也是让投资者不能看好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宝马可以说是最早探索电气化的车企之一,早在2011年,宝马集团便发布了旗下全新的电动化子品牌 “宝马i” ,并于2013年推出旗下*纯电动车型i3,研发和布局都领先于BBA另外两家,要知道奔驰EQ和奥迪e-tron系列都是2017年后才正式启动。
然而结果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造成这种局面,宝马前任CEO科鲁格要肩负起主要责任。他到任不到一年,宝马i品牌部门的四位*经理和副总裁就相继离开。在科鲁格主掌宝马的4年里,宝马几乎暂停了纯电动新型研发,致i品牌发展停滞。
这种情况直到宝马进入齐普策时代后才被改变,在新CEO的带领下,宝马近两年来在电动化战略上一改以往的保守态度,变得十分激进。
今年3月,宝马宣布全面锐化企业战略,以“三步走”构想推动向可持续的数字化智能出行转型,计划到2023年在全球提供约12款纯电动车型,覆盖约九成细分市场。2025年,宝马集团将完成第200万辆纯电动车型的交付。未来十年左右,集团将在全球累计交付约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尽管宝马调整了在电动化领域的步伐,但彼时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已经是今非昔比,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的快速成长,已经开始对传统巨头们形成不小的挑战。
燃油车时代,宝马的比较优势来自于发动机核心优势、价值链完整高效等方面,但这种优势在电动车时代要么不复存在,要么需要重构价值链,在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延续还要打一个问号。
其实,智能电动汽车的到来革新了消费者对于豪华理念的理解,这才是对宝马这样的老牌豪华车企最致命的一击。
燃油车买的是操控、做工,而电动车买的则是智能科技,消费者愿意为智能付更多的钱。在这一领域,宝马的建树不如特斯拉、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
燃油车时代,老牌豪门几乎都成功打造了鲜明的品牌标签,比如宝马成功将自己打造为“运动豪华”的代名词。但标签并未延续至电动车,反倒蔚来借助2.7秒破百的电动超跑EP9,成为了电动车领域的“运动家”。同时,凭借在业内首屈一指的用户营销和超越传统意义的服务,蔚来更将“豪华”定义到了另一维度。
底层消费逻辑的改变,给行业“新人”带来机遇,但对于“老人”来说,有可能在这轮变革中被颠覆。
曾经手机行业一代霸主诺基亚的覆灭就是如此,由于没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浪潮,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这一幕或许会在未来某一天在汽车行业重新上演,如果宝马们再不能找到品牌与消费者新的连接点,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印记,是有可能被其他品牌所替代的。
不过,宝马正在奋力追赶。今年上半年,在新能源领域,宝马集团共售出15.33万辆电动车,同比大增148.5%,其中纯电动车型售出3.6万辆,同比增长183.9%;插混车型售出11.72万辆,同比增长139.4%。在中国市场,宝马品牌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大涨56%。其中BMW i3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140%。
根据EVsale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的品牌分别是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大众、比亚迪、宝马。
这些成绩能否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重拾对宝马的热情和信任,拭目以待。
一个公司的股价、市值并不完全与财报挂钩,宝马股价低迷的背后,主要还是因为资本市场更好看新能源汽车,对老牌车企兴致不高。
但宝马本身也并非没有问题,前期对于电动车的判断失误,让其失去了先发优势,如今下场已经错失了*时机,未来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此外,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对豪华汽车底层消费逻辑的重塑,也给以宝马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巨头提出新的考验,如何在新时代延续独特的品牌标签,占领用户心智,是宝马们未来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国内股票实行T+1的交易制度,也就是今天买入的最早第二个交易日可以卖出。对于很多喜欢超短线,不喜欢隔夜的投资者来说,与他们的交易策略相冲突,造成了很多不便。
其实A股也有可以T+0的交易品种,可玩性比较高的有两个,一个是可转债、一个是部分ETF基金。今天我们主要把可以进行T+0的ETF基金梳理一下,给喜欢T+0或者超短线的投资者一个参考。
1)跨境ETF基金
跨境ETF基金,指的是国内发行在国内交易所上市,但跟踪资产是海外上市的公司或者海外股票指数的基金。主要分为两个大类:#ETF基金#
第一类是欧美市场ETF基金,比如跟踪标普500指数ETF、纳斯达克指数ETF、德国30ETF、中概互联和中国互联等。
第二类是亚洲市场ETF基金,比如跟踪恒生指数ETF、恒生国内企业ETF、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联ETF、日经ETF等。
这两类中,很明显跟踪欧美市场的ETF基金并不适合用来做T+0,因为欧美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我们是收盘的;所以,国内上市的欧美市场ETF普遍高开、低开较多来反应外盘变化,日内机会稀少,空间也不够。
跟踪亚洲市场的ETF基金,是比较好的日内品种。尤其是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恒生指数等与国内市场有较明显的联动,很多权重股也是国内大型公司,研究门槛并不高。随着阿里、京东、网易、哔哩哔哩等一系列美国上市公司回港二次上市,现在中概互联ETF在国内开盘时间波动也较大,可以进行T+0交易。
2)商品ETF基金
今年是商品市场的大年,各种资源涨幅巨大。商品ETF中能分一杯羹的有有色ETF、能源化工ETF,去年涨幅较好的是豆粕ETF,而且这几个ETF基金也都是T+0交易。
除此之外,商品ETF*的门类是跟踪黄金的黄金ETF,足足有十只商品ETF基金是以黄金价格为跟踪标的的。
3)债券ETF和货币基金ETF
债券ETF也是T+0交易,但大部分日内波动不大。可转债ETF却不一样,可转债ETF的日内、波动走势都较为明显,适合进行T+0交易。可转债ETF波动较大是因为可转债不仅含有债性、还具有股性。
场内交易型货币基金ETF,其实是成交量*的ETF品种,其中银华日利和华宝添益每日成交量都是百亿以上。因为每日净值都比较确定,所以在货基ETF偏离净值的时候,可以做一下短线,确定性比较大,但盈利很微小,适合作为其他品种没有日内机会时候的消遣。
总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总结了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的T+0品种,但贸然进行短线交易是危险的,在交易之前,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性格来完善交易策略,才能在危险的二级市场做到游刃有余。
本篇完,喜欢的点个关注!
近日,各大豪华汽车品牌上半年销量纷纷出炉,其中宝马最为亮眼。根据宝马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包括宝马品牌、MINI品牌和劳斯莱斯品牌)达133.9万辆,同比增长39.1%,创历史新高。其中,在中国市场宝马累计售出新车46.7万辆,同比增长41.9%。
销量上涨也带来了汽车部门营收和利润的提升。据悉,第一季度,宝马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5.2%至 267.7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30.2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20%;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7.98亿欧元涨至37.5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大涨394%至28.33亿欧元。
然而,尽管宝马销量创新高、盈利情况大好,却没体现在其股价上。近一月,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国宝马汽车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股价下跌9.83%,市值为578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为4400多亿,早已被比亚迪的7000多亿反超。这种强烈的反差也再次说明一件事,老牌车企不受资本市场待见。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宝马市值不如比亚迪,跟两家企业所处的赛道有关。一个是老牌豪华车企,一个是新能源汽车。
可以看到,目前新能源车企市值偏高是普遍现象。比如特斯拉以6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的车企,不仅将一众传统巨头远远甩在身后,市值还比第二名的丰田要高出一倍;还有蔚来市值也已高达759亿美元,近期刚完成两地上市的小鹏汽车总市值也超过了4000亿元人民币,与宝马比肩。
从销量维度比较的话,这些车企当然远不如宝马,但股市却不是唯销量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炒股的本质就是炒预期,一个公司的市值体现在它未来的价值,而新能源汽车就是目前最被看好的行业之一。
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估值方式已不适用于这种带有新能源汽车属性的车企,后者更像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新鲜感是传统汽车行业所不能比的。
换句话说,传统车企虽然规模更大,但也因为经营模式太过稳定而失去了想象空间。
再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共计销售324万辆,渗透率为4.2%。 而据BNEF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渗透率达到11%,同年燃油汽车销量将达到拐点,步入下行趋势;到2030年全球销量将继续攀升至3000万辆,渗透率达到28%;到2040年全球销量有望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5%。
这传达出的意思就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不到5年后销量有望翻2倍之多。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目前,全球已经围绕“碳中和”开启了一场技术军备竞赛,各国国家政策也不断往新能源偏移。以我国来看,作为新能源产销大国,目前不少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拟定了更加完善的政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支持与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资本市场的偏爱、明确的趋势、国家的大力支持……综合多种因素来看,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是目前资本市场的头号香饽饽,是新的财富密码。
除了大环境影响,宝马自身近些年在电动车布局动作太慢,也是让投资者不能看好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宝马可以说是最早探索电气化的车企之一,早在2011年,宝马集团便发布了旗下全新的电动化子品牌 “宝马i” ,并于2013年推出旗下*纯电动车型i3,研发和布局都领先于BBA另外两家,要知道奔驰EQ和奥迪e-tron系列都是2017年后才正式启动。
然而结果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造成这种局面,宝马前任CEO科鲁格要肩负起主要责任。他到任不到一年,宝马i品牌部门的四位*经理和副总裁就相继离开。在科鲁格主掌宝马的4年里,宝马几乎暂停了纯电动新型研发,致i品牌发展停滞。
这种情况直到宝马进入齐普策时代后才被改变,在新CEO的带领下,宝马近两年来在电动化战略上一改以往的保守态度,变得十分激进。
今年3月,宝马宣布全面锐化企业战略,以“三步走”构想推动向可持续的数字化智能出行转型,计划到2023年在全球提供约12款纯电动车型,覆盖约九成细分市场。2025年,宝马集团将完成第200万辆纯电动车型的交付。未来十年左右,集团将在全球累计交付约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尽管宝马调整了在电动化领域的步伐,但彼时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已经是今非昔比,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的快速成长,已经开始对传统巨头们形成不小的挑战。
燃油车时代,宝马的比较优势来自于发动机核心优势、价值链完整高效等方面,但这种优势在电动车时代要么不复存在,要么需要重构价值链,在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延续还要打一个问号。
其实,智能电动汽车的到来革新了消费者对于豪华理念的理解,这才是对宝马这样的老牌豪华车企最致命的一击。
燃油车买的是操控、做工,而电动车买的则是智能科技,消费者愿意为智能付更多的钱。在这一领域,宝马的建树不如特斯拉、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
燃油车时代,老牌豪门几乎都成功打造了鲜明的品牌标签,比如宝马成功将自己打造为“运动豪华”的代名词。但标签并未延续至电动车,反倒蔚来借助2.7秒破百的电动超跑EP9,成为了电动车领域的“运动家”。同时,凭借在业内首屈一指的用户营销和超越传统意义的服务,蔚来更将“豪华”定义到了另一维度。
底层消费逻辑的改变,给行业“新人”带来机遇,但对于“老人”来说,有可能在这轮变革中被颠覆。
曾经手机行业一代霸主诺基亚的覆灭就是如此,由于没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浪潮,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这一幕或许会在未来某一天在汽车行业重新上演,如果宝马们再不能找到品牌与消费者新的连接点,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印记,是有可能被其他品牌所替代的。
不过,宝马正在奋力追赶。今年上半年,在新能源领域,宝马集团共售出15.33万辆电动车,同比大增148.5%,其中纯电动车型售出3.6万辆,同比增长183.9%;插混车型售出11.72万辆,同比增长139.4%。在中国市场,宝马品牌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大涨56%。其中BMW i3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140%。
根据EVsale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的品牌分别是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大众、比亚迪、宝马。
这些成绩能否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重拾对宝马的热情和信任,拭目以待。
一个公司的股价、市值并不完全与财报挂钩,宝马股价低迷的背后,主要还是因为资本市场更好看新能源汽车,对老牌车企兴致不高。
但宝马本身也并非没有问题,前期对于电动车的判断失误,让其失去了先发优势,如今下场已经错失了*时机,未来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此外,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对豪华汽车底层消费逻辑的重塑,也给以宝马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巨头提出新的考验,如何在新时代延续独特的品牌标签,占领用户心智,是宝马们未来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经济观察网
根据新合资合同,从2022年2月11日起,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所持股份从此前的50%变更为75%,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剩余25%股份。这意味着,宝马已正式成为华晨宝马的*股东,也成为了首个控股合资车企的跨国豪车品牌。
宝马增持华晨宝马比约定时间晚了两个月。根据宝马与华晨在2018年签署的协议,在2022年之前,宝马将以36亿欧元从华晨汽车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权。此前,华晨宝马股权调整出现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华晨的破产重组,以及收购中华工厂受阻等。
如今随着靴子落地,宝马成为第一家在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后成功提升在合资公司股比的外资车企。根据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合资企业的限制。这意味着,外资车企不仅可以将其股比提升至50%以上甚至实现独资,还可以成立两个以上的合资企业。
华晨宝马成立于2002年,彼时受国家对外资汽车制造商持股不得超过50%的限制的,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在此后的时间里,宝马迅速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华晨中国的主要利润来源。在许多年份中,如果除去华晨宝马贡献的利润,华晨中国均是亏损的状态。而随着宝马股权提升,华晨在华晨宝马中的分红将直接减少一半。
对于宝马来说,其在控股华晨宝马后,将获得更多的真金白银和发展自主权。在股比提升后,华晨宝马将被完全并入宝马集团财务报表,预计给宝马带来数十亿元的正面影响。从2019年起,中国就已经是宝马的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另外在汽车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情况下,宝马更是将中国作为战略重点市场,在电动化和智能等方面频频布局。
“在宝马集团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作为这些方面的引领者,是我们的*选择与*伙伴。宝马集团将继续与中国同行,与合资伙伴们持续投入,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长期贡献。”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新合资合同同时获批的还有宝马在辽宁继续投资的项目。按照承诺,宝马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产能,并引入更多纯电动车型进行国产,同时还将不断增加在中国本土的采购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华晨宝马在国内的采购总额将近330亿元。
宝马表示,华晨宝马今年产能将再提升,其中位于沈阳大东区的现有工厂目前正在进行全面扩建,此外一座位于铁西区的全新工厂也在建设之中。宝马表示随着产能扩张,其本地生产的车型品种也将进一步增加,并将引入更多纯电动车型进行国产。
在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后,除了宝马,多家外资车企提升在合资公司股比的野心也已经陆续开始显露,这包括Stellantis、起亚等。而在宝马打响了提升股比的第一枪后,其它合资公司股权将如何变化值得关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宝马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宝马股票、t+0的etf基金有哪些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