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恒瑞医疗
恒瑞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22日晚间,恒瑞医药(600276.SH)披露了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9.06 亿元,同比下降6.5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45.30亿元,同比下降 28.41%。
有两个数字值得注意:一是营收同比下降6.59%,这是恒瑞医药自有历史记录以来,*出现营收同比下降的情况;二是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高达6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3.95%,这也创下了恒瑞医药自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新高。
这两组数据表明,受仿制药集采、医保谈判等因素影响,恒瑞医药业绩承压明显,转型依然持续阵痛;对此,恒瑞医药也给出了自己坚定的战略选择,那就是坚决果断、毫不动摇地进行研发、研发、研发。
事实上,近年来,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维持在20%左右。在2021年的年报中,恒瑞医药披露了更多有关研发效益的信息。
一年“上新”9款创新药/新适应症
2021年,中国医药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哥”,恒瑞自然也难以避免。
继2021年年报营收*出现下滑后,2022年业绩压力还在持续。据同日披露的一季报,截至今年3月31日,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4.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下降17.35%。
对此,恒瑞医药说明道:“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逐步踏入深水区,涉及品种不断增加,公司存量仿制药销售收入加速下跌。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但销售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加上创新药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公司发展遭遇较大业绩压力和转型挑战。”
直面现实,是勇于挑战的第一步。恒瑞医药的解题思路是:创新研发,用新的增量来对冲这些压力。其中,产品数量是最能直观表现出研发效益的。
2021年恒瑞医药共“上新”了3款创新药: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脯氨酸恒格列净片、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已获批上市的创新产品数量增至10款,位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另外,2021年,恒瑞医药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新增4个适应症获批上市;创新药氟唑帕利胶囊、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分别有1个适应症获批上市。
由于药品的适应症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新适应症及新药的获批上市意味着,恒瑞医药在创新药领域的“立足点”得到了持续扩张。据此,仅在2021年这一年里,恒瑞医药已完成了9个“立足点”的建设,创新速度始终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它们是2021年恒瑞在创新药新赛道上跑出的第一个加速度。
2021年,恒瑞还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10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6个、药品临床批件108个,取得16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5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3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名单,5项上市申请获优先审评资格。
此外,恒瑞前瞻性地广泛布局多个治疗领域,单就肿瘤领域,就覆盖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肿瘤免疫、激素受体调控、DNA修复及表观遗传、支持治疗等广泛研究领域,同时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疾病、血液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核药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
这些都有望在2022年及后续的年份里,打开恒瑞医药的新空间,也是恒瑞医药的后劲所在。
在海外另辟战场
恒瑞医药给出的第二步是出海,这也是许多医药企业的共同选择。相较于同行,恒瑞的出海充满了自身的特色——既包括了仿制药的出海,也包括了把创新研发的触角伸向海外。
这样做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仿制药出海后,药品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并可在海外市场去获取新的增量,进一步对冲国内市场集采带来的下行压力;同时,通过仿制药的出海,恒瑞医药可以较低的成本走通从药品注册报批到上市销售的一整条流程,这为后续创新药的出海完成了“练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此,2021年,恒瑞医药首先进行了人员上的“排兵布阵”:Scott Filosi先生担任恒瑞美国/欧洲首席执行官,整体负责恒瑞美国和欧洲的运营管理工作;医学领域专家Joseph E. Eid博士担任恒瑞美国/欧洲首席医学官,全面负责公司在欧美区域的药品开发和医学事务;MikeLee博士、Kiyoshi Hashigami博士分别担任恒瑞澳洲、恒瑞日本临床研发副总经理,负责建立两地的临床研发团队,推动和支持公司在澳洲及日本的全球临床项目。
其次,恒瑞加快了在海外建立“堡垒基地”。恒瑞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了涵盖医学科学、临床运营、注册、药理、统计、质量管理等多部门在内的完整临床研发队伍。目前,公司海外研发团队共计170余人,海外研发投入共计12.36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9.93%。
基于此,2021年,在仿制药出海方面,恒瑞医药的注射用卡莫司汀实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上市,在欧美日获得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在内的21个注册批件,有1个制剂产品在美国获得临时性批准;另外,恒瑞医药还向美国FDA递交了1个原料药的注册申请,向欧洲和美国递交了共计6个制剂上市申请。
在创新药出海方面,SHR-A1811、INS068、SHR-1819、SHR-1707等多个在研产品顺利实现全球同步开发,正在开展国际临床试验的在研项目有近20项,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就7项。
最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该项目已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项目团队也已启动美国FDA BLA/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计划将在2022年递交。
基于此研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FDA孤儿药资格,有望在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
还有一个迹象是,恒瑞医药正在频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这既是为自身研发能力证明,也有利于为恒瑞医药出海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后续的商业合作及海外销售造势。
数据上,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恒瑞医药共有64项研究入选,其中仅卡瑞利珠单抗就有38项研究,横跨11个癌种;卡瑞利珠单抗、达尔西利等多项研究在柳叶刀、自然医学等国际*学术期刊累计发表论文28篇。
由此可见,那个起步于连云港的恒瑞医药,已迈出转型步伐,一方面大力投入研发,一方面坚定扬帆出海。一切才刚刚开始,种子会发芽、雪球会越滚越大。是的,这一次,恒瑞又站上了新的起跑线,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它不是赤手空拳。
�丞���
小白【问答专栏】:每天为你解决一个金融理财问题,关注微信*:小白读财经,免费订阅!
首先咱们要弄懂私募基金什么?
私募,即私底下募集。为什么要私底下募集,因为投资金额大,且风险高。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你的股票、债券、基金等等金融资产合计不得低于300万,或者最近3年,年均收入不得低于50万。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净资产不得低于1000万。
说白了,私募基金就是向这些有钱的特定对象募集的一种资产管理产品。
要说资金的来源有哪些?首先要把私募基金做个分类。
通常来说,私募基金主要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投资于二级市场,后者投资于一级市场。那些私募大佬所说的“做二级市场”,“做PE业务”,指的分别就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首先来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通俗来说就是一句话:都来自有钱的主。由于私募证券的成立条件低于公募证券,因此,私募证券的资金主要是“拉帮结派”而来的。
举个栗子:笨笨自认为自己的投资技术出神入化,每年有个20%的收益,活得好自在。但为了赚更多的钱,却苦于没有资金。
于是笨笨拉了几个有钱的朋友说:“哥们,想不想发财?这样吧,咱们一人出100万,成立一个基金,由我来操盘投资,无论今年赚了20%还是50%,我都按10%提取我的报酬,剩下的都分给你们。”
大伙想了想觉得靠谱,于是就去证监会注册备案登记。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就成立了。私募证券主要以投资股票为主,由于股票投资门槛低,因此,私募证券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来自于相互志同道合的一些土豪或者私募证券认定的特定合格投资者。
再来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就是大佬嘴里的“做PE”。
举个栗子:笨笨认为在二级市场赚钱还是不爽,想投资未上市的公司。等上市之后,收益可能就翻了几十倍,远比二级市场的钱来得多。
于是笨笨找到了一家股本为1亿的未上市的公司,假设需要投资10%的股权,也就是要1000万。可是,靠笨笨这几个朋友哪够呢?于是,朋友们开始四处找关系。
A找到了之前在学校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慈善基金主席,B找到了一位管理券商资管的投资经理。这样一凑,资金就来了。
因此,私募股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一些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即社会上的公益慈善基金、资产管理计划或信托计划等。
当然,笨笨也可以投资自己成立的股权基金(法律上直接被认定为合格投资者)。你想啊,我自己都出钱垫底了,你还怕我跑路不成?这样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比较易于监管。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分享推文!
我们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你学财经,懂理财,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
继贝因美、美赞臣、雅培、雀巢4家企业的6款产品拿到首批“特医”注册之后,我国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注册名单中再添新军,医药大咖孙飘扬旗下公司恒瑞健康获得2个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注册,而恒瑞健康也是首个非全营养品公司入围的企业。
孙飘扬加码特医食品
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公布配方注册名单,美赞臣、雀巢、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得4个配方户注册,其中,恒瑞健康拿到2个配方注册,引发业内关注。
根据披露的内容显示,美赞臣荷兰公司拿下安儿宝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无乳糖配方,雀巢荷兰有限公司拿下早瑞能恩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而苏州恒瑞健康拿下舒乐加特殊医学用途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电解质配方、乐棠特殊医学用途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电解质配方等2个配方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称“特医配”)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以下称“婴配”)实施注册管理。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先后于2016年3月、6月颁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并陆续发布相关配套文件,2017年4月份,总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两大类特殊食品的注册管理制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在注册过程中,获得“特医”注册的品牌少之又少。而获得注册的特医配方食品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看点和亮点。
查阅上述获得特医配方注册的企业,贝因美、美赞臣、雅培、雀巢均为食品企业,并且拥有自己的奶粉品牌,且除了贝因美外,其它3家均为外资。而此次获得注册的苏州恒瑞健康,*出现在公众面前,其背后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呢?
为此,《证券日报》
天眼查显示,恒瑞健康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17日,法定代表人孙飘扬,注册资金5000万元。该企业的经营范围为:在健康科技专业领域内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研发、生产、销售:食品;加工食品接触用包装材料及包装制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不过,《证券日报》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份,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苏州市首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企业接受了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现场审查。江苏省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现场审查。为其4天的注册审查现场,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查组对企业生产环境、车间布局、生产流程、产品配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核实查验。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特殊医学配方食品领域,孙飘扬决定与外资掰手腕,开辟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新路径。
据了解,恒瑞健康此次申请的舒乐加和乐棠两款产品均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中舒乐加主要用于儿科预防腹泻脱水,乐棠用于加速康复。
对此,中国保健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接受《证券日报》
“特医”配方食品为蓝海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8年,我国将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在这两大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特殊食品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将成为健康产业的大蓝海。
而据《证券日报》
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顾欣鑫接受《证券日报》
根据尼尔森统计数据预测,近年,中国特配产品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市场从2015年到2021年预计增长1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016年,全球牛奶蛋白过敏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安敏健LGG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5.4%,居欧美牛奶蛋白过敏市场领先位置。
对此,刘学聪表示,“在特殊医学配方食品领域,国内企业没有太好的基础,都是被国外营养品公司霸占,恒瑞健康的参与,可以与外资竞争。不过,我国特医食品市场基础薄弱,研发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建议有更多的拥有资本实力和研发技术能力的企业加入到特殊医学配方食品领域。”
不过,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行业属于待开发的蓝海,目前,拿到配方注册的企业目前还不能量产,因为国家针对“特医配”的相关细则的制定工作尚未完成。“没有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是不能够生产特医食品的,预计明年会实现量产。”刘学聪如此表示。
(
集采之后,恒瑞出路何在?
文丨胡香赟
恒瑞要开始做眼药水了。
6月2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开展一项用于防控儿童近视的滴眼液产品的III期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公告
恒瑞医药向健识局回复称: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也就是说,如果HR19034滴眼液获批,将可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防控儿童近视的滴眼液产品。
年初以来,恒瑞股价下跌幅度已达30%左右,市值蒸发约2000亿。前不久披露2021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也让市场认为“不及预期”。而且,刚刚结束的第五轮集采中,恒瑞体现了相当的诚意,8个入围产品有6个中选,一半都是当家产品。降价之后,恒瑞可能会面临业绩缩水的风险。
就在这时,恒瑞进军儿童近视防控市场,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01肿瘤之外,恒瑞的版图在悄悄扩大
恒瑞正在研发的滴眼液产品原理,是通过抑制抑制眼轴增长,延缓和防控儿童近视进展。
根据恒瑞公告,目前,该产品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达到470万元左右,且“国内外尚未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亦无相关销售数据”。
恒瑞在眼科用药领域的布局始于2019年,当时恒瑞就曾与德国药企Novaliq GmbH达成协议,花重金引进了该公司两款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药物。今年5月,恒瑞医药以仿制4类申报的他氟前列素滴眼液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目前,眼科医疗和眼科器械占据眼科市场将近90%的市场份额,而眼科用药的占比仅在10%左右。
受制于治疗方法、研究水平的限制,很少有企业愿意专注于眼科药品的研发。眼科药物生产企业欧康维视的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仅有7种眼科药物在新药注册快速通道下获批,全部来自跨国药企,无一本土药企的眼科新药上市。
但是,眼科药品的市场空间却在不断扩大。欧康维视预测,2021年眼科药品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247亿元,且增速还在继续加快。
酝酿多年后,恒瑞选择在此刻高调入场,颇具玩味。
近几年,恒瑞一直在推动布局新领域。2016年,恒瑞曾投资5亿余元建设特医食品产业园,率先迈入当时几乎是空白的特医领域。截至2019年,恒瑞已有2款特医产品上市,4款产品在研。
同样在2016年,恒瑞投资5亿元成立苏州恒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事高值耗材、介入设备等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并直接对集团董事长孙飘扬负责。
巧合的是,正是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医药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以原研创新药为主流的制药企业逐步崛起,仿制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无论是药监还是医保部门,都在推动医药创新,向过多、过滥的仿制药开刀。
恒瑞过去一直以首仿、仿创为*的优势,如今转向原研,势必需要一个过程。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恒瑞仍然稳坐国内新药研发的头把交椅,但由于并没有潜在的全球首创或*产品,只是“在赛道上一路追赶”,在新项目管线布局上的优势并不突出。
集采、价格谈判等政策的推动下,恒瑞急需在现有格局下找到新的突破口,眼科产品可能正是一种破题思路。
02出海+转型,新赛道=新出路?
在现阶段,肿瘤药、造影剂、麻醉药三类*产品仍是恒瑞的营收大头。
过去一年,恒瑞医药抗肿瘤药物收入达152.68亿元,超过公司总收入的一半,麻醉药的收入也接近46亿元。但集采重压之下,未来还能维持这样的态势吗?
反观这三大类之外的“其他产品”,虽在恒瑞的营收体系内比重不高,却保持了稳定增长。根据恒瑞年报,在过去的两年里,“其他产品”的营收增长分别为4.78%和29.85%。
单看业绩,恒瑞依然走在上升通道,但资本市场已经先一步给出了答案,恒瑞医药股价年初至今大幅下跌30%,已经引发市场对于“杀白马股”的讨论。
财政部对药企的穿透式查账、集采结果,对资本市场来说都不算是好消息。根据健识局此前的统计,这次集采降价之后,恒瑞至少会缩水25亿元左右的业绩,需要靠集采外市场的补齐才能勉强和2019年的业绩打平。
早在2019年,恒瑞集团董事长孙飘扬就曾公开表示,由于“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即使是距离专利到期还有较长时间的药物,市场价值也不高”,恒瑞已做出砍掉70%仿制药业务的决定。
眼科用药等冷门领域此前并非恒瑞的优势,但在大趋势之下,恒瑞能否快速转型,考验着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除了新赛道布局,海外市场也是恒瑞预备多年的筹码。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恒瑞医药国外业务收入增长达19.96%。目前已有近20个项目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的临床研究。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用阿帕替尼、氟唑帕利等产品已在国际多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恒瑞这一系列“自救”力度,与股价连跌之间的较量,决定了能否重塑一个新恒瑞。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林夕
· END ·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药品##眼科##集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恒瑞医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恒瑞医疗、私募是什么意思通俗讲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