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现代人读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往往有不同见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概念的解读有分歧,当然也不排除学问家故意用一些意思两可的字词来表达他的思想,惠能就曾对弟子们说,你们以后出去传道,说话要立对,才能保证不犯错误。立对,就是说话前后有个照应,不能只说黑,忘了说白。王阳明干脆把黑白都概括在一个字里,提出“致良知”。这个致字,就同时具备了“上”和“下”两个方面的意思。
上,指的是达致。通过反思,去除私欲,达致良知。
下,指的是用。通过行动,去把良知发用出来。
具体到操作细节上,王阳明的高徒钱德洪,即《传习录》一书的主编,将“致”分析为四个内涵:
一、笃行
二、诚
三、存养
四、*
他的原话是:“致”之为言,则笃行固执,允迪实际,服膺弗失,而无所弗用其极,并举之矣。岂专守灵明,用知而自私耶?
笃行固执,就是坚持不断地做,属于“下”。
允迪实际,是从实际出发,突出一个“诚”,属于“下”。
服膺弗失,是存养于心不失,属于“上”。
无所弗用其极,是达致*,兼有上下之意。明明德与亲民,皆止于至善。注意这个*并非极端,而是以允迪实际(诚)为标准的,服膺弗失(不失其存养)的*,也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致字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同时包含上下二义,不可失其一端。不仅仅是在静时涵养,动时省察,而且要能静时省察,动时涵养,因为良知无关动静,无时不在。
打个比喻,就像擦一块蒙尘的镜子,只要露出一点镜面,它就已经照物了,而不是把镜子全擦完才能照物。修养也是如此,去掉一点私欲,就有一分光明,就能发用这分光明,不要寄望于把心修得完全光明才能照物。在修养的道路上,实际上必须在事上磨练,即发用良知,才能继续在光明此心的路上走下去。
没有想象出来的光明,只有实证出来的光明。无行,不会有真的知。真的知,就是良知,是光明心。(神意通达)
宏达高科2020年2月21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披露,截至2020年2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89万户,较上期(2020年1月20日)增加389户,增幅为2.10%。
宏达高科股东户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0年2月20日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9万户。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26.18%的公司股东户数在2万~3.5万区间内。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19年11月29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有所增长,区间涨幅为0.87%。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2月20日区间股价上涨0.42%。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0年2月20日,公司*总股本为1.77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1.4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7537股下降至7382股,户均流通市值7.14万元。
宏达高科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0年2月20日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72.77万元。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40.02%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8万~20万区间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22.致
(1)送达,送还,交还
【成语】
悬车致仕
【例句】
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柳教传》)
(2)表达,传达
【成语】
做张做致
推心置腹
【例句】
①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祭十二郎文》))
②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③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说,回答
【例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石壕吏》
(4)获得,得到
【成语】
推陈致新
操赢致奇
格物致知
【例句】
①余幼好书,家贫难致。(《黄生借书说》)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③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狱中杂记》)
④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墨池记》)
⑤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谭嗣同》)
(5)招致,招引,引来
【成语】
以狸致鼠
以冰致蝇
和气致祥
发财致富
【例句】
①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勾践灭吴》)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祭十二郎文))
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诸葛亮传》)
(6)致使,使
【成语】
杀敌致果
【例句】
①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②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柳毅传》)
③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7)达到
【成语】
致远任重
一致百虑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学以致用
言行一致
毫无一致
负重致远
殊涂同致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淋漓尽致
【例句】
假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8)通“至”,尽,极
【成语】
专心致志
研精致思
【例句】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9)用
【成语】
以刑致刑
【例句】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10)意态、情趣
【成语】
逸韵高致
雅人深致
雅量高致
兴致勃勃
兴致索然
闲情逸致
错落有致
极情尽致
【例句】
①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②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芙蕖》)
(11)精密,细密
【成语】
细致入微
【语义提示】
“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从相对一方引申出“招致,引来”,又引申为“取得",引申为“情态,意趣”,又引申为“导致,致使”,又引申为“到”,引申为“精密,细密“,自然有“尽,极”的意思。
【思维导图】
现代人读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往往有不同见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概念的解读有分歧,当然也不排除学问家故意用一些意思两可的字词来表达他的思想,惠能就曾对弟子们说,你们以后出去传道,说话要立对,才能保证不犯错误。立对,就是说话前后有个照应,不能只说黑,忘了说白。王阳明干脆把黑白都概括在一个字里,提出“致良知”。这个致字,就同时具备了“上”和“下”两个方面的意思。
上,指的是达致。通过反思,去除私欲,达致良知。
下,指的是用。通过行动,去把良知发用出来。
具体到操作细节上,王阳明的高徒钱德洪,即《传习录》一书的主编,将“致”分析为四个内涵:
一、笃行
二、诚
三、存养
四、*
他的原话是:“致”之为言,则笃行固执,允迪实际,服膺弗失,而无所弗用其极,并举之矣。岂专守灵明,用知而自私耶?
笃行固执,就是坚持不断地做,属于“下”。
允迪实际,是从实际出发,突出一个“诚”,属于“下”。
服膺弗失,是存养于心不失,属于“上”。
无所弗用其极,是达致*,兼有上下之意。明明德与亲民,皆止于至善。注意这个*并非极端,而是以允迪实际(诚)为标准的,服膺弗失(不失其存养)的*,也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致字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同时包含上下二义,不可失其一端。不仅仅是在静时涵养,动时省察,而且要能静时省察,动时涵养,因为良知无关动静,无时不在。
打个比喻,就像擦一块蒙尘的镜子,只要露出一点镜面,它就已经照物了,而不是把镜子全擦完才能照物。修养也是如此,去掉一点私欲,就有一分光明,就能发用这分光明,不要寄望于把心修得完全光明才能照物。在修养的道路上,实际上必须在事上磨练,即发用良知,才能继续在光明此心的路上走下去。
没有想象出来的光明,只有实证出来的光明。无行,不会有真的知。真的知,就是良知,是光明心。(神意通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致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致是什么意思、宏达高科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