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36氪获悉,创新药物研发商「开拓药业」今日在港挂牌上市。据透露,该公司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港交所聆讯。
开拓药业的发售价为每股20.15港元,此前已获得大幅超额认购,约为551.32倍。基石投资者包括格力金控、弘晖资本和睿远基金,共认购1.15亿美元等值股份。
前列腺癌新药预计今年申报上市
首先梳理一下开拓药业的业务。这家公司核心瞄准的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和脱发治疗,以雄激素受体(AR)相关疾病为核心。
研发进度方面,共有5种在研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进度最快的是普克鲁胺,正在中美两国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其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已进入III期,且预计今年内申报上市。药品的专利保护值得关注,开拓药业已经获授19个国家或地区的普克鲁胺相关专利,保护期分别于2030及2032年到期。
开拓药业研发管线(开拓药业)
另一个核心产品福瑞他恩,正在中美两国进行有关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试验。在这个管线上,开拓药业与国药控股建立了战略合作,双方在产品设计、未来商业渠道拓展和终端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这有利于拓展市场。
临床试验获进展,研发成本陡增129%
开拓药业目前尚未获得盈利,这在创新药行业属于常见状态,尤其是开拓药业主要研发的是best-in-class及first-in-class药物。
36氪整理招股书得知,该公司目前绝大部分的支出来自研发成本和行政开支,并无资本化任何开发支出。其中,2018年底前的研发成本为9320万元,到2019年底研发成本增加129.6%到2.14亿元。
这块陡增的研发成本,主要源于临床试验取得进展,以及聘请更多研发管理技术人员。并且,开拓药业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的研发开支,主要会用于上文提到的5种已经进入临床的药物。
横向来看整个市场状况,开拓药业所在的创新药行业近五年来持续占据风口。其中,抗肿瘤创新药是众多企业争夺的焦点,仅去年国内融资事件就达到43笔。
关于创新药的投资逻辑,36氪认为“全球新”的技术才值得被投资。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对技术的要求会更加提高,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二是估值泡沫成为隐忧。这个观点36氪在2018年时已经提出,现在仍保持这个判断。
核心团队方面,开拓药业两位创始人均为*人才,曾在头部制药公司担任研究开发、运营管理的职位。童友之博士曾在美国Angion新药研发公司担任了六年的副总裁。
除了苏州总部,开拓药业在上海、香港和美国均设有办公地点,此前在一级市场累计融资金额约为1亿美元。
天使轮投资方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向36氪分享了投资逻辑:“新药研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对于创新药的投资标准,我们坚持项目要有全球IP,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的痛点需求,同时,团队要有Pipeline(产品管线)的构建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比做新药品种的技术能力,我们更看重的是创始人做创业公司的综合能力。”
01
最近一个月,后台不断有人问我雪球,就像这条——
这里说的“雪球”,不是喷子满街走的投资者论坛,而是一种很特别的金融产品。
这货在国内出现有段时间了,正规券商搞的(也有私募),不是什么野路子,但为啥最近突然火了?
因为过去两年,股市整体表现不错,尤其今年1月,市场疯了,很多人看不上赚这种小钱。
但年后这波大跌,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
力哥后台日增粉丝数,最近一直低于200,惨不忍睹……
回想1月19-22日*期(坤坤出圈),日增1000~
据说天天基金网销户量也陡增,很多新鲜韭菜受伤,觉得自己被骗,索性走人……
这时,收益率明显比银行理财和债基高一截,但据说安全系数又很高,而且能在低迷震荡市持续赚钱的雪球,就开始火起来了。
先亮明我的观点:
1、我不推荐普通人碰雪球,对这货没兴趣的,关了吧。
2、如果只是好奇,就继续看力哥拆解,如果看完还是一知半解,更是*别碰!
网上有很多关于雪球的介绍,要么太专业,DELTA、GAMMA、奇异期权、障碍期权、二阶导数……没点金融工程学基础的人真看不懂……
要么就是销售,光说优点,风险一笔带过。
我之前也没玩过雪球,最近看了点网上介绍,很快搞明白了。
为降低阅读门槛,以下解释可能不够严谨,但大方向肯定没错。
02
网上文章一般都是从投资者视角描述雪球,比如“投资者向券商卖出看跌期权”。
这种认知事物的方法论,本身就错了。
商业社会,无利不起早,尤其是做成产品,变成一种商业模式的,背后都是利益的精细化博弈。
券商卖这货给你,不是做慈善,肯定要赚钱,我们得先换位思考,理解券商为什么会承诺给你8%,14%,甚至20%的高额年化回报,还能自己赚钱?
因为券商想出了一种投资策略:依靠高波动,赚取高抛低吸的差价。
如果你系统学过力哥七步定投策略,知道其中“网格收割”的含义,很容易理解。
当我们完成定投布局后,比如某基金定投市值达10万,接下去就进入网格收割阶段。
如果把网格收割比例定位正负10%,当基金下跌10%,只有9万市值时,买入10000,补足市值到10万。
反之,当基金上涨10%,增至11万时,卖出10000,把市值降回10万。
这样一波来回操作,大概能赚1%左右的网格收益。
如此反复操作,就叫网格收割。
虽然单次操作收益率不高,但在震荡市,蚊子腿肉也是肉,能让我们坚持继续定投和持有的决心。
遇上单边上涨行情,客观上能不断帮我们减仓,降低风险。
单边单边下跌行情,则会不断帮我们加仓,低位收集筹码。
你每次都是低买高卖,不管单次交易赚多少,都是在赚,日积月累,也很可观。
和传统网格交易策略比,这种策略在震荡市收益不如后者,但遇上单边上涨或下跌行情,市场快速突破此前设计的网格交易区间,要么卖飞,要么没钱补仓,就尬了。
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赚钱主要靠的是长期坚持定投*标的,大行情来了赚大钱,中间震荡市做做网格,只是聊胜于无的开胃菜。
大行情啥时候来?
不知道,只能耐心等待,静待时间玫瑰,悄然开放。
这也是股市垃圾时间,力哥主要功能就是帮大家做心理按摩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是自有资金,券商也可以等。
但包装成产品卖给投资者,意味着券商借钱投资,有资金成本,时间是券商的敌人,等不起,希望在确定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高确定性收益。
办法是依靠现货(股票、指数基金)和期权的策略性组合,也就是一边做多现货,一边买入看跌期权,形成对冲。
注意,这种对冲,不是航空公司买原油看涨期权那种避险性质的损耗性对冲,而是交易次数越多赚越多的收益性对冲。
标的波动越大,高抛低吸的赚钱机会越多。
所以时下*的雪球标的,是中证500指数,因为波动相对其他主流大盘指数更大。
中证500指数近两年走势
如果你要券商拿上证50指数做对du标的,他们就不乐意了,因为波动相对小,赚钱更难。
他们的模型跑下来,预计赚不到足够多的钱,自然也没那么诱人的约定收益率给到你。
一个道理,如果法律允许,也有衍生品工具可操作,券商巴不得发行比特币为标的的雪球产品,因为波动够大!
但没什么券商愿意拿工行股票做标的,因为日常波动太小……
不断有人问,华宝证券“七步定投智能条件单”,网格收割比例设置多少合适?
答案是根据不同指数标的本身波动性,及当下市场波动性,比例灵活设置。
比如上证50指数波动相对小,中证500指数波动相对大,前者网格比例,就该比后者略小。
再如现在市场进入涨不动也跌不深的垃圾时间,相比前两个月的暴涨暴跌,A股波动性明显变小,所以近期设置网格,应比前两个月小一点。
本质上,和雪球一个道理。
03
理解了券商赚钱逻辑,再来看其给投资者设计的产品。
随便举个例子。
以中证500为挂钩标的,期限12个月。
未来12个月内,只要中证500指数涨到6000点,du局立马结束,我赔你10%年化回报。
假如是第3个月触及敲出价,你拿到的实际回报是10%X3/12=2.5%。
6000点,是给行权设置的一个“障碍”,叫“敲出”。
假如未来12个月,中证500没涨到6000点,也没跌破4500点,到期后你也能拿到约定的10%年化回报,这是最理想状态,指数没涨,你却稳稳赚钱。
4500点,也是一个“障碍”,叫“敲入”。
假如未来12个月内,中证500跌破4500点,触发敲入,而产品到期时,又没能涨回6000点上方,期间亏掉的所有钱,你承担。
这只是极简模型,实际上,不同产品可能会有更复杂的条款设置。
挂钩标的、期限、敲入/敲出阈值、敲入/敲出观察频率、避险事件阈值、约定收益率,都是可变的,但本质就这么回事。
看懂没?
这压根不是投资,而是对du。
敲入值设得越低(跌惨了),意味着发生概率越低,投资者输钱概率越低,自然约定收益率也越低。
但如果收益率设太低,就没吸引力了。
所以约定收益率,一般最少8%。
只给6%呢?
我还不如买债基呢……
但也不可能设太高,吸引力是有了,券商很可能亏钱。
04
对券商来说,通过给投资者支付期权费(约定收益率),保证标的出现过大跌幅时,所有损失都由投资者买单。
比如敲出设置为75%,意味着一个100万的基金,券商钱有75万,投资者买雪球的钱有25万,要亏也是先把这25万亏光。
也就是说,亏大钱的时候,雪球类似于信托中的劣后级(亏最多),但赚大钱的时候,券商则成了劣后级(赚最多)……
如果出现单边上涨,则第一时间以很小代价,提前结束产品,市场继续上涨的收益,全自己吃进。
过去一两年,市场整体向上,所以这类产品大多在2-4个月里就会敲出,提前结束,投资者能赚点小钱,券商则能赚到股市上涨的大钱。
如果一直在敲入敲出区间内震荡,只要波动够大,现货+看跌期权的收益性对冲策略,就能持续赚钱。
这三种情况,券商都OK,无非赚多赚少。
只有一种情况,券商会亏——
既无法敲入,也无法敲出,且波幅很小。
比如连续一年,大盘都在3300-3500点之间窄幅震荡。
交易也是有成本的,太小波动很难操作,却要支付利息,券商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那对投资者来说呢?
无论是持续大涨、先跌后涨、还是敲入敲出区间内来回震荡(不管波动大小),基本都能赚到约定年化回报。
只有出现跌幅较大,触发敲入,最后还没涨回来,那亏多少都自己吃进,替券商背锅。
老荔枝,不知道联想到什么没?
我联想到了已灭亡的分级基金。
大概率能赚小钱,像分级A定期分红,但小概率会亏大钱,像分级B溢价下折。
雪球的实质,不仅是我们和券商对du,也是我们给券商承保。
哈?
我们小老百姓,何德何能,能像保险公司那样赚钱?
保险公司为什么能赚钱?
因为大数法则。
保险公司的客户越分散,保费收入越多,理论上风险越低。
因为客户数量越多,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越趋向于全社会平均值,标准差越小,保险定价越*,风险越可控。
银行放贷也一样,客户越分散,数据越齐全,违约率越接近平均值,贷款利率定价越*,风险越可控。
雪球设计原理也一样。
虽然市场涨跌难料,但只要规模足够大,投资足够分散,即使某些雪球产品最终出现亏损,整体上看,这块业务券商还是赚的。
作为专业金融机构,银证保有更强大的精算能力,能把风险收益进行更*定价,尽可能让自己处于博弈上风。
但我们普通人,资金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利用大数法则,也很难比金融机构还精。
就像***赢我们钱,无需抽老千,即使赢钱概率对半,他们拥有近乎无限的资金储备,玩的时间越久,出现极端事件概率越大,我们越容易爆仓。
更何况,没有哪个***那么老实,下注时,概率本就向***倾斜……
05
我个人预测,雪球会卖得越来越火,知名度越来越高。
在中证500指数不出现剧烈下跌,且整体大趋势还是曲折向上的环境下,雪球会吸引越来越多稳健型投资者,视之为低风险,高收益的薅羊毛理财神器。
敲出就再买,再敲出再买……反复操作,形成操作习惯,误以为这钱躺赚,投的钱也越来越多。
但随着指数估值不断上升,暴跌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直到将来某一天,市场出现剧烈下跌,甚至因为赛道拥挤,市场一致性操作,可能引发次生金融风险。
到那时,投资者可能就傻眼了,监管也可能动杀招。
因为我们赚的钱,本质上,是保费。
平时不出风险,好像保费躺赚,爽吧?
你个小白,哪里知道?
一旦风险来临,之前吃下去的,全给我连本带利吐出来……
透过现象看本质
金融其实并不难
太阳底下无新事
无非人类太贪婪
谎言一个又一个
骗完别人骗自己
小e划重点
1、 国产新冠口服药的研发情况怎样?目前国内有十余款药在研,其中阿兹夫定、VV116、普克鲁胺正在百米冲刺,争夺国内*新冠口服药的桂冠。
2、 最快的药企进展如何?上述三款药都处于三期临床尾声,试验结果均未公布。阿兹夫定、VV116已经分别与生产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3、 研发难点是啥?病毒变异快、危重症患者样本量不足,是新冠口服药研发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有企业另辟蹊径转而选择去做新冠预防用药研究。
4、 *药将何时上市?取决于临床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审批速度。
5、 上市后贵不贵?大概率低于辉瑞口服药和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售卖的价格,有人预计会低至200元/盒。
6、 市场空间如何?取决于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如果坚持动态清零,市场空间不大;如果放开防控,市场空间与感冒药看齐,高达上千亿元。
供图:赵乃育
随着国产新冠口服药逐渐从研发阶段进入商业化阶段,对上游中间体和原料药的需求有望呈现较快增长,一场围绕着产业链的掘金大戏正在上演。尽管尚未正式获批,但随着相关研发和商业合作进展的披露,新冠口服药概念股的涨停与跌停,往往只差一纸公告。
目前,我国在研的新冠口服药多达十余种,到底谁能拔得国产新冠口服药头筹、市场空间多大?获批后,如何在这条百亿赛道竞争取胜?围绕着上述市场的关注点,证券时报
根据证券时报
在这些受访对象看来,目前临床研究进展最快的是阿兹夫定、VV116,这两款药物将争夺国产*口服药的桂冠,而进度取于临床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审批速度。而对于新冠口服药的市场空间问题,市场争议较大。一部分人认为可参照感冒药的市场,空间达上千亿元;也有人认为如果国内持续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则口服药的市场空间很小。但可以确定的是,国产新冠口服药的定价会低于目前引进的辉瑞和默沙东口服药价格,甚至可以低至200元以内。
在研国产新冠药竞速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国持续推进相关药物的研发,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据
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冠口服药研究的靶点主要是3CL和RdRp。辉瑞口服药Paxlovid采用的是前者,VV116、阿兹夫定则采用的是后者。后者的原理是药物在RdRp活性中心取代正常核苷酸,竞争性抑制RdRp活性,起到阻碍病毒复制的作用,或通过突变阻碍病毒增殖。
进入5月,在研的国产口服类新冠物利好消息频传。譬如,君实生物5月23日宣布,VV116在一项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即Paxlovid)用于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众生药业5月22日公告,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RAY1216片Ⅰ期临床试验方案获得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从上述药品研发来看,目前在研的国产新冠药共有6款产品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联合研发的VV116、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已经接近III期临床试验尾声,即将从中诞生国产第*新冠口服药。另外,歌礼制药、科兴制药、广生堂、先声药业、云顶新耀等药企也在积极推进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从临床疗效来看,VV116治疗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效果明显。根据“华山感染”公布的数据,使用VV116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从开始用药到核酸转阴的平均天数为3.52天;在*核酸检测阳性5日内使用VV116的患者中,其核酸从*检测阳性到转阴的平均时间为8.56天,小于对照组的11.13天。
随着各药品近期陆续披露研发进展,国产新冠口服药离上市还有多远?对此,开拓药业董事长童友之对证券时报
据了解,按照一般的药物审评审批流程,药物研发完成III期收尾后,还需大概2个月完成揭盲、1年完成NDA审批,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的审批时限为130个工作日,折合约6个月。但新冠药物需求大,或许会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或附加条件上市,业内人士多预计最快5月底会获批紧急使用。
“目前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也在全力加快审批流程,早日让真正安全、有效的药物能够尽快进入市场,保护感染新冠的患者。只有拥有了国产新冠药,即便再出现区域性疫情,也可以做到有药可用,心中不慌。” 童友之如是说。
难在病毒变异快,危重症样本不足
VV116、阿兹夫定、普克鲁胺,谁将在国内最快获批,这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从已公布的国内*试验进展来看,VV116进展最快。据君实生物5月23日晚间披露,VV116 用于轻中度 COVID-19 的早期治疗达到临床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公司将于近期与药物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供图:赵练达
而阿兹夫定在较早之前已经有消息传出,国内III期临床试验共计800余例,4月底开始揭盲。金融市场上,不断有企业表示已与真实生物签订战略合作、阿兹夫定生产合作,也引爆了相关概念股。但至今,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仍未出结果。
不过此前,阿兹夫定已经在巴西、俄罗斯等地开展了三期临床。其中,在巴西开展的针对中重症患者的III期临床已完成,轻症临床试验预计7月完成。
普克鲁胺的试验则有些曲折。去年年底底披露的用于治疗非住院患者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进展,显示II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不过,4月份披露的数据则显示,能降低住院、死亡率、新冠病毒载量并改善相关新冠症状。但在此之后,普克鲁胺的试验都未再公布新进展。从这个角度拉你看,普克鲁胺的试验进程或稍微落后于VV116及阿兹夫定。
“III期临床试验需要设计更多的试验样本量、更长的临床观察时间、更广的地域范围,甚至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样本量通常要超过1000例。”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证券时报
据了解,国内由于采取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实际确诊量不多,愿意参加新药试验的患者更少,使相关药物的国内临床试验一度被按下暂停键。不过,这个问题因近段时间国内多地病例增多而得到缓解,相关药物研发提速。但尽管如此,针对危重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仍然可能存在样本量的挑战。
可以佐证的是,作为VV116临床试验的重要研究团队,上海华山医院感染团队近日在通报项目进展的同时,也在报告中直言,“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有限,所有受试者均未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因此本研究未能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进一步分析VV116是否对于奥密克戎感染重症化具有预防作用,仅初步评价了非重症感染者中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这个单一指标。”
君实生物5月23日的披露也显示,VV116多项针对轻中度和中重度COVID-19患者的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
另外,开拓药业董事长童友之向
国产新冠药备受关注
“之所以大家如此关注国产新冠药,更多是‘天下苦新冠久矣’的情绪映射。”为辉瑞Paxlovid提供中间体药企对
截至目前,全球仅有两款新冠小分子药物获批上市,分别为默沙东Molnupiravir和辉瑞Paxlovid。据两家公司一季报数据,默沙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在今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2亿美元,超过全年预期销售额的一半。辉瑞的Paxlovid第一季度收入14.7亿美元,美国市场销售占比69%。辉瑞还预测,该药全年销售为220亿美元。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上述药企称,作为一家国际*的药企,不可能是随随便便预测销售额,肯定基于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以及潜在竞品的综合判断。从一季度的14亿美金,到全年预估200亿美金销售额。从这一点可以侧面反映,新冠药后续市场的需求情况。
据介绍,新冠口服药除服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存储运输方便等优势外,相比中和抗体注射剂还有另一更明显的优势,即受毒株变异影响较小。因此,口服药在所有目前新冠药在研管线中最受期待,其市场空间也相对比较大。
实际上,随着国产新冠药逐渐从研发阶段进入商业化阶段,产业链带来的投资机会成为各大券商聚焦的重点,近期以来,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对新冠药给出各自不同的分析和判断。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参照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国家药品储备以及WHO的流感大流行预案中的推荐方案,预计国内新冠药有望储备1亿~3亿人份/年。参照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定价,预计国内一人份定价可能在600~1000元。审慎预测下,国内VV116销售额约为600-1000亿元,乐观预测下,销售额有望达到1800亿~3000亿元。
目前,辉瑞口服药Paxlovid在美国的定价为一个疗程约53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00元。VV116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价格为185美元,约合1243元人民币,相对辉瑞药打了三折。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证券时报
安光勇认为,如果国产的新冠口服药疗效和副作用等属性与辉瑞的产品类似,那么考虑到市面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竞争产品,再加上国内的消费水平和考虑到未来的普及,预计国产的新冠口服药的价格会大大低于辉瑞产品价格,且低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产品。
不久前,一家名为克林顿健康倡议组织(CHAI)的机构在其官网发布消息,其与多家仿制药制造商达成协议,Paxlovid仿制药每个疗程的价格不高于25美元,以确保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居民能够使用。这相当于一个疗程仅需166元人民币。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口服药研发加速推进,后续相继上市的药品定价必然越来越低。邓之东对
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国内持续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那新冠口服药的市场空间会很小,因为实际确诊数量不多。安光勇认为,这种背景下的新冠口服药,大部分需求是备用;如果放开管控,则其市场空间可参考感冒药。
“未来我国抗疫政策逐步放开的三个前提就是高效的国产疫苗、全覆盖的疫苗接种率和价优物美的国产新冠药,所以国产新冠口服药的市场需求肯定极大,但每款药的市场空间大小则取决于其药效的高低。”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这样认为。
“保供军团”不断浮现
在市场关注国产新冠口服药的研发进展同时,围绕着上下游的合作机会,近期也频频搅动着资本市场。
海正药业是VV116*的合作伙伴。5月19日,海正药业与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及《委托生产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小分子创新药VV116的产品加工、生产、国际注册、市场开发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近日,富祥药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向参股公司凌富供应瑞德西韦中间体,根据已公布的瑞德西韦和VV116产品生产工艺路线,VV116是基于瑞德西韦进行了结构改造从而得到的,部分瑞德西韦中间体既可以用于生产瑞德西韦,又可以用于生产VV116。
与此同时,阿兹法定的A股的合作伙伴在不断扩容。近期,新华制药、华润双鹤和奥翔药业相继于披露了与真实生物就阿兹夫定等达成合作协议。
较上述新近牵手的小伙伴而言,拓新药业与阿兹法定的缘分更早。早在今年1月的异动公告中,拓新药业就表示,阿兹夫定是一种艾滋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公司子公司新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阿兹夫定原料药通过了与阿兹夫定制剂的关联审评。
产业链的合作,也让拓新药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不过,从今年3月拓新药业披露问询函的回复来看,拓新药业子公司新乡制药生产的阿兹夫定原料药下游为阿兹夫定片,适用于抗HIV病毒领域,其他适应症尚不明确。
证券时报
“对于一家药企来说,选择多家合作生产商并不奇怪,特别是在原料供应方面,不太可能把整个供应链du在一家企业上,如果这家企业因为疫情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都会出问题。新冠药具有一定的战略储备意义,出于战略保供的作用,也需要多样化的供应链来保证。”为辉瑞Paxlovid提供中间体药企对
就在国产新冠口服药上市期临近之际,资本市场已经开启了一轮狂欢。真假概念股不断涌现,但并非所有股票沾概念就涨。投资者需练好金睛火眼,从消息来源、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判别。
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作为首批药物的热门选手,在A股的小伙伴团队持续扩容。新华制药、华润双鹤、奥翔药业都公告表示与其签订了生产协议,成为准新冠药的供应商或经销商。
5月23日,新华制药再次涨停,在21个交易日内收获15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215.68%。这是因为,4月26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表示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真实生物同意新华制药为其拥有的阿兹夫定等产品在中国及经双方同意的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
华润双鹤、奥翔药业也相继发布公告,确认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及阿兹夫定片委托加工生产协议(奥翔药业通过全资子公司麒正药业签署)。不过,这家公司股价近期表现差强人意,并未与新华制药一起飞舞,基本已经回调至概念加持前的价格。
发布公告、签署合作,从这些内容来看,阿兹夫定片“一女三嫁”的消息基本为真,且阿兹夫定片的大规模生产布局已经初步完成。但三家公司股价表现却存在差异,是因为新华制药斩获的是“生产商+经销商”双牌,后两家企业则只是加工生产。
从这点来看,并非所有沾“阿兹夫定”概念的股票都能上涨,或者短期上涨后会很快回落。
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合作的VV116也是*国产新冠口服药的领先选手。5月19日晚间,海正药业与旺实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及《委托生产框架协议》,拟在小分子创新药VV116的产品加工、生产、国际注册、市场开发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海正药业是A股第一家官方宣布受托生产VV116的企业,市场将其解读为VV116研究提速的信号。消息发布后,5月20日,海正药业一字涨停,但5月21日高开后就很快回调,个人投资者基本没有赚钱的机会。
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市场热情稍微有所降温,概念股复制新华制药连续大涨的概率大大降低。再加上目前国内新冠口服药还处于临床阶段,相关药物在真正获批之前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需谨慎入局。
除正式公告外,也有公司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机构调研等渠道回复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未发布正式公告之前,这些渠道的消息真假和具体内容都还有待商榷。
据
但也有回答模棱两可的内容,需前后对照着看。
近期,拓新药业多次在互动平台回复有关阿兹夫定的问题,表示“交付给客户的阿兹夫定原料药,其质量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目前此产线、产能可以满足市场及客户的需要”,“新产线已经开始运作,连续开展生产”。而在另一条回复中却回复称,“子公司已经按照合同交付阿兹夫定原料药产品,交付量较少且已交付完毕,目前无在手订单。”
而公告方面,拓新药业却只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2021年7月,阿兹夫定原料药经国家药监局审评通过,CDE官方网站登记完成,可以合法生产”、“变更阿兹夫定原料药生产地址”,并没有披露实际生产阿兹夫定原料药的相关内容和收入情况。
5月11日,针对市场传闻,三木集团在互动平台回复称“控股子公司盈科汇金参投真实生物为其主营业务之一”,之后股价大涨。但实际上,三木集团持有盈科汇金50.5%股权,盈科汇金只是杭州泰富盈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基金投资人,而后者只投资了真实生物1000万元。按此逻辑测算,三木集团间接参投真实生物的比例并不大。
“活久见200%,一夜暴富。”
有投资者在股吧如此形容开拓药业的暴涨。4月6日,港股开拓药业开盘后一度暴涨229%,触及*点46港元/股。截至收盘,涨幅为106.4%,报28.85港元/股,仅一个交易日市值暴涨57亿港元,至111.8亿港元。
暴涨背后源于开拓药业6日早间发布公告,称在公司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三期临床试验中关键数据结果中,该药治疗轻中症新冠受试者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
开拓药业公布的主要数据显示,普克鲁胺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特别是对于服药超过7天的受试者以及伴有高风险因素的中高年龄受试者达到***保护率。同时,普克鲁胺可显著持续降低新冠病毒载量,改善新冠相关症状。
作为一家做抗癌药起家的创新药公司,开拓药业成立至今13年时间,还未有*产品成功上市,其中抗癌药物普克鲁胺正是开拓药业的“明星药”。
普克鲁胺本系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药物,它是一种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和降解剂。后因科学家发现,雄激素表达与新冠肺炎的治愈率、重症率、死亡率有密切关系。普克鲁胺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在研药物变成了“新冠*药”。
2021年11月以來,口服的新冠药物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默沙东的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和辉瑞的帕昔洛韦(Paxlovid)相继获批上市。目前辉瑞的帕昔洛韦已在我国获批上市,是我国第*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
自3月17日起,超过2万盒新冠治疗药物 Paxlovid 进入中国,已分别分发配送至北京、 天津、吉林、上海等省份新冠救治临床一线。 国内每盒定价2300元,目前处于全球*水平。美国的采购价为每盒529美元(约 3363 元),欧洲为600-700美元(约3814-4450元)不等。
相比于中和抗体药物,口服药物可用于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减少病毒感染潜在传播,对免疫应答缺乏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口服药物相比抗体药物给药更加便捷,可及性强,产能限制更小,占用的医疗资源更少。
研制新冠*药的消息一出,开拓药业的股价在资本市场就坐上了“过山车”。从2021年4月宣布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后,股价一路飙升,在9月1日盘中创下89港元/股的历史高点。
但短短三个月后,开拓药业发布公告称,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异。受此消息影响,次日开拓药业股价一度大跌约70%。
在资本市场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开拓药业,成立至今13年时间,尚无*成功商业化的药物,因此仍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至2021年分别亏损2.33亿元、5.08亿元以及8.42亿元。累计亏损约15.83亿元。
(Choice)
其中研发费用是开拓药业亏损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2020年的3.28亿元增长至7.68亿元。
继疫苗之后,新冠*药已成为药企竞相争夺的“新赛场”,不仅如此,新冠*药概念更是在资本市场也备受追捧。其中君实生物、真实生物、前沿生物等企业在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中进展较快,相继进入临床实验; 先声药业、云顶新耀、歌礼药业等候选药物也即将迈入临床阶段。
根据西南证券统计,2021年全球新增新冠患者约为1.8亿人,预计全球口服新冠药物市场规模为数十亿至上百亿美元。
(作者|曾嘉艺,编辑|廖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开拓药业a股上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开拓药业a股上市、雪球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