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卫星化学(002648)06月2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近日某化工厂发生事故,会对乙二醇的产业格局有什么影响?公司如何看待此次事件,后续公司将如何保障安全生产?
卫星化学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公司已关注到该事件,并跟进该事件的进展。从经营方面,公司目前拥有年产能146万吨环氧乙烷,下游配套182万吨乙二醇装置、50万吨聚醚大单体装置,以及在建73万吨环氧乙烷、1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电池级碳酸酯装置,形成了环氧乙烷及衍生物的完整产品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保证客户的需求。从安全方面,公司坚持安全比利润更重要的安全理念,今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公司也汲取国内安全事故的教训,深入开展安全月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和知识竞赛、自查排查、应急演习等,强化管理和设备的检验维护,确保生产运营的稳定。谢谢!
投资者:美国天然气价格创08年以来新高,对卫星有不利影响吗
卫星化学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的提问。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大力推进天然气、丙烷等能源的出口,其中乙烷主要是在分离天然气与丙烷时副产物。随着天然气和丙烷的出口,带动了大量乙烷的供应。根据美国EIA统计,2021年美国乙烷富余量约2000万吨。并随着油价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拉动开采量,未来几年乙烷副产量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受限于美国本土乙烷需求及出口设施较少,富余量仍可观,乙烷价格涨幅远小于天然气涨幅。今年以来的涨幅主要受短期国际局势影响,但仍保持乙烯与乙烷的价差,与其他生产工艺相比仍占有成本优势。同时,公司拥有完整的全产业链,乙烯下游保持环氧乙烷以及下游衍生物,如乙二醇、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与电池级碳酸酯等,可调整产品结构保证利润*化。而丙烯酸及下游高分子材料得益于公司技术与管理的优势,保证盈利的稳定性。因此,影响可控,且还有多套装置在建,新增产能和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谢谢!
投资者:董秘您好,上海石化公司乙二醇装置发生爆炸,本次事件对公司有什么影响?以及后续对乙二醇整个行业有什么影响?
卫星化学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公司已关注到该事件,并跟进该事件的进展。从安全方面,公司坚持安全比利润更重要,在生产管理中将安全与环保工作放在首位,保持生产运营的稳定;从经营方面,该事件可能会对乙二醇以及上游环氧乙烷产业的供应造成影响。公司目前拥有年产能146万吨环氧乙烷与182万吨乙二醇装置正在运行,连云港石化二阶段项目中产能73万吨环氧乙烷装置于6月2日中交,目前正在抓紧调试,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保证客户的需求。谢谢!
卫星化学2022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1.38亿元,同比上升124.54%;归母净利润15.21亿元,同比上升98.44%;扣非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上升119.14%;负债率59.43%,投资收益-2524.0万元,财务费用1.26亿元,毛利率29.06%。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4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6.47。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4122.39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2636.28万,融券余额减少。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卫星化学(002648)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3.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5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
卫星化学主营业务: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树脂(SAP)及其他丙烯酸酯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董事长为杨卫东。杨卫东先生:1968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大专学历,*经济师,浙江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常州大学客座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企业导师。曾获浙江省*企业家、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战疫群英”*个人奖、嘉兴市*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1995年创办浙江卫星化工有限公司,历任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本公司董事长,现任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本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基金业协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约有8成投资者考虑将银行理财资金调整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投资者对收益相对稳健、净值波动较低的资管产品投资需求的持续上升,未来“固收+”基金有望以理财替代的定位,成为稳健投资的新选择。
追求年度正收益、*回撤可控是优质固收+产品的显著特征。以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型基金为例,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该产品自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93.90%,实现了每年正收益,年化回报8.26%,*回撤不足9%,以低波动实现了长期高性价比的回报。天弘惠利混合自2015年成立以来也实现了每年正收益,年化回报9.42%,*回撤仅5.40%。
据了解,由天弘基金金牛团队打造的天弘安康颐享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A类代码:012069,以下简称:安康颐享基金)将于5月24日起在民生银行正式发售。该产品由四夺金牛奖的明星基金经理姜晓丽掌舵,定位于以年度*收益为目标的经典偏债混合基金。此次,固收领域“实战型选手”天弘基金又将给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期待?
8成投资者寻求银行理财替代
今年以来股市持续波动,市场对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基金的需求愈发强烈,投资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在震荡市场中配置一份“压舱石”产品的重要性。并且,在“资管新规”背景下,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供给大幅减少,传统资管产品向标准化、净值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投资者对稳健型公募产品的需求一直很大。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19年度)》,约有8成投资者考虑将银行理财资金调整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
具体看,51.3%的投资者表示,如果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会考虑将部分理财资金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27.9%的投资者表示,如果有跌幅可控、风格稳定的非货币公募基金,会考虑将部分理财资金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
《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19年度)》
当然,仍有20.9%的投资者认为,投资银行理财的这部分资金初衷是要保本保收益的,所以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之后,宁可考虑存款,也不会把这部分资金投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
可见,绝大多数投资者仍在寻求能够较好替代银行理财的公募基金产品。哪类公募基金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的这一需求呢?在业内人士看来,固收+产品最有可能担此重任。
一般而言,“固收+”基金以中长期*收益为目标,利用债券等相对稳健资产为底仓,在严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寻求利用权益类等高弹性资产增强收益的机会。数据显示,过往九年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度正收益概率近9成,仅2016年录得-0.06%的负收益。固收+具有“牛市享受较好收益,震荡市力争稳健收益,熊市博取明显超额收益”的特征,它能够有效提升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效率。
“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改造和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的大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寻求稳健的替代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固收+”是股票和债券的结合体,当下正是配置“固收+”的好时机。一方面,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全球性的大放水也增加了理财等固收类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宝宝类”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固收+”产品能满足风险偏好中或中低、追求收益弹性的资产配置需求。
安康颐养:年化>8%,*回撤<9%,连续9年正收益
近期,随着股市出现调整,在震荡市中主打“固收+”策略的基金,由于其股债多元化投资策略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日,已成立的固收+存续产品数量达880只,存量规模达12992亿,产品数量及规模持续攀升,固收+产品愈发得到大众认可。
对于寻求银行理财替代的投资者来说,如何挑选合适的固收+产品?业内人士指出,从年度*收益(*年年正收益)、年化收益率(*大于5%)、*回撤(*不足10%)等几个角度考量,市场上有一些过往业绩突出的产品。
以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型基金为例,截至2021年3月31日,该产品自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93.90%,实现了每年正收益,年化回报8.26%,超越同期基准收益率55.95%,*回撤不足9%。资料显示,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型基金以获取*收益为目的,追求年度*正收益为产品定位,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理财工具。
据了解,天弘基金很早就开始在固收+领域布局,已形成丰富的产品线,涵盖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等,*产品去年收益均超过10%,长期业绩亮眼。例如,二级债基天弘永利债券B 2020年收益11.53%,成立13年,有12年取得正收益,最近9年每年正收益,*回撤仅5.96%;打新策略产品天弘惠利混合2020年收益更是高达26%,自2015年成立以来也实现了年年正收益,年化回报9.42%,*回撤仅5.40%。
据了解,姜晓丽所管理的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型基金曾获“2014年度开放式混合型金牛基金奖“、”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2018年)”;其所管理的天弘永利债券基金曾获 “2015年金基债券基金奖(1年期)”、”三年期开放式债券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2017年)”、“三年持续回报积极债券型明星基金(2017年)”、”五年期开放式债券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2019年)”。
安康颐享重磅*:金牛团队护航
由天弘基金金牛团队打造的天弘安康颐享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A类代码:012069)将于5月24日起在民生银行正式发售。该产品由四夺金牛奖的明星基金经理姜晓丽掌舵,定位于以*收益为目标的经典偏债混合基金。这是继天弘安康颐养之后、天弘固收+安康系列产品的又一力作。
据了解,安康颐享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辅助投资于精选的价值型股票,通过灵活的资产配置与严谨的风险管理,力求实现基金资产持续稳定增值,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理财工具。其中,权益部分*可达到30%,在股价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中长期配置,精选顺周期、金融、消费等行业低估值高股息优质个股。该基金以股债双轮驱动,平衡收益和波动性,以期达到基金长期稳健增值。
天弘安康颐享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为天弘基金固定收益部及宏观研究部总经理姜晓丽和八年年金投资老将贺剑。作为天弘基金固收投资团队的中坚力量,姜晓丽具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8年基金经理任职经历。凭借着长期稳健的投资业绩,这位基金经理已经四次斩获被业界称为“奥斯卡奖”的金牛奖杯。目前,她管理着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天弘永利债券等基金,管理经验丰富,穿越股债牛熊,历史业绩久经市场考验。
对于当下流行的固收+概念,姜晓丽所管产品具有独特的管理思路和策略要求。她曾表示,“相对而言,我们*的不同是我们的目标是*收益,在管理产品时会带着资产配置的概念。因为公司的宏观研究能力一直比较强,所以在仓位管理上会做主动选择。在股票仓位的配置以及个股的选择上,会借助一些股票研究部的研究。”
姜晓丽的债券投资之路,一直走得很稳。稳,也是她非常看重的投资目标。她曾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地提到,希望自己管理的产品,能够给持有人带来好的持基体验。
姜晓丽还表示,在做每笔投资时,团队会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信评体系,买的每一个债券都是经过信评研究员研究通过,并且达到入库标准。所以,其买入的大部分债券的信用评级都是AAA评级,少部分AA+评级,入库的主体都相对风险较低。
从架构上来看,天弘信用研究团队完全独立于投资部门,投资经理不对信用研究员考评,*程度的保证信用研究成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且,信用研究团队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也会根据市场情况主动提供投资建议。据悉,天弘固定收益团队目前共65人,平均从业年限均在5年以上,具有*的投研交人员配备。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天弘安康颐养混合基金成立于2012.11.28,A类份额过去完整年度业绩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89%(4.79%)、14.86%(4.58%)、18.89%(3.82%)、2.43%(3.55%)、4.40%(3.54%)、2.21%(3.40%)、10.54%(3.59%)、13.57%(3.57%)。天弘惠利基金成立于2015年6月10日,成立以来完整年度业绩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76%(-4.24%)、8.60%(10.65%)、3.61%(-9.62%)、9.17%(19.92%)、26.56%(15.20%)。天弘永利债券B成立于2008年4月18日,成立以来完整年度业绩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7.70%(7.51%)、1.01%(0.27%)、5.44%(2.00%)、-0.91%(3.79%)、7.89%(4.03%)、2.03%(1.78%)、10.17%(9.41%)、15.50%(6.50%)、2.99%(1.83%)、1.86%(0.25%)、0.04%(8.21%)、13.79%(4.59%)、11.53%(2.97%)。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上述产品历史业绩并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购买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陈姗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卫星化学)是一家位于浙江嘉兴,主要经营丙烯酸及相关产品的化工生产企业,是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商之一。
2021年,卫星化学牢牢抓住了化工行业这次大行情,营收额、营收增长率和净利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把以前9年的业绩表现远远甩到了左下角的位置,独占右上角。
卫星化学在2018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后,连续两年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但这两年也在努力做高净利润,连续两年均有30%以上的增长,也算是业绩不错的。
2021年直接起飞,营收增长了1.65倍,净利润增长了2.62倍,净利润就已经超过其2016年营收的水平了,这样的增长,确实是中国速度,或者说中国奇迹。
从其2021年四季度单季表现来看,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而且还创下了近6年的新高,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大概率会延续其2021年的良好表现。
从其毛利率来看,在2018年出现过短暂下降,但次年就开始较大幅度回升,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上升,但卫星化学不象很多其他化工企业2021年翻倍式的增长,其毛利率只小幅上升了3个百分点。
其第一大产品,功能化学品的毛利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高分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均有所上升,只是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下降明显,而这个其他业务占比还不小,才导致整体毛利率上升不明显。
我们来看卫星化学公司各成本费用项目构成及占营收比的情况,其营业成本下降是毛利率上升导致的,但也只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总成本就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也就是期间费用等的下降更大一些。
期间费用下降了3.9个百分点,其中下降*的就是销售费用,下降了2.3个百分点,然后还有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典型的规模效应带来的固定成本下降。研发费用占营收比虽然略有下降,但是金额已经达到了10.9亿元,比2020年翻倍还不止,这可能会为其后续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整个成本费用项目中,只有财务费用同比上升的幅度略高于营收,其他均未高过营收的增长幅度,销售费用在营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还下降了77.7%,这当然和其产品热销的关系很大。
卫星化学*的业务是功能化学品,占比达68%,其次还有高分子新材料,占比9%,其他都是一些未分类的业务,由于其2020年的分类略有不同,我们就不做分产品的对比分析了。
2021年,卫星化学的境外业务占比提升明显,直接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其产品的竞争力还不错,毕竟现在的国际贸易环境,我们大家都是清楚的;但是不是疫情带来的利好,我确实无法判断。
从现金流量表现来看,卫星化学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波动很大,2020年还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净流出的情况,但2021年的形势相当好,其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为36.7亿元,这明显低于其净利润,后面我们要说到,这是受其经营性应收类款项增加和应付类款项减少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7-2018年,卫星化学的投资活动的净现金需求就在15亿元左右,近三年更是平均达到了40亿元,这样的规模,其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肯定无法满足,只有靠大量融资来补充。
卫星化学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当不错,1.88的流动比率和1.49的速动比率,可以说短期偿债风险很低。
在营收大增的情况下,存货金额还略有下降,占营收比也在下降,这除了说明其管理有效以外,也多少能看出其产品的热销程度。
卫星化学在2018年以前,还是应收类业务款项比应付类高,但2019年开始,欠款开始增长,并高于应收类,2020年达到了一倍多的差额,2021年又在减少应付类,应收类也有增长,两者的差距在缩小,这就会导致其2021年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小于净利润。
其每年较大额度投资,形成的主要固定资产也是在不断增长的,扣除折旧和摊销的影响后,2021年末比年初也增长了近20亿元,4年增长了近100亿元。
我们现在有个疑问,那就是长期靠大量融资来进行固定投资,远远超过其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也超过其净利润,怎么其偿债能力怎么还不错呢?
我们来看看其全部有息负债的构成,可能就会有答案。
我反复看了几次,确实没有看错,卫星化学的有息负债高达232.8亿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扣掉租赁负债这种风险较低的有息负债(只需要按期给付租金即可),其要还本付息的有息负债也是不低的,看来只有希望市场一直火爆了,不然后续债务压力可够得他们受的了。
我们查询了相关资料,卫星化学的长期有息负债主要用于其连云港石化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投资很大,相关公告的金额为数百亿元。
以上就是对卫星化学2021年财报的个人解读,业绩大爆发下,化工企业都在原来就形成的高杠杆下迎来喘息,卫星化学也不能例外,但是行业会一直热下去吗?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卫星化学#
“2008年以前,国内纸尿裤核心材料高吸水性树脂70%以上需要进口,我们当时虽然只是一家丙烯酸及酯厂商,但立志要做成振兴民族工业的事业。从2008年开始研发高吸水性树脂,2012年开始工业化,目前每年15万吨产能可满足国内20%的纸尿裤原料需求。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纸尿裤企业的供应商,也获得了全球领先的纸尿裤企业认可。”上市10周年的节点上,卫星化学(002648)董事会秘书沈晓炜回忆的这一段经历令人感慨又振奋。
如今的卫星化学已形成完整的绿色低碳原料乙烷、丙烷——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的产业链一体化格局,致力于成为石化原料轻质化的绿色低碳产业践行者。以“化工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卫星化学的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愿景是成为行业的标杆,改变人们对于化工的传统看法——化工其实也能够做得很绿色、很安全。
在卫星化学看来,化学是研发创新,但化工是将研发创新成果落到实践中,卫星化学的企业精神就是“务实、落实、核实”。用沈晓炜的话来说,“不单单要讲研发,也要大力度实现成果转化,还要重新定义化工,用科技创造未来。”30年来,卫星化学一直都在化工领域深耕,特别是过去十年里一步一个脚印向行业高峰攀登。
从坚定战略被质疑
到迈向行业前列目标
2011年12月28日,公司以证券简称“卫星石化”开启资本市场征程,作为国内*的织物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生产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20亿元。公司坚持“一体化”生产的先进理念,在上市之初就确定了进一步拓展丙烯酸及酯上下游产业的计划。
沈晓炜坦言:“我们从精细化工起步,当初为了解决原料保障问题,开始向上游延伸。作为民营企业,2005年建丙烯酸装置,2012年建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都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遇到的质疑声还是比较大的,一个原来做精细化工的公司资金够不够,技术力量强不强,能不能坚持下去?”
卫星化学内部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先做大保证充足现金流,再做强,更适合于卫星化学。所以公司确立了以轻质化原料为核心,打造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智能制造的新材料产业链,并做出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2017年到2021年,夯实C3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一体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完成连云港基地一阶段项目的顺利投产,初步形成轻质化原料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2022年到2026年,着重以人才资本赋能组织发展,以研发创新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性能化学品发展,做好C2与C3产业链协同,利用轻质化原料的优势,打造*的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
“这十年来,通过*上市的融资、两次再融资,我们努力用好资本市场的每一分钱,要对得起每位股东每一分信任,每一步都把公司推上了新的台阶。财务数据上增长明显,比如净资产从2010年末的6.44亿元增长到2021年三季度末的177.19亿元,增幅超过20倍;十年累计分红11.43亿元。第一个五年计划里规划的项目全都顺利建成、投产、盈利,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卫星化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关注度也慢慢起来了。在董事会领导下,整个团队的高效执行力和坚强战斗力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沈晓炜表示。
在上市十周年之际,公司上下都在思考,卫星化学下一步的发展是什么?要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我们提出了低碳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方向,以及进军世界化工50强序列的目标。这要求我们盈利能力、管理水平都要真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所有的员工对这些目标都有高度的认同感,上下一条心,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目标。”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已经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65%。
卫星化学坚定向上的底气更在于持续匹配产业发展的节奏,做时间的朋友。
“我们通过15年原料、产品的价格的波动寻找规律,结合调研得出供需结构情况,来决定产品的选择和装置的建设时间。” 沈晓炜称,不是看一两年,而是看至少十五年,这是成功穿越周期的首要因素。
其次,公司得到了上游资源的保障,包括原料和供应链基础设施,“比如目前美国3个可以出口乙烷的码头,其中1个就是我们与合作伙伴合资共建的,提供了原料出口的保证。” 沈晓炜说,这也与公司逐步汇聚全球化原料供应链、全球人才的布局密不可分。
此外,公司团队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骨子里的基因。“为客户做好产品的应用服务,客户想不到的我们帮他想到,客户想到的我们比他提前想到。我们从下游进入上游大化工领域,能快速打开市场、赢得客户认可,就是因为这种服务基因。”
沈晓炜总结卫星化学的成功——基于正确的战略选择,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最终打消了市场的各种疑虑。在董事长杨卫东带领下的高管团队,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了企业家精神,既能够勇担责任去闯,也通过共同讨论听取不同的意见,包括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建议,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
摆脱石化双高印象
树立清洁低碳标杆
2021年10月20日,公司使用了十余年的名称“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一周后证券简称也变更为“卫星化学”,更加昭示了公司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
“我认为更名是一次回归。我们不是做石油化工,而是做化学品和新材料,重点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我们过去被按石化产业来估值,跟油价的周期绑定,但实际上我们都是与下游研发创新相关的,‘卫星化学’更加准确,让市场能更多关注我们的价值所在。”沈晓炜分析表示。
中国已经明确“双碳”目标,为企业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对产业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卫星化学采用轻质化原料具备的低能耗、副产氢等独特优势都是非常有利的。
沈晓炜认为,国家推进石化原料的轻质化,公司选择的乙烷和丙烷的轻烃工艺路线更具独特的绿色发展优势。“我们每生产1吨乙烯的能耗不到300公斤标准油,比国家590公斤标准油的标杆值还低。”
他还介绍,根据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也就是说公司这类化工类的加工所消耗的原料和利用氢能的项目将不计入能耗总量考核,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
同时,公司还布局了直接面向新能源产业的业务,例如供应了华东地区主要的光伏用双氧水,推动了区域光伏产业发展。
沈晓炜特别提到公司EO法电解液溶剂布局:“我们用环氧乙烷跟二氧化碳反应来生产电解液溶剂,每生产一吨需要消耗0.5吨的二氧化碳。可以充分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
氢能更是公司新能源布局的关键战场。传统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的碳排放量分别约为18吨、12吨二氧化碳/吨氢气。公司年产90万吨PDH装置副产氢气为3.6万吨/年,按照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测算可减排二氧化碳约为64.8万吨/年和43.2万吨/年,即生产一吨丙烯可以分别减0.72吨和0.48吨二氧化碳。连云港项目两阶段全部投产后,副产氢气将达14万吨,为公司在“双碳”要求下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此外,卫星化学还依托所在嘉兴市推出的氢能发展规划,例如大规模建设加氢站,公共交通使用氢能源客车,为公司氢气的使用提供新的业务机会。
人才为本、激励创新
科技引领、纵横发展
“我们下一步突出新材料,变成科技型企业还需要时间。所以要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挑战更大,如履薄冰,要有紧迫感去完成目标。”沈晓炜说。
首先是人才方面,在2016年、2018年、2021年,卫星化学陆续做了3次股权激励和1次员工持股计划,2021年9月末又推出了“事业合伙人计划”,把公司成长收益向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才分享。不同于员工持股,每个人都定位为公司合伙人而不是打工者;购买股票的资金由公司提取奖励基金注入合伙人平台。
更为关键的是广度,公司事业合伙人计划覆盖面不限于核心管理和研发团队,希望未来达到全体员工的30%以上。
通过不断激励现有人才、引进高端人才,支撑下一阶段项目的研发需求,公司“科技创造未来”的定位就能落地。“公司今年仅第三季度就投入了研发费用近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8倍,表明了我们的在科研上的决心。”
沈晓炜表示,“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前后两套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均是一次性开车成功,非常不容易。并且现在整体的装置运行非常稳定,检修周期从专利商要求的1年延长到2年,创造了同类装置在全球满负荷连续化运行的最长周期纪录,减少检修带来的成本,也凸显了我们的运营技术实力。”
尽管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战略方向已经确定,但面对疫情变异、蔓延带来的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行业内对未来趋势仍有不同的观点。对于卫星化学而言,短期内的发展脉络已清晰,最核心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从产业链来看,公司做上游是为了打破原料的供给,从而更好发展下游、服务下游客户。公司加快下游新材料研发,包括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投资并购的方式加速布局,把横向发展增加的产能消化掉,转化成新材料、新能源、高性能化学品,加快抢占细分市场。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也是公司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董事长杨卫东这样寄语:“围绕我们的主线,发挥我们的优势,把要做的事情做好,为我们第二个五年开好局,大家共同努力如期实现目标。”
(CIS)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天弘永利债券b怎么天天在跌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