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公司简介(电声股份股吧)泰格医药公司简介crc

2022-06-27 9:13:00 股票 yurongpawn

泰格医药公司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公司简介

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杭州,公司是国内领先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临床试验服务(一期到四期药物临床研究、医学注册、BE临床等)和临床相关服务(实验室服务、SMO、影响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等)。泰格医药有六十多家子公司,在国内有一百多个服务点,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家设立海外服务点,有五千多人的专业队伍。

创始人履历金光闪闪

泰格医药创始人是叶小平,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曾经在西安杨森、施贵宝、罗氏工作长达十余年,曾任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医学注册总监六年。

行业地位:国内临床CRO龙头企业

泰格医药在2019年协助开展了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一类创新药审批的研发;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年泰格医药在临床相关服务收入和开展临床项目数量方面都是第一名,在国内临床CRO市场份额高达8.4%,是国内临床CRO龙头企业。

数据国盛证券

2010-2019年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保持复合年化41.52%、43.81%的高速增长

数据东莞证券


数据东莞证券

2010年泰格医药营业收入为1.23亿元,2019年增长至28.03亿元,九年营业收入增长21.78倍,复合年化增长率为41.52%;2010年泰格医药扣非净利润为0.32亿元,2019年增长至8.42亿元,九年增长25.31倍,复合年化增长率高达43.81%。

公司未来发展的驱动因素(发展逻辑)

一、公司拥有良好的商业模式 处于优良赛代

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CRO龙头,可以为客户提供药物与器械临床阶段的研发外包服务,作为创新药服务商,提供药物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相对于创新药企业具有更好的商业模式。

创新药服务商如何赚钱?

新药研发是一个高风险、高成本、长周期的过程,以化学药举例,从早期药物发现到最终上市销售成功率不足万分之一,况且需要长达10年以上的漫长过程,单个新药研发成本已超过10亿美元。

数据国盛证券

创新药企业赚的是新药成功上市带来的回报,可是需要承担研发高投入和失败高风险,新药上市以后还要受到医保、患者偏好等因素的牵制。而创新药服务商赚的是新药研发投入的钱,不管新药研发是否成功,持续的研发投入都会转换成创新药服务商的收入,不用承担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也不受医保政策影响。

CRO主要目的是解决药企研发困境,能显著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数据显示,药企和CRO合作,可以降低40%的研发成本,并且节约10-20%的临床试验时间。药企会越来越重视和CRO企业的合作。

临床阶段CRO费用占比*

医药研发服务分为CRO(合同研发服务)、CMO/CDMO(合同生产服务/合同生产研发服务),分别对应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定制化生产及研发服务等环节。CRO根据阶段可以分为发现阶段CRO、临床前CRO、临床阶段CRO,临床阶段CRO是最关键环节,占新药研发费用大概百分之七十。

数据东莞证券

二、政策鼓励创新 国内CRO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我们国家政策鼓励创新,明显的提高了国内新药研发的积极性,首先,将医药创新写入国家发展战略,出台创新药优先审评、医保目录谈判、药审改革等政策,利好新药研发;其次,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进仿制药集中采购,倒逼传统制药企业向新药研发转型。这导致国内医药行业正经历从仿制药为主向创新为方向的产业升级,近些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的新药快速增加,创新药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时代。

2020-2023年国内药品研发支出预计将维持23%的快速增长率

中国制药研发在2018年总支出174亿美元,机构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493亿美元,2018-2023年的符合年化增长率为23.1%,相当于全球预计符合增长率4.5%的五倍以上。w

中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支出不仅限于国内,越来越多位于中国的国外制药公司也花费大量经费用来研发,随着近期监管和政策激励进口药品,国内的外资药企数量增加,外资药企展开研发,希望将专利要引入中国市场。

数据东莞证券

数据东莞证券

2020-2023年临床阶段CRO增速20%-30% 增速*

中国药品合同研究机构市场规模2018年为55亿美元,机构预计2023年将增加至191亿美元,复合年化增长率高达28.3%,临床CRO景气度*,未来有望维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临床前CRO和CMC或维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外包服务对中国研发总支出的渗透率2018年为32.3%,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46.7%,仍低于全球49.3%的渗透率,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

资料弗若斯特沙利文,方达控股招股书,东莞证券研究所

三、股权投资已经成规模 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泰格医药在和新药研发客户的合作中逐渐培养并建立了丰富的创新药项目识别和投资能力,通过直接战略投资、和领先的投资基金合作的方法,对国内外优质创新药及医疗器械初创企业投资,已经投资了53家创新型公司,并且成为35只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目前泰格医药的投资收益已经形成规模,2019年底,拥有22.5亿元的其他非流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比增加51.95%,2019年实现1.80亿元的投资收益、1.85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为公司业绩中稳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2019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未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将为公司总利润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数据国盛证券

新财富*分析师*观点

8月6日张金洋(2019年新财富*分析师医药生物第三名)发布研报对泰格医药做了分析,张金洋预计2020年、2021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14.0亿、18.0亿,增速为22.6%、35.2%、29.1%,对应的市盈率为80/59/46X,张金洋认为国内政策红利将助推公司强劲增长,坚定看好公司发展,给出“买入”评级。




电声股份股吧

今日午盘,截至14:30,文化传媒板块下挫。电声股份(300805.CN)跌13.19%报11.72元,三六五网(300295.CN)跌12.60%报10.47元,旗天科技(300061.CN)跌11.18%报8.82元,紫天科技(300280.CN)跌11.02%报31.82元,腾信股份(300392.CN)跌10.37%报6.74元,幸福蓝海(300528.CN)跌10.06%报6.08元,湖北广电(000665.CN)跌10.00%报9.18元,引力传媒(603598.CN)跌9.97%报14.72元。

列表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涨跌幅(%)*价
1300805.CN电声股份-13.1911.72
2300295.CN三六五网-12.6010.47
3300061.CN旗天科技-11.188.82
4300280.CN紫天科技-11.0231.82
5300392.CN腾信股份-10.376.74
6300528.CN幸福蓝海-10.066.08
7000665.CN湖北广电-10.009.18
8603598.CN引力传媒-9.9714.72




泰格医药公司简介招聘

本文时代财经

视觉中国

“裁员”“降薪”“调整”正在成为医药企业新闻的高频词汇。

从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卷入裁员风波。据Fierce Biotech统计,截至2022年4月6日,今年已有超过30家药企宣布团队缩减计划,包括诺华、赛诺菲、吉利德、渤健等跨国药企,以及曾经红极一时的Biotech。

报道显示,渤健3月4日在美国宣布将裁掉约10%的员工;而生物创新药企BeyondSpring在新药申请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拒绝后,更是裁减了约35%的美国员工。

国内方面,传出裁员传闻的药企更是不在少数。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上市药企的裁员情况也浮出水面。不过,在一片裁员潮中,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却逆势扩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位医药猎头告诉时代财经,CXO等乙方企业人才需求增多,甲方企业的需求缩减,是近年来医药行业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多家CXO企业扩招幅度超过40%

据时代财经统计,截至4月19日,有接近200家上市医药企业披露了2021年年报,其中有约50家企业的员工总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幅减员的企业既包括上海医药(601607.SH)这样的头部医药流通企业,以及三生国健(688336.SH)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也不乏知名的中药*,比如东阿阿胶(000423.SZ),但裁员规模*的还属传统的化药制造企业。

年报信息显示,2021年,东阳光(600673.SH)减员4841人,与2020年的员工人数相比,减员幅度超过40%。东阳光的主营业务分为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医药制造四大板块,其中医药子公司东阳光药(01558.HK)的核心产品奥司他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量大幅下滑,重挫公司业绩,东阳光药大幅裁员至少超过千人。

2021年3月刚刚完成铝业务剥离,全面转型医疗健康的万邦德(002082.SZ),其员工人数减少接近一半。2020年,万邦德员工总数2744人,2021年下降至1454人,减员1290人。

老牌中药企业康缘药业(600557.SH)减员1407人,减员幅度超过20%。但裁员后的康缘药业凭借着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康缘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6.49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21.92%。2022年第一季度,康缘药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5.16%和30.94%。

数据统计、

有药企裁员计划不断,也有药企大举“招兵买马”。其中,CXO企业的员工人数增长尤为令人瞩目。

据时代财经统计,在扩招规模*的前10家医药企业里,除了像康希诺(688185.SH)这样的生产新冠疫苗等抗疫相关产品的企业,以及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长春高新(000661.SZ)等业绩增长较快的制药企业之外,CXO企业的占比*。

其中,药明康德(603259.SH)是过去一年里员工扩招规模*的医药上市企业。与2020年相比,药明康德的员工数量在2021年激增了8501人,员工总数也因此达到34912人。康龙化成(300759.SZ)、泰格医药(300347.SZ)、凯莱英(002821.SZ)、博腾股份(300363.SZ)的员工总数也增加超过1000人。规模相对较小的CXO企业,如昭衍新药(603127.SH)、美迪西(688202.SH)新增员工人数也达到数百人,与2020年相比,员工总数规模同比扩大超过40%。

数据统计、

“外资临床研发团队逐步离开中国市场,内资CXO公司业务需求量增加很多,而且头部CXO公司的业务量很稳定。”上述医药猎头对时代财经称。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研发数据结果可以“互认”,加上中国生物创新药审批、监管政策的变化,外资企业花重金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动力在逐渐减弱。事实上,近10年间,艾伯维、诺和诺德、诺华制药、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都对在华研究团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撤或重组。去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的迪哲医药(688192.SH)正是脱胎于阿斯利康在华的临床前研究团队。

是“医药界大厂”还是“医药界富士康”?

作为CXO行业的头部代表,药明康德俨然已经是医药行业的“顶流”。

在知乎上搜索“在药明康德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关提问的浏览量达到214万,有近百条回复。虽然回复数量看起来并不多,但这几乎已经是知乎上关于医药企业工作体验提问里回复量*的一个问题。恒瑞医药(600276.SH)、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国内头部制药企业的类似提问,浏览量和回复量甚至不及药明康德的一半。

敏敏(化名)是药明康德的前员工,去年本科毕业的她通过校招进入药明康德,主要负责合成工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她告诉时代财经,她班上有50个同学,其中有7个都选择了药明康德。

在敏敏看来,药明康德自带“大厂光环”。她坦言,药明康德的薪资待遇在医药企业里并不算高,之所以选择药明康德,原因是“公司名气大,离家近”。

上述医药猎头对时代财经表示,应届生的求职期望方向排名次序是:外资企业、头部甲方企业、头部CXO企业、其他大型CXO、中小型甲方企业,而CXO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中低端的人才居多,创新型药企对人才专业要求更高,需求量相对也少。综合考虑下,CXO行业确实是很多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共同选择。

时代财经统计发现,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和博腾股份等5家企业在2021年新增员工数量共计超过17500人,而医药上市企业整体新增员工人数也不过42000余人。因为员工规模巨大,且加班严重,有人将药明康德戏称为“医药界的富士康”。

对于这个称号,敏敏不置可否。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其实大部分都是重复性的操作,而且药明康德的工作强度不输996的大厂。“加班很严重,晚上9点了公司还有很多楼层的灯是亮着的。”

尽管日子又苦又累,但另一方面,敏敏坦言,自己确实在药明康德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段工作经历也为其履历增色不少。决定离职后,她很快就收到了数家药企的offer,而且待遇提升不少。

敏敏告诉时代财经,虽然招聘人数众多,但药明康德的人员流动也比较频繁,“有的来几天就走了,很多都是来混工作经验跳槽的”。

“CXO企业等乙方单位可以让毕业生更快速地获得项目层面统计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项目管理、流程制定、商务谈判等。甲方企业则让人能够深度挖掘某个特定治疗领域的产品开发、策略制定。”上述医药猎头对时代财经说。

乘上新冠口服药东风,CXO再起飞?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CXO企业的业绩增长也越发坚挺。财报数据显示,头部CXO企业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几乎都在40%以上。

具体来看,2021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5%,净利润50.97亿元,同比增长72.19%;康龙化成实现营业收入74.44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41.68%;泰格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2.14亿元,同比增长63.32%,净利润28.74亿元,同比增长64.26%;凯莱英实现营业收入46.39亿元,同比增长47.28%,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48.08%。

“国内CRO(合同研究服务)、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行业具有工程师红利优势,这就使得医药研发外包更具有效率和成本优势,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这批企业都是依靠这种比较优势,承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国内创新药市场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像美迪西就是主要依靠国内创新药市场。”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曾对时代财经表示。他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新规和境外政策的不确定性,CXO领域的行业景气周期可能会有所放缓。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受国内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实体清单”、被*资本抛售等传闻的影响,CXO企业的股价经历了大起大落。但随着年报的发布、参与新冠口服药的研发或生产不断取得突破,CXO企业近来再度收获了资本市场的喜爱。

2021年12月,广生堂(300436.SZ)控股子公司与药明康德签订协议,约定合作开发新冠小分子口服药3CL蛋白酶抑制剂。3CL蛋白酶是新冠病毒复制必需的关键蛋白酶,且结构和功能较为保守,是新冠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具有效果好、广谱性、安全性好的优点。辉瑞研发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也是3CL蛋白酶抑制剂。

2月11日,博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辉瑞的采购订单,为辉瑞提供CDMO服务,订单金额合计6.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54亿元),超过博腾股份2021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凯莱英2月20日公告表示,公司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的*小分子化学创新药提供CDMO服务。算上此前凯莱英曾披露过的两笔重大合同订单,累计的合同金额已经达到约93亿元。虽然凯莱英并未披露客户名称和药物名称,但市场普遍猜测,订单所涉及的药物便是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

据东吴证券预测,CXO板块将在今年一季报窗口期表现靓丽,尤其在辉瑞口服新冠产业链受益更为明显的个股,譬如凯莱英、药明康德等;CXO板块中2023年增长更为确定个股在下半年表现将更为明显,譬如百诚医药(301096.SZ)、九洲药业(603456.SH)等;如果看更长周期,药明康德、凯莱英等第一梯队个股将仍有全球较强竞争力。




泰格医药公司简介crc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卖铲子”的故事,广为流传。

话说,19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于是许多人去淘金。但当大家一窝蜂地跑到西部准备淘金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工具。这个时候,有人发现了商机,开始兜售淘金用的铲子,结果发了大财。

而现在,卖铲子的变成了CRO企业(合同研究组织),淘金矿的则变成了准备新药上市的药企。

逻辑关系是这样的:对于准备新药上市的药企来说,临床试验(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新药进行广泛的人体试验,评估其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对人体的安全影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临床试验则离不开CRO企业的全程组织与服务。这就好像淘金者离不开铲子一样。

于是,笔者想到了国内CRO行业的优质企业——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究竟是如何“卖铲子”的?

泰格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泰格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调研了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泰格医药”),并将调研的焦点聚集在以下方面:医院资质、创新药项目接单数量、国内几百家医院、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周期、722事件、年增长率30-40%、与监察部门的关系、GCP临床培训、数据造假、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的天使投资、技术含金量、人员成本。

泰格医药是一家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公司致力为客户在降低研发风险、节约研发经费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服务,从而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公司总部位于杭州,下设33家子公司,在中国大陆63个主要城市和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设有全球化服务网点,拥有超过3600多人的国际化专业团队,为全球600多家客户成功开展了1060余项临床试验服务。泰格医药更因参与150多项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而被誉为“创新型临床CRO”。

1

QA& 正文以问答式展开:

01

Q:请先简单介绍下CRO这个行业。

A:我们主要是做临床实验的,但相当于是服务外包。

现在中国的临床实验,所有药厂的新药上市之前,包括上市以后,都要按照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做临床实验。而在国内,临床试验只能在医院进行。不同于美国,存在私人的临床机构,在国内,只有获得国家临床机构实验资质的医院才能进行。

这样,药厂在做临床试验时,就需要我们这样的组织,即CRO。其实所谓的CRO,就是医学监察员在试验的全程都要进行跟踪监察。

(实际上,这里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即先有大型药企的高端研发人才对新药研发的强烈需求,并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然后才有了CRO这个专业化分工的外包行业。)

但是CRO行业也分好几个阶段,如下图,有临床前的CRO,就比如像药明康德,它主要是针对药物研发阶段的,相当于是个研发型的CRO。像泰格的话,主要做的是临床开始后的一期到四期的(临床研究阶段主要分为I、II、III、IV 期。新药在批准上市前,需要进行I、II、III 期临床试验,而IV 期临床试验通常在新药批准上市后进行),也就是常说的大临床业务。我们主要做的是临床试验期的。

Q:在发展战略上,公司的发展路径跟药明康德很相似?

A:如果从公司扩张战略上来看,确实是这样。因为整个CRO行业,包括像国外的昆泰、科文斯(昆泰是全球*的CRO,可提供从临床前到临床后期的广泛服务。科文斯是全球*、最全面的药物开发公司之一,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办事处,提供全方位的临床试验服务以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析服务)这些大型的CRO,其实战略都是很类似的。

但是在主营业务上,交界点很小。到目前为止,药明康德收购了津石医药(一家以SMO临床研究现场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医学研究服务公司),因此在SMO的业务上,造成了我们拥有共同的业务领域。在其他细分领域上,则算不上竞争关系。

其实,跟我们比较相似的是博济医药,但博济的体量要小,客户也几乎不重合,所以也构不成竞争关系。

近两年,我们公司六成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的一些大的药企,公司的战略布局也间接影响到了行业的格局。目前,国内创新药的企业对CRO的需求越来越大,海外的医药人才也逐渐加入进来,泰格决心做一个创新型的CRO。

因此,国内对于创新药公司的订单项目量,相对就增长了,目前,境内跟境外所差无几。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境内的营收比重、利润比重和毛利率在不断增加。也说明公司的战略发生了某种倾向性变化,逐渐由国外大型药企往国内创新药企业去倾斜。而且,据此可以推导出泰格医药2018年的整体营收大约在21.5亿元,2018年的整体利润金额大约在5.2亿元。则每股收益EPS是5.2/5=1.04元。

如果按照现在的股价是42.34元来计算的话,则市盈率PE为41倍,估值依然偏高——该推算,仅供个人参考,请投资者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02

Q:目前执行创新药项目接单数量?

A:这一块暂时是不对外披露的,包括年报也不会对外披露。不过到2019年三季度,约同比增长30%。此外,公司对外一年公布一次总的订单量。

笔者认为公司战略开始侧重性的针对国内创新药企业,原因有三:

一是国外大型药企在新药研发方面增速缓慢,如上图,而且国外CRO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泰格医药并不占优势;

二是国内创新药企业发展迅猛,中国CRO行业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伴随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空间越来越大;

三是泰格医药对国外客户和国内客户的溢价和议价能力有所差别。泰格医药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且具有本土化优势,可以说是大型创新药企业的*选择;而在国外大型跨国药企眼中,泰格医药仅是可选择项中的一个,且国际化优势并不充分。

03

Q:除大临床业务,还有哪些业务?

A:比较突出的:一块是生物数据统计,这块利润率比较好,而且发展的不错。我们在2008年收购了上海的美斯达的子公司,他的客户质量比较好,并且都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药企。

另一块是近几年迅速山寨起来的SMO业务(指专门处理临床资源管理的单位)。SMO就是CRC临床监查护士,在医院里面进行临床试验时,除了CRA(医学监察员),还会配备CRC。CRC的主要工作是在研究者对一些数据、病人的的资料进行整理时,提供帮助。

(SMO业务是个市场空间和市场容量十分庞大的业务,虽然在国内起步晚,但发展十分快速,人员规模也从几十人发展上千人。未来,这一细分领域还将为公司贡献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Q:这两块业务,接下来如何发展?

A:现在美斯达还有嘉兴泰格(嘉兴泰格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的子公司),包括海外收购过来进行数据统计业务的子公司,我们将其中的数据统计业务都整合在一个团队里,统一接单,统一管理分配项目,这样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对于SMO,接下去是人员扩张,继续加大在医院人员的定点投入。通过业务平铺,拿到更多的业务量,能够完成更多的业务数值。

04

Q: 公司业务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A:首先,我们从药厂接到订单,再根据药厂给予的医院资源去合作。另外在国内,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跟国内几百家的医院,包括大型的三甲医院,常年保持着比较深入的合作关系。

2015年,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药物审批政策做很大的改动后,一直是自查核查。因此,在医院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的优势就会比较大。

接到项目后(项目大小与选择的药物有很大关联),一套设计方案也就会出来,此时CRA就会在全程扮演监察的作用:实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的医学临床实验要求,是否遵守国家相关的发法律法规等。

Q: 临床试验主要有哪些环节,有没有特殊的时间节点要求?

A:一般的临床试验,它会有几个比较大的时间节点:

首先项目开展。在拿到国家的临床试验资格证以后,正式开始试验之前要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资格审查。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准则,考虑到要在人身上做药物实验,所以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接下来是开研究者会议,针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撰写记录。

然后是招募受试者(又称“入组”),并随时监察受试者是否符合实验的要求。比如:多少个月之内不能够同时进行其他的药物实验、身体的一些临床指标能达到多少等等,这就是比较大的一个节点。

入组完成之后,研究者就开始对他们用药,经过一段比较长的周期后,才能够得出各种临床数据。这个期间就需要CRA随时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这将是占整个试验周期比较大的一个节点。一个临床试验周期,一般需要3到5年。

在随访过程中,他们要全程跟进,包括受试者状况、医院研究者操作等,都要进行合规性的监察。因此,CRA都是长期待在医院里面。

05

Q:临床试验中,技术和业务难点是?

A:难点的话,可能是在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标准的约束上。

现在每次试验都有一套临床路径CP的准则,再加上国家加入了ICH(国际协调理事会),未来对临床试验员的把关肯定会趋严。

2015年,722事件(2015年7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自该公告之日起,药监部门、申办方、CRO和临床研究机构都展开了实验数据的检查。对于部分机构,经核查,在药物临床实验数据中涉嫌弄虚作假者,均被立案调查,涉嫌犯罪者被移送司法机关,走司法程序)之后,大部分的药项目不会容许自查,因此倒掉了很多家中小企业。

另外,考虑到试验数据上存在不严谨因素,最后的药物效果审评亦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企业上市后的一个药物治疗评估。

06

Q:谁选择临床试验的医院和受试者?

A:这个会根据项目的特点,在由申办方自行确定。

但是因为目前很多的药厂药物项目都在同时进行。申办方客户肯定要尽*努力把临床试验者的周期时间尽量的缩短,能够加快它的上市。

排队的过程中,鉴于我们丰富的从业经验,所以在跟医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跟药监局的协调的问题上都处理的很好,临床试验对于你的从业时间要求、经验要求、专业要求都很高。

07

Q:公司培养人才的体系如何?

A:这两年我们在跟很多医学院校开展合作,高校大三、四的学生刚好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由专业的CIA那些经理、主管带领,从助理开始做起,等毕业后成为泰格正式员工,效率也更高。目前公司的CIA,都出身于医学领域,尤其是总监,都有几十年医药领域的工作经验。

08

Q:CRO的行业空间有多大?

A:目前该领域发展还是很迅速的,而我国比发达国家要快很多。中国的话,预计这个市场会有年增长率会有30-40%。是非常高的。

美国大约只有10-20%,因为CRO在美国已经相对处于成熟期了。但是在中国,这个理念被引进的时间不是很长,可能才20年。

Q:美国CRO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为什么公司还要介入美国市场?

A:我们进入美国市场主要是为了做国际多中心临床(一个药物有国际性的CRO,就可以帮它在世界各个主要国家进行上市的CRO服务。)。从国际角度来看,这是做国际CRO的一个必经之路。否则,你只能参与一些本土的业务。目前国外CRO公司做的比较多,而国内大部分企业承担的少。

原因有二:一方面,国际多中心临床需要CRO企业具备的能力、经验等更加丰富、成熟,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缺乏大型跨国性药企,其新药研发更多的围绕本土化在进行。

公司想做国际多中心临床,一方面要有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储备;一方面则要到美国、欧洲等地区,和大型跨国药企开展业务合作。

09

Q:公司的竞争对手都有哪些?

A:在临床试验领域,1-4期的大临床业务上,对手主要是国际上大型CRO在中国的分公司,比如昆泰、科伦斯;国内的话,包括像上市公司博济,跟我们几乎构不成竞争的关系,我们也没有把他们视为竞争对手。

(虽然泰格医药和博济医药、药明康德并非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相互比较一下,大体可以看出CRO行业的基本特征:

①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很高(博济医药近1-2年的净利率数据是统计学上的坏点),说明是一个好行业。

②公司负债率整体不是很高,说明行业内的公司偿债能力较强。

③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都很高。好行业+好公司,自然受到投资者的持续追捧。但也间接说明,好货不便宜。)

10

Q:跟国外CRO的分公司比的优势?

A:有。

除了刚才提到的医院资源,我们的本土化程度比他们要高很多。他们更多处理的是在海外的部分业务,另外布点数量也远低于我们。现在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我们几乎都是全部都是有布点的,预防紧急情况也更全面,差旅费也可节约一大部分。

此外,我们长期与监察部门保持沟通,因此也互相了解。就连竞争对手昆泰在临床实验过程遇到麻烦,要赶周期,最后也是通过我们这边帮他们去解决的。当然,我们工作的重心还是放在与医院的合作上,这一块还是工作压力很大的。

Q:公司临床实验的项目负责人是内部应聘制还是分配制?下面的团队成员是如何构成的?

A:这个的话应该是分配制(截至2017年底,公司项目负责人数超过300名)。下面的话基本上就是CIA,但CIA会有级别的。资历比较深的,比如说有*CIA。然后一级、二级、助理级、专员级。

而项目分配是根据负责人对专业、项目的把控,来安排人员。需要多少*CIA,需要多少初级的等等。一个CIA可能会同时做好几个项目。

11

Q:试验的人群是如何招募进来的?

A:我们有专门的招募团队,就在思默下面。招募是根据具体的项目不同。但是一般来讲,现在如果在国内上市,全国性招募比较好。另外实验中涉及到某些临床机构,项目大的话,可能需要同时从华北、华南、华东等地区的医院招募。

Q:临床实验过程中,是否需要用到仪器?

A:需要,具体看情况。临床试验阶段的话,是医院研究机构研究者用医院的仪器,跟我们关系不大;但是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里做一个生物分析,那就要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所以他们是有实验室的。

12

Q:如何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A:这就需要整个团队具备专业性,有很好的经验,来确保整个过程要符合临床实验的法规、要求。

当然这也是我们一种优势。因为每一个员工刚进公司,都会对他们进行统一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临床培训,并且要拿到资格证,才可以上岗操作实验。

13

Q:商务部门如何发掘客户的需要?

A: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原有的商务部门的基础上,抽调一些精英集中成立战略组织部门,旨在对我们客户的类型、质量做更全面的分析。

其实,我们跟国内的一些创新药企业,包括国际上的一些客户都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像最近跟海和签订战略协议,之后如果有一些临床项目和试验项目,它可能就会优先考虑和泰格医药合作。

14

Q:公司的收入确认如何进行的?

A:我们是按照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的。年度审计的时候,外部会计师会审计收入成本是否合理,这个时候就要跟客户再进行确认,我们有项目进度确认书的标准模板。

客户跟我们签订下合同后,收款也是要按照节点来收的,行业内都有制定标准:一般从项目开始到入组有40-50%的收入,随访、后续到总结,监察阶段结束了以后,一般是70-80%的收入,后续会有一些总结报告等资料整理工作,会最后加一个比例。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给客户发各种文件资料,而他们的项目负责人也会随时跟我们对接。最后,我们便会有一个总结报告。这些都是各种纸质资料,具体是归档还是销毁,都会按照申办方的要求处理。

15

Q:公司有没有项目失败的案例?

A:项目失败肯定是有的。

这个主要取决于药物是否真正达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标准,它是有CPI标准的。如果最后的实验数据的结果很不好,没能通过国家的审查,肯定会失败。

目前由于整个临床试验其实周期很漫长,大型药企都会从一期的预实验开始做,一方面依靠非常*的*科学家来研发,另一方面也会做大量的咨询,否则不会贸然的进入到一个试验阶段。

如果最后结果真的失败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为它负责的。因为每个药物的失败与否,从它最早的研发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为那时它的化合物,即医药的设计方案,确定了。

我们只是确保临床试验阶段都是严格按照法规的要求,按照医学试验的要求。

Q: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无论是对它好还是不好,都要反馈给它?

A:对,这个就是CRO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什么说我们是监察。监察肯定要客观、中立。这就是为什么2015年会出现“七二二事件”,因为之前有很多数据可能造假,导致它的结果就不客观,然后药品的上市可能本身就有问题。所以为什么最后老百姓拿到了很多药,却说我们国内的药没有效果,原因就在于此。

其实现在国家也是在学习国际上一些很先进的做法,比如像美国、欧洲的一些标准,现在一切都是在从严。

16

Q:临床中创新药和仿制药占比?

A:绝大部分是创新药。

仿制药的话,我们现在主要是在做国家的BE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评价。那块占整个集团公司的比例没有那么大,我们现在绝大部分还是以创新药为主。仿制药这块收入的比例大概是10%到15%,它主要是由我们后续收购的方达医药来做的。因为现在国家一致性评价的新标准出台以后,可以预测未来五年之内,它的订单量不成问题。

我们觉得未来真正的医药行业重点,还是推创新药物。现在很多海归的医药行业的人才,回来自己创办公司,也是研发一些创新药物。

现在一个创新药做成功的话,对于这个企业的收益是巨大的。就像美国的吉利德(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被誉为“制药界的苹果”,其研发出的索磷布韦是完全治愈丙肝的“神药”,吉利德也凭此“神药”一举成为全球制药巨头前十位),之前它还不是排前几的老牌的*药企,但它就靠这个药大获成功。

Q:仿制药订单量做不完,看来这一块的利润率肯定也不错。

A:对,比政策改革前是要好很多,因为现在你也有一定的定价权。不过市场已经充分竞争,这两年价格也稳定下来了。

Q:也就说是仿制药可能是咱公司未来业绩的一个增长点?

A:未来不一定,这几年确实是一个亮点。因为之前方达医药这一块可能跟国家的审评也有关系,可能就一直没有做起来。像现在这些年,它的利润就一下翻倍地在增长。

17

Q:52元是公司股价的一个底部?

A:这个不好说,管理层针对公司目前股价的变化趋势,包括去年市场都普遍比较低迷,所以制定这样的价格线。

回购的话,我们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进行后续的员工持股计划,把之前的股权激励计划取消了,其实也是受到市场整个价格波动的影响。

(公司的回购行为表面上看是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一种认可,实质上是变相的股权激励,等于把上市公司和核心管理层绑定在一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毕竟对于CRO企业而言,人才是*的成本,也是*的优势之一。)

18

Q:公司间接持有了康柏部分股份?

A:公司通过收购益佰,是间接持有了康柏亿元的部分股权。这跟一致性评价也是有很大的关系。包括我们在郑州还在部署阶段,也是计划以这种形式去跟别的医院、社会机构一起合作办一些医院,主要是为了做一致性评价,它的临床试验。

后续把它作为一个基地,其实是为了解决现在产能上医院资源紧张的问题。因为国家现在全部都要做一致性评价,这个市场一下井喷,医院资源根本做不过来,大家都在排队。这就直接导致现在做下来通过的比例,其实是低于预期的。

19

Q:4+7带量采购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A:这个是短期的影响。

因为在整个医药行业,我们是属于医药行业里面相当于二级的一个产业,受整个大行业的短期波动性的影响是必然的。

但是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它会更加激发创新药,因为带量采购主要是针对仿制药。

(其实带量采购受冲击*的是国内仿制药企业。未来仿制药的竞争格局势必会演变的更加激烈。如果仿制药企业长期存在大幅降价压力的话,未来的出路可能在增加研发方面的储备,在创新药领域寻求突破。)

我们现在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国内一些创新药企业,包括我们也会进行一些投资,都是对这些创新药进行天使投资,这也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像创新药的天使投资,我们一般都是从A轮进去,然后B轮就会出来了。这方面,我们项目做的非常多,目前大概有15亿的对外投资,基本上都投给了这些创新药企业。

但这并意味着我们的主营业务变成投资,更像是跟他们进行的一种战略合作。因为这些药物里面有很多我们之前投过的复宏汉霖(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复星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团队于2010年2月合资组建,公司主要致力于符合全球标准的生物类似药及创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复宏汉霖拟从复星医药板块分拆出来,单独在港交所上市)、华领医药(华领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针对全球糖尿病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全球分享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港股证券代码:02552),都在香港那边上市了,我们也已经退出了。

后续的话,他们的创新药肯定要上市做临床试验,我们就会在争取订单上取得先天一种优势,最后回头还是要做我们的主业。

(创新药天使投资,其实风险很大,而且对于资金的渴望更加迫切、更加具有持续性。可能公司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A轮进B轮出,阶段性地扶持初期的创新药企业,为公司未来储备大临床项目的客户。)

20

Q:请介绍一下捷通泰瑞目前的情况

A:捷通泰瑞(泰州捷通泰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系泰格医药子公司)也是做医疗器械方面的CRO。2015年以后,临床药物都在进行大规模的自查、核查,这两年器械也在进行自查。

Q:医疗器械方面,一般实验周期多长?

A:我暂时不太清楚。但应该是比药物的相对短一点。

(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为3-5年。原型机研发需要1-2.5年,注册临床需要1.5-2年。可见,医疗器械的开发周期要比药物的开发周期要短。而且,未来医疗器械将是研发周期短、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不对称性市场,医疗器械CRO这一细分领域,由于其前瞻性,目前依然是蓝海市场。就像多年前,公司布局CMO业务一样,始终提前领先于市场。)

21

Q:请介绍一下研发方面的情况

A:您可以看募集资金的募投项目,最早就是我们的这边临床搭建的医药平台--思默SMO,还有一个数据统计部门的EDC(指临床试验电子数据收集系统)数统专用系统的开发,这个开发是挺有技术含量的。

22

Q:为什么很多CRO企业都做不大?

A:现在国内有几百家,很好的CRO大概有两三百家,我们是属于比较综合性,就是一站式服务、几乎都能够涵盖的这种大型的CRO。

很多小CRO,它可能团队非常小,就几十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但是它可能就专做某一块领域的药物,比如说感冒药,或者说这种药物的CRO服务,或者是某一种医疗器材,它做的范围非常的窄。

但是因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很繁荣,所以在这里面哪怕是中小型CRO,它存活的也很好。

Q:是,主要这个行业是太好了,而且这个行业有技术含量,一般人还进不来。

A:一般都是需要生物医药方面的背景。

因为医药领域本身也是技术壁垒比较高的领域。

(目前在全球CRO市场上,美国有300多家CRO企业,欧洲有150多家。其中,美国昆泰公司是全球*的CRO企业,其次是科文斯。这两家市场占有率在全球占第一第二的CRO企业,均是以广泛的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见长。更多的小型,或者本土化CRO,则是以某一类或某几类专长性服务见长。)

23

Q: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A:三方面:一是医院资源,二是我们的团队,三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就是投资研发创新药的企业,这可能在中长期发挥作用。

Q:可以这么理解吗?公司相对来说是一个轻资产类的公司?

A:对,我们的CRO本身就是轻资产,没有自己的工厂,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我们的人员。并且在跟国内很多高校合作,保证了我们拥有了可靠的实习基地和人员储备。

(笔者也在长时间的思考,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就是CRO企业的成本优势。否则,大型药企为什么要外包呢?)

24

Q:公司打算分拆方达在香港上市?

A:分拆主要是基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去开曼成立了一个开曼方达,实际上它的实体还是以前的美国方达,包括持股比例都不会改变。但是,上市成功以后要引入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不会这么高,但是我们对它继续保有控制权,持股50%以上。

25

Q:目前公司的发展瓶颈有哪些?

A:SMO业务的产能问题,它的人均产能在整个集团内部相对较低,这个主要跟它相对技术含量低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它现在是人员集合型的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员扑在医院,所以产能确实没有其他的业务好。

对我们来讲,最需要突破的瓶颈就是如何在未来发展成国际型的CRO,能够开展大量的国际多中心临床实验(如下图)。与国际排名前几的大型CRO相比,像昆泰,其实我们*的差距在于我们没有办法进行国际多中心的临床实验,国际上的一些项目也就很难参与进去。因此现在在亚太区各个地方,我们都已有布局,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等,都有公司的子公司或办事处。

目前有个战略计划,我们希望在美国能通过收购,或者自己组建一些临床团队,能够真正的开展临床试验,这样对我们争取优质客户、高质量订单,受益无穷。而且如果能够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比如在北美、欧洲地区都能够开展业务,那也有助于国内的创新药企业进一步的走出去。

26

Q:国内创新药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A:未来在仿制药领域,国家药监局可能在一个种类或一个病种上,就通过3到5家企业就足够了。那么剩下的、真正有价值的,还是创新药的药物。所以我们觉得,创新药是整个国家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对医疗产业的市场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将越来越多。

(近几年,在医药改革方面,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其中对仿制药影响深远的就是2018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国办发 20号文)。该政策对于仿制药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对于创新药,国家也在大力缩短新药审批的时间。

对于进口药,国家推行零关税,其目的是让国外优质的进口药进入中国,让老百姓受惠、受益!)

27

Q:美斯达的数统业务发展如何?

A:数据统计相当于CRO下面很大的一个子行业。数统业务在印度也很有优势,所以我们在印度也成立了一家专做数统的子公司。数据统计在整个临床试验里面技术含金量非常高,或者说是高于临床监察。

美斯达的毛利率特别好,公司也一直发展得特别好。而我们做临床试验的公司,有时还会遇到市场或者政策上的低谷。并且他们做数统的人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很多都是海归(截至2017年底公司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31人)。

生物数据统计分析,即研究者在生物实验中对数据样本的统计,对药物到底能不能够达到上市标准的分析等,这些都是公司的亮点。

我们数据统计的业务一直发展的特别好,它给公司贡献的利润约在20%。

28

Q:这样看公司其实没有什么成本?

A:对,主要是人员成本:截至 2017年底公司共有正式员工3214 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31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86.96%。

我们只是在临床试验流程中履行监察的义务,然后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由于CRO行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以及行业本身发展的很好,因此*的CRO人才是非常抢手,也是非常稀缺的。

2

结论

通过本次泰格医药的实地调研,特别是与公司有关人士的深入交流,笔者收获颇丰,感触至深,归纳起来要点

1、突破本土化瓶颈,成为国际型CRO。

对于国内客户来说,公司的优势在于本土化;但对于国外客户,公司的劣势在于本土化。当下,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上升为更加*的国际型CRO企业。

2、创新药天使投资,为公司储备优质客户。

当下,公司越来越关注国内的一些创新药企业,包括对创新药企业进行一些天使投资,大概有15亿,项目做的非常多。一般A轮进去,B轮就会出来。公司本意是为未来储备优质客户资源。

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成公司业绩亮点。

2015年的722事件过去2年多,事件不断发酵,致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形成“井喷”,不仅仅是今年和明年订单不用愁,未来5年,公司订单都将不成问题。未来恐将成为公司业绩的一大亮点。

4、国内创新药研发渐成趋势,业务占比将提升。

公司作为国内本土化CRO企业龙头,除少部分“散兵游勇”以外,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而且受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国内创新药企业,势必会在新药研发上面集中精力和资金,届时,公司将成为申办方主要的选择之一。

未来,伴随着创新药研发的趋势,公司在国内创新药业务方面的占比和利润占比将大幅度提升。

5、CRO全产业链覆盖,人力储备增加。

公司通过并购和业务拓展,基本覆盖了CRO业务全产业链,形成了一站式“购物超市”;而且通过与各大医科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来解决公司人力资源储备问题,以期更加长远的发展。

6、估值分析(以公司三季报为依据,按照TTM口径计算):

深度剖析:

1、公司资产盈利能力指标ROE正常;

2、公司静态资产价格指标PE偏高;

3、公司静态资产价格指标PB合理;

4、公司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性指标PEG颇佳;

5、公司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性指标PBG颇佳;

6、公司估值与资产盈利能力的匹配性指标PER过高;

7、公司估值与资产盈利能力的匹配性指标PBR颇佳;

8、公司商誉在净资产中占比略高。

结论:

公司属于“卖铲子”类型的企业;

未来三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超20%以上;

属于典型的好行业+好公司+好业绩;

但整体估值偏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泰格医药公司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泰格医药公司简介、电声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0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