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是什么意思(西王食品股票)

2022-07-01 5:46:30 基金 yurongpawn

97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97出来挨打直接上了热搜,原因很简单,他从助攻变成了大灯泡。《亲爱的热爱的》剧组热度太强了,不管是昨天的周珊,还是前天的吴白。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大家一起上热搜。就连KK,打扮的都像男团一样,太帅了。

《亲爱的热爱的》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首先,剧情紧凑。因为作者亲自改变,所以大部分还是原汁原味。虽然加入了一些莫须有的角色,但是整体更丰满,很多人设都很有趣。其次,韩商言的行为有反差很帅。佟年很美,而且有观众缘。

最后,其实这部剧有魔力,就是很甜,让人不自觉看到美好。韩商言在剧中非常高冷,要放在现实生活中,估计根本找不到女朋友。还好他有KK这些助攻,所以在爷爷、KK、吴白的助攻下,终于追到了佟年。

可是佟年妈妈,并不是很喜欢他,她觉得韩商言很没礼貌不老实,不适合自己的乖女儿。不过,韩商言还是说服了父母,和佟年甜甜蜜蜜过日子。有意思的是,这些助攻突然就变成了电灯泡。特别是97,本来今天佟年都和韩商言亲上了。他一摇桥,一大声整个就没有了初吻。

所以,97出来挨打才上了热搜。毕竟全民都想看佟年和韩商言亲亲,这个小跟班真是太顽皮了。虽然在剧中的97这么顽皮,但是在生活中他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他学历非常高,毕竟于北京电影学院,是杨紫的学弟。

其次,生活照超A。特别是骑单车这个,很有韩商言的风范。所以,剧中都是人设,97不是小可爱,是大帅哥。97的饰演者叫李明德,这还是他第二部戏。马上,就要和大热的白宇出演新的电视剧。他的新角色叫“阿离”,是一个管家,感觉很不错,值得期待。

《亲爱的热爱的》除了韩商言以外,KK每个人都值得被特别关注。因为他们不仅有颜值,还心底善良,对佟年非常好。KK完全就是一个男团,穿着队服超帅气。虽然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男团,但是这部剧中这个战队,真的更加吸引人。

也许,KK真的可以考虑组团出道,人气肯定爆棚。《亲爱的热爱的》播出还没有过半,但是人气就已经远超其他电视剧。这就是用心努力的结果,希望其他的剧组,也能看到现在的观众,是喜欢用心的良心剧,而不是圈钱的电视剧。




西王食品股票

北京3月18日讯 今日,食品加工制造板块整体涨幅1.20%,其中55只股票上涨,0只股票平盘,20只股票下跌。

数据显示,截至今日,食品加工制造板块近一周涨幅-2.56%,近一月涨幅-5.87%,近一季涨幅-17.20%。

其中,西王食品、青海春天、金达威、百合股份、华统股份位列板块涨幅前五位,涨幅分别为10.05%、10.00%、9.99%、6.51%、5.14%。

益客食品、盖世食品、日辰股份、得利斯、味知香位列涨幅榜后五位,涨幅分别为-4.85%、-3.41%、-2.67%、-2.25%、-1.88%。




97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大学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

无限可能的地方

在这里你会学习到很多知识

而“交往”这门必修课

也*不能落下

进入大学的你

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

爱情观、友情观呢?

来看看这3位河南高校辅导员

都有哪些“相处之道”吧

1+1>2

“出彩河南人”2021最美教师、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刘安娜

我觉得人和人相处的*关系模式是“1+1>2”。

首先来厘清“1+1”的问题。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无论世界多么大,总会有人在某个角落等着你。这就是我们对“1+1”的人际关系的理想想象。最初,我们会带着这个大饼对人生憧憬异常,可是后来,常常会感觉那个角落过于隐蔽,GPS也无法导航到达。

于是,好多人感慨:生活也许就只能这样了,遇不到“那个人”,随便找个人过日子得了。

这样的想法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点是逻辑bug。大多数人认为与他人发展关联的前提,是要找到“他人”。但若问他想找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己也模糊不清,便会大而化之地说“跟自己契合的,有共同语言的”。这个看似毫无问题的标准却忽略了一个基本前提——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呢?如不能清楚地明确自己,如何界定自己需要的范畴?如何确定什么是“与自己契合”的?所以,想找到那个角落的他人,逻辑角度而言,不是先“找到他人”,而是要先“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意味着承认并坚持你是个独立的个体,不会因为他人而违反自己的初心和原则,意味着构成关系的两者应该是独立平等的“1”。

传统婚恋主张“门当户对”,其实,不止是婚恋,交友也是如此。“门当户对”并不是“势利”,而是要求相关的两者有相似的背景和三观,这是能够实现充分平等对话的基础。

如果换一个词“势均力敌”,也许我们会觉得更容易接受。韩剧《太阳的后裔》曾经横扫整个亚洲,就是因为大家极少见到这么势均力敌的爱情。挣脱了“公主和穷小子”或者“霸道总裁和傻白甜”的失衡设置,我们看到了独立的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独有光彩,展现了“并肩*”的平衡的爱情状态,让人畅快淋漓。其实这种情况诗人舒婷早已通透,《致橡树》影响了多少女孩子,让她们渴望成为与橡树并肩而立的木棉而不是攀援的凌霄花。

平衡对等的关系才能长久,依附或者强弱分明的两者常常会上演弃妇或弃夫的戏码。“弃”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抛弃,这充分表明了在两人关系中的主动性差异。不想“被弃”,弱者就会有接受PUA或者其他相处*的情况存在。

所以,第二点要明确的就是,独立,会面临一种风险就是“孤独”。

很多人最终选择“随便找个人过日子”,无非借此抵抗孤独感和世俗的舆论。当你终于以此阻挡了自己的寂寞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花样催婚,会发现,这种日子也很难熬。

孤独是独立的一种必然关联。能够忍耐孤独的存在,才会保证独立而不委曲求全或者将就接受。而真正能够抵抗孤独,保证独立的,是塑造强大的自我。无论是面对孤独还是外力的催迫,都能坦然处之。

其次,来说说1+1>2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花费时间精力跟别人在一起?不是为了1+1=2,虽然这是常识,但这只表示数量的叠加。在人与人的关联中,如果只是数量平衡,那这种交往的意义就是负值。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是个体综合气场的互相影响,这种“互相影响”势必带来个体的改变。

我常常说,好的爱情应该是“以彼此为荣”。这意味着关联的两人间的影响,更多的层面的意义应该是彼此激发,彼此成就。

为了某个人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是很多良性人际关系中常见的情态。宫崎骏《侧耳倾听》里的月岛雯顶住压力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天泽圣司如愿去意大利学习制作小提琴的技艺便是如此。所以,两个少年带着纯真的情意,站在城市的高处共看朝阳升起的场景会分外动人。因为,我们见证了1+1>2是如何发生和实现的。

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首先找到自己,并且塑造强大的自己抵抗独处的孤独,保持独立的思考,做好“1”的存在;与人相处时,能传递自己的独特性,并吸取别人的独特性,丰富自己的独特性,从而使彼此成为超越数量叠加的存在。我想,这才是人与人相处的*关系模式。

青春之爱的智慧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

苏梦瑶

青春是激情又孤独的,渴盼爱与陪伴;青春也是懵懂且青涩的,缺乏爱的智慧。“恋爱”、“交友”是重要的青春课题。想要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收获幸福的爱情,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恋爱观。

一、自尊自爱,理性客观认识爱

爱应该是两个志同道合的灵魂相互吸引进而产生的一种亲密关系,无论是友爱还是恋爱,都要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一味地讨好或索取都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双向的欣赏与给予才是爱的*状态。自尊自爱是开展一段良性亲密关系的前提,我们应该在友情或爱情里得到更多快乐和自信,同时也要保持直面情感挫折的勇气和能力,选择合理的情感宣泄方式。爱应该是精神的共鸣,是纯粹又宝贵的,交友和恋爱都应该有端正的动机,不能只是为了排遣寂寞或寻求刺激,更不应以金钱、物质为衡量标准。

二、包容理解,敞开心扉感受爱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会在友情和爱情中获得更多幸福感,我们要主动热情地融入集体,也要卸下心防感受和接纳他人传递的善意。在亲密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需要相互磨合,产生分歧和矛盾都很正常。我们要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差异,克服嫉妒、自私、占有欲等不良情绪,提升爱的感知力。要乐交诤友,要具备听取逆耳忠言的度量和知错必改的勇气,珍惜敢于批评帮助我们的朋友。

三、勇敢真诚,合理正确表达爱

勇敢表达自我是开始一段友情或爱情的基础,而真诚则是维系友情和爱情的必要条件。当情感在心中悄然萌芽,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被拒绝而羞于表达,也不能贸然采用极端方式肆意表达。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不给他人造成困扰的前提下,真诚恳切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心意。同时,在收到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示爱时,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果断坚决地拒绝,优柔寡断可能会对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相互包容理解,相互关心呵护,彼此真诚相待,这些才是友情和爱情中*的表达。

四、信任尊重,携手同行珍惜爱

好的友情和爱情是让不同的个体都能在爱的滋养和激励下共同进步,成长为更*的自己。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恋爱、交友、学业之间的关系,保证学业的首要地位不动摇。朋友、恋人之间可以设立共同的目标,相互帮助,共同提升,让情感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也让情感得到巩固和升华。其次,在爱情和友情中都要保持独立人格,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不将自己和对方禁锢在狭窄的情感世界,而是各自也都积极融入集体中,去获得更完满的幸福。

独立与自信,包容与真诚,信任与尊重,勇敢与理性,让我们紧握这爱的密码,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和恋爱观,在绚烂的大学生活中享受青春,拥抱幸福!

择佳偶,遇良友,不负卿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天使书院辅导员

王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句“我爱你”,牵动着无数恋人满心欢喜的浓浓情愫;一句“好兄弟”,触动着无数朋友满心真诚的深深慰藉。不期而遇、互诉清肠、相约未来、一起逐梦,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贯穿其中的都是真情流露,都是旅心历程,都是每个个体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分量。

爱+理想+责任=爱情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对于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大学生来说,走进追逐梦想、独立生活的象牙塔,爱情同样也是一门绕不开的“选修课”。对于成功选到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恋爱观?我想,*的示范答案就是我们的袁隆平先生。他说:我有三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个是跟我的贤内助一起白头到老。袁隆平先生择一佳偶,与太太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把个人的情感发展和理想目标融入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要向袁隆平先生学习,树立高尚的恋爱观,把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青春奋斗有机结合。

帮+理解+成长=友情

从“塑料姐妹花”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情是瞬变的话题。尤其对于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来说,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友情就是一门逃不掉的“必修课”。对于全员参与的这门课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该树立什么样的友情观?我想,应该具备三同:同情心,同理心,同进步。大学生第一次出门独立生活,难免遇到很多的挫折和难题,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失恋受伤难过,这时我们不能以看笑话的状态旁观甚至嘲笑,要具备同情心,及时给予帮助,给予关心;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聚在一起,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摩擦,每一个人应具备一颗理解包容的同理心,真诚对待每个人,尊重他人与己不同的行为,求同存异;一起参加各种比赛,一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起参加各种知识讲座,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切磋交流学习心得,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同进步的心态,促进友谊的小船牢固不翻。因此,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友情观建立在彼此互助、彼此尊重、彼此进步的基础上。

爱情在左,友情在右。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要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目标,在情愫中感受美好,在互助中体会温暖,脚踏实地,把个人的情感融于国家的发展中,不负少年心,未来犹可期。

河南省教育厅




97是什么意思网络词

我们不断被告知,我们的星球正处于危机之中;为了拯救它,我们就得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在全球气候问题不断凸显的当下,氢能已经悄然成为应对各类环境难题和能源转型的关键,并被寄予越来越高的期望。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从交通和基础设施到供暖和电力,氢能可以取代化石能源,促进经济增长,并鼓励全球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它还可以解决当今可再生能源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风能与太阳能的运输、储存及其对天气变化的脆弱性,电池的笨重、短寿命和低效率等。

6月15日,“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氢能革命》新书发布会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融媒体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彭苏萍,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Snam中国董事兼*副总裁彭宁科,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总监何广利等众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共同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氢能科普,就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战略与部署、氢能的安全性、氢能的未来应用场景、氢能何以引导一场能源革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氢能革命》新书发布会现场。会议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与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主办方供图)

气候问题对中国相对复杂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氢能使得高碳能源低碳化,与中国的能源体系互相融合,并且使得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据此,彭苏萍认为,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已从“重要补充”逐渐变成“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现今大家都重视氢能呢?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赵勇强认为,一是它能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它能帮助我们提出长期性、整体性的能源低碳发展解决方案;三是它能为不同的能源系统提供灵活性。

在《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一书中,该书的作者,在能源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的马可•阿尔韦拉对氢能的未来提出了清晰而发人深省的观点,展示了为什么氢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并成为未来的理想燃料。

以下内容节选自《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意]马可·阿尔韦拉 著,刘玮、万燕鸣、张岩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6月版

即使在今天,氢元素仍然主宰着宇宙

有关氢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38亿年前,那时宇宙刚诞生,温度极高。在最初的38万年里,太空中充满了被称为等离子体的热粒子,由松散的电子、质子以及一些较重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组合)组成。慢慢地,温度下降到电子可以与质子结合形成氢原子的程度。从那个原始熔炉中产生的氢比其他任何元素都要多,即使在今天,氢元素仍然主宰着宇宙。

氢是恒星的主要成分,还有一些氢以一层层薄雾的形态散布在星际间。有时,在巨大的星际气体云中,氢会以我们熟知的形式——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的氢分子(H2)出现。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只有一个电子环绕着一个质子。这个简单的结构是氢原子所有既奇妙又麻烦的特性的来源。早在我们知道氢的起源或内在本质之前,它作为“能源连接器”的潜力就已经崭露了。

我们对氢的了解始于16世纪瑞士化学家西奥菲拉斯特·邦博斯特·冯·霍恩海姆(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的实验。他非常擅长自我推销,“浮夸”(bombastic)这个词就源于他的名字。他更为我们熟知的是他的假名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他发现铁可以溶解在硫酸中,并释放出一种神秘的气体一。后来,西奥多·蒂尔凯·德·迈耶尔(Théodore Turquet de Mayerne)重复了这个实验,发现这种神秘的气体可以燃烧。

1766年,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在伦敦的私人实验室里利用相似的反应过程收集到了这种气体,只不过他用的是盐酸和锌。有一段时间,他沉迷于把这些气体点燃,觉得很好玩儿。但是,他也注意到,燃烧这种气体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副产物:水。1781年,他提出了一个现在众所周知的结论,那就是: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给这些元素起了它们现在的名字——氢和氧,其中氢的意思是“成水元素”,这开创了现代化学时代。可惜的是,科学天才拉瓦锡后来死于法国大革命,堪称现代科学史上的重大损失。

现在,我们对氢有了更深的了解:氢的*电子很容易被其他元素俘获,形成新的物质,比如水。在那些让卡文迪什兴奋不已的燃烧实验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德·迈耶尔、卡文迪什和拉瓦锡都被氢的可燃性所吸引,暗示了氢巨大的能量潜力。拉瓦锡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测量了氢被点燃时释放的能量,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实验结果超出了预期。事实证明,燃烧1千克氢气所释放的能量足以让一辆普通汽车行驶90公里,或者为一个普通家庭提供两天的供暖。

很快,氢与电的密切关系初现端倪,而后者正是今天绿色未来愿景的核心。1792年的一个星期天,在科莫湖边,发明家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把两块不同元素的金属板用浸有盐水的纸或布隔开,产生了电流。这个被后世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就是第一块电池一。就在伏特发表相关发现的六周后,两位英国科学家威廉·尼克尔森(William Nicholson)和安东尼·卡莱尔(Anthony Carlisle)也进行了相关实验,尽管这个实验在历史书上的报道不多,但却十分重要。1800年,这对夫妇开始改进伏特的设计,将电线连接到伏打电堆的两侧,然后将它们浸入一个盛水的容器中。水下的电线附近出现了气泡,这表明电流把水分解成了相关气体。事实上,他们发明了电解槽,使我们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成为可能。

关于电解的第一个真正可靠的解释来自德国化学家约翰·威廉·里特(Johann Wilhelm Ritter),作为一个独立且思维活跃的科学家,他与歌德(Goethe)和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都交流密切。

里特把前人的实验进行了简化:拿一个容器装满水,再把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条浸入水中。把金属条的干燥部分连接到电池上,两个电极就做成了。电池的电压会促使在每个电极发生化学反应。在正极,水分子分解,产生氧气(O2),释放质子和电子(e-)。电子被正极吸入,氧分子形成氧气。而质子在液体中游离,在负极上得到电子,形成氢气(H2)。然后,里特把两个装满水的玻璃容器倒置在每个电极上,观察气泡在每个电极上产生,气体逐渐排出容器中的水并将容器填满。

许多电解槽都有一个重要元件,那就是隔膜。但里特认为他不需要,或者是他没想到。隔膜不会中断流经水中的电流,但确实可以防止氧气泡和氢气泡相遇并产生反应,或者说爆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纯水的导电性不好。所以,我们需要加入另一种化学物质,作为电解质来进行电解——盐或少量硫酸等都可以用来提高电解速度。尼克尔森和卡莱尔发明了电解槽后不久,就有人试图利用电解槽进行逆反应。当时的想法是,电解槽反过来也应该可以发生反应,即我们现在的燃料电池。氢原子从阳极进入,然后因为化学反应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质子穿过薄膜到达阴极,带负电荷的电子则通过电路与质子相遇。最后,电子与质子以及来自空气中的氧气结合,产生燃料电池的副产物:水和热量。

第一个燃料电池的发明者是德裔瑞士化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尚贝(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和威尔士法官威廉·格罗夫爵士(Sir William Grove),他们做出了同样的贡献,两人都通过类似的实验得出了相同的发现。格罗夫的第二种电池发明于1839年,是现代燃料电池的先驱。他把两个铂电极的一端浸入盛有硫酸溶液的容器中,另一端分别密封在单独的容器中,一个装氧气,另一个装氢气。随后电流便立即在两个电极之间流动。

电解槽和燃料电池(《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内页插图)

氢气成了很多作家笔下的未来燃料

有了这项发明之后,氢气立刻成了很多作家笔下的未来燃料。在1874年的小说《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中,儒勒·凡尔纳设想:“总有一天水可以被电解为氢和氧,并用作燃料,而构成水的氢和氧……将会成为供暖和照明的无尽能源。”

电影《神秘岛》(1961)剧照

不久之后,一个梦想家试图实现儒勒·凡尔纳的设想。保罗·拉·库尔是19世纪70年代的一位丹麦发明家,从事电报工作,之后将注意力转向教育行业。尽管当时重工业兴起,城市扩张,但他却特别关注从农村长大的年轻人。拉·库尔认为,为了生存,应该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为此,农民必须获得两样在城市才能充分享有的权益:教育和充足的能源。拉·库尔采取措施同时解决了这两种需求。他通过教育工作和一些积极的政治手段,培养了一批农村本地工程师。他想让丹麦的农村独立于城市,实现自给自足。

拉·库尔首先对风能产生了兴趣。随着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如果丹麦想要与邻国竞争,就需要一个可靠的能源来源。这个国家缺煤,但有充足的风能。荷兰人很早就相当有远见地对风能产生了兴趣,他们试图通过风车发电,但都因为以下两个问题而夭折了。首先,传统的荷兰风车发电效率低得令人绝望,而且没人知道怎么样进行改进;其次,电在产生后必须被立刻用掉,风一停,电就没了。人们需要一些可以储存电能的方法,但那时,电池贵得不可思议。

拉·库尔反复思考了这两个问题。他对经典风车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新风帆来带动发电机发电。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如何储存风车产生的电能,拉·库尔将丹麦阿斯科乌镇附近的一个旧水磨坊改造成了一个风车,并利用产生的电能通过电解水生产氢。在与意大利物理学家蓬佩奥·加鲁蒂(Pompeo Garuti)的合作中,拉·库尔向储罐中注入了氢和氧,并将氢直接用作燃料。这可不是什么小进步,由此,氢的产量达到了每小时1000升。

从1895年到1902年,拉·库尔的“风车”持续为他任教的阿斯科乌民众高等学校供电,而且由于氢罐中储存了12立方米的氢,阿斯科乌从来没有过供电中断的情况。1902年,阿斯科乌的风车成为发电厂雏形,服务了整个村庄,直到1958年才被电池和汽油发动机取代。

所以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就已经证明了氢所具有的实力。我们那时候就知道一千克的氢竟然可以容纳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工具,可以根据需要将闲置的电力转化为氢气。但是,早在1902年就有一个丹麦村庄已经较好地利用了氢能,为什么直到现在氢能都还没能普及呢?

影响氢能普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氢的密度低,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二是与方便开采、储量丰富的化石燃料相比,氢很难从地球上其他元素中分离出来。

氢气一直无法与丰富而廉价的化石燃料竞争

就重量而言,一立方米氢气只有89克,就存储空间而言,含有同等能量的氢气体积是汽油的3000倍。想要获取氢气太难了,以至于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们选择忽略它的能源潜力,而是集中精力利用它的“轻”属性。

1783年夏天,孟格菲(Montgolfier)兄弟乘坐第一个热气球升空。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气球为什么能飞上天空。孟格菲兄弟认为,潮湿的干草燃烧产生的烟雾起到了帮助气球升空的作用。兄弟俩是天才的发明家,但不是科学家。

拉瓦锡和他那一代的其他人一样,对气球非常着迷。他知道氢气比热空气轻得多,于是他在纸上写下了“气球是被非常轻的氢气带起来”的设想。那时尼克尔森和卡莱尔还没有发明电解槽,所以拉瓦锡需要找到一个方法来分解水。在1783年到1784年的冬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拉瓦锡与陆军军官让·巴蒂斯特·梅斯尼埃(Jean Baptiste Meusnier)合作,研究出了如何将蒸汽通过铁制加农炮炽热的炮筒产生氢气。

让-弗朗索瓦·皮拉特尔·德罗齐埃(Jean-François Pilâtre de Rozier)是一名物理和化学老师。当他发现氢气存在的问题时,他已经在和孟格菲兄弟一起飞行了。控制气球的高度是至关重要的,但当时并没有被认真地解决。德罗齐埃想出了一个主意,即使用一个组合气球:外层的氢气层提供大部分的升力,而热空气内层则可以控制飞行的高度。

1785年6月15日,德罗齐埃和他的同伴皮埃尔·罗曼(Pierre Romain)从法国的滨海布洛涅出发,试图飞越英吉利海峡。他们确信他们的设计将给气球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气球被吹回到岸边。他们两人的脸上却露出了“惊恐的表情”,拼命想把吊篮中间火盆上的铁栅栏关上,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外层大球里面的可燃物质很快就充斥了气囊内的剩余空间,沿着气球颈部管子倾泻下来,迅速地到达了下面的火盆,热气球就这样爆炸了。”

这一爆炸威力巨大,双层气球的设计也被悄然搁置了。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同样比空气轻的惰性气体——氦气,才重新开始对热气球的探索。尽管发生了爆炸,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放弃使用氢气。是的,氢是可燃的,但那又怎样呢?依靠柳条吊篮上方火盆里燃烧着的稻草升起的热气球也同样危险。因此,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发明家和先驱们坚持使用氢气这种爆炸性气体作为浮力辅助工具。

德国退休军官斐迪南·冯·齐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于1891年离开军队,开始着手制造一种飞行器。它有一个钢架构,内部灌满氢气,被称为齐柏林飞艇。在斐迪南伯爵的笔记本上,齐柏林飞艇最初的作用是运输邮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艇携带着2吨炸弹,以137公里/时的速度飞行,造成了西欧民众的极大恐慌。飞艇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下来的。氢很轻,消散得非常快。所以,就算一颗普通的子弹可以击穿齐柏林飞艇的气囊,也没有机会点燃氢气。为了消除空中的威胁,英国不得不研制出特殊的爆炸子弹。

电影《齐柏林飞艇》(1971)海报

齐柏林飞艇在战后的和平时期被用于极地探险和环球航行。兴登堡号(LZ-129)和她的姐妹号齐柏林伯爵II号(LZ-130)开启了大西洋两岸定期商业航空旅行的先河。安全是它们*的卖点:齐柏林飞艇共飞行了160多万公里,未造成任何人员死亡,这是当时任何飞机都无法匹敌的纪录。但是对于恶劣天气,飞艇却束手无策,与天气有关的飞艇事故也持续增多。1937年5月6日,当兴登堡号正准备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站的系泊桅杆处着陆时,突然起火燃烧并坠毁在地。事故中飞艇上有97人,其中33人因从飞艇上跳下来或掉下来而摔死,2人死于织物和柴油燃烧,还有1名地勤人员被发动机砸死。

对于爆炸是否由氢气引起仍然存在争议,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兴登堡号确实已经坠毁了。随后,无数影片对这一*场景进行了重现,当时现场也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广播直播,飞艇作为载人工具进行洲际飞行的时代就此结束。这一悲剧还让人们把氢气和烈火地狱联系到了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危险感知。

将氢气用于气球飞行最终被证明是一条不成功的弯路。氢气的主要卖点是其巨大的能源潜力,而不是轻便的重量。然而,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这点上来,主要是因为氢气一直无法与丰富而廉价的化石燃料竞争。

原文作者/[意]马可·阿尔韦拉

摘编/何安安

编辑/张进

导语校对/柳宝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97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97是什么意思、西王食品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