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如何设计 设计“职工持股计划”方案需考虑多个要件,包括股份来源、资金来源、授予对象、授予时机、授予条件、分配比例、载体选择、...
设计“职工持股计划”方案需考虑多个要件,包括股份来源、资金来源、授予对象、授予时机、授予条件、分配比例、载体选择、形态选择、工具选择、股权管理、交易方式、职工参与机制、计划终止等。这些要件的设计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前提,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长期发展性。
〖One〗股权激励方式 直接持股:对于公司的高管以及技术核心人员,采取直接将他们登记在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的方式,使其成为公司的正式股东。这种方式能够*限度地激励团队员工,尤其在创新型高新技术类企业中较为普遍。但需注意,这种方式可能存在股权纠纷的隐患。
〖Two〗员工持股计划的实现方式:非杠杆型ESOP:公司贡献:公司每年向该计划贡献一定数额的公司股票或用于购买股票的现金,数额一般为参与者工资总额的25%。信托基金管理:员工不需支出,由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持有股票,并定期通报股票数额及价值。离职处理:员工退休或因故离开公司时,根据一定年限要求取得股票或现金。
〖Three〗权益性激励:员工持股使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享有企业的股权,从而获得长期的收益权。这种权益性激励有助于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立足增量引入:员工持股一般采用增资扩股或出资新设的方式开展,针对的是企业的增量业务或新设项目。
〖Four〗员工持股的分红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按照持股比例分红:员工根据自己与公司之前签订的协议,按照持股比例分取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这里的利润是在公司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后的剩余数额。购买上市公司派发的新股:当公司决定在当年不分配利润但增发新的股份时,员工可以选择购买这些新股,从而间接获得公司价值的增长。
〖Five〗从融资角度看,员工持股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员工持股会:会员身份:员工持股会的会员都是公司的股东,但会员以工会社团法人等名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股权行使:员工持股会代表全体会员行使股东权利,个人不直接享有公司股权。资金来源:员工持股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员工出资和持股会的投资收益。
转让股权:设立后,将预留的期权池转让给持股平台,确保员工通过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股。被激励员工的收益与退出 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变化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员工作为LP间接持股,股份不能继承或转让交易。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主体,实现股份转让,获得收益。
明确管理机构:选择或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和运作。资金筹集:解决实施计划的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员工自有资金、企业低息借款或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筹集。审批与实施 制定详细计划实施程序:包括计划的原则、参加者资格、管理机构、财务政策、分配办法等。
购入的股票由信托基金掌握,利用因此分得的公司利润及由公司其他福利计划(如职工养老金计划等)中转来的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息和本金。随着贷款的归还,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将股票逐步转入职工帐户,贷款全部还清后,股票即全部归职工所有。
“职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员工,解决代理矛盾,开发人力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防范恶意收购,实现利润共享及优化财务结构等。企业实行此计划时,需综合考虑其多方面、综合性的作用,确保目的与方案的统一性。企业设计“职工持股计划”方案时,需深入理解其复杂性与多方面影响。
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负债。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成本或费用和相应的负债。
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估计为基础。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负债。
员工持股的会计分录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股份的来源和性质。如果股份是内部转让:通常情况下,内部股份转让不需要特别的会计分录。需要在工商局进行股权变更,并在企业的会计记录中更新实收资本的明细账,以反映新的股东结构。
到工商局做股权变更,变更后实收资本设明细账。双方*签订书面的协议,具体说明赠送条件、数量、金额,兑现条件等。
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增资手续完成时记录认股款到位;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公司需根据预计未来行权数量及股权公允价值确认总费用,并在等待期内摊销,这直接影响成本费用与资本公积。行权时,公司确认股本与股本溢价的变动,并调整资本公积的相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