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里昂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太古A(00019.HK)“买入”评级,随着股息能见度、资产部门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或将有助支持市场对其重估,目标价由64港元下调至61港元。
截至2022年7月5日收盘,太古股份公司A(00019.HK)报收于47.2元,上涨1.61%,换手率0.1%,成交量90.84万股,成交额4304.24万元。投行对该股关注度不高,90天内无投行对其给出评级。
太古股份公司A市值427.26亿元,在综合Ⅱ行业中排名第4。主要指标
2021年开年,A股、港股接连来给大家送礼包,上证综指时隔5年创下新高,上演3600点拉锯战,爆款基金不断。然而面对如此“牛”的行情,不少人也开始焦虑:都快3600点了,现在还是入手基金的好时机吗?
这其实是投资者“择时”的心理在作祟,总是希望买在市场的最低点。那么,3600点到底该不该买基金,先来看看历史数据怎么说
自成立以来,上证指数起起伏伏是常态,从大的历史周期来看,上证指数曾经有4次经过3600点;上次离我们比较近的2018年1月,沪指曾经突破3500点,但未能上行至3600点。
上证指数历史走势与3600点一线交汇点位
(数据Wind;统计区间:1990/12/9-2021/1/19)
回看数据我们发现,每次3600点后市场走势不尽相同,有可能继续高歌猛进、波动中上涨,也有可能回调向下、震荡中盘整,走势不尽相同,但是有一项数字却值得我们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自历史上的3600点附近开始至今,上涨综指变动不大,或℡☎联系:涨或℡☎联系:跌,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均有不错的涨幅。
3600点附近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VS上证综指涨幅
(数据Wind;截至2021/1/18)
即便是历史大牛市顶点6124.04、5178.19点至今的数据,上证综指分别下跌40%、30%,而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仍然取得了突出的超额收益。
历史大牛市顶点开始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VS上证综指涨幅
数据Wind;截至2021/1/18
对比沪深300指数与股票型基金的走势图,结果更一目了然。股票型基金总指数目前点位早已经超越了历史最高点;而沪深300仍未突破历史最高位。
数据wind,统计区间:2003/12/31-2021/1/18
查理·芒格曾说,“避免多余的交易税和摩擦成本。永远别为了行动而行动。” 相对择时而言,择基显然更为重要。实力派基金经理是可以通过把握不同市场阶段的结构性机会,有更高的胜率获取相对于大盘的超额收益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将这些焦虑交给经验丰富、实力出众的资深基金经理。
小夏也提示大家,如果担心基金波动风险,也可以通过定投或者分批布局的方式来捕捉市场行情哦~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9月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随后香港金管局跟加,上调贴现窗基本利率25个基点至2.50%。
在此背景下,唱空香港楼市者居多,认为加息会影响楼价,且租金回报率也开始降低。耀才证券创始人叶茂林称,若贸易局势紧张,美联储持续加息,香港住宅价格或在两年内大幅下降,跌幅甚至达40%。就连瑞银也喊出,香港面临最严重的楼市泡沫风险。
“下跌?不可能下跌的,香港没有多少地了,严重的土地供应不足,香港的房价以前像直线一样上升,现在可能是盘旋式上升。”美联物业的地产中介代理商李小姐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边说边做手势。
香港加息 楼市拐点将至?
自2003年起,香港房价就像一辆失控的火车,创造了连续15年上涨的“神话”,这是香港历时最长的房价上涨周期。香港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7月上升至393.5点,连续上升28个月。
根据咨询机构Demographia发布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显示,香港连续第八年蝉联冠军,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供房负担比例从2016年的18.1倍上升至2017年的19.4倍,这意味着如果不贷款的话,香港人需要不吃不喝19.4年才可以买房。
莱坊国际发布的《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香港豪宅售价连续6年稳居全球第二贵,以100万美元计,去年在香港只可购买22平方米,仅次于摩纳哥。
李小姐向证券时报
然而,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如期而至,香港各大银行也终于开始行动了。9月27日,香港四大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中银香港均宣布上调港元最优惠贷款利率(Prime Rate,简称P息),这是香港12年来首次上调最优惠利率,代表过去逾10年的超低息环境宣告结束,有分析指出美元加息将直接刺穿香港楼市泡沫,一时间,唱空香港楼市的声音四起。
投资银行里昂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15年来最差的宏观环境,利率上升、经济放缓和人民币贬值等“三座大山”正冲击着香港楼市,其中房贷利率上涨是令购房需求降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茂林称,若贸易局势进一步紧张,未来美联储持续加息,香港住宅价格或在两年内大幅下跌,跌幅或达40%。花旗估计下半年香港房价能够下跌7%左右,瑞银认为香港房价到2019年底最多跌去10%。
香港豪宅70%被内地投资者买走
房价到底怎么走,应该要看看现在买房的是哪些人群。
“别妄想唱空楼市,因为就算楼市在未来几个月下跌,很快就会回升,事实上香港的楼价早已超出了市民的负担能力,但仍然上升。虽然近月升势放缓,但楼价指数却比2017年12月上升13%。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流向香港房地产行业的内地资金事实上并没有放缓。”富裕地产中介林先生向
(海璇样品房,图片拍摄/罗曼)
香港豪宅成交市场异常火爆,国庆期间单宗交易金额过亿港元的豪宅已经有2宗,二季度单宗交易金额过亿港元的豪宅达到12宗,累计金额为108亿港元,环比激增617.4%。“香港豪宅火爆,跟内地富豪密切相关,70%以上都被内地客买走了。”李小姐笑称,“现在香港顶级豪宅里面的会所进去都讲普通话,连门口的保安普通话都比我讲得好。香港的豪宅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一方面内地投资客有很强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楼盘附近有着香港最好的学位。”
而内地人去香港购置房产,还需要缴纳30%的印花税,一套1000万港元的房子,印花税就要上缴300万港元,折合人民币267万元。
在内地实行严格的管制背景下,这些动辄千万的资金是如何绕道管制出海购置房产,
今年6月份位于何文田的一处楼盘天铸,一个停车位卖到了600万港元,创全港停车位新高纪录,截至2018年9月,这个盘的7幢洋房已经卖掉了5幢,其中4幢都是内地投资客用公司名义入市,光交税就贡献了2.6634亿港元。
面对香港楼市的疯狂,港府也开始着手整治,6月29日,香港公布6项房屋政策新措施,最重磅的就是征收空置税,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香港楼市炒作。
李小姐向
至于香港未来楼价走势,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2017年年报是这么说的:我们难以期望香港楼价在可见的将来变得相宜,主要是因为我们许多内地同胞都有意在香港特区购置物业。正如本地许多富人一样,他们会在伦敦、纽约或东京置业,内地朋友的个人财富不断增加,便会开始境外投资。他们的首选通常是香港。超级富豪常会牵头购买豪宅甚或独立屋,接着其他的富有一族会跟随,购买近乎豪宅的单位。鉴于有数以千万计的内地中产人士希望在香港购置物业,楼价长远又如何能回落呢?
劏房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一种将一间房切割成几间房出租的,每间房五脏俱全,有床有柜有厕所,再好一点的就是还有个小厨房,但内部极其狭窄和压抑。这就是所谓的劏房。
地产中介林先生向
(林先生提供)
而
林先生告诉
还有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笼屋(铁笼子,一个床位),也以深水埗居多。笼屋的月租金约1000港元~2000港元,而此前笼屋的租金价格在600港元左右,里面除了床具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品,大多数住在笼屋的是已经退休、靠政府每个月救济而生活的中老年人,而部分青年人会选择环境相对好一些的床位房。
(林先生提供)
阿秀因为想要来香港,5年前花了5万港元跟一个香港老人结婚,拿到了香港永久居民证,目前在旺角租了一个柜位,卖手机壳、手机贴膜之类的用品。她告诉
香港青年:创业?
开什么玩笑,我要买房!
在内地振臂高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香港年轻人在面对创新与新经济发展趋势时显得更为谨慎与保守。
高企的房价、求稳的心态,崇尚“专业精英”文化,使创业成了奢侈品,而医生、会计师、投行、律师等“专业人士”才是他们更为青睐的体面职业,走在中环、金钟一带,一眼望去都是西装革履、打扮精致的金融人士,就连在路上都能随处听到关于股市、融资、债券的讨论。
“上楼无望、上流困难、上位无门”,是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对香港青年生存现状的形容。
毕业后便进入中环一家金融机构的Leo向
“如果我有付首付的钱,我干嘛不去炒楼,在香港,年轻人对生存、买楼的渴望远大于创业梦想,一旦创业失败不仅背负债务不说,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我们赌不起。”Leo向
所以香港青年人只要手中有钱,就会倾向于购买小户型房子,凑足首付,等待房价升值换大房。
根据金管局要求,香港400万港元以下的房子最多可以贷款九成,401万港元至600万港元的房子最多可以贷款八成,601万港元至1000万港元的房子最多可以贷款六成,1000万港元的房子最多只能贷五成。所以近几年香港开发商的新楼都是“纳米楼”为多。团结香港基金的数据显示,实用面积小于215平方尺的“纳米楼”落成量出现了明显放量,从2014年的64个单位,增加到1066个单位。
恒基兆业在西营盘最新推出了艺里坊,单位面积约20平方米~28平方米之间,价格在每平方米29万港元~33万港元,所以刚需新房只能一小再小,大家才能买得起。
(艺里坊小户型样板房,拍摄/证券时报
香港楼市刚性需求巨大,而楼盘供给少,导致香港楼价在过去几年录得惊人涨幅。所以在多数人看来,买股票不如炒房子,香港的楼价依然会上升,不仅是香港本地人,就连外来投资客都持有相同观点。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过度辉煌的地产业和金融业抑制了香港的科技创新。
当然特区政府也在绞尽脑汁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在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推出涵盖短中长期的房屋措施,允许整栋工厦改作住宅,还有“明日大屿”计划。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直言,反对填海的人要为香港未来着想,要为27万正等候置业的家庭着想。如果将眼光放远一些,看整个珠三角,看粤港澳大湾区,其实大屿山这个最大的岛的位置是非常具有策略性的。
香港的年轻人和买楼梦
证券时报
每次去香港,在路上走路的步伐都会不自觉地加快,生怕自己走慢了挡住了这些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他们脸上的神情似乎在告诉你,请走快点,我赶时间。
由于高度自由的金融贸易,香港更像是一个人才聚集地,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意味着在香港工作,面临的竞争是来自全世界的。每次去香港出差和朋友聊天,经常听到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加班嘛,很正常的!”除了加班外,在香港养家压力大,所以一人身兼数职也是常见。
如果一定要选一首歌代表香港,那一定是《狮子山下》,“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哋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狮子山下》代表了香港精神,即通过个人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事实上这种更好的生活,在大多数年轻人看来就是买房。去年TVB播了一系列的采访节目,光听名字就足够惹眼———《有楼万事足》,讲的是香港年轻人是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成功买楼的。这些年轻人把首次置业叫做“上车”,寓意为搭上了人生的顺风车,从此自己不怎么努力,房价的涨幅也能让自己获得收益。
高度自由的经济体制,同时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化,财富迅速向少部分人集聚,中产阶级趋于萎缩和草根阶层日益赤贫化,置业这个词早已不只是代表着拥有一个栖身之所,当它和投资相遇时,简直天雷沟通地火,烧得渴求买房之人粉身碎骨。
而高出天际的房价,榨干了香港几代人的积蓄。香港流传这么一句话:“买楼靠父干”,说的是香港父母拿出毕生积蓄为子女买房,甚至不惜将自住房进行再按揭或者加按揭,这一场面常常在新楼盘现场上演。
在中环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Mason向
所以除了投资需求外,还有很强的刚性需求支撑着香港房价,就拿加息后开发商打头阵的、一直喊着要“活下去”的万科在屯门的新盘上源来说,超额认购7.6倍,首批347户全部售罄,套现21亿港元,而屯门搭乘地铁到港岛中心区都要1个多小时。
房屋已经成为香港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为抑制炒楼,平衡房价,香港政府可谓是“绞尽脑汁”出台了印花税、房屋空置税等,但是辣招非但未能遏制香港楼价的上升,还令高房价问题更加严重,很多业主把单位由出售改为出租,导致二手住宅供应量减少,加快了租金上升,即使港府承诺推出更多土地,但楼价继续攀升。于是香港金管局出手,银行开始收紧楼宇按揭,但这一切令房价变得越来越高,也更加刺激刚需入市。而这一次,香港加息,对于楼市影响其实℡☎联系:乎其℡☎联系:,对于买楼的渴望仍然是大部分香港年轻人的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
近日,富途证券(新加坡)成为新加坡交易所集团(下称“新交所”)证券市场的交易会员,中央存托(私人)有限公司(CDP)的清算会员和存托代理机构,以及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和清算会员。至此,在新交所的交易及清算会员名单中,中国金融领域的领先企业不断增加。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在接受《华夏时报》
中国金融企业频频亮相新交所
近日,富途证券(新加坡)正式获得新交所全部会员资质,包括新交所证券交易及衍生品交易会员、新交所中央存托结算和证券清算会员及新交所衍生品清算会员,而富途证券(新加坡)也是首家获得新交所全部会员资质的科技券商。
对此,富途控股有限公司方面对《华夏时报》
实际上,此前部分中资金融机构就已频频亮相新交所。
2019年2月,横华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正式成为新交所衍生品市场交易和清算会员,成为首家中资清算会员;2020年12月,中国国际金融股份公司成为新交所证券市场交易会员;2021年3月,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加盟成为新交所证券及衍生品市场清算会员,并同时成为新交所中央存托有限公司(CDP)的存托代理机构;2021年4月,中大(香港)期货有限公司成为新交所衍生品市场交易会员;2021年6月,新际期货有限公司成为新交所衍生品市场交易会员;2021年9月,山证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成为新交所衍生品市场交易会员;2021年11月,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期货有限公司成为新交所衍生品市场交易会员。同月,老虎证券(新加坡)成为新交所全资子公司中央托收私人有限公司(CDP)的清算会员及存托代理、新交所证券交易有限公司(\"SGX-ST\")交易会员和新交所衍生工具交易有限公司交易会员(\"SGX-DT\"),成为全球率先获得新交所四项资质的互联网券商;2022年5月,中一期货有限公司成为衍生品市场交易会员。
不过,陈佳表示,以上这些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道路不具有代表性,大部分中资金融机构并非立足跨境互联网的定位,而是主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实际上,中国金融企业的全球布局早在国内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十几年前就在积极探索。除了四大行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走向国际之外,早些年的证券行业也迈出过国际化的成功步伐,例如,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前夕一度成为亚洲第一大券商。但总体而言,中资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在近年来步伐减缓。
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如何?
2021年全球疫情爆发,经历多轮反弹,但在经济救助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由于部分国家经济开放进程受到疫情的阶段性扰动以及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逐渐下降,再叠加极端天气、供需错配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条呈现出持续紧张的态势,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在下半年有所放缓。2022年,随着新冠病毒自身变异发展、疫苗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特效药的加快上市,全球疫情发展可能迎来较大转变,有望实现对病毒的全面控制。然而,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救助政策逐步退出,商品消费需求增长将失去重要支撑,同时俄乌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再度紧张,全球通胀压力大幅上升,将进一步延缓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势头,全球金融仍处于紧张状态。
在此背景下,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有所放缓。
对此,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李剑指出,“在目前国际情势复杂性的前提下硬推进国际化,容易引发一些主要经济体在高通胀问题困扰下的反弹情绪,同时由于海外即将先后进入货币紧缩期,人民币存在一定贬值预期,逆水行舟的国际条件并不是一个较佳的窗口期,反而因为可能做出此项选项,反噬了国内目前趋于稳定的经济局面。”
陈佳也表示:“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讲,美国自特朗普届政府开始逐渐加强了对中国尤其是中资企业的压制,中国金融企业在美境内开展业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隐形天花板;同时一部分中资金融企业因属地监管合规性也受到了重罚,客观上让中资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环境变得恶化。从企业发展战略层级来说,中资国际化的战略损益分析是决定是否深度实施国际化的核心,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市场的金融条件相对恶化,负利率的大环境对中资金融企业入场开展营销产生了门槛效应;外加中资企业本地化策略面临越来越深的欧美民族主义、单边主义等阻碍,现实推进落地难度越来越大。最后在国际合作和全球货币市场层面,金融国际合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也令一部分有志于国际化的中资金融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指出:“如何提升监管效率,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和风险传染;国内监管法律制度、市场规范与国际有效衔接,监管合作,如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难题有待解决。”
不过,富途表示,会继续“稳扎稳打”,并评估和研究进入其他海外市场的可行性,坚持“牌照先行”的策略。虽然目前中小金融企业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限制,但富途的“出海”之路,未来也将会带动更多中小金融企业开展全球布局。
陈佳也表示,全球化是百年世界历史大势,虽然短期遭遇挫折但不会改变其历史方向;中国的金融企业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金融业的本质是运营风险配置金融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是其本质要求。未来在国家内外大循环的方针下,随着中国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力度,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资金融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比如近期中国四大行就排名全球银行业的前四,中国金融企业走向全球化的道路是不可阻挡的。中资金融企业需要练好内功,做好金融科技、公司治理、国际化人才的储备,为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里昂证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里昂证券、基金上证指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