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亚太优势(消费主义是什么意思)

2022-07-13 22:56:56 股票 yurongpawn

基金亚太优势



本文目录一览: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一个投资开始前,人们都会比较谨慎,担心掉到坑里;但是真的掉进坑后,又会变得比较麻木,自我安慰,明知掉在坑里还不愿意出来。

有人已经掉进一个基金的坑,长达12年了,还不想出来,到底为什么呢?

01,沉没成本让人麻醉

花了1000元,在网上定好一个餐厅,但是到了之后,发现人满为患,完全没有你想象的浪漫气氛,女朋友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怎么办?

吃,估计影响心情。走,岂不是白白花了1000元?

不管你走不走,这1000你已经花了,这个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经济学提出沉没成本的概念,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被沉没成本影响我们现在的选择。

但是,现实中,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买基金,某人2007年花了10万块钱买入一只基金,跌得最狠的时候不足4万,现在涨回来一点,到了7万多。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02,那只“王者”级的基金

我这里说的基金,是真实存在的,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来评测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

这是一只07年10月份成立的QDII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国内的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购买国外的股票。它是咱们中国发行的第1批QDII基金。

这个基金在成立之初,万众瞩目,认购远超预期金额,最后这个基金是从300亿规模起步的。

回头查看,这只基金十余年的净值变化,最高价格就是成立那一天,在那之后的12年再也没回本。

最初的300亿资金,没有能赚钱的。

很多朋友不熟悉海外市场,会不会认为海外市场表现本身就这么差,所以这个基金表现这么差呢?

这个基金主要投资于韩国,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地的股市。

这些市场,共同特点是08年都曾经深跌,到如今,早已恢复甚至创出了新高点。

表现最亮眼的是印度,早已远远超过07年。

香港和韩国也不差,最差的新加坡也已经回到了07的最高位。

为什么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到现在还差20%多呢,难以理解。

基金成立之初300亿的规模,这十余年来规模一直在下降,到目前仅余45亿,说明不少人抛开了沉没成本的羁绊,早就已经赎回了。

03,买海外基金的正确方法

因为这只基金从来没回到面值一元以上,所以赎回的投资者全都是亏损离场的,这值得吗?

假如赎回后,买入富兰克林美国机会基金,或者富兰克林印度基金,可能更容易回本。

过去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6,000点上涨到目前的将近27,000点,印度孟买指数从两万点涨到目前的4万元。

假如不赎回,选择一直持有,也许再过10年都没办法回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一定要明白基金公司的小算盘。

现在还持有这个基金的投资者,应该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等到回本,就坚定赎回。

基金公司也很清楚投资者的这种想法,所以基金公司没有动力,把这个基金的净值做上去。

如果哪天基金的净值重回一元,大部分投资者都赎回离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损失了每年都可以拿到的管理费。

所以,才出现市场在涨,基金不涨的现象。

简单的说吧,这个基金既不可能有分红,十几年也回不到最初的净值,还不如早点赎回,转换其他的基金。

掉进这样的坑,还是早点出来吧。




消费主义是什么意思

最近因为新东方转型农业,搞直播带货,看到董宇辉老师在直播间卖大米,说呼吁大家关注农业,关注农民。他直播风格比较独特,经常说些诗和远方,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这样的态度的,虽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为了卖货这么做,但我确实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内心富足,过得自在。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来聊一下现代社会和消费主义。最近也看了一本书,叫《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正好有很多想法想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第一次遇到消费主义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本上,说有两个老太太买房,一个用毕生积蓄,一个按揭贷款买房。当时对贷款买房这种行为其实没啥感觉,因为在农村大家都有宅基地。后来乔布斯发布智能手机iphone之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些梗,一部手机几千块钱要卖肾才买得起。所以从那个时候贷款消费,超前消费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但贷款消费这件事最早是在美国兴起的。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家超市因为业绩不好,自己把钱放出去让大家买自己家超市的东西,后来杠杆加得太猛把自己搞崩了。

一般看到XX主义,意思就是以XX为中心。比如常听见的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的增殖为中心,消费主义意思就是社会崇尚消费,以消费为中心。消费主义特点就是啥事都能扯上消费,比如你失恋了,朋友会建议你去购物吧,去买买买。所以,消费不仅仅是在满足物质欲望了,还可以填补精神空虚。甚至春晚上那个段子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钱没花掉。先让你消费,再让你超前消费。


消费社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词。

比如这几年比较热的一个词叫“佛系”,有个说脱口秀的人叫李诞,他就很佛系。但其实他佛不佛系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标签,在营销号和自媒体的加持下观众就认为他佛系。类似的词还有传统,复古,情怀,匠心,古法,手作,传承等等。你要是逛个商场买个奶茶,肯定见过XX手作奶茶,网上买点东西,有很多古法匠心。但其实就是披了件外衣,你自己在家买个椰汁切点水果做个水果捞,也是手作,也是匠心。

除了打标签,还搞各种概念。商家喜欢把一些概念绑定在商品上,比如lv的包,劳力士的手表,都被营销成了身份的象征。比如钻石代表着爱情,你要是结婚不买戒指会被鄙视。

消费社会里边很讲究营销,所以你要是在互联网公司或者广告公司待过,肯定听过“目标人群”这个词,所谓的精准营销,精准投放广告。这在以前是没法想象的,咱们国家在市场化改革之前是不需要市场调研的,你生产啥都能卖出去,80年代啥东西都缺,所以都是白牌产品,没有品牌,包装都很捡漏,那会儿流行一句话,“纸糊的冰箱都能卖出去”。发展到现在,社会上产品很丰富,买点啥都有很多选择。所以嘛,很多东西生产出来你会发现他就是为了卖给一部分特定人群,也是因为这个,品牌开始出现,消费者被自动划分成了各个等级。

再然后技术进步,出现了大数据,算法推荐。逛个淘宝会给你推送感兴趣的东西,刷抖音会给你推送感兴趣的视频。你每一次点击都会被记录在案,然后优化平台的算法。甚至平台有时候会干一些窃取隐私的勾当,比如你在百度搜了点啥,转眼刷朋友圈就会有广告推给你,其实现在的算法还没有那么准确,能这么精准的基本都是侵犯隐私的。所以前几年李彦宏说,大数据时代都是用隐私换效率,后来被骂了很久。这毕竟不只是个技术问题。

消费社会需要消费市场和消费者,任何一个巴掌都拍不响。市场会设置各种消费陷阱,引导消费者。但是同时消费者会认为自己做出了好的选择,是自己在主宰自己的消费。这个其实也是社会潜移默化给消费者传达的观念,就是为自己而活,学会取悦自己。知识付费,办健身卡的时候,商家会说要投资自己,提升自己,总之都是围绕着消费者自身展开。这样的社会用商品满足物质需求,同时也用商品满足精神需求,通过消费来获得愉悦,你发现没,工作已经没法让人获得快乐了。


消费社会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结果。

工业化的进程是很快的,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打败了荷兰的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当上了世界老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工厂和烟囱,原来的在小作坊织毛线的手工业者,还有种田的佃农被赶进了工厂的车间。那是一个生产者社会,等到20世纪初美国面临大萧条,很多的东西生产出来卖不出去,西方国家都遇到过剩危机,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战之后,美国加速转移低端产能到欧洲和日本,美国本土逐渐变成一个消费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贷款消费。我们经常会说中国人喜欢存钱,西方国家的人不存钱,喜欢超前消费,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其实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也开始撸各种消费贷了,存钱的意愿和能力相比以前小了很多。美国社会进化之前经历过资本家和工人的极端对立阶段,大家抱怨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搞罢工。毕竟崇尚工作的前提是能养活自己嘛,现在工作这么累还养不活一家子那肯定不干。

于是工作变得没有那么道德了,有工作不是爷,大家开始拼命要加班费,要高工资。于是你的社会地位逐渐受到你的经济条件决定,在社会上行走靠的是腰缠万贯。

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工厂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自动化的生产线出来了,工人就要被辞退。矛盾也是这么来的,劳动力变成一项资源之后落入了经济学范畴,工厂辞退工人是常规操作,因为这可以提高利润。

社会的转变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

整个20世纪美国基本上都在搞产业升级。

二战之后,先把各种低端产能通过马歇尔计划转移到欧洲和日本。60年代之后,美国又和这俩家伙一起把低端产能转移到韩国、新加坡还有咱们的台湾和香港,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在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们改革开放,尤其是01年加入WTO之后,承接大量的西方中低端产业。

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完成了产业升级,制造业没了,全是服务行业。但是效果是好的,至少大家现在又有活干了,有工资拿。

但是欧洲有些国家不太行,福利搞得很好,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活。


随着产业升级,人们的想法也会产生变化。

大家从认同工作带来的价值变成了只认同工作的工资,所以工作的价值变成了“就业率”这样的数字。

也正是因为不再认同工作带来的价值,人开始变得无聊起来,干啥都提不起兴趣。你身边的朋友或者网友肯定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什么能让我开心的。”,失恋之后会说,“我不会再爱了。”,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丧文化,佛系文化这几年很火,一个道理。

既然不认同工作价值,人变得无聊了,那也总要有个口子吧,于是消费社会形成了。只要你无聊了,我就可以诱惑你,让你变得兴奋起来,比如你打开淘宝,打开直播,打开抖音,就是一个很大的世界,社会会主动勾引你,你也会主动接受。

但是营销的人会告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你拥有自由的思想,你做出的种种选择都是合理的,你要学会取悦你自己,你是小仙女理所应当要让自己变的美丽。你去吃个饭会先打开大众点评,想出去玩就要搜各种攻略,你有筛选的权利,有评价的权利,包括你在网上批评一家餐厅不好吃,服务态度差,虽然差评也不一定会留在那。所以嘛,思想本身也是建立在社会变化的基础上的,人本身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自己的三观也会随着自己所处的状态和外界的影响而变化。


大家工作纯粹为了工资,于是一份工作就不需要干很久了。

上一辈很多人在一个厂里工作会干到退休,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大家一定听过00后整顿职场的故事,举报自己的老板。还有一个段子是说80后:求求你别裁我。90后:裁不裁没所谓。00后:小心我把你裁了。

工作已经变成了一项体验性的活动,前几年很流行的一个词叫做“斜杠青年”,说的是一个人有很多身份或职业。这其实就是消费社会的一种体现,很多人的工作其实是看的到头的,甚至有可能只是临时工,有项目的时候做一下,没项目的时候根本就不上班。所以你会发现工作变得不重要了。

我自己造了个词,叫“工作游牧化”,来概括这个现象。古代中国依靠农业定居,北方少数民族是逐水草而居,非常不稳定。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人会变得没有欲望,一直做一件事情会变得佛系。

消费也是一样的,需要不断的新体验,能持续地被刺激,有创新有挑战,而非一成不变的机械劳动。所以你会发现,一旦社会有了这样的导向,消费者注重体验,但如果他的工作是机械性的,他的整个人格是非常撕裂的,他急切的需要转变成斜杠青年。真正有良好体验的工作是极少的,于是大部分人的工作也变得短暂,变得像是体验一般。

同时,要买的东西也是短暂的陪伴,你家里可能有很多娃娃,小孩家里可能有很多玩具,你不会去长时间用一样东西,即使它不便宜,比如iphone,可能用了1~2年就换了新手机。疫情以来其实这个趋势有所缓解,一方面是技术的迭代变慢了,另一方面疫情也确实改变了社会的运行和人们的思想。但总体上消费主义依然还是主流。商品和服务的寿命在变短,在变得灵活,大家习惯去兼职,去做临时的工作,这就是消费主义,一切都很碎片化,连社交也很碎片,你可能和一个人合作了一个项目然后就再也不联系了,在网络上加了很多好友,但说不了几句话。

慢慢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办法延迟满足了,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消费社会里面节俭不是美德,是糟粕,必须抛弃掉这些,要做出选择让自己获取愉快的感受和体验。要是没有消费的能力和意愿整个人会丧,会无聊,这是非常可怕的状态。人应该不只是消费者,应该有除了消费之外别的让自己愉悦的能力,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但在消费社会里,穷人是不合格的消费者,他们或许没有钱消费,或许不愿意消费。在这样的社会里,只要你闲下来就会无聊。消费主义就是要消除这些无聊,让你随时随地的被刺激,让你一直有欲望,有尝试新事物新东西的欲望。游乐园,商场,各种你没去过的地方,没体验过的事情,都像是毒药,让你的神经不断被刺激。富人被经营成为被崇拜的对象,比如美式的超级英雄最后一般会是走上人生巅峰,出任CEO,赢取白富美。富人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成为了仰慕的对象。


所以说嘛,回到现实,董宇辉用这种方式卖大米,客观上可能是他找准了一种带货模式,可能是被算法选中,也可能只是运气爆棚。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的那些让自己内心富足的方式需要认真去做才行,不能只是点击付款下个单,那只是活在当下,满足看了直播之后的冲动的头脑。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麻烦点赞转发哦,那将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亚太优势基金今日净值





在历经13年的颠簸后,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或将在本周内全部回归面值。





小编注意到,按照最新数据,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分别达到1.241元、1.353元、1.139元、0.999元。这意味着只需0.1%的上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即可在本周内回归面值,那么,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也即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早期将核心资产指向了银保、地产、能源,成为基金净值落后的因素之一。而将核心仓位指向科技股成为4只基金先后解套回本的原因,并呈现基金经理抛弃传统产业的思路越早、净值回归面值越快的特点。


撑了13年,这只出海基金有望本周回本


自2007年出海遇挫后,首批四只QDII基金一度长期亏损,受全球熊市调整因素,期间均出现净值腰斩,而回本的拐点均在2017年以后。


根据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5.30%、24.67%、13.90%。这一业绩情况,也是上述三只基金成立13年来的收益率。


虽然期间亏损严重,且运作时间长达13年,但由于首批4只基金在募集阶段受到资金追捧,许多中国投资者和散户梦想通过购入这些可在海外投资股票的基金,分享“美国梦”、“欧洲梦”、“日韩梦”。


因此,这些基金最初的募集规模均高达300亿左右,虽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截至目前也均在30亿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截至目前依然有41亿的资金规模,也是首批4只中最后一只即将回本的基金,目前其净值已达到0.999元,距离面值仅为0.001元。海外市场轻℡☎联系:的向上波动,即可令这只基金及其持有人见到曙光。


出海猛干传统行业,持仓方向偏离未来


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此前为什么会遭遇长期亏损?


“这与牛市高位入市有关,也与持仓方向偏离未来有关,”有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人士评价称,股票指数高歌猛进的阶段,散户资金入市兴趣越大,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越高,而基金经理的持仓也偏离了全球市场中科技股崛起的主线。


2007年的二三季度,可能是人人做“股神”的快乐阶段,这为首批出海基金的资金募集提供了散户的基础,但当首批4只基金开始入市投资时,全球牛市已接近尾声。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全球出现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熊市刚刚拉开大幕,这给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蒙上了阴影。


此外,基金经理持仓的方向也偏离了主线。即便考虑熊市下跌因素,但若集中持有主流的科技股,13年时间依然可获得翻数倍的机会。


小编发现,首批4只基金在入市最初阶段,买入的股票清一色指向了传统产业,且主要是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大型国企,而欧美大型科技、消费类的股票未能进入主流持仓。


比如在2007年第四季度,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海外发展、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中国中铁、中国移动、新鸿基地产、中国电信、中国神华、中石化、中海油等。


显而易见的是,对地产、银行、煤炭、石油等传统产业股票的执念,极大地影响了基金的业绩表现。


因此调整股票持仓、基金经理换人成为回本的关键因素。随着上述4只基金将越来越多的仓位指向了科技股、互联网股票、医药股,基金净值回本出现曙光。2020年第三季度的基金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票包括特斯拉、亚马逊、苹果、℡☎联系:软、英伟达、阿里巴巴等。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在4只出海的基金中,成为第一只回本的基金,某种程度上与转变思路有关。在这4只基金中,华夏全球股票基金是最早将仓位从传统行业切换到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基金。小编注意到,其他3只基金直到2019年依然有相当大的仓位,集中到银行、保险、地产、能源等传统行业,这使得其他3只基金的回本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整整晚了两年。


直至2020年,以科技股为核心的持仓主线,才在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面确立,这也成为上述基金净值加速上涨,乃至全面回本的重要因素。


调仓已成为回本的关键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4只基金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一只QDII基金,它的回本意味着QDII基金的运作将一扫阴霾。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曾长期保持最高认购纪录,其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高位开始预热,发行阶段吸引了超过1000亿资金的追捧,这一纪录保持了长达12年,直到又一个大牛市出现。在2020年2月,睿远基金公司旗下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高达1223.8亿元,才打破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保持的纪录。


该基金的净值最低时一度跌破0.33元,但在基金经理的力挽狂澜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又从0.33元附近上涨到0.7元,此时在2017年的5月,相当于基金的净值从低位上涨翻了一倍。


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第一个回本,起码证明了这一点——及时从传统行业调仓到科技行业,是4只出海基金回本和净值上涨的关键。


根据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看,该基金在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步减少能源、金融、地产的持仓。而在2019年内,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票中,有5只股票均为传统产业的股票。


小编注意到,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2020年内的思路调整极为明显,2020年第一季度末,传统产业股票在基金持仓的十大股票中的数量减为3只,而从第二季度开始,传统产业股票的数量在前十大股票中已只剩下1只,比如在第二季度末,十大股票中的传统产业股票只有友邦保险。


第三季度末的持仓继续凸显了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截至2020年9月底,该基金十大股票中仅有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为印度信实工业。


印度信实工业在今年7月份市值超过了埃森克美孚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巨头。虽然信实工业以能源业务起家,但实际上业务涵盖复杂,该公司也是印度电信行业的主要玩家,并涉足了生物医药、5G研究、互联网电商等。在今年八月份,根据外媒报道,印度信实工业一度可能接盘抖音印度版,据称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当时在与印度信实工业进行初步谈判,为其短视频应用TikTok在印度的业务争取资金支持。


从上述信息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十大股票中,唯一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实际上也披上了科技与互联网的外衣,显示基金经理的思路、持仓方向,较2019年及以往发生重大变化,这为该基金实现回本提供了条件。


截至最新披露的季报,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科技股主要指向了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台积电、台湾联发科、三星电子、美团、药明生物等。


“由于超配在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板块,低配东南亚,因此超赢业绩基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解释基金净值上涨的原因。小编也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在中国台湾省、韩国两个市场的仓位合计达到33%。市场人士猜测,该基金投资台湾省、韩国的主要出发点在于,这两个地区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表示,继续看好整个东北亚的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将会受益于未来中国的半导体的崛起。另外也看好印度将在疫情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四季度市场核心变量是基本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大选带来的市场波动。综合来看,基本面上行趋势在强化,不确定性在弱化,国内外需求共振有利于市场进入盈利驱动的上行趋势中。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分享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联系: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基金亚太优势377016净值查询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一个投资开始前,人们都会比较谨慎,担心掉到坑里;但是真的掉进坑后,又会变得比较麻木,自我安慰,明知掉在坑里还不愿意出来。

有人已经掉进一个基金的坑,长达12年了,还不想出来,到底为什么呢?

01,沉没成本让人麻醉

花了1000元,在网上定好一个餐厅,但是到了之后,发现人满为患,完全没有你想象的浪漫气氛,女朋友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怎么办?

吃,估计影响心情。走,岂不是白白花了1000元?

不管你走不走,这1000你已经花了,这个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经济学提出沉没成本的概念,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被沉没成本影响我们现在的选择。

但是,现实中,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买基金,某人2007年花了10万块钱买入一只基金,跌得最狠的时候不足4万,现在涨回来一点,到了7万多。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02,那只“王者”级的基金

我这里说的基金,是真实存在的,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来评测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

这是一只07年10月份成立的QDII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国内的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购买国外的股票。它是咱们中国发行的第1批QDII基金。

这个基金在成立之初,万众瞩目,认购远超预期金额,最后这个基金是从300亿规模起步的。

回头查看,这只基金十余年的净值变化,最高价格就是成立那一天,在那之后的12年再也没回本。

最初的300亿资金,没有能赚钱的。

很多朋友不熟悉海外市场,会不会认为海外市场表现本身就这么差,所以这个基金表现这么差呢?

这个基金主要投资于韩国,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地的股市。

这些市场,共同特点是08年都曾经深跌,到如今,早已恢复甚至创出了新高点。

表现最亮眼的是印度,早已远远超过07年。

香港和韩国也不差,最差的新加坡也已经回到了07的最高位。

为什么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到现在还差20%多呢,难以理解。

基金成立之初300亿的规模,这十余年来规模一直在下降,到目前仅余45亿,说明不少人抛开了沉没成本的羁绊,早就已经赎回了。

03,买海外基金的正确方法

因为这只基金从来没回到面值一元以上,所以赎回的投资者全都是亏损离场的,这值得吗?

假如赎回后,买入富兰克林美国机会基金,或者富兰克林印度基金,可能更容易回本。

过去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6,000点上涨到目前的将近27,000点,印度孟买指数从两万点涨到目前的4万元。

假如不赎回,选择一直持有,也许再过10年都没办法回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一定要明白基金公司的小算盘。

现在还持有这个基金的投资者,应该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等到回本,就坚定赎回。

基金公司也很清楚投资者的这种想法,所以基金公司没有动力,把这个基金的净值做上去。

如果哪天基金的净值重回一元,大部分投资者都赎回离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损失了每年都可以拿到的管理费。

所以,才出现市场在涨,基金不涨的现象。

简单的说吧,这个基金既不可能有分红,十几年也回不到最初的净值,还不如早点赎回,转换其他的基金。

掉进这样的坑,还是早点出来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亚太优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亚太优势、消费主义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