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什么时候成立的)

2022-07-15 6:56:11 股票 yurongpawn

长三角经济区



本文目录一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先行探索区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范围为35.8万平方公里,比德国(35.7万平方公里)稍大,比日本(37.8万平方公里)略小。在如此面积且有着较高经济密度的空间范围,区域一体化无疑呈现多层次格局。这不仅是自然地理和行政地理的客观反映,而且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交通网络和全产业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理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层次,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更好更快地实现其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使命和价值。

中心区与城市群

长三角全域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一市三省是长三角空间结构的第一个层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区是长三角空间结构中的第二个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上述27个城市除温州市,即26个城市被定义为长三角城市群,亦即这个规划的规划范围。而在2019年12月发布的《规划纲要》中,则用“中心区”取代了“城市群”。我认为,这个表述的改变是正确的。因为,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将其中的27个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群,无论从城市群概念,还是现实发展状况看,都是不合适的。

城市群与都市圈

在区域空间发展形态中,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关系是需要把握的一个重点。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明确城市群和都市圈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二者的关系。《指导意见》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可见,城市群是一个平台,在一个城市群内部,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都市圈。都市圈的英译metropolis,就是建立在轨道交通上的城市的意思。

根据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和趋势,都市圈(亦称大都会)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形态,通俗地说,就是落地形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阐述若干都市圈之间关系,揭示了长三角空间结构的第三个层次。《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这里,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圈”的概念。在我看来,上海大都市圈既指上海城市群,或沪苏(“苏”主要指苏锡常)城市群,同时,“大”意在强调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地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调发展”即宁合城市群,“杭绍甬一体化”就是杭甬城市群。沪苏城市群、宁合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是长三角空间结构的第三个层次。这是我们以前看漏的一个层次,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这三个城市群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形态中,具有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规划纲要》要求,“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如果以上对上海大都市圈的理解是对的,那么,就还有一个以“1小时通勤圈”为空间范围的上海都市圈。虹桥枢纽是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相对于原来上海的市中心——人民广场,更具备都市圈中心的地位。以虹桥枢纽为中心,划定10000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上海都市圈包括上海的行政区划和江浙的近沪区域,即嘉兴市的平湖、嘉善,苏州的部分市辖区和昆山、常熟和太仓。因此,长三角空间结构的第四个层次是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而各都市圈范围内以行政区划界定的城市,是长三角空间结构的第五个层次。

由此可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空间逻辑是:全域—一个中心区—三个城市群—六个都市圈—若干个城市(镇)。在这五个层次中,都市圈处于核心地位,是科创策源、产业集聚、政策协同和社会协调的基本载体。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我们做一个都市圈规划时,总要给出一定的空间范围,“1小时通勤圈”就是这个空间范围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1小时通勤圈”将随着轨道交通布局完善和速度提升,其空间范围会适度扩大。同时,都市圈不是传统的行政区,而是现代的经济社会功能区,生态保护、交通网络和社会治理等,常常会跨行政区划、跨都市圈,甚至跨城市群进行规划建设。以市场驱动为主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更是按照自身的逻辑延展和布局。因此,每个都市圈都有相对的空间范围,但它的边界是弹性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常态。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




浙江富润股票股吧

2020年1月7日,浙江富润(600070)强势封涨停板,当日成交1.75亿元,换手率3.563%,该股近12个月涨停6次。

涨停原因揭秘:热门板块

该股属于区块链热门板块。1月7日,该板块上涨1.16%,同板块中还有飞天诚信等7只个股涨停。

历史表现:

除本次外,该股近12个月共涨停5次。次日有2次上涨,涨占比40.00%;3次下跌,跌占比60.00%。次日涨跌幅最大为10.00%,最小为-5.58%。

上市日期1997-06-04
东财行业分类纺织服装
涨停日期2019-02-25,2019-02-26,2019-04-30,
2019-10-28,2019-11-04,2020-01-07
涨停次数(不含当日)5次
历史涨停后的次日上涨概率40.00%
历史涨停后的次日最大涨幅10.00%
历史涨停后的次日最小涨幅-5.58%

数据Choice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长三角经济区包括哪些城市

(东西问)史晋川:长三角为什么叫长三角?

中新社杭州5月25日电 题:长三角为什么叫长三角?

——专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

作者 柴燕菲 赵晔娇 奚金燕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中国2.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为什么叫长三角?其经济发展格局如何形成?对比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有何特色和优势?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长三角城市群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城市群。”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回溯长三角发展历程,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

中新社

史晋川:“长江三角洲”一词约百年前就有了,其地域范围大于传统江南地区,包括长江以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传统江北地区。时至今日,长三角已从纯粹的地理概念变成为热门的区域经济名词,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都市经济圈。

回溯历史,长三角的发展抓住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机遇。首先是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中国南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有了新的渠道,同时,全国政治重心的南移,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繁荣,成就了我们常说的富庶的江南水乡。

苏州拙政园。中新社

鸦片战争后,长三角的发展面临新的拐点,可以从两个百年维度去看。上一个百年,也就是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长三角率先出现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江浙财团”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近一百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长三角又率先实现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可以说,长三角每一次都抓住了风口,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点,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中新社

史晋川: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中西方对“城市”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汉语里,“城”代表城墙,“市”代表市场。前者是政治的,后者是经济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往往承担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

在西方国家,一地能否成长为城市,关键要看该地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和工商业者的选择意愿。这既是人口、资源聚集流动的历程,也是人们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的过程。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六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也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中心之一。城市群内生产力集聚明显,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中底特律以汽车制造业闻名全球;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最发达的地区。

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历史名城;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则是欧洲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该城市群的特点是把一个城市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

长三角则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常住人口总量达2.36亿人,比2020年居世界第5位的巴基斯坦人口(2.28亿人)还要多。中国大陆地区每6个人就有1个人住在长三角。

这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密切相关。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三省一市的26个地级以上城市。然而,长三角过去一直没有形成很好的一体化发展的合力。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 中新社

《习近平在浙江》一书中,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对采访组回忆:关于区域协调,习近平同志有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就是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这为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协调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真正按下“快进键”,不再是“接通血管”,而是基于全局战略的“打通经脉”。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分工格局初步形成:上海作为科技创新和金融中心,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具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江苏制造业整体实力居区域之首;浙江民营经济基础好,市场活力强,数字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安徽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后发趋势。

位于安徽合肥的蔚来汽车总部。中新社发 阮雪枫 摄

长期来看,和全球其他五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的一体化优势非常突出,区域协作和合作已构建起非常成型的体系。一体化发展之下,长三角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明晰,彼此之间协同创新,推动区域竞争力提升,共同成就了“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202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超2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经济总量近24%,进出口和利用外资保持高位增长。

从产业特色上来看,如果说近几十年崛起的美国西海岸城市群代表科创的影响力,那么长三角城市群则代表“新经济”的力量。当前,依托知识生产与技术研发能力、跨区域产学研用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发展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势明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旺盛。

中新社

史晋川:未来15年至20年,世界经济发展处于本轮经济长周期的萧条-复苏阶段到新一轮经济长周期的复苏-繁荣阶段的过渡转换时期。全球经济重心会进一步向亚洲移动,逐渐形成以美国、欧盟、中国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同时,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和印度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会不断提升,部分亚洲国家成为全球经济领跑者,这为长三角发展带来新机遇。

信息革命加快新技术的扩散速度,全球围绕新技术的竞争百舸争流,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超智能社会5.0等战略相继推出,围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角逐愈加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重塑,也为中国换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机遇。

合肥一家科技公司对“AI全科医生防疫机器人”进行功能测试。中新社发 解琛 摄

凭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将在未来15年至20年构建新的开放格局——从传统的商品开放到要素开放再到制度开放,同时,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成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和构建者。在此过程中,长三角可以说是先行地区,也是探路者。

目前,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中国1/4的“双一流”高校、1/3的上市公司和1/3的有效发明专利。浙江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领域形成一定先发优势,有望在数字经济领域、前沿技术等方面实现颠覆性创新或突破,“变轨”实现全球“并跑”甚至“领跑”。同时,随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多点发散的地方优势会集聚为一体化优势,让长三角更具国际竞争力。

中新社

史晋川:当前,以超大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全球发展的一大趋势。高质量发展将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第一,长三角要力争通过未来15年至20年的发展,加快成为国际人才聚集地和创新高地,争取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第二,全球经济联系会愈加紧密。在新的开放格局下,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长三角城市群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城市群,上海非常有可能成为新兴的全球城市以及贸易和金融中心,南京和杭州则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上海陆家嘴。中新社发 王冈 摄

第三,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未来15年至20年的重要命题。长三角要探索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相得益彰的路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成生态绿色发展的引领区。

第四,随着中国现代治理结构和体系的调整,发展重心向保障民生福利转变,未来15年至30年,长三角有望率先完成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过渡,建设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完)

受访者简介:

史晋川,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法律经济学。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长三角经济区什么时候成立的

***-***

核心阅读

推广数字证书跨区域互认,实现远程在线投评标,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为打破公共资源跨区域交易壁垒、优化交易服务,2020年底,安徽、江苏、浙江多地市共同成立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一年多以来,合作联盟不断深入探索,为助力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公共资源交易事关公益民生、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底,安徽省宣城市会同芜湖市,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等6个地市作为发起城市,在宣城市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成立一年多来,联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发展现状如何?联盟在持续探索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方面,克服了哪些难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推进数字证书跨区域互认

手机一扫,用于电子身份认证的CA证书(一种由特定机构数字签名的、包含公开密钥以及公开密钥拥有者信息的电子文档)就会出现——对留冰来说,这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他的难题。

留冰是浙江一家绿化建设公司负责投标的工作人员,面对各种招标项目,申领CA证书是重要内容之一。“公司经常在长三角区域投标,以前都得申领CA证书。”留冰坦言,过去是一地一办,多的时候,一个投标人身上要带几十把CA锁(CA证书的存储介质),申领过程麻烦不说,单独申领也有不少费用。

2021年11月,安徽省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络平台上的一则招标信息吸引了留冰的注意。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采购项目的招标流程上,出现了“长三角CA互认”。

留冰随即下载了长三角CA互认平台手机应用。实名认证、上传信息、提交申请……不到20分钟,他就成功申领了长三角互认的CA证书,且不再需要传统的实体CA锁进行存储。

紧接着,他登录了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使用刚申领的CA证书,直接进行在线投标。“这可方便了不少!”留冰说,如今有了电子版长三角CA互认,可以在区域内的多个地方畅通使用,大大节约了异地投标的时间和费用。

过去,在各地申领CA证书的技术标准与认证规则不一,市场主体每到一地参与招投标活动,至少要办理一个证书,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交易系统中,也得办理不同证书,增加了交易难度。

为打破行政壁垒、优化交易服务,2020年12月,联盟在宣城成立,头一件事就是在推进CA证书跨区域互认上下功夫。

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搭建长三角CA互联互通平台,联盟逐渐将互认范围扩大到长三角区域的23个城市。截至今年5月,共276个市场主体办理了长三角互认CA证书,登录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4390人次,使用签章7773人次。

在联盟范围内,还可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信息共享,有助于解决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跨区域共享难、企业跨区域交易不便利、交易业务跨部门协同办理难等问题。截至目前,联盟内已共享交易主体基本信息16万余条、企业资质信息14万余条、从业人员信息36万余条。

实现远程在线投标、评标

去年11月1日,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区域公司副总经理管军,在江苏省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络平台上,关注到一条最新的招标公告:南通国际会展中心酒店项目精装修工程一标段正在招标。

作为一家装饰类企业,管军第一时间就安排工作人员报名。这是企业投标的第一步。

如果在过去,企业报名要先到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事大厅,申领CA证书、领取信用手册。完成报名后,企业根据具体要求准备投标文件。开标当天,企业相关人员带着投标文件,赶到南通,参加开标会议和答辩……

现在则便利了很多。“我们用CA锁登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自动生成企业信息,报名过程只用几秒钟。”管军介绍,从网站下载具体要求、上传投标文件,不用来回奔波,节省了大量成本。

这不,到了去年11月23日评标那天,管军就和同事坐在电脑前,准备通过“虚拟大厅”在线答辩。

另一头,23日早晨7点半,位于南通的江苏爱德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徐茂斌收到一条短信:上午10点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加评标。直到走进评标室,他才知道即将评的是什么项目。而他只是江苏省3万多名评审专家中的一员,这次被系统随机抽中了。

坐进评标室,另两位本地评委已经到了,视频中还能看到浙江、安徽两个分会场,各有两位专家,一共7人。评委们通过电脑逐一查看企业的投标文件、独立评分。“就像高考阅卷,投标文件是暗标,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电子版,看不到名字;答辩互动也是在线提交,声音会经过处理。”徐茂斌告诉

作为投标人的管军也看不到评委,更不知晓竞争对手。这种“双盲”的感觉让他很安心:“只看企业的实力和方案,更加公平公正。”两个小时后,企业就收到了中标的结果。后续领取中标通知书和签约,都是通过网签操作、在线生成。

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汤骏介绍,远程在线投标、评标,改变了在特定场所面对面的传统做法,一台电脑甚至一个手机就能完成全部交易活动,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评标定标,确保了机会平等,让优秀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专家资源共享,评委资源不足、易受干扰、独立性差等问题得到了解决。评标专家各自分散、彼此隔离,通过网络共同评标,最终汇集形成评标结果。目前,南通已与浙江的温州、湖州以及安徽的宣城、芜湖等地合作,建立起远程异地评标机制,凡是重大项目,都通过网络评标系统由多地评委共同完成评审。

推进合作内容精准对接,彼此取长补短

对于成长中的联盟来说,进一步加强各类信息库互联互通、推进合作内容精准对接,是未来的合作方向。

作为今年的联盟轮值单位,南通计划加大联盟城市间的协作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持续推进市场主体信息登记、评审专家资源共享、交易信息互联互认、信用信息联动使用等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的共享共用。

“通过对文件自动扫描查重、IP地址捕捉等,我们能及时发现内容互相借鉴、位于同一栋建筑等可能存在的串标行为,增加对远程投标的监管。”汤骏介绍,联盟城市正在合力构建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将进一步解决围标串标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正在开发中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预计能节约80%的工作量,减少人为干扰、保障评审质量的均衡稳定。

进一步紧密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让联盟前景更广阔。

浙江省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将充分发挥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与上海、江苏、安徽加强沟通对接,推动在长三角区域建成信息深度共享、市场充分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有力支持和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这离不开区域三省一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汪琰认为,应加强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建立区域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协调和监管协同机制;通过深化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区域内充分共享互认,让信息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 》( 2022年06月14日 11 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长三角经济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长三角经济区、浙江富润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