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受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消息提振,氢能概念股23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恒光股份“20cm”涨停,昇辉科技大涨超18%,恒华科技、致远新能涨幅超15%,亿华通涨逾12%,兰石重装、华电重工、雪人股份、粤水电、浙江新能、京城股份等逾10股涨停。
根据《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占比中将提升至10%,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有机构表示,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
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再经过5年的发展,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规划》明确,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规划》还提出,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力系统储能体系。探索氢能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潜力,促进电能、热能、燃料等异质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
不断提升氢能利用经济性,拓展清洁低碳氢能在化工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开展以氢作为还原剂的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探索氢能在工业生产中作为高品质热源的应用。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积极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氢能或按下快进键
有分析指出,《规划》作为氢能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将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应用前景和发展路径,联合去年8月底启动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氢能产业规划,氢能行业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完善。行业“游戏规则”和政策体系的确立,有助于激励规模化、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也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氢能产业发展信心,提振产业长期预期。
中信证券指出,2021年随着示范应用政策的落地,氢能企业对补贴金额和产品定价更为明确,燃料电池车产业链订单显著增加。在产业中长期规划及“双碳”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和国企也有望积极推进氢能项目和“减碳”应用的落地。我们预计燃料电池车2022年新增量有望达到8000~10000辆的水平,其中氢能重卡无论是在补贴金额还是在应用场景上都有明显的推广优势。按中汽协统计数据,今年前两月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倍。我们预计2022年客车/重卡/物流车销量将分别达到1000/3500/4500辆。此外,制氢、电解槽及储/运/加产业链设备出货量也将随车辆放量而加速,产业发展有望按下快进键。
预计2022年绿氢的推广将更加深入,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站的增加,储能需求或催生部分绿氢制取项目的增加;另一方面,工业领域的绿氢需求也有望增加。我们预计2022年电解槽设备销量或突破1GW,对应市场规模在30~50亿元。而氢能的新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工业减碳领域,这些技术在2021年已有快速进展,如氢能冶金、天然气掺混氢气发电等,预计2022年应用的新突破也有望催生新的赛道。
该机构表示,2021年氢能板块行情主要因政策驱动,行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或为氢能公司带来新一轮催化剂,推动股价进入新一轮上涨。随着布局企业的增多及政策效果的显现,行业产业化加速的预期也更为明确。我们建议关注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布局、有先发优势的公司: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相关的亿华通、雄韬股份,全产业链布局的美锦能源、东方电气,氢能重卡领域的潍柴动力,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领域相关的东岳集团、泛亚℡☎联系:透,在储运设备环节相关的京城股份、雪人股份、冰轮环境、富瑞特装,绿氢生产和应用相关的宝丰能源。
随着原油跌入熊市,美国汽油平均价格也进入自2020年4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下跌通道。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数据显示,美国汽油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下跌22天,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平均水平。
自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汽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他为油价上涨找了各种原因,包括石油行业的贪婪、炼油能力不足、需求在疫情后急剧反弹导致全球供应短缺,以及俄乌冲突等。最近,他又把矛头指向了“经营加油站的公司”,要求他们立即行动,降低汽油价格。
纽约亿万富翁约翰·卡西马蒂斯(John Catsimatidis)名下拥有数百个加油站,对于拜登的指责,他反驳道:“不应将高油价归咎于‘经营加油站的公司’,只有一个解决通胀的办法,那就是提高原油产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负责人孙超对第一财经
原油下挫叠加需求不振
就原油走势而言,对需求减弱的担心开始压过对供应紧张的忧虑。越来越多的分析师预测,许多主要经济体将在未来数月里陷入衰退,从而拖累油价。
作为美国原油基准的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8月原油期货周三收跌0.97美元,跌幅0.97%,报98.53美元/桶,续刷4月以来新低,较3月8日的美油结算价高点123.70美元/桶已跌去20.3%,意味着美油已经进入技术性熊市。
作为全球原油基准的布伦特9月原油期货收跌2.08美元,跌幅2.02%,报100.69美元/桶,盘中一度失守100美元大关,布油从近期高点下跌21.32%,同样步入熊市。
根据AAA发言人安德鲁·格罗斯(Andrew Gross)的说法,影响汽油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原油成本占消费者在加油站支付的费用的55%,另外14%来自炼油成本,16%来自营销和分销成本,最后15%来自税收。”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是美国汽油平均价格不断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需求不振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消费者对更广泛的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消费出现非季节性下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除去2020年因疫情导致需求暴跌期间,上周的道路燃料消费量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孙超接受第一财经
2022年以来,美国汽油价格一路上涨。当地时间6月11日,全美平均汽油价格突破了每加仑5.004美元(1加仑约为3.7升)。目前,美国汽油平均价格降到了每加仑4.752美元,低于一周前的4.881美元,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134美元的平均价格。
加油站老板反唇相讥
对于正被高通胀困扰的拜登而言,他多次表示希望看到加油价格更加剧烈的下跌,并敦促经营加油站的公司进一步降低价格。
根据价格提供商OPIS的数据,自6月14日汽油价格下跌以来,美国燃油零售商的利润升至平均每加仑56美分,是此前两个月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一般来说,燃油零售利润率在价格高的时候会变薄,在价格低的时候会变厚。美国便利店协会(NACS)是便利店和燃料零售商的行业组织,其负责人杰夫·伦纳德(Jeff Lenard)解释说,这是因为当燃料成本上升时,加油站老板往往会抑制价格上涨,以吸引顾客,并在价格下降时弥补损失。
伦纳德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拜登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燃料价格上涨时,零售商的利润率实则受到压缩。
而拥有数百个加油站的卡西马蒂斯则干脆表示:“虽然加油站老板的利润会因某些原因波动几美分,但把高油价归咎于我们是荒谬的,我们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人。”
“加油站老板们要支付工资、房租和电费等运营费用,而所有这些费用都在上涨,因此我们的利润不是变厚了,而是变薄了。”卡西马蒂斯表示,只有一个解决通胀的办法,那就是提高原油产量,“我们拥有100年的石油储量。应该释放这些储存。如果我们增加供应,令石油、原油、美国原油充斥市场,石油价格就会下降,通货膨胀就会消失。”
美国的炼油能力在过去几年中有所下降,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首席执行官迈克·沃斯(Mike Wirth)最近抨击美国政府的政策称,他不相信美国会再建造另一座炼油厂,“我们看到许多炼油厂关闭,我们看到产能下降,我们看到炼油厂被改造成生物炼油厂……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政府制定的政策是为了减少对炼油厂产品的需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对第一财经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印发,规划指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氢能具有储能容量大、液氢储能密度高、可实现高续航、并保持良好低温性能、低碳等优势。中航证券称,在多国的政策驱动下,未来从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到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加速。未来氢能领域有望取得能源与科技的双重突破。
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
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实现了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50年,氢能占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占比至少将达到10%,需求量将要超过6000万吨,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7亿吨。对应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艾瑞咨询指出,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全球范围内已有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全球项目总数达到359个。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投资将激增到5000亿美元,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重的达到18%。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截止2020年,火力发电仍然占据中国发电结构的主导,占比达到57%。同年世界平局水平为33.8%,中国能源结构转变迫在眉睫。氢气作为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是双碳目标战略下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碳中和2060的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到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
中航证券研报称,氢能具有储能容量大、液氢储能密度高、可实现高续航、并保持良好低温性能、低碳等优势,结合风电光伏核电使用可以减少我国能源对外依赖,除了膜材料和重要阀门外、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可国产,未来可实现规模效应快速降本。氢能产业链亟需突破的环节包括高纯氢气获取、氢储运、氢能反应与载荷装备、质子交换膜与膜电极等核心制造环节等。分析师曾帅表示,目前氢能主要用于工业部门,在多国的政策驱动下,未来从商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到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加速。未来氢能领域有望取得能源与科技的双重突破。
相关概念股:
雪人股份(002639.SZ):公司拥有全球知名的“SRM Tec”氢燃料电池空压机,为全球知名的氢燃料汽车生产商提供空气循环系统。
京城股份(600860.SH):公司主要产品中包括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以及低温储罐等。
美锦能源(000723.SZ):子公司飞驰汽车是全国最具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具备新能源客车5000台/年产能。
动力源(600405.SH):公司作为国内电源行业的主流企业,成功开发了氢燃料DC/DC变换器、各类型纯电动车用动力总成等产品并成功配套多家国内外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以及整车企业,其中氢燃料DC/DC变换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想必大家都对龙头股有所了解,那么该怎么寻找龙头股,它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答案吧。
如果我们知道龙头股的特征,那么在投资时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对的龙头了。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龙头股的明显特征。
首先,真正的龙头股一般情况下都出自于最热的主流题材,选龙头股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主流题材,往往最忽视的是主流题材。
其次,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就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选择龙头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及发展前景,选择正确的龙头股很重要。
最后,一定要多多观察,各个行业都要考察,热门题材也千万不要忽视,一定选对真正的龙头股。
一、雪人股份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66.87%
三季报净利润为-0.28亿,同比增长34.17%
公司一直都专注于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的制造和研发工作,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方面拥有着深厚的技术经验,以及技术布局,公司的核心产品分别为氢燃料电池系统和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
二、凯美特气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126.09%
三季报净利润为1.02亿,同比增长70.49%
公司拥有每年都制造2万吨高纯氢气的制造能力,相关地区的氢气业务已经成功建成,做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使用国家的标准,提供相关会议氢能源用车所准备的氢能原料。
三、大洋电机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94.68%
三季报净利润为3.73亿,同比增长88.4%
公司主要专注于氢能源领域的诸多环节业务,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项目的布局。
四、渝三峡A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40.40%
三季报净利润为0.73亿,同比增长80.49%
公司开始布局氢能源领域的业务,旗下企业的制氢装置加入了荒煤气正式投入生产,生产出了合格的氢气,加氢装置产品已外送合格线。
五、卫星化学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111.38%
三季报净利润为42.56亿,同比增长371.78%
公司积极探索氢能源领域的业务,参加氢能利用技术的研发,寻找加氢站的建设。
六、潍柴动力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18.79%
三季报净利润为79亿,同比增长11.18%
公司目前在氢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布局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拥有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积极地推动氢能业务。
七、美锦能源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175.90%
三季报净利润为20.25亿,同比增长344.81%
公司已参与氢能产业链的业务,参股的企业是领先的氢气供应商,同时在氢能生产方面具备合格资质。
八、宝丰能源
2021年1月至今共计涨幅56.13%
三季报净利润为53.18亿,同比增长68.74%
公司积极推进制氢项目,在氢能方面有着领先的技术优势,目前公司拥有的油气共建站将打造成油、气、氢共建示范站。
以上数据内容只是个人看法,不分排名先后,不做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感谢你的阅读,关注我学习更多炒股知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氢能概念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氢能概念股、wti纽约原油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